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3&rec=55&run=13

供销合作概况
1996年, 历城区供销社机关设11个科室, 下属6个公司,20个基层社,
299个门店、厂、站,有职工2210人,其中干部190人,工人2020人。固定资
产4380万元,销售总值1.43亿元。2001年,区供销社机关设办公室、政工科、
财务科、综合业务科、体改办公室、纪监审计室、市场办公室,辖生资、土
产、糖业烟酒、再生资源、棉麻5个专业公司,18个基层社,275个经营网点,
有职工1211人,其中干部111人,工人1100人。固定资产6762万元,销售总值
1.13亿元。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供销社体制改革
1996年,区供销社实行以租赁、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制订统
一合同文本,首轮经营责任制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书276份,租赁经营合同书46
份,落实承包金额656万元。由于经营网点及人员减少等原因,2001年,上交
租赁承包费494万元,比1996年减少162万元。1997年4月,高而供销社由仲宫
供销社兼并,保留高而供销社原有经营门店。1999年11月,根据“两权分离”
的原则,在18个基层社实行了“抽本经营”,把承包门店改造成“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型门店,使各基层社、公司由资金运
营逐步过渡到资产经营,全年共抽回社有资金430.2万元。2000年12月,装饰
公司整体移交区经委装饰管理办公室,公司人员及债权债务均由装饰管理办
公室接管。2001年3月,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对国合流通企业进行改革的
决定》精神,将区糖业烟酒公司、土产杂品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再生
资源公司合并改组为济南社兴供销有限责任公司,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体,
量化企业资产964.3万元。原4个公司职工身份置换为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
全员入股,至2002年8月,入股金额89.9万元。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商品购销
1996年,停止“公有民营”,实施以集体经营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新的承
包方案,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1997年,商品购
进总值1.798亿元, 销售总值1.99亿元。 2001年,受减员因素影响,分别为
0.98亿元和1.13亿元。6年来,商品购进总值8.0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
3978万元,废旧物资收购3612万元。商品销售总值8.91亿元,其中,工业总
产值完成1.56亿元,共上交国家税金836万元。在农资供应方面,共设120个
农资专营点,并积极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整顿农资流通渠道,仅1996年就
查处非法经营点78处,查处非法化肥、农药86吨。在化肥流通渠道放宽的情
况下,区供销社继续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保证农资供应不误农
时。1996~2001年,共供应各种化肥26.3万吨,农药1197吨,农膜686吨。销
售范围已辐射到周边地市,形成了农资经营以批量优势和价格优势为主的市
场竞争主体。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开展为“三农”服务
区供销社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围绕开展“两退
两还”和“三夏”、“三秋”生产需求,做好农资及时供应和服务工作。在
农资供应淡季,采取贷款和发动职工集资等措施,积极备货,做到农资储备
足、质量优、价格廉。在供应旺季,组织专门人员下乡送货,年均送货5000
余次。自1996年起,与区技术监督局联合开展化肥、农药保质监销工作,在
全区18个基层社全部实行挂牌经营,同时印发宣传提纲1.2万余份。根据全区
发展经济大棚的需求,在各乡镇驻地成立大棚物资供应中心。2001年,各基
层社支农物资供应网点增至65个,农资供应额1510万元。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专业合作社
1997年9月5日至11月7日,区供销社建立5个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仲宫果
品,郭店薯类、粮油,董家瓜果蔬菜,唐王蔬菜),3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
(靳家养猪、 董家养猪、 唐王家禽)。1998年,建立农资专业合作社2个。
2001年,有种植业专业合作社6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2个,农资专业合作社2
个,入社总农户299户,股金总额92.15万元,年购销额1000万元,农民年增
收150万元。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社办工业
1996年,区供销社有酿造加工厂9个,糕点加工厂3个,花岗石厂3个,蜂
窝煤厂4个,棉油加工厂1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104万元。2001年,区供销社
有酿造加工厂9个, 糕点加工厂3个,蜂窝煤厂4个,棉油加工厂1个,产品达
38种,8个企业有国家注册商标,实现工业总产值1840万元,利税34.7万元。
棉花生产与收购
1996年后,全区棉花生产受原棉品种、产量效益、市场等因素影响,种
植面积起伏不定。1999年4月,区供销社按照省政府关于“体制创新、科技创
新、管理创新”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布局,在植棉基础较好的部分乡镇,
对27个优质抗虫棉品种进行了种植栽培对比试验, 并在产棉区积极推广。
2001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比1996年增加933公顷,实际收购增加1.42万担。
同年12月,撤销区人民政府棉花办公室,其管理职能移交区农业局。
(刘忠亭 周 梅 闫吉华)

1996~2001年历城区棉花生产收购情况表

周 梅 闫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