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3&rec=45&run=13

种植业概况
1996年,历城区农业局机关设办公室、政工科、农技站、植保站、经管
站、土肥站、环保站、水产站、种子站、种子公司、农业开发中心,辖历城
区良种繁育场、历城区黄台渔场、历城区淡水养殖试验场,有职工167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5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9人、中级职务的15人、初
级职务的21人。全区有19个乡镇农技站和20个乡镇经管站。2001年,历城区
农业局机关设办公室、政工科、农技站、植保站、经管站、土肥站、环保站、
水产站、种子站、农业执法大队、种子公司、农业开发中心,辖历城区良种
繁育场、历城区黄台渔场、历城区淡水养殖试验场,共有职工159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51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人、中级职务的7人、初级职务
的28人。全区有14个乡镇农技站和15个乡镇经管站。1997年,区农业局被农
业部评为全国基点调查先进单位, 被农业厅评为全省水产系统先进单位。
1998~2000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李在臣)

市场管理和良种繁育
1.市场管理。自1996年起,在省农科院驻地附近逐步形成了以农科院各
科研院所为龙头的种子经营场所——种子大世界和农科院科技开发中心,该
市场有经营业户98家,品种达300余个,种子年销量1亿余公斤。1998年,全
省首家县级种子检验室在历城区建成,投资10万余元购进现代化检验设备,
利用电泳技术对玉米种质量进行室内检测,年检测样品150个。2001年6月,
对种子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办理新种子经营证件。2.良种繁育。1996~2001
年,新品种引进和良种繁育推广重点是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其中,玉米
引进繁育推广品种9个,良种覆盖率达100%,品种更新换代时间为3~4年;
小麦品种繁育推广10个,由高产向优质专用小麦方向发展,换代时间为2~3
年,良种覆盖率达85%,统一供种率达50%;引进甘薯新品种5个,建立和应
用脱毒甘薯体系,甘薯良种利用率95%;水稻新品种有焦选D《sub》2《/sub》、
9407和京引119;蔬菜新品种大量引进,发展较快的有以色列樱桃番茄、袖珍
西瓜等品种,部分特菜开始种植。全区良种繁育单位有省农科院、巨龙公司、
泰安市下绛农科所、济南先行种业公司、泉星种业有限公司、历城区种子公
司等10余家,繁育品种20余个,年产量700万公斤。
(李在臣)

立体种植技术
1996~2001年,区农业局实施发展不同模式的高产高效立体种植及配套
栽培技术,主要有瓜粮菜立体种植、“半旱田”高效立体种植、沿黄稻田高
效立体种植、山丘旱地粮油菜立体种植、大棚瓜果菜立体种植等模式,亩增
收达1000元以上,最高达5000元以上。2001年,全区推广三作三收等种植面
积1.02万公顷,亩增纯收入640元,共增收9792万元。
全区推广的立体种植模式,具有区域特点和城郊特色,成为都市农业发
展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唐王镇的鲜食花生/茄子/辣椒,西瓜/芸豆/白
菜,春西瓜/春菜/玉米——白菜;遥墙镇的小麦/西瓜/花生;董家镇的
草莓/辣椒/茄子;仲宫镇的小麦/菠菜/西瓜/玉米,小麦/西瓜/玉米
/西红柿;华山镇的大蒜/菠菜——水稻/大青豆,大蒜/菠菜——玉米;
彩石镇的小麦/菠菜/西红柿等。孙村镇、董家镇的大棚杏/蔬菜等三作三
收、四作四收立体种植,模式新颖,技术配套,形成季节差,提高了经济效
益。
(李在臣)

植物保护与检疫
1996~2001年,植物保护工作由以大田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测报为主,向
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病虫害测报转移。对全区原5处基层测报点进行了重
新定位和职能分工,设1处专职大田粮食作物测报点,1处专职蔬菜测报点,
另3处为综合测报点,负责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完善了测报
工作制度和定期小结、总结制度。6年来,共计积累病虫害统计数据4万余个,
建立病虫发生情况档案13卷,发布病虫害情报130多期,情报准确率达95.6%,
共挽回粮食产量损失25.7万吨、蔬菜损失23.9万吨、果品损失21.7万吨。
植物检疫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一次植物检疫培训会议,组织全区种子生
产、经营单位进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等法规培训。不定期利用科技赶集、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明白纸等形式进行
检疫法规宣传。坚持各种子经营单位自查与植检工作人员检查相结合,查证、
查报表与查帐、查库相结合,认真开展检疫执法检查工作。6年来,共开出
调运检疫证书3200余份,调出种子3200余批次,计785万余公斤;签发产地检
疫合格证220余份,产地检疫面积2666余公顷,共生产合格种子977万余公斤。
开展了检疫对象普查工作。
(李在臣)

农业项目开发
1996~2001年,区农业局按照推广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
完成农业开发项目12项,其中《三鲜基地规范化栽培技术与开发》获市科技
星火一等奖。项目开发共增收1亿余元。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专题技术研
讨班、印发技术资料、深入田间技术指导等形式宣传指导先进适用技术。1.
加大鲜食作物的开发。“三鲜”作物增加为“四鲜”(鲜食玉米、鲜食花生、
鲜食大豆、鲜食地瓜)并进行了良种良法配套,主要有鲜食玉米/马铃薯/
玉米/大豆、鲜食玉米/地芸豆/玉米;鲜食花生基地主要种植模式有鲜食
花生/蔬菜(茄子、大葱、辣椒)、鲜食花生/玉米。2001年,全区四鲜作
物年种植面积达4506公顷,亩增收1000~2000元以上。2.自1996年起,进行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该技术的关键:一是稀播旱育壮秧。
用种可减少25~40公斤,节水3/4,秧苗矮壮,插后发根出叶快,外观基本
无还苗期。二是稀植、减少亩基本苗。稀植重点是减少每穴栽播苗数,由原
来的7~8苗减少为4~5苗,亩基本苗在8~10万左右,该技术亩增稻谷50公斤
左右。3.选育和推广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在小麦生产中,实
施小麦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发、小麦高产良种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双千田
技术开发、旱地小麦覆膜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
品种选用方面,高产地块推广鲁麦22号、23号和兰考906等大穗高产型品种,
优质专用小麦推广济麦17号、济麦19号、8901,旱地小麦推广鲁麦21号、山
农45、山农69、山农优麦2号。在配套技术上,水浇高产田推广精量播种和半
精量播种,旱田推广覆膜穴播和周年覆膜技术,使旱地小麦生产突破了“三
百”(每亩节水100立方米、增产100斤、增效100元)。此外,在甘薯、莲藕
控化划除等方面也都取得很大的技术突破和较好经济效益。
(李在臣)

减轻农民负担
1996年,全区开始推行农民负担专用收据制度,1998年,改用由省农民
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款收据并全面推行“一票否决制”。自2001
年起,农民承担的村提留和乡镇统筹费由原来的以乡镇为单位计提改为以村
为单位计提。各乡镇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下列方法执行:1.以村上年农民人均
纯收入为标准计提;2.以乡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村为标准计提;3.
按照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村为标准计提。划分3个档次,每一档次
以所属的上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村为标准计提。村提留和乡镇统筹费的提取
“乡改村”后,全区以村为单位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一定
数量的农户进行记账,根据这些记账户的资料,整理推算该村农民人均纯收
入。1999年,区委、区政府推行“农民合理负担一定三年不变”,农民承担
的提留统筹绝对额,以1998年为基数,至2000年一定3年不变,1998年农民负
担不能超过1997年人均纯收入的5%、1997年的预算额。同时,继续推行农民
负担预决算、监督卡、专项审计、村务公开等制度,加强村提留乡镇统筹的
管理,将拨付制改为报账制。
(李在臣)

历城区农村合作基金会
全区农村合作基金会,除王舍人镇、大桥镇于1992年、1993年成立外,
其它乡镇成立于1996年或1997年。1996年3月,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
村合作基金会的通知》,成立区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领导小组。同年12月20
日,成立区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办公室。农村合作基金会坚持为农业、农民、
农村服务的宗旨,区农业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农村合作基金会示范章程》、
《济南市历城区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规定》等制度,督促各乡镇实行会计报
表、储备金管理、风险准备金管理、大额投放款审批、专项基金管理、现金
服务、拆借服务、定期审计等制度。全区农村合作基金会总资产达2.3亿元,
累计投放近6亿元。
1999年6月2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动员
大会,成立了历城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历城区
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实施方案》、《历城区防范化解农村合作基金会风
险预案》。全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经过准备、清产核资、分类处
置、检查验收4个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清盘关闭。至2001年底,全区13
个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收回贷款,向群众兑付了全部本息。
(李在臣)

农业科研
1996~2001年,农业科研工作围绕全区“退粮还林果、退粮还菜经”的
总体部署,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重发展农作物保护地栽培和大棚
经济;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和高新农业栽培技术;三是注重培植主导
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良种化和规范化栽培,发挥规模化和基地经济效益。
6年来,组织实施各类科研开发项目15项。其中,冬小麦五五一工程超高产
技术开发等4个项目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历城区小麦良种繁供体系建设、玉
米田化学除草剂技术推广应用等8个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奖,1997年的三鲜基
地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发项目获市科技星火一等奖,历城区优质麦开发等3个
项目获区级科技成果奖。历城区三鲜基地规范化栽培技术,四鲜基地新品种、
新技术定向引进试验研究与开发项目,采取了边引进研究、示范,边推广应
用、销售的技术措施,全区鲜玉米名特优新品种普及率达90%以上,鲜花生、
鲜甘薯、鲜大豆新品种普及率达85%以上。1998~2001年,累计推广应用面
积1.44万公顷,经济效益3.31亿元。四鲜农作物全区年度规模已达4506公顷,
年均经济效益9107.39万元。
(李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