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101&run=13

【概况】1986年,长清县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农委)设办公室、农村政策研究
室、农情科3个科室。1988年,建立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1994年2月,农业资
源区划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划归县农委。1997年底,县农委机关设办公室、政研
科、 生产科、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农村资源区划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6
个科室,共有干部职工21人。归口协调管理的部门有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产局、
农机局、畜牧局、多种经营办公室(蔬菜局)、农广校、河务局、气象局、蚕茧站及11
个乡镇农委。
1986~1997年,长清县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实
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粮油生产:1986年,全县
粮食播种面积5.43万公顷,粮食总产23.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780公顷,总产4295吨。
1986年以来,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复种指数,粮油生产取得
较快发展。199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3万公顷,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
达30.5万吨,分别比1986年增长3.68%和29.79%;油料播种面积4358公顷,比19 86
年增长15.29%,总产12487吨,比1986年增长190.73%。林业生产:1986年,长清县
有林地面积27563公顷,果品产量15453吨。1986~1997年,全县依法治林,依科技兴
林,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搞林业生产,使林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1994年,通过
了林业部的灭荒核查验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荒山(滩)绿化先进县称号。长清县提
前一年实现了省“八五”绿化达标任务,被评为“八五”绿化达标先进县。1997年,
长清县立足资源优势,抓基地,拓市场,积极推行科技承包服务,实现了林业增长方
式的转变。全县果品总产40185吨,比1986年增长160%。畜牧业生产:1986年,全县
年末大牲畜存栏2.35万头, 生猪16.99万头,羊8.37万只,家禽155.89万只,肉、蛋
总产量分别为12487吨、 6507吨。到1997年,全县建成3个畜牧专业乡镇,100个畜牧
专业村,1000个畜牧专业大户,年末大牲畜存栏14.03万头,生猪存栏43.89万头,羊
存栏42.77万只, 家禽存养468.21万只。肉、蛋产量分别达到49242吨、37426吨,分
别比1986年增长294.35%、 475.17%。渔业生产:1986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482.6
公顷,总产量710吨。1997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达到560公顷,水产品产量1810吨,
分别比1986年增长16.04%、154.93%。
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历史上,长清县是一个“西受黄河淹,东部尽穷山,
水肥林木少,旱涝风沙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自1986年起,
特别是1990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方针,
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显
著成绩。 1986~1997年,全县累计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4000项,其中,新打
机井3524眼,配套维修旧井3200眼,建地上防渗渠240公里,建节水低压管道660公里。
12年间,投资14000多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平安店、归德、孝里3座排涝站
建设,加固中小型水库1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8.23平方公里,扩大和改善灌溉面
积1.1万公顷,除涝0.26万公顷。至1997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4820公顷;农业机械
总动力32.7万千瓦,全县75%以上的的耕地实现了农业作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化肥
施用量69870吨。
3.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清县始终把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模式化栽培、
旱作农业等12项实用技术作为推广应用的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发展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1986~1997年,全县7000名青壮年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至1997年
累计2400人获得《绿色证书》 。全县建立科技示范村124个,示范带头户7076多户,
共落实各类科技兴农项目43项,参加竞赛项目的科技人员1200余人,竞赛项目覆盖全
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0%以上,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引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杂交改良为主的黄牛改良项目,经省市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县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率达到57%以上,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47%。
4.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8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8元,人均粮食505公斤。
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2631元,比1986年增加2173元,增加4.74倍;人均粮食
682公斤,比1986年增加177公斤,增长35%。农民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改
善,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差距进一步缩小。

1986~1997年长清县农委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王学孔│男 │主任兼农村工作部部长│1986.1~1987.4 │ │
├───┼──┼──────────┼────────┼──┤
│时立范│男 │农村工作部部长 │1987.4~1988.4 │ │
├───┼──┼──────────┼────────┼──┤
│董梦尧│男 │主任 │1987.4~1991.3 │ │
│ │ │ │1994.4~1995.3 │ │
├───┼──┼──────────┼────────┼──┤
│赵振栋│男 │副主任 │1987.4~1990.5 │ │
│ │ │党委书记 │1990.5~1992.4 │ │
├───┼──┼──────────┼────────┼──┤
│刘殿法│男 │主任 │1991.3~1994.3 │ │
│ │ │党委书记 │1992.4~1995.12 │ │
│ │ │党委书记兼主任 │1995.12~1996.3 │ │
├───┼──┼──────────┼────────┼──┤
│李良盛│男 │主任 │1995.4~1995.12 │ │
├───┼──┼──────────┼────────┼──┤
│邵怀庆│男 │主任兼党委书记 │1996.3~ │ │
├───┼──┼──────────┼────────┼──┤
│李学德│男 │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86.1~1987.3 │ │
├───┼──┼──────────┼────────┼──┤
│秦培增│男 │副主任 │1986.1~1989.4 │ │
├───┼──┼──────────┼────────┼──┤
│赵炳水│男 │副主任兼蔬菜办主任 │1987.3~1995.6 │ │
└───┴──┴──────────┴────────┴──┘

续表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李秀廷│男 │副主任(正局) │1990.3~1992.4│ │
├───┼──┼────────┼───────┼──┤
│刘国来│男 │副主任(正局) │1990.3~1994.6│ │
├───┼──┼────────┼───────┼──┤
│王正兰│女 │副主任 │1990.3~1995.3│ │
│ │ │黄淮海开发办主任│1995.3~ │ │
├───┼──┼────────┼───────┼──┤
│王传荣│男 │副主任(正局) │1992.3~ │ │
├───┼──┼────────┼───────┼──┤
│房兆水│男 │纪委书记 │1993.4~1995.4│ │
│ │ │党委副书记 │1994.4~1995.4│ │
├───┼──┼────────┼───────┼──┤
│王树泉│男 │副主任(正局) │1993.3~1994.4│ │
├───┼──┼────────┼───────┼──┤
│杨立新│男 │副主任 │1993.3~1994.4│ │
├───┼──┼────────┼───────┼──┤
│李继怀│男 │副主任(正局) │1994.4~ │ │
├───┼──┼────────┼───────┼──┤
│肖殿泉│男 │副主任(正局) │1994.3~ │ │
├───┼──┼────────┼───────┼──┤
│张旺泉│男 │副主任 │1994.3~ │ │
├───┼──┼────────┼───────┼──┤
│刘玉泉│男 │纪委书记 │1995.4~ │ │
├───┼──┼────────┼───────┼──┤
│王志海│男 │副主任(正局) │1995.3~ │ │
└───┴──┴────────┴───────┴──┘

【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026万元(1980年不变价),
农林牧渔各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62.6%、4.8%、22.9%和0.3%。1986~1990年,
长清县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两高一优” (高产、
高效、优质)农业,重点抓“两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保“两增”(农业增
产、农民增收) ,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农
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到1990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县农业总产值23856
万元。进入90年代,又对种植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减少了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同时对畜牧业加大投入,畜牧业产值逐年提高。1997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9.82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各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
为58.89%、6.33%、34.04%、0.74%。

【商品基地建设】1990年以来,长清县狠抓商品基地建设,至1997年共建成八大
商品基地。 1. 粮食生产基地。 主要分布在长清、平安店、归德、孝里、崮山5镇。
1997年,基地面积13333公顷,粮食总产21.6万吨。2. 油料基地。主要分布在万德、
张夏、五峰山、马山4镇。1997年,花生面积4323公顷,总产12451吨。3.蔬菜基地。
大棚菜集中分布在长清、 平安店2镇;菠菜、大蒜集中分布在归德镇;越夏西红柿集
中分布在五峰山镇、双泉乡。1997年,蔬菜基地面积7000公顷,总产量55万吨。4.林
果基地。 速生丰产林主要分布在长清、平安店、归德、孝里沿黄4镇,总面积3333公
顷;果品集中在张夏、万德、武家庄、五峰山4乡镇,种植面积8666公顷,其中玉杏、
泰山小白梨、 苹果5333公顷, 板粟、柿子、核桃3333公顷。1997年,基地果品总产
3.5万吨。5.畜牧基地。生猪集中布局在长清、平安店、归德、崮山、孝里5镇;牛集
中布局在崮山、孝里、马山、双泉、长清5乡镇;鸡集中布局在长清、平安店、崮山3
镇。 1997年,全县共发展畜牧小区57个,专业村100个,专业户1000户。畜牧业产值
3.3亿元(1990年不变价) 。6.水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自然坑塘、人工池塘、水库和
塘坝等,形成了孝里洼渔场、长清特种养殖场、水库、坑塘四大骨干渔场。1997年,
全县共有养殖水面560公顷,鱼产量1810吨。7. 农作物良种基地。玉米、小麦良种,
以培育玉米良种为主, 集中布局在万德、孝里2镇。1997年,良种面积达2667公顷,
良种产量1175万公斤, 向社会供应良种900万公斤,全县11个乡镇实现了小麦统一供
种,较好地解决了小麦供种渠道多、乱、杂的问题。8.桑蚕基地。1997年,全县桑园
面积3 4公顷,蚕茧产量达45吨。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990年9月,长清县委、县政府就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作出部署,并组织全县1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到诸城、莱芜参观学习。同年11月,
逐步建立起以村级服务为基础,乡镇服务为骨干,县级服务为中心,群众相互服务为
补充的高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在
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到1997年,全县已建有各种服
务组织的行政村61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其中,提供5项服务以上的行政村475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7.5%;建综合服务站的行政村15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5.4%。
建立各层次各类型的服务组织1952个,其中县级服务组织30个,乡镇级服务组织66个,
村级集体服务组织633个,个体服务专业户、联合体1223个。
(张延昌)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1988年,长清县被列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县。同
年,成立长清县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第一期开发自1988年开始,1990年结束。
项目涉及长清、平安店、归德、孝里、万德、武家庄6个乡镇。共完成开发项目11个,
开发工程612项, 新打机井146眼,配套旧井92眼,修配扬水站12座,建桥、涵、闸
56座, 建前封闭闸4座,修防渗渠21条37公里,架设输电线路22公里,建机房230间,
绿化道路12条35公里, 新建农田林网1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4000公顷,开垦宜农荒
地1500公顷。该期工程总投资462万元,其中县以下自筹60万元,投入义务工650万个。
通过实施开发项目, 扩大灌溉面积1866公顷, 改善灌溉面积2333公顷, 增加产值
2176.8万元。
第二期开发自1991年开始至1993年结束。项目涉及马山、长清、五峰山、双泉、
孝里5个乡镇。 共完成开发项目4个,开发工程211项,新打深井13眼,浅井50眼,配
套旧井48眼, 建扬水站17座,建蓄水池20个,建机房250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16公
里,修建防渗渠41.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69公里,埋设地下管道28公里,配套桥、涵、
闸41座,搞喷灌30公顷,购机电设备4台(件) 。机械深翻2800公顷,平整土地2600余
公顷,客土改良1250公顷,秸秆还田1666公顷,配方施肥1666公顷,小麦、玉米增产
技术开发800公顷。购置秸秆还田机30台(件)、深耕犁90台,购置仪器设备54台(套);
新建林网2260公顷,植树8.68万株;培训农业科技人员1.02万人次。另外,改造中低
产田3333公顷, 开发荒地200公顷。第二期开发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县以下自筹150
万元,投入义务工796万个,扩大灌溉面积12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333公顷。
第三期开发自1994年开始至1996年结束。 项目涉及长清、归德2镇。共完成开发
项目2个。(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开挖渠道11公里,修防渗渠11.5公里,埋设低压
管道96公里,建桥、涵、闸256座,新打机井110眼,购置机电设备118台(套) ,架设
农用输电线路4.5公里,建机井房980平方米,建压力池80个;修生产路81公里,机械
深翻、整平土地1467公顷,配方施肥1800公顷,秸秆还田667公顷;新建林网73公顷,
植树6万株,沟渠路旁植树7万株,补植40公顷,植树2.8万株,建护林房16间;小麦、
玉米增产技术开发1600公顷,培训人员0.8万人次,配套农技服务站2处,建蔬菜大棚
50个。 该项目共投资872万元,投入劳动工日103万个,搬运土石方134.5万立方米。
(2) 龙头项目。建成济南泉都集团GSH降解膜扩建工程一处,投入资金300万元。第三
期开发共投资1172万元。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治理措施后,共扩大灌溉面积399
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400公顷,年增加产值2648万元,开发区人均年增收888元。
(张绍军)

【农业区划】 1981年10月,长清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成立,1994年2月,归口
县农委。1986~1997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完成科研项目--在生态农业试点研究工作中的探讨。项目始于1986年4月,完
成于1988年12月。(2) 1988~1990年,完成长清县主要副食品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研
究及3个辅助专题: 长清县蔬菜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研究及长清县水产基地布局与开
发建设研究, 长清县肉、蛋、奶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研究。上述研究项目于1991年
12月30日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三、三、三等奖。(3) 1990~1992年完成《长清县农
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该规划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长清县1995和2000两
个年度的农、 林、牧、渔生产提出规划方案。该项目于1993年6月获省科技进步二等
奖。(4) 1992年5~12月,完成长清县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该项目于1993年6月获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1992年12月至1994年8月完成《长清县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
监测网点建设工作报告》。该项目于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1994年8月至
199 5年10月,完成《长清县农村经济区划》。该项目于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完成长清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研究。该项目于1996
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 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完成长清县农业现代化战略研
究。

1986~1997年长清县区划办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肖殿泉│男 │主任(兼)│1988.6~ │ │
├───┼──┼────┼────────┼──┤
│戴福馨│男 │副主任 │1986.1~1993.6 │ │
├───┼──┼────┼────────┼──┤
│张广生│男 │副主任 │1986.8~1988.6 │ │
├───┼──┼────┼────────┼──┤
│孟宪林│男 │副主任 │1989.11~1994.2 │ │
├───┼──┼────┼────────┼──┤
│孙在轩│男 │副主任 │1995.6~ │ │
└───┴──┴────┴────────┴──┘

(李本安)

【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1986年,长清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简称能源办)为县政府
职能部门,独立正局级单位,有干部职工15人。1994年,县能源办划归农委口,仍为
正局级单位, 有工作人员5人。同年,进一步健全了农村能源机构,县政府成立由分
管县长为组长的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乡镇设立农村能源办公室,配置专兼职能源
办主任。1997年,县能源办有职工2人。
1986~1997年,全县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能方面主要抓了以下3项工作。
1.沼气建设。1985年底,全县户用沼气池1399个,总容积1.12万立方米,年产沼
气41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归德、五峰山、万德、马山等乡镇。1986年以来,沼气建
设主要抓了技术培训和沼气的综合利用。 至1997年,共举办沼气池技术培训260期,
培训1800人次, 全县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技术人员186人。在沼气池建设上,重点抓了
沼气化村建设。1994年,归德镇边苗村率先成为全市第一个沼气化村。1996年底,全
县已发展沼气化村16个, 成为济南市沼气建设的重点县。1996年县政府提出用3年时
间,将长清建成沼气化县。在池型上,普遍推行了“四位一体水压自流混凝土浇注”
模式,即鸡舍、猪(牛)圈、厕所、沼气池联为一体,实现自动进、出料。另外,开展
了沼液浸种,利用沼渣养蘑菇,沼液喂猪、养鱼,实现了沼气与种植、养殖的结合。
截至1997年底, 全县累计发展沼气化村65个,发展户用沼气池6386个,总容积5.9万
立方米,年产沼气167万立方米。
2.改灶节柴。1984年,长清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改灶节柴试点县。1986~1997年,
县、乡镇先后举办改灶节柴培训班60期,培训人员达1300人次,使全县村村有改灶节
柴技术员。另外,县能源办在归德镇沙河辛村、五峰山镇西洋河村、万德镇六律村、
马山镇漩庄村培养典型进行示范推广。通过以上措施,改灶节柴工作在全县得到全面
推广。1987年10月通过省级验收。12年来,县能源办由单纯地抓改灶节柴,逐渐发展
成为抓节柴改灶与推广节煤炉两项工作并举的模式。1997年底,全县有节柴节煤灶用
户已达10.5万户,比1986年增长57%。
3.太阳能利用。1986年以来,县能源办协同有关部门卓有成效地推广了太阳能应
用项目。 至1997年底,全县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4万台、地膜覆盖面积4666公顷、发
展大小拱棚66.7公顷、 建塑料大棚120公顷,分别是1986年的724倍、21倍、36倍和3
倍。

1986~1997年长清县能源办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郝兆远│男 │主任 │1986.1~1991.12 │ │
├───┼──┼────┼────────┼──┤
│赵忠水│男 │主任 │1992.1~1993.3 │ │
├───┼──┼────┼────────┼──┤
│王传荣│男 │主任(兼)│1993.4~ │ │
└───┴──┴────┴────────┴──┘

(刘永亭)

【桑蚕生产与管理】长清县桑蚕技术指导站(简称县蚕茧站) 成立于1991年8月,
定编13人, 内设3个科室,辖2个收烘茧站,4个乡镇服务站。1994年,又新建一处收
烘茧站。1997年,县蚕茧站有干部职工13人,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科3个科室,
辖3个收烘茧站、4个乡镇服务站。
县蚕茧站成立后,首先大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建站伊始,县蚕茧站选派60多名
文化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农村青年到烟台、邹县蚕种场去学习。学成后,
这些人成为技术员和养蚕带头户。 1992年后,通过人才交流、毕业分配等形式引进4
名桑蚕专业的大学生。 1993年,又选派4人到山东农业大学进修学习。至1997年底,
全县桑蚕专业技术队伍已发展到70余人。蚕茧站在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的同时,认真做
好对蚕农的技术培训。通过发放明白纸、放技术录像、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
培训蚕农2万人次以上, 提高了蚕农的植桑养蚕水平,蚕茧的质量上乘、产量增加。
其次,建立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在桑苗繁育、调运,桑园管理,桑树
病虫害防治;蚕种引进、催青、估产、小蚕共育、大蚕稀放饱食,消毒防病;蚕茧的
收烘销售以及蚕具、蚕药的供应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系列化
的服务。在收购过程中,对蚕茧从不拒收,并及时支付现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蚕农
植桑养蚕的积极性。再次,大力推广植桑养蚕新技术。先后推广了塑料大棚养蚕,高
标准的小蚕共育、大蚕稀放饱食、桑园配方施肥等先进科学技术使平均张产达到39公
斤, 增加9公斤。另外,县蚕茧站培植树立了一批典型村、典型户,以点带面,带动
了全县桑蚕业的发展。
1991年,全县共发种960张,收购鲜茧1.4万公斤,桑园面积233.3公顷。1995年,
全县共发种3900张,收购鲜茧12万公斤,桑园面积280公顷。1995年下半年和1996年,
由于全国茧丝绸市场形势变化和蚕茧价格调整影响,全县桑蚕生产受到较大冲击。桑
园面积萎缩,总产减少。面对不利形势,县蚕茧站加大工作力度,1997年桑蚕生产又
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发种1380张,收购鲜茧4.5万公斤,桑园面积34公顷。

1986~1997年长清县蚕茧站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任期 │备注│
├───┼──┼──┼────┼──┤
│赵承祥│男 │站长│1991.8~│ │
└───┴──┴──┴────┴──┘
(蔺杰)

【农村合作基金会稳固发展】 1991年5月,全县11个乡镇相继建立起农村合作基
金会。 1995年7月,又建立长清县农村合作基金会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合作资
金的管理运用。 至1997年底,全县累计筹集可融通资金1.5亿元,累计投放资金总额
1.8亿元,其中投放到第一产业1亿元,第二、三产业0.8亿元。
【家庭承包责任制管理】 1988年5月设立长清县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同年,全
县有566个村、 11万户签订农业承包合同。为巩固和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1990年
建立长清县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这对承包合同的管理起到了指导监督作用,提
高了农民履行合同的法制观念,促进了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97年
底,全县有80%的农户续签了土地承包合同。

【减轻农民负担】1992年,建立长清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
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强执法检查和审计监督。废止了一批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项
目并严格控制新出台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项目,较好地解决了个别部门擅自向农民
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问题。1992~1997年,累计发放负担卡74万册,审批农民合
理负担18794.64万元,使用专用收据2万本。1997年,改革完善提留统筹费计提办法,
以1995年人均纯收入为基数,确定农民负担标准,一定三年不变。年内,全县农民负
担总额为5631万元, 人均负担127.98元, 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48%,比上年减少
0.5 1个百分点, 其中“三提五统”总额4831万元,人均负担109.39元,占上年人均
纯收入的4.68%,比上年减少0.25个百分点。

【长清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示范县】 农业部下发的
【199 5】 34号文件, 确定长清县为全国首批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示范县。
1994年2月, 县政府发布《长清县农民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和《长清县农民技术人员
职称评定与晋升工作实施意见》,并成立长清县农民技术人员试点示范领导小组。组
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实施时间为3年。全县共分7个专业 (农学、农村会计、
农业机械、畜牧兽医、水产、林果、农电) 进行评定。至1997年,全县共评定农民技
术人员1523人, 其中农民高级技师207人,农民技师688人,农民助理技师425人,农
民技术员20 3人。
(王承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