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3&rec=91&run=13

建筑业概况
1996~2001年,全区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施工队伍由1996年的1.4万人
增加到2001年的3.5万人, 累计完成施工面积700多万平方米,施工总产值由
1996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01年底的4.7亿元,利税由1996年的1254万元增加
到2001年底的1410万元,工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优良率达到40%以上。
1996年,经济南市政府批准,历城区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成立,成为全区
首家国有建筑施工二级企业,使全区建筑施工实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后,
济南市建筑工程劳保费用管理办公室历城工作站(1996年5月)、济南市历城
区建筑装饰管理办公室(1996年6月)、济南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历城
办事处(1997年7月)、济南市建筑安全监督站历城分站(1999年9月)先后
成立,为认真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基本建设程序奠定了基础,促进了
全区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齐 海)

建筑行业管理
1.建筑队伍管理。1996~2001年,全区建筑队伍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6年。按建设部要求,对全区35家建筑企业实施资质证书重新
审查与换证。该年底有23家建筑企业进行了重新审查并取得了资质证书。其
中, 3家企业的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二级, 2家企业资质由四级晋升为三级。
1997~2001年6月为第二阶段。通过企业例会、动态检查、资质年审、档案管
理等方式,全区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每年都有新的建筑企业
取得建筑企业资质认证。至2000年底,全区拥有资质证书的建筑企业达27家。
其中,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20家,1家建筑企业进行改制。2001
年7月至同年底为第三阶段。按照建设部实施新建筑资质管理规定,资质标
准相应提高,对全区建筑企业冲击较大,各建筑企业积极进行筹备,有5家
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合并改制。到2001年底,全区有资质证书的建筑施工
企业共计29家,年产值达4.7亿元。
2.市政队伍管理。1996年,全区有资质的市政企业11家。其中,三级企
业4家,四级企业7家。通过对市政队伍的正规化管理,工程质量逐步提高。
1999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有资质的市政企业总数减少。到2001年
底,全区有资质的市政企业为7家,其中四级企业4家,三级企业3家,2家企
业改制,市政企业施工总产值达7000万元。
3.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管理。1996~1999年,全区预制构件行业发展较
快。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采取动态检查、资质年审、质量监督、人员培
训等管理措施,到1999年底,全区有预制构件资质证书的企业由1996年的37
家发展到50家,年产值9700万元。其中,2家企业业绩突出,产品优良,由三
级企业资质升为二级资质。因受区划调整和市有关限制规定的影响,到2001
年底,全区有资质证书的预制构件企业减为15家,年产值2715万元。
4.建筑市场整顿与管理。1996~2001年,历城区建委先后举办了建设工
程质量验收标准与规范培训班,培训项目经理256人,技术员597人,技术工
人1637人。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体系,以区项目执法办公室和区城建监
察大队为主体,进一步加强了建筑市场管理。在贯彻落实《建筑法》、《规
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拉网式检查、分期分片
抽查和专职人员不定期巡查等方法,重点对区内违法违章工程进行了整顿与
管理, 有效遏制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违章工程占建筑工程的比例由
1996年的10%左右下降至2001年的5%左右,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齐 海)

工程质量监督
1996~2001年,全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展变化较大。济南市建筑
工程质量监督站历城分站由1995年底的19人增至2001年底的44人,其中专业
技术人员31人,拥有钢筋扫描仪、砼回弹仪、沙浆回弹仪等现代化监测设备,
具有监督大型综合性建筑工程的能力。6年来,该站严格按照《建筑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对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建
设、勘察设计、施工、设备供应以及建筑材料、构配件、预拌砼产品的监督
监测力度。监督工程637个,面积232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均为100%,优良
工程66个,工程优良率达26%。济南肉联厂住宅楼、市直机关工委1号住宅楼
和省民政厅住宅楼3个单位工程荣获济南市“十佳”工程称号。监督砼构件
厂12家,计2万立方米;木制门窗厂9家,计5.4万平方米;铝合金生产企业18
家,计19.8万平方米。通过不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消除了建筑工程不
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2001年8月,该站被区政
府评为规范化建设“示范窗口”单位。
(赵爱民)

建筑设计
1996~2001年,历城区规划建筑设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1年底,区
规划建筑设计院有职工4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17名,助理工程师
16名),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名,二级注册建筑师1名,一级注册结构
工程师2名,注册造价师1名,注册规划师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院职
工总数的95%以上。该院拥有多台先进的计算机、各类打印机、打图机、刻
录机等设备,有各种设计(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管理、预
算、财会等软件10余套,运用计算机计算、出图率达到100%。6年来,设计
工作科技含量、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共完成设计项目932项,设
计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完成设计产值上千万元,其中有5项工程获济南市优
秀设计三等奖。1997年,区规划建筑设计院被评为省勘察设计行业精神文明
先进单位。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邹民建)

1996~2001年历城区建筑企业优良工程一览表

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分水岭水厂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一项山东
省城市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主要是充分利用历城区南部山区锦绣川水库的
水资源,以缓解省城经十路以南高地势地区用水紧张状况,减少市区地下水
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泉城特色,造福于泉城人民。
该水厂于1998年10月15日开工,1999年9月21日建成供水,总投资达3000
万元,为新型的股份制供水企业。水厂占地3.32公顷,日设计供水能力5万立
方米,其中进水管道为DN900毫米,出水管道为DN700毫米。整个水厂生产
工艺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模式,控制设备及软件均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全
自动闭环控制方式,在国内率先对滤池采用相对恒滤速技术进行调控。
分水岭水厂的建成,使过去多年水库平均弃水为1099万立方米的水量得
到充分利用,有效地缓解了济南市南部地区的用水供需矛盾,增加了供水服
务面积和管网服务压力,降低了地下水的开采。同时,利用进水管道23米的
落差进行发电,每年发电量可达150万千瓦时,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成义)

鹊山调蓄水库建成
鹊山调蓄水库位于黄河北岸济南段黄河北展区末端,总占地面积7.4平方
公里,水库蓄水面积6.07平方公里,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水库围坝长11.64
公里。工程设计由大王庙引黄闸取水后经一号泵站提水送入沉沙条渠。黄河
水渠内沉沙后,经地下输水涵洞至二号泵站提水或自流入库。库水经三号泵
站提水,通过10余公里的内径1.8米的输水管道送至黄河南岸的沙王庄水厂,
该水厂日生产能力40万立方米。水库蓄满水后,可保证在黄河断水100天的情
况下不间断供水。
鹊山调蓄水库工程于1998年10月5日奠基,1999年5月8日开工建设,同年
12月29日主体工程竣工通水,2000年4月24日该工程全面运行并正式向黄河水
厂送水。整个工程共动用土方910万立方米,砌石28万立方米,混凝土3万立
方米, 各种钢材8085吨, 输电线路总长31.3公里。 该水库的建成,特别是
2000年田山引黄供水工程建成后,充分发挥了鹊山和玉清湖两大水库的调蓄
功能,日引黄河水达80万立方米,使济南市地下水的开采量大为减少,利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4∶6,对保护市区名泉、恢复泉
城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成义)

煤气管道建设
1996~2001年,全区大力加强煤气管道建设,共铺设煤气管线210公里,
铺设中压管线17.84公里,建设调压站60座,阀门井211座,新建液化石油气
充装站11个,累计投资1.5亿元(以每公里50万元计)。截至2001年底,济南
市管道煤气公司和济南市煤气公司在历城区发展煤气管道用户2.8万户。其中,
焦炉煤气用户1.15万余户,液化石油气瓶组管道用户6100户。居民燃料结构
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使用木材、煤炭为主继而转向以使用燃气(包括液化石
油气、人工煤气及天然气等)为主,有效地减少了污染。同时,在王舍人、
董家、遥墙镇建成了5座秸秆气化站。截至2001年底,全区气化率由1996年的
23%提高到84%。2001年,在黄台新建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一个。同年12
月,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西气东输”济南——淄博齐鲁石化天然气
工程(历城段)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历城段)历时5个月,投资约4400万元,
涉及王舍人、华山、郭店、董家、孙村5个镇,近60个自然村,共铺设天然
气管道39公里。在华山镇和董家镇新建2处天然气门站,为企业及居民用气
提供了极大方便。
(张成义)

集中供热工程
1996~2001年,全区集中供热工程坚持以热电厂为主,区域供热锅炉房
为辅的方式,共铺设主管网30公里。向160个用热单位供暖,用户包括工业用
热、 采暖用热、 制冷用热3部分,供热总面积由1996年初的48万平方米增至
2001年底的1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降低了环境污染,明显改善
了环境质量。
(张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