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3&rec=2&run=13

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为开创历城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城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8年4月17日)
郭作贵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济南市历城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自1995年以来,九届区委在省、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
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
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区位优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第九次党代会
确定的前3年的各项任务, 全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
步显著,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5.03亿元, 是1994年的2倍;工业总产值完成127.9亿元,比1994年增长98.9%;
农业总产值完成13.6亿元,比1994年增长47%;财政收入完成4.22亿元,比1994年
增长2.1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年均递增近30%。固定资产投资3年
累计完成3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已经接近经济强县(区)标准。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粮
食生产年年迈上新台阶。 1996年全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亿公斤大关,被确定为全
国商品粮基地县(区)。林果、蔬菜、畜牧业等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均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 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4%;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3年累计
新上和引进项目800余个,投入资金7.86亿元,完成技改项目163项。成长起一批有
一定规模、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的骨干企业和集团,到1997年底,全区产值过亿元或
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产值过千万元或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近百家。并组
建起一批企业集团, 国家级大中型工业企业31家,其中有27家企业和4家企业集团
进入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集团行列;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市场总规模不
断扩大, 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比1994年增长2.6倍,全区个体
业户发展到4.32万户,私营企业1356家,个体私营业户上缴税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
的比例逐年增加。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7.9∶53.8∶28.3调整到17.1∶48.8∶
34.1。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商
品达到10个大类、 130个品种,8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3年间批办“三资”
企业近百家, 累计达到217家,合同利用外资36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22万美
元,累计达到6010万美元。1997年,三资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3550万美
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62.5%和142.7%,自营出口企业完成出口创汇1070万美元,
是1994年的8.5倍。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3年来,我们进一步
完善了9个卫星城镇的整体功能,加强了8条国道的综合治理,交通通过能力明显加
强。 002线、小清河治理工程、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会议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相继
完成, 进一步改善了城乡面貌和综合服务功能。造绿工程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城
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 199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比1994年增长1.9
倍, 有5个乡镇被命名为“小康镇” 、331个村被命名为“小康村”。加快了农村
“小康屋”建设,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0亿元,比
1994年增加近22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3年来实施各类
科技项目69项,科教兴区战略得到有效实施,199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
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人民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日益丰富;
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顺利通过了全省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全区计
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三为主”轨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工作三
为主先进区”。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
“争先进、创一流、树立历城新形象”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
施了以正党风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以正行风为主要内容的“窗口工程”,
以正民风为主要内容的“细胞工程”,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全区
连续3届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同时,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
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社会秩序的
稳定好转。1997年,我区被分别命名为全省、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
——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党的领导得到加强。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
全党,增强了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强
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断调整充实了各
级领导班子,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狠抓党
风廉政建设,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集中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
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党组织
和优秀共产党员。我们重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的作用,推进了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与民主党派、无党派
人士的团结协作,积极做好老干部和老龄工作,继续发扬了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
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加强了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
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
同志们,回顾3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最深,也是今后仍需坚持的有以下几点:
(一)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过去的3年中,我们的各项事业之所以
能够取得重大进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区委和各级党政组织始终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各条战线、各项工作都
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扭住“中心”不放松,
就一定能够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做好结合这篇文章。3
年来,区委和各级党政组织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改革和建设的首要环节来抓,在不
断加强对区情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同我区
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城郊型农业大区发展的新路子。在农业生产上,以产业化为
目标,组织实施了“一调四建”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等系统工程;针对济南城区扩
展和市内工业腾笼换业带来的机遇,面向国内外,大搞引进开发,培植了新的经济
增长点。在工业生产上,组织实施了结构调整、骨干膨胀、名牌及外向带动战略;
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坚
持城区、小城镇和农村三个层次梯次推进,确定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突破。这些思路
和举措,都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同历城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我
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是正确的。
(三)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
辅相成,改革越深入,开放越扩大,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
越需要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起抓,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计划地增加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等项事业的投入,积极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
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大张旗鼓地树立和推广时代典型,弘扬民族正气,提高全民
素质和社会公德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必须坚持党内外的团结。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团结出智慧、
出人才, 这是一条具有根本性的经验。3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注重加强党的
建设,党内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得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好,“一班人”团结
得好;什么时候党委与其他几大班子团结协调得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什
么时候新老干部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军政军民的关系处理得好,我们的政治就
稳定,事业就发展得快。反之,就会影响工作,阻碍发展。我们要时刻像爱护自己
的眼睛一样,珍惜和增强党内外的团结,上下齐心,左右协力,全面推进我区的各
项事业。
回顾过去的3年, 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在改革和建设中
积累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这是全区各级党政组织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驻军官兵、武警指战
员、中央、省、市驻区各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区各大班子、各民主党派、群
众团体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向所有为我区的改革
和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之处。主要是:全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与先进区县相比,我们改革开放的力度还
不够大,城郊区的优势发挥得不够好;经济总量不足,外向度低,效益不够理想;
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
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领导角度来说,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知识水平、
领导能力、狠抓落实等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
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后5年是跨世纪的5年,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进入攻坚阶段和决
胜时期的5年。在这5年里,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委对济南工作的
指示,继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强农重工兴三产,推进农业
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经
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
全面进步,把历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有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型城郊大
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一个跨越”和“四大改善”的
奋斗目标。
——实现历城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的跨越。到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12%, 达到168亿元;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4.2%,达到9116万美元;财政收
入年均增长15.9%, 达到8.9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居于领先水平,在
全省跨入强县(区)行列。
——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要有大的改善。到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额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形
成,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要有大的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基本配
套完善,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区和小城镇的功能基本齐全,
使历城真正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有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型城郊大区。
——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素质要有大的改善。要通过不断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创造政通人和、社会
安定、百业俱兴的优良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体系要有大的改善。 5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实
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人民生活水平实
现小康,并向富裕型迈进。初步建立起与小康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养老、失业、最
低生活救助等基本保障体系。
开好头,起好步,做好1998年的工作,是完成今后5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和关键。
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区
乡两级工业实现利税5.4亿元, 增长21.5%;财政收入完成4.93亿元,其中地方财
政收入3.08亿元,分别增长17%和18%;出口创汇完成536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3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了实现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按照市
场经济的要求,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重点,以省城为依托,以科技为
先导,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要以省城大市场的需求为
导向,按照“乡业村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农林
牧副渔各业之间的关系,大力培植专业村、专业户,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
多村成基地的路子。要大力抓好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规模基地建设,大力发
展粮食、 蔬菜、畜禽、林果、水产五大产业。今后5年全区优质粮食播种面积要进
一步扩大,蔬菜发展到1.19万公顷,总产量69万吨;畜牧饲养小区要逐渐形成规模;
林果在扩大面积的同时, 不断提高质量,优质果品总产量达到5.3万吨;淡水养殖
达到1400公顷,总产量5000吨。要围绕培植五大产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
业的投入,大搞以治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山区、沿黄两大开发,大
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实施科技兴农,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力争经
过5年的努力,使五大产业成为特色鲜明、主导明显的五大支柱产业。
市场、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手
段和关键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要努力构建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
保证农产品有长期、稳定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同时,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体系,积
极发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积极培育引
进和兴办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农副产
品的增值增效。要大力提倡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研究会等服务组织,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和统分结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延长30年的要求,搞好土地的第二轮承包,要进一步深化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提倡机关干部到农村第一线创办示范服务
基地,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城镇职工把资金投向农业。加大“四荒”拍卖力
度,出售使用权,加快“四荒”开发步伐。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切实做好减轻农民
负担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十五大有关深化企业改革的
要求,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利用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经营
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提高我区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要求,坚持“因企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
积极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拍卖转让、挂靠托管、兼并破产等不同
形式的改革。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前景大的优势骨干企业,要大胆地进行股份
制改造,建立经营者持大股、职工多参股的股权结构,从体制和机制上创造优势,
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一般性的企业无论是区属、镇属、还是村办,要打破
地域、所有制界限,对大量的乡镇企业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大胆
地进行拍卖,既可以卖给团伙、企业,也可以卖给个人,做好“卖、租、股、送”
的文章,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再造两个优势。
一是再造机制优势。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大胆探索,因地制宜走好企业资本个人
化、企业股份集中化、企业产权多样化的路子,搞好资产重组,形成新的机制优势;
二是再造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和矿产资
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运输业和服务业,促其向第一产业延伸,实现农村三次产
业的交叉融合。
所有企业都要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强化成本管理和人本
管理,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尽快形成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职工能进能出的就业机制,
经营者择优录用的选拔机制和企业优胜劣汰机制。
要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力所能及地为驻地厂企、科研院所提供生产、生活
服务的同时,采取技术合作、技术转让、产品配套、收购兼并我区企业及合作上项
目等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横向联合,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开拓市
场,借船出海,发展壮大自己。力争用5年的时间,培植出5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
大公司、大集团,创出3~5个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推动产业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我区的优势特色产业。
(三)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从国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取向看,今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会
越来越大,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再加上其本身固有的活力,今后几年个体私营经
济必将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点,切实把个体
私营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解放思想,放手放胆去抓。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
意义,使个体私营经济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提温升位。大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
验做法,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做到四个不限,即不限速度,能搞多快搞
多快;不限规模,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积累资本,扩大生产经营;不限形式,只要能
发展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什么组织经营形式都允许采用;不限领域,只要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什么领域和项目都鼓励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
阶层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
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去干。要在水电供应、资金信贷、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
方面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对依法经营、缴纳税金超过一定数额的个体私营业
户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要鼓励党政机关的干部职工带头发展个体私营
经济,把其作为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一条重要渠道,在与机构改革政策不撞车
的前提下, 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与单位工作脱钩后,3年内可以保留职务,保留
编制, 保留工资,3年后可以办理停薪留职手续或再回原单位安排工作。要积极引
导城镇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中有一定才能或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员承包、
租赁、购买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并积极支持他们向集团化发展。要在不违背党和
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上车,后买票,先发展,后规范,先服务,后
受益的作法,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方便,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要进一步拓宽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的领域,引导个体私营业户发展三产项目,做到擅长什么就发展什
么,并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兴办种养加项目,从事农产品流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
发展便民服务业。
加强领导,行政推动去上。要把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
强化服务,监督指导,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抓好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
重要标志。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和“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和各
项社会事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要加强城区建设。随着济南市区的东扩南移,我区的城区面积在今后几年将进
一步扩大。我们要顺应这一形势,在服从全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突出历城特色,
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的绿化美化。要进一步强化城市意识,按照路平、街
净、地绿、灯亮的要求,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府道路的改造,提高
城区的建设管理水平。 下气力抓好济南4大进出口的规划、绿化和美化,使其成为
济南市的4大文明“窗口” 。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认真抓好公路交通、
供水供电等重点工程建设。要根据国家对住房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不失时机地
搞好房地产开发,使之成为我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步伐。要从强化城镇意识入手,以乡镇驻地为中心,以
完善“三个一”工程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小城镇道
路、通讯、供水、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把精力用在兴城建城上,鼓励引导
农民向乡镇驻地集中,走好吸引农民进城,发展龙头企业带城,培育市场促城的路
子。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小康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快旧村改造,彻底
治理脏、乱、差,使全区的村容村貌有一个大的改观。
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区地处近郊的地缘优势,按照城区、城郊和
乡村3个层次大力发展商贸中心、 市场群带和集贸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网络。城
区重点抓好花园路东段的商贸中心的规划建设以及将军路、北园路东段、工业北路、
山大路等交通要道两侧的市场群带建设,现有的各类市场要扩规模、上档次、增效
益,提高知名度。乡镇重点抓好农贸市场特别是一处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依托
省城、各具特色、颇具规模的市场体系。同时,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保险、信息咨
询、中介机构、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充分发挥我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众多的优势,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抓好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建设,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区的
支柱产业。
(五)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在全区上下形成“没有大引进,就没
有大发展”的共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日益加快、国内外市场日趋融合的有利时机,继续坚持三外齐抓、三外齐上,不断
提高我区经济的外向度,带动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各级要充分发挥政策、政权、情感“三大效应”,通过
不断改善软、硬环境来吸引客商。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意
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办
事效率,以优良的服务吸引客户,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走好“筑巢引凤”的
路子。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临港开发区的工作力度,发挥其窗口示范带
动作用。要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更加积极有效地引进利用外资。要认真总结我区
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教训,注意研究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向,积极
采用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新的方式,大胆地推进产权招商,把支柱行
业和骨干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的主体,通过出让产权、出售股份吸引外商投
资。要依法保护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注重以外引外、以内
促外、以商招商,以此促进三资企业增资扩股,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历城置业办厂,
上项目。要开拓乡情、友情、亲情各种渠道,发扬钉子精神,强化项目跟踪,提高
成功率。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基础产业,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
工项目,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创汇能力。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的
方针,巩固发展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大力扩展新兴市场。继续扩大生
铁、耐火材料、木制品、五金器材等10大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出口。有条件的企
业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搞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使更多的历城产品打入
国际市场。8家自营进出口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拓宽自营出口渠道,
走好内外贸合一、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外贸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外贸代理制,增加国
际市场的开拓能力,为提高全区的出口创汇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积极推进两个转变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形成具有竞争
力的经济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科
技含量的基础上,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当前,要全力实施好以下3项
工程。
一是要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工程。企业是推进科技进步的主体。要提足用好企业
固定资产折旧和技术开发费,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
代步伐,努力培植高科技主导型产品。二是要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农业广阔天
地,科技大有作为。要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良种良法推广与应用步伐,走依靠科技
振兴农业之路。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继续抓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要实施科技人才开发工程。科技进
步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在巩固提高“双基”
达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教育,适度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提
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稳定科技队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要加强与驻区、驻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
努力推进“产学研”工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土
地管理,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七)积极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
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和人民代表的作用,善于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
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支持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更好地发挥党联系群众
的桥梁纽带作用。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
署,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党委要把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同
推进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疏通和拓展民主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逐步形成深
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以民主、公开和法制为核心的农村制度建设,尽
快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
内容的农村制度体系。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
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实施“三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
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
行政水平。同时,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保证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依
法行使职权。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坚决遏制执法
犯法、贪赃枉法等司法腐败现象。要继续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
众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疏导、化解和消除不安定因素。
要坚持“以打开路,以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
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防
范机制和治理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斗争,严厉惩处各类
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分子,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八)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要按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要求,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
干部和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倡导自
强不息、乐于奉献的时代风尚,形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激励全区人
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要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
文明村镇、文明机关和军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实施好以正
党风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以正行风为主要内容的“窗口工程”和以正民风
为主要内容的“细胞工程”,着力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农
民的教育,纠正少数村的“会荒”现象;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继续破除
封建迷信和各种陋习。
要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各
具特色的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健全文化工作网
络,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和“三下乡”活动,净化活跃文化市场,繁荣文艺
创作。要强化对外宣传,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认真贯彻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
调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积极发展卫生事
业,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搞好基层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
展合作医疗,搞好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开展“三结合”,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
总责和一票否决权制度,强化计生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增
长,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认真履行党管武装
的职责,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抓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要重视对精神
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努力使我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实现跨世纪的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度重
视和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跨世纪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继续在实践中坚
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纠正目前个别地方忽视党的建设的倾向,认真解决
好有些单位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工作难开展,个别党员丧失先进性、不能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从容面对和把握世纪之交
的挑战和机遇,不断争创一流业绩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江泽民同志在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
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习的中心内容就是
邓小平理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带头学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
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并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
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
法学到手,使其成为我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在广
大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深化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深化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认
识。彻底破除姓“社”姓“资”、姓“公”姓“私”、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等左、
旧、小的僵化思想,牢固树立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大胆试、大胆闯的新观
念。二是深化对完善所有制形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破除“对立论”、
“补充论”等落后意识,树立不看数量看质量,不看比例看活力的新观念。三是深
化对按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认识。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
等旧观念,进一步把按劳分配与按资本、技术、经营才能、劳动技能等生产要素分
配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继续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
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努力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
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使每一名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思想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保
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要按照革命
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
干部路线,坚持任人唯贤,真正把群众公认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政绩突出、清
正廉洁的干部充实进领导班子。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标准,严
格程序,严格把关,确保干部队伍的纯洁。要着眼未来,培养选拔一大批跨世纪的
优秀年轻干部,切实打破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的束缚,把德才兼备的优
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以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要重视培养和选
拔妇女干部和非党干部,同时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特别注意新形势下把
党的组织建设延伸拓展到所有有人群的地方,切实做到不空档,不断线。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要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继续深入扎实
地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的活动。要把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
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农村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核心。
要强化党员教育。要通过基层党校和“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教育党员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要按照“六个好”的要求,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
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新
形势,进一步探索各类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围绕企业的生
产经营,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确保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的
组织建设,要继续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的思
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部门、
本单位得到贯彻落实。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
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要进一步拓宽和疏通民主渠道,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保障班子成员和广
大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
一。每一名领导同志都要注意讲党性、讲纪律,自觉维护“一班人”的团结。主要
领导同志要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严以律己,襟怀坦白,并注意充分调动每个成
员的积极性。既要坚持集体领导,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又要按照分工负责,
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领导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
互相帮助,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警示,相互提醒,不断增强在党性原则
基础上的团结。
第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改革开放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令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有
一部分干部还存在严重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存在强迫命令、简单粗
暴的工作作风,缺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飘浮而不扎实,安于现状而
不思进取。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害了党群关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强烈不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强化公仆
意识和爱民思想,把“为官”与“造福”结合起来,真正按人民的意志去工作、去
服务。要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党的温暖。
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作决策办事情实事求是,尊重群众意愿,
充分考虑本地条件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坚决反对靠加重群众负担换取所谓的政绩的
错误倾向。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决不能搞
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兴调查
研究之风,多到生产第一线,多到条件差、困难大的地方,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
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抓好包村驻点工作,并
长期坚持下去。要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埋头苦干,努力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
约的良好风气。要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苦为乐和无私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克己奉公,甘于清贫。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坚决制止那种大手大脚、
铺张浪费甚至是穷阔气的不良习气,靠艰苦奋斗、扎实苦干来影响群众,推进工作。
第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教育、法制、监督三管齐下,坚持把反腐败斗争与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
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要进一步抓好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
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
律,模范地遵守法纪,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做廉洁奉公的表率。
同时,要管好分管部门,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实际行动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加强对办案工作的领导,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继续坚
持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坚持以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
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惩腐败分子。继续
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狠抓行风建设,加强对执法监督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职业
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企业负担、清理预算外资金工作。彻底纠
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多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满意。各级
纪委和广大纪检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政治坚强,公正清廉,敢于斗争,不徇私
情。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是跨世纪的伟大事业。成功地迈入二十一世纪,顺利实现
宏伟的奋斗目标,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
神,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全面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1998年1月13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代区长 冯光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
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从1993年至199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5年。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
确领导下,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
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区十三
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5年来,我们面对不断发展变化
的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发展与提高的关系、速
度与效益的关系,在加快总量扩张的同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运行质量,
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1997年全区预计(下同)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
比1992年增长3.9倍,5年平均增长37.6%。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1992年的33.5∶42.1∶24.4调整到1997年的16.8∶48.6∶34.6。 工业总产值完成
120亿元,比1992年增长2.2倍;乡镇直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亿元,比1992年增长3.8
倍。农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比1992年增长48%。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4.22亿元,
比1992年增长3.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8%。固定
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52亿元, 是前5年的2.6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
平普遍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18元,比1992年增长1.8倍,有5个镇被命名为
“小康镇”、330个村被命名为“小康村”;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6054元,增长2.6
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
综合效益提高,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调整优化农业
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粮食生产,连
年取得较好收成, 1996年全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亿公斤大关,被确定为全国商品
粮基地县(区)。1997年虽然遇到多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仍达到3.67亿公斤。通
过组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饲养小区建设工程”、
专业化生产“十百千”工程,蔬菜、畜牧、林果等农产品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全
区蔬菜总产达到6亿公斤,肉蛋奶总产达到1.4亿公斤,干鲜果品总产达到4520万公
斤,均比199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区兴建农产品加工企业8处、批发市场61处、
中介服务组织60个,形成了市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带动等多种农业产
业化模式,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明
显改善。5年来,全区水利工程累计投资1.6亿元,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6万公顷。
全区31座病险小型水库全部除险加固一遍;完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二、三期工
程, 建设农田林网和改造中低产田2万公顷;组织实施了以“市长二、三号工程”
为主要内容的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完成造林1.78万公顷,顺利通过了国家“八五”
绿化达标验收。5年来,新增农机动力8.1万千瓦,达到53.2万千瓦,部分主要农业
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了
种子产业化工程,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乡镇统一供种,良种覆盖
率达90%以上; 吨粮田、“双千”田开发面积分别达到1万公顷和6666.7公顷;周
年地膜覆盖、地瓜脱毒育苗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
科技水平。农民负担管理得到加强,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坚持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改组改
造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村办企业年”和“管理效益年”活动,
全区农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市“腾笼换业”的
大好时机, 千方百计新上和引进了一批项目,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5年累计
新上和引进项目1500个, 新增投资30亿元,新增产值80亿元、利税2亿元。产业、
产品结构趋于优化。规划和发展了建材、五金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了20个利
税大户,形成了趵突泉白酒、东港纸品、攀得达电缆、济字牌镁碳砖等一批名牌产
品。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带动作用明显增强。1997年,12个重点企业实现的
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区乡镇以上工业的41%和43%。全区产值过亿元、利税过
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近百家;组建企业集
团21家,注册资本4.3亿元。全年有27家企业和4家企业集团进入了全国大中型乡镇
企业和乡镇企业集团行列,济南铸材集团有限公司晋升为国有大一型企业。以大正
集团为依托,组建了济南大正乡镇企业示范小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技术改
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5年新增技改投资18亿元,完成重点技改项目80项,区直企业
和乡镇骨干企业普遍改造一遍,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中的科技含量。建立了以企业
为主体的新产品开发体制,5年开发新产品171项,有36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
空白。坚持改造与改组相结合,加大资产重组力度,盘活存量资产6.56亿元,提高
了资产运营效益。以“两本”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企业效
益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支柱作用大大增强。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规划,梯次
推进, 重点突破,三产各业全面发展,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5年新建、扩
建各类市场108.7万平方米,市场总规模达到201万平方米,并建设培育了山东汽车
城、王舍人种子市场等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知名度高的市场。市场管理水平有
了新的提高,黄台市场成为全省样板市场,市场巡查制度的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城区
和乡镇商业街建设已初具规模;鑫都大厦、新华书店、金鹰商厦等一批金融商贸服
务设施相继建成, 洪家楼地区已成为泉城东部的商贸中心。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 比1992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37.5%。劳
务、信息、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日
益健全。 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5年新建、改建公路73
条、359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交通运营水平不断提高;电信事业快速发展,
全区程控交换机总量达到12.5万部, 建成电话镇2个、电话村51个,农村电话普及
率进一步提高;建成了区电力调度中心,新建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6座,新增供
电容量2.07亿千伏安, 被授予“全国电气化先进县(区) ”和“全国节电先进县
(区)”称号。完善了旅游业发展规划,理顺了旅游事业管理体制。个体私营经济
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区个体工商业户达到4.5万户, 私营企业达到
1100家,个体私营经济缴纳的税金突破了3000万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三外
齐抓,三外齐上,外向型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区经济的外向度进一步提
高。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达到10个大类、130个品种,8家企业取得了自
营出口权,基本形成了外贸公司、“三资”企业等多渠道出口的新格局。1997年完
成出口创汇46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完成自营出口1070万美元,比上年增
长51.3%。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利用外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5年间,批办
“三资” 企业170家,累计达到220家;合同利用外资1.04亿美元,累计达到1.2亿
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62.4万美元,累计达到5879.2万美元。“三资”企业管理得
到加强,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昭和塑胶有限公司、齐鲁安替比奥有限公司被市
政府列为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三资”企业已开业投产86家,1997年完成产
值15亿元、出口创汇3550万美元、涉外税收3000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9倍、3.7
倍和2.5倍。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全面胜利,基础设施建设创出新水平。本届政府任期的
5年, 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的5年。5年来,省市
部署的重点项目、大型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我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安排的建
设项目也先后付诸实施。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区人民团
结协作,迎难而上,取得了工程建设的全面胜利,谱写了一曲曲团结战斗的壮丽凯
歌。 5年间,完成了狼猫山水库大坝加固和溢洪闸建设,兴建了大王庙引黄闸,基
本完成了“三库”及引黄灌区配套,改善了全区特别是黄河北三乡镇农业生产条件,
为夺取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北园路东段、工业北路济钢段、济青公路
郭店至龙山桥路段的拓宽改建、 济德高速公路和东绕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 国道
220线和104线文明样板路建设、小清河沿岸村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城区大规模造
绿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相继完成,改善了城乡面貌和综合服务功能。特别值得提
出的是,我们投资1.2亿元,高速高效地完成了5.7公里的东南外环路建设任务;在
省市的帮助支持下, 投资1.25亿元完成了省道002线分水岭至仲宫路段的拓宽改建
工程, 实现了20万山区人民的夙愿,为南部山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投资3.8亿
元,高质量地完成了小清河历城段34.8公里的干流治理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
的表彰;建成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会议中心;完成了区看守所的迁建任务。这些
重点工程的建设,反映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展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新形势下全区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时代风采。
——城乡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以建设现代化省会城
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
了小城镇开发建设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新建、改建了一批环卫设施,扩大了
城市保洁面积;市政设施养护和住宅小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打造绿攻坚
战,新增面积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大,5年
累计开发43.5万平方米。住房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房地产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王
舍人、郭店、党家庄、仲宫、孙村、大桥等小城镇开发建设成效显著,联结城市、
带动农村的聚集辐射效应日益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加快了农村“小康屋”
建设,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先进县(区)”。
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矿业秩序明显好转。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编制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 5年开发复垦土地1347公顷。 投资
1328万元, 完成重点污染治理项目370个,关停了部分超标排污企业;加强了卧虎
山、锦绣川水库流域的环境保护;加大了烟控、噪控区的监控管理,环境质量明显
提高。
——财源基础进一步巩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坚持从经济到财政的方针,
以发展壮大财源、完善财政管理运行体制为重点,优化财源结构,加强税收征管,
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1994年在全市率先突破2亿元, 1996年突破3亿元,
1997年突破4亿元, 再创历年最好水平。财政支出,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制定落实
一系列节支措施,在保证工资正常发放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农业、教育、
科技等重点事业的投入。至1996年,全区财政连续29年实现平衡,名列全省首位,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1997年,在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财政
收支平衡。制定完善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效地维
护了财经秩序。金融事业稳步发展,199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1.5亿元,其中城
乡居民储蓄余额40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6倍和3.3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用邓
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泛开展向先模学习活
动, 在全区形成了奋发向上、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了
“增强省会意识,争创一流成绩”、“讲文明,树新风,塑造历城新形象”、“学
交警”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了激励
群众、 影响社会、推动工作的广泛效应,使我区连续6年保持了省级“精神文明建
设先进区”光荣称号。
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政府工
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了“三专”通信联络制度,开通
了区长公开电话,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本届政府收到的人大代表建议、
政协委员提案,都在法定时间内办理完毕,达到了代表、委员的满意或基本满意。
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了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
坚持依法治区,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圆满完成了“二五”
普法任务,“三五”普法教育全面展开,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强
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接待和处理人民来信来
访,及时疏导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社会环境。
始终把科技教育放在战略位置,作为振兴历城的大事来抓。科技工作,以实施
“产学研”工程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发展民办科研机构68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85项,其中“星火”计划30项、“火炬”
计划15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流动和培训机制,共引进各类人才1747名,为促
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了“绿色证书”制度,有1328人获得了“绿色证
书” , 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1996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基础教育,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完成了“两基”达标的历史性任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迈出新步伐。
历城职业中专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我区与省民进联合创办了山东建设学
院; 遥墙成教中心被命名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校” ;1993年,我区被命名为
“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区)”。文化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建立了历城电视差转台和历城有线广播电视台,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广播电视中心、
新华书店营业楼等一批文化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1993年我区被命名为“全省社会
文化先进县(区)”。圆满完成了《历城年鉴(1986~1995)》的编纂与出版发行
工作。体育工作,建立了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保持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区)”的光荣称号。卫生工作,强化了区卫生服务网络
建设,完成了12处乡镇卫生院的改貌,顺利通过了全省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计
划生育工作,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狠抓专职队伍建设,强化村级规范化
管理,逐步走上了“三为主”轨道,开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受到市委、市
政府嘉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区”。全面完成了农
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任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先进单位。民兵、人
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的5年,在政府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上,我们注重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社会
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5年来,政府工作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致力于经济发展;在思想上,注重教育和引
导干部群众破除“左”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树立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
精神,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在工作指导上,凡是符合“三个
有利于”的改革和工作措施,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
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形成了加快发展、振兴历城的强大合力。
二是不断深化改革,依靠改革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大力推进各项改革,
用改革促发展、促稳定。企业改革,以优化资本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存量资产重
组,基本完成了乡镇以上企业改制任务,增强了企业活力,加快了经营机制转换步
伐。农村改革,在巩固、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的基础上,发展了合作经济,实行了“四荒”拍卖,促进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财税体制改革,完成了国家和地方税务机构分设,理顺
了区、乡镇两级财政运行机制,实现了新旧财税体制的顺利接轨,确保了新体制的
平稳运行。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国家公
务员制度。公费医疗、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
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不断加深对区情认识的基础上,注
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同我区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城郊型农
业大区发展的新路子。在农业生产上,以产业化为目标,组织实施了“一调四建”
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等系统工程。在工业生产上,组织实施了结构调整、骨干膨胀、
名牌及外向带动等发展战略;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乡镇企业的二
次创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坚持城区、小城镇和农村三个层次梯次推进,确定重
点行业实施重点突破。这些思路和举措,都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
神同历城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改
革越深入,开放越扩大,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越需要强
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计划地增加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项事业
的投入,积极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社会的全
面进步。大张旗鼓地树立和推广时代典型,弘扬民族正气,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公
德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坚持服务宗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围绕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把加强
自身建设作为重要前提来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
精心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在重点工程多、硬任务压力大的情况下,始终以对党对人
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革命热情,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
利进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务实求实作为一条基本的工作标准,讲实话,办实
事,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从大局出发,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
整体,保证了政令畅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廉政建设的规定,
强化监督检查,形成了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努
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集中解
决了住房、工资、职称挂钩、居民小区整治等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
施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优待、军人家属优待、再就业工程等多
项益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5年,是我们面对机遇和挑战,经受锻炼和考验的5年;
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5年;
也是艰苦创业, 开拓进取,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
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之上,共同努力的
结果;是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顽强拼
搏的结果。 5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对政府
工作给予了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驻区中央、省市厂企、机关、学校、科研单位、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各界人士,对我区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给予了有力指导和
帮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区虽是经济大区,但还不是经济强区,在发展经济的着
力点上,近郊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改革不够深入,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政府自身建设还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上述问题,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把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不
断推向前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今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 下届政府任期的5年,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担
负着把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
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
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这既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也是指导我们
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市、区委的部署,今后5年政府
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加快改革、加快发展两大主题,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科
技教育三个基础,抓好工业规模经济、外向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四个
产业重点,实现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社会秩序、人口素质、城乡环境五个优化,
努力使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登上新台阶,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
型城郊区而奋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并与“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相衔接,初步确定到
200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5年平均增长12%,
其中,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8%、10.5%和16%;出口创汇年均
增长14.2%,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7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全面实
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民生活达
到小康水平,并向富裕型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能否实现5年奋斗目标,在于今年。为此,我们确定今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比去年增长21.6%。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亿元,分别
增长16.1%、 20.9%和25.4%。区、乡镇两级工业利税完成4.8亿元,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完成4.93亿元,其中地方收入3.08亿元,分别增长17%、18%。出口创
汇完成5250万美元,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4亿元,增长18%。
粮食总产达到8.07亿斤, 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增长14.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其他各项事业都要有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
今后5年,将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5年,也必将是历城人民有更大作为,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的5年。 前进的道路上尽管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
们已经具备了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有利条件,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贯
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如期实现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步伐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快济南经济发展、建设现代
化省会城市的重要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抢
抓机遇的意识,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走
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把
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改革,
增加投入,强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业走高产高效的路子。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总体要求,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展农业的着眼点由增量为主转移到增量
与增效并重上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此,要着力抓好三个层次的调整:一是
加大农业的战略结构调整。把农业放到整个农村经济中与二三产业全面规划,整体
运作,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要加快发
展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农产品流通、加工、科技服务等相关产业,提高农村经济
中非农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三次产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二是调整优化农业
内部结构。围绕建立城郊型农业,在保证种植业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牧
副渔业,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三是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粮田
面积,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立体多茬种植,提高复种指数,
努力扩大优质蔬菜、瓜果等高附加值作物面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种植业总
体效益。
2.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市场、加工企业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
程。 要着力培育商品粮、蔬菜、畜禽、林果、水产等5大综合生产基地,形成特色
明显、 优势突出的5大主导产业。在巩固提高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市场
发展总体规划,再建设几处能够联系内外、沟通城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
心批发市场。扶持发展斯达乳制品有限公司、康乐乳品厂、遥墙罐头厂、东郊养猪
场、南部山区果品加工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大型畜禽屠宰和蔬菜加工企业。充分
发挥农口各部门和商、粮、供销、外贸等专业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 实施两大跨世纪开发工程,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一是平原地区1.6万公顷高
标准农田开发。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灌溉节水化、大地园林化的要求,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区、乡镇、村多方投入,对农田进行统一规划,
沟渠路林综合治理,通过几年奋战,努力将这一地区建设成为城郊型现代农业的示
范基地。 二是山区综合开发。区政府设立山区开发基金,加强南部山区8个乡镇的
水利、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制约山区发展的关键问题,用3至5年
的时间,打一场山区建设总体战,努力使山区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显著
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或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进而实现全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初步确定,5年改建扩建中小型水库10座,新建塘坝100座,治理水土流失45平方公
里;每年筛选一批覆盖面积大、经济效益好、群众易于掌握的科技项目,在山区集
中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山区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在搞好上述两大开发的同时,坚
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级财政要确保
用于农业的支出逐年有所增长。按照综合规划、配套治理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大搞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计划兴建黄河北中型调蓄水库,建
设霍家溜引黄闸及其配套工程, 综合治理玉符河、巨野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
公顷。
4.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
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坚持
“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做好新一轮土地承包工作,
合同不到期的不得随意废止,到期的可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要积极发展农村股份
合作经济,对一些集体无力经营的“四荒”资源、水利设施、农业机械等,可采取
拍卖、股份合作的形式,放活使用权。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城镇职工参与农
业开发经营。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
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
(二)以发展规模经济为重点,培植壮大工业整体实力。要按照加快“两个转
变”的要求,坚持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规模经济,走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路子。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尽快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
体系。 大力培植建材、化工、冶金、机械、轻工食品、电子信息6大主导产业,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区工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牌
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本联结为纽带,壮大和重组一批实力雄厚的
企业集团。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通过政策倾斜和集约投入,培植白酒、纸品、
电缆、 镁碳砖等20个优质名牌产品,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10亿元的大型
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力军,推动全区工业整体实力上水平。
第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制定全区技术改造总体规划,分年度抓好实施,争
取3至5年把企业改造一遍,使全区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普遍提高一个档次。
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要实行集约投入,进行
高起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要把技术改造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结合起来,在抓好
新上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全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工业投入。要强化投入意识,拓宽融资渠道,走市
场融资的路子,确保工业投入逐年有所增长。一是坚持以增量盘活存量,努力挖掘
企业资金潜力,搞好资本运营。二是选准项目,争取上级金融部门和专业部门的专
项资金,或实行银企联手,共同开发。三是加速培育金融市场。金融部门和投资公
司要千方百计融通资金,增加资金总量。要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聚集社
会资金。创造条件,争取部分企业向社会发行债券或股票,逐步实行债券、股票的
流通转让,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
第四,强化企业管理,培养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厂长、经理要努力掌握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坚持从严治厂,努力成为有作为的
企业家。要壮大营销队伍,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骨干企业都要建立
销售公司,增设销售网点,努力向综合商社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加强
技术监督,消灭无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第五,以努力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突破口,加快企业改革。一是积极推进
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从体制和机制上创造条件,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
力。对有一定规模、条件较好、尚未改制的区属和乡村集体企业,要本着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力度,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对已经改制的企业,要在规范运作上下功夫。二是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鼓励
骨干优势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区界限,实行强强联合、
内外联合、国有民营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在改革的具体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因
企施策,不搞“一刀切”。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实行拍卖、租赁或
破产,促进资产的合理有效重组。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放手发展个
体民营经济。要把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整体规划,解放思想,放宽政
策,加快发展步伐。工作重点要放在抓大户、上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要
积极培育专业村,发展联合体,加快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实现集约经营。要从
政策上为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各类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行公
平竞争。
(三)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现我区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完
成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
全方位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1.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项目质量。坚持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技
术进步相结合,与出口创汇相结合,与规模经济相结合,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项
目一起上的同时,重点抓投资规模大、技术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引导外
资重点投向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支柱产业、创汇产品、农业和基础产业,通过利
用外资来盘活现有资产, 发展规模经济, 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实力。要加强
“三资”企业的管理服务,发挥“形象工程”的示范作用,促进以商招商。在抓好
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引资方式,大胆探索经营权、股权、产权转
让和出售等方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
2.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抓好农副产品和传统产品出口
的基础上,狠抓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逐步实现由资源、初加工产品出口向工业制
成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出口转变。切实加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培植大规模的创汇产
品和骨干企业。大力扶持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引导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出口企业集团,
加快外贸企业实业化、集团化发展步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更多的企业取得自
营出口权。要重视“三资”企业出口,不断扩大外销比例;积极开展代理出口,千
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
3.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优惠政策优势相对弱
化,投资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今后应主要依靠发挥环境优势、
工作优势、市场优势和优良的服务来吸引外商投资。要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
准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清理和规范外商投资企业收费制度,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为外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创造一个符合国际惯
例的环境。要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整体合力,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开放、支持开
放、参与开放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把我区对外开放搞得更好。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要强化财源建设,夯实财
政基础,大力发展能够更多地提供地方财政收入的产业。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形成区、乡镇两级财政分级负责、分灶吃饭、自求平衡、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最
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要坚持依法治税,强
化税收征管。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审计监督和税收稽查,严厉打击偷逃抗税行为,
把该收的收足收齐,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
出。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保
证重点支出的前提下,大力压缩各种非生产性支出。继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包
干制度,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千方百计把开支控制在最低限度。要按照“还
所有权于政府,还管理权于财政”的要求,将所有预算外资金纳入区财政管理,实
行“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严厉查处坐支挪用和逃匿转移
资金的行为,绝不允许出现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特权部门和单位。加强国有资产
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秩序,促进金
融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作用,大力组织各项
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积极培育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在发展完善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品市
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几个交易量大、辐射力强的物资交易中心。建立和完善金
融、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要进
一步加强商贸、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洪家楼商贸中心,
强化乡镇驻地“三个一”工程建设,提高档次和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骨干
道路,拓宽改建仲宫至高而路,争取军民共建拓宽改建仲宫至西营跑马岭路;进一
步完善公路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公路养护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电信建设,提高农
村电话普及率。根据生产力布局,逐步改建部分供变电站,不断完善供电网络。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搞好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抓好华山风景区和四门塔景区建设,开
辟南部山区旅游度假区,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六) 以建设现代化新型城郊区为目标,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今后5年,
将是“加快济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重要时期,济南市城区
开发建设的中心将迅速东扩南移,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区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一定
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增强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我区
建成具有省会城郊特色、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文化发达、城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
型城郊区。要进一步增强城市意识,切实加强规划管理。按照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的原则,修订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编制干线公路两侧开发建设规划,
指导搞好村庄建设和旧村改造规划;规划一经批准,各级各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对
违法建设、违章建筑要依法严肃查处。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城
乡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适时组织建设一批重要基
础设施,近期重点是高标准改造将军路,建设将军广场,搞好小城镇的水、电、路
及商贸设施建设。要加强城乡面貌的综合整治,开展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搞好环
境卫生;综合整治住宅小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以重点工
程、城乡居民住宅、城镇公用设施为重点,大力发展建筑业,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和
管理,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使其逐步成为全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继续推进住房制
度改革,加强房产管理,促进住房商品化。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
真执行《环保法》,坚持“三同时”原则,重点抓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污染
源的治理,严格新上项目的环保把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严肃查处违
法占地行为,抓好土地复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法管理和保护资源,防止
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
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搞好物质文明建
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思
想教育融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体现教育形式的多样
性和教育的广泛性,使思想教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每个家庭,在全社会形成团
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
尚现代文明,弘扬时代精神,努力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
际问题入手,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结合,进一步搞好文明家庭、文明单位、
军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群众的首
创精神,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提高全
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体水平。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
的事迹,形成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示新形势下精神文
明建设的繁荣景象和崭新成果。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广开民主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
众的联系,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认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
决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定期报告政府工作,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
案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政府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群众
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
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充
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区,深入开展普法
教育,继续实施“三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
的方针,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健全群防群治网络,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人民内部矛
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
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积极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要坚持面向
经济建设的方针,努力推进“产学研”工程,提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认真组
织实施“星火”、“火炬”计划,积极发展各类科研机构和民间专业技术协作组织,
搞好科技攻关,培植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带头产业和带头企业。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在巩固提高“两基”教育达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
育结构,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
化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增加投入,加强文化基
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建设全区有线电视传输网,提高
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快建设辛弃疾纪念馆,争取尽早完工。体育工作,要认真组织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完
善体育设施,积极发展竞技体育,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
为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方针,巩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成果,加强农村卫生服
务网络、医疗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
贫的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
实行“一票否决权”。进一步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搞好村级规范化
管理和服务,加强城镇流动人口和属地计划生育管理,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
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
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保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完成跨世纪的历史任务
全面实现今后5年确定的任务, 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
平理论伟大旗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革创新,廉洁勤奋,团结实干,高效
服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各级要
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牢牢把握这次大会的主题,用十五大精神指导我们的各项工
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
理论的基本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
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认识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创造一流成绩。
(二)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最根本的就
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干群关系。要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关心群众
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
坚持“三专”通信联络制度、区长公开电话办理制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发
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办一切事业都要考虑区情民意,考虑群众的承
受能力,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总
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务实求实,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
风。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胸有全局,善抓大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认真实
施全方位目标管理,促进政府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凡是重要的工作部署,都
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抓好检查落实,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要进一步提
高行政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坚决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扯皮拖沓
作风,使机关作风有一个明显的改进。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大力加强公务员
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坚持从严治政,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正确对待和
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
地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廉政
建设的规定,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治理。要强化监督监察工作,把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和专门机关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抑制腐败现象
的滋生。对那些无视党纪国法、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
不姑息迁就。
各位代表!党的十五大赋予了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扎
实工作,开拓前进,为把我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关于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2001年2月18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代区长 谭延伟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
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事关历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全区
人民和社会各界极为关注。区委、区政府对《纲要(草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广
泛征求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经区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体现了计划编制的广泛性、社会性和科学性,体现
了民主决策的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九五”计划的任务圆满完成
“九五” 是我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
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在新世
纪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0年,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6亿元,是
“八五”末的2.24倍(按可比口径计算,以下略同),5年平均增长17.55%。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2万元, 年均增长16.39%。 财政总收入完成6.74亿元, 是
“八五” 末的2.99倍, 年均增长24.5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亿元,是
“八五” 末的3.46倍,年均增长28.17%。“九五”期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95.04亿元,是“八五”的3.17倍。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以“两退两还”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性进展,全区农业步入了以市场化、现代化、城郊型农业为目标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00年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万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53万公顷,各类大棚达到3
万个、2666公顷,粮经作物比例由“八五”末的8.5∶1.5调整为6∶4。工业结构调
整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企业整体
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实现
利税4.55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建设和旅游业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的比
例调整为16.3∶49∶34.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先后实施了小
城镇暨“三个一”工程、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和教师安居工程、旧城改
造等工程。将军广场、洪楼广场、区会议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洪家楼高级中学、
辛弃疾纪念馆、四门塔景区一期工程、华山景区一期工程、霍家溜和大王庙两处引
黄闸及配套工程、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拓宽改建了
002线、103线、327线、518线、董家至唐王等主干线公路。加之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绕城高速公路、机场扩建、锦绣川水库加固增容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全区城
乡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
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和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新一轮土地承包全面完成。企业改制取得
较大进展,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充满旺盛活力。住房制度改革稳步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科技、教育、卫生、农电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也都
取得新的进展。
——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广泛深入地开展和深
化“投资环境年”活动,全方位引进国内外资金、项目和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出口创汇达到3084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达到19家。“九五”期间累计实际
利用外资1.03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78倍,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达到86家。
累计引进引办项目近2000个、注册资本总额29亿元。齐鲁安替比奥、希森美康、含
章印务、大润发超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合资项目落户我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7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2952元),年均增长10.5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45.63亿元;城乡居民的
住房、医疗保障等发生很大变化,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
已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科教兴区战略持续推进,
全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7项,开发新产品146种,创办各类民营科技企业42家;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创新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广播电视事业有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文化、体育、卫生、
民政、民兵、人防、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老龄、技术监督等事
业也都取得新的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向
上的社会风尚,全区涌现出一批以辛庄村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政
治建设,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区社会稳
定。重视和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按照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要求,积极推进
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
好环境。
“九五”取得的成就,既为20世纪的历城发展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更为历城
面向新世纪的腾飞铸就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结果,区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对政府工作给予了有效监督和大力支
持,驻区中央、省市厂企、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社会
各界,对我区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
府,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为历城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
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外向度不高;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
题较为突出;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经
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政府自身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
我们将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我们深信,
有“九五”时期奠定的坚实基础,有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有全区人民坚
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历城前进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对历城未来的发
展充满希望和信心。只要我们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
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就能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推进现代化建设继续加快,再创辉煌业绩!
二、“十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新世纪初的5到10年, 是历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市要求和区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的部署,这一时
期,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
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城的比较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体制、经
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科技进步、环境创新和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整体素
质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由小康向富裕型迈进,2010年基
本实现现代化。
围绕完成上述总任务, 初步确定今后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13%, 2005年达到15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2.4亿元;其
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达到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80亿
元,是“九五”的近2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年均增长8.8%。人口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今后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加快经济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要遵循统筹
兼顾、全面推进和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培育经济的龙头区域和产业聚
集带,实现优势区域优先发展,带动全区全面发展。今后几年,在区域经济发展上
重点抓好“三条产业带、五个经济区”。“三条产业带”,即:一是沿二环东路、
将军路第三产业带。发挥济南北大门重要交通枢纽优势,再规划建设一批大进大出
的商品流通市场,形成立足济南、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市场群体。二是沿工业北
路、济青路第二产业带。抓住郭店镇城建设和市区工业“腾笼换业”的有利机遇,
以现有市、区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机械制造、钢铁、医药、家
电、化工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形成在全市举足轻重的工业经济龙头区域。三是沿
济王公路科技产业带。以临港开发区南区高起点开发建设、大正集团外商投资工业
园区的设立、三联虎山开发区、省科学院中试基地、澳利公司中试基地及泉港新城
的规划兴建为重点,大力引进引办和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以高校、科
研机构为智力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五个经济区”,即:一是洪家楼商贸中
心区。以大润发超市为中心,加快周边商贸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餐饮娱乐、商业服
务、科技教育、金融、信息、房地产业,建成济南东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商贸中心。
二是临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濒临空港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南、北两区软硬环境,
大力招商引资,以市规划建设跨国公司园区为重点,实行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将
其建成全区乃至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向型经济示范区。三是济南大正科技工业
示范区。以大正集团为核心,建设济南市外商投资科技工业园,集中运用高新技术
武装一、二、三产业,依靠科技实现产业规模膨胀,依靠资本运营实现资本规模膨
胀,努力建成具有超强产业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区和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四是东部平
原田园型都市农业区。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建设设施农业为工作重点,加快
退粮还经步伐,集中发展蔬菜、瓜果、花卉园艺、工厂化养殖,大力引进推广优质
新品种和农业高新技术,形成与省会城郊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是南部
山区旅游生态保护区。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和观光农业,适度发展高档住宅项目,适
度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项目,将南部山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环境优良的
生态旅游区。
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总的要稳固一产,提高二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十五”
期间,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内部结构进
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大棚经济和高效经济林,加快发展食草畜牧业和各种饲养
小区, 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粮经比例由目前的6∶4到
“十五”末调整为5∶5,逐步达到3∶7。要以“龙头企业”和市场的培育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和出口创汇
龙头企业,增加农业的延伸效益,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十五”期间,要以产品
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抓好工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壮大冶
金、 机械、电子、轻工、建材、生物工程等6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在
巩固趵突泉白酒等已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再培育一批新的名牌产品。要加大技改
投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装备实力,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快存
量资产的重组,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带动全区工业保持较高的增
长速度。“十五”期间,要以加强产业支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能力为
目标,规范发展传统三产,高标准发展新型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
大开发建设力度,逐步构筑起以跑马岭、四门塔、仲绣景区、蟠龙山、温泉和华山
公园等6大景区为主体框架, 特色明显、功能健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大旅游格
局,把历城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城后花园。要以济南城区东移和推进城市化为契机,
加快旧城(村)改造步伐,高标准建设一批居民小区,使房地产业形成全区的重要
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工程监理等中介服
务组织,使之成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体制创新,深化各项改革。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的要求,搞好改制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科学管理和规范运
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放到更
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强
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
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
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基本社会保障独立于企事业单位
之外。
(三)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进程。“十五”期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
引进引办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既要高度重视外资项目的引进,又要注意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加强内资项目引进
的工作。要重点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推动全
区引进引办活动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要积极实施“引进来”与
“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扩大外贸出口的规模。
要抓住加入WTO后将逐步放开服务贸易领域的有利时机, 努力实现服务业利用外资
的突破。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以冶金、建材、服装、医药、轻工等产品出口和
发展创汇农业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
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以境外办企业带动出口。
(四)加快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带动战略。“十五”期间,要继续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社
会化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大力发展科
技中介机构,加强科技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要把
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摆到战略位置,采取特殊政策,引进、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
急需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优秀专业人才。要全面实施和
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巩固提高基础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
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五)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塑造历城新形象。“十五”期间,我区推进城市
(镇)化的基本思路是:科学规划区域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基础设施建设
为重点,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提高主城区,启动建设辅城区,加快发
展中心镇和重点镇,辐射带动小城镇。城市(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阶段性目标
是:以洪家楼地区、王舍人组团和“泉港新城”为重点区域,加快主城区的建设改
造;以郭店镇为基础,向四周辐射发展,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济南东辅城;以遥
墙、仲宫两镇作为中心镇,促进我区城镇化南北两翼的展开;将柳埠、孙村、唐王
确定为重点镇,逐步构筑起以主城区——辅城区——中心镇——重点镇——一般城
镇为主体框架, 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特色显明的城镇体系。力争到
“十五” 末全区城镇人口达到35~40万人, 人口城市(镇)化率提高到45%;到
2010年,人口城市(镇)化率达到55%左右。“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交通、
通讯、电力、燃气、供热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加快推进城市化和经济社会
发展创造条件。要切实加强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搞好产业特别是工业和三产的
集中发展,合理布局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小区,增强城镇的
辐射力、带动力和吸引力。要积极探索城区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城区逐步撤镇
建街道办事处,撤村民委员会建居民委员会;要在融资、用地、户籍管理、物业管
理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小城镇,
努力形成政府规划、引导和管理,社会投资开发建设的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推进城
市和城镇的社区建设,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提高社区
居民生活质量。
(六)积极推进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十五”期间,要进一
步繁荣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规范文化市场,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搞好社区
医疗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高全民身
体素质;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合理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重视人口
老龄化问题,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依法保
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为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扎扎实实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91.5亿元,比去年增长12.1
%; 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 12.1%和15.5%。 工业利税总额(新口径)
5.25亿元,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7.6l
亿元, 增长1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9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元,增长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5‰以内。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
加大“两退两还”工作的力度,扩大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并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畜牧业发展。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同国内外农业公司的合作,大
力推广公司带农户、定单农业等经营形式,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的龙头
企业和中介组织。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节水灌溉、世
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陈孟圈灌区配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治理、小流域综
合治理、 狼猫山水库供水等6项工程。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按保护价
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按照上级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
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加快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坚持工业立区强区的思想,
努力增加工业投入,着力培育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全面提高工业规模、质量和效
益,巩固壮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成济南铸材
集团公司改制,对已改制的各类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转换企业内
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真正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
实施骨干膨胀,选择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
扶持,力争今年有17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一家过8亿元、三家过3亿元。围
绕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着力抓好天丰不锈钢建材、泉华新型包装、
铸材集团一号高炉改造、九威塑钢门窗、同轴射频电缆等13个重点技改项目,计划
投资3.7亿元,今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7亿元,新增利税9900万元。要高度重视企业
家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素
质。
(三)以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进
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重点抓好济南高科技市场、七里堡蔬菜等一批市场的改扩
建,膨胀其规模,提高其档次,扩大其影响。结合“退路进厅”,再兴办几处便民
利民的室内副食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加快洪家楼商贸中心区建设,争取有新的
突破。年内基本完成国合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按照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加大旅游
业开发力度,重点抓好现有景点的完善,继续开发华山景区,进一步扩建四门塔景
区,高标准建设锦绣川红叶谷生态旅游区,加快开发蟠龙山森林公园,配合搞好药
乡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提高景点档次,增强对外吸引力,使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
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清理消除民营经济的政策性障碍,建立起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
载体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来抓,进一步搞好经济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区里重点抓
好临港开发区南区、 北区、大正示范区、王舍人、华山、唐王、仲宫、柳埠8个民
营经济园区和8个专业及综合批发市场, 提高规模档次,增强吸纳和带动能力;各
乡镇也要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依托当地资源,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园区
和专业市场,吸引个体私营经济进区聚集发展。今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500户,
净增私营企业300家,个体私营经济产值达到32亿元。
(五)深入开展引进引办,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今年的外经外贸工
作主要是打好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两个翻身仗。要坚持外商内商一起招,内资外资
一起引,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的空间和领域。要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两个优势,全面
引进,重点突破。城区及近郊地区重点抓好商业、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利用外资;
南部山区和其他旅游地区要着力引进旅游项目和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项目;主
要交通公路沿线地区重点引进二产项目。重点抓好台湾计算机机箱、日本铸造生产
线、德国独资食品添加剂等投资额度较大、发展前景好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引办工作。
进一步壮大出口主体,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有一批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坚持
择优扶强,积极培植和扶持骨干出口企业,加快出口大户的发展,引导其创新技术,
扩大规模, 力争济铸集团、镁碳砖厂、晨美玻璃制品公司、派克线缆公司4家企业
今年出口创汇分别突破2000万美元、 1000万美元、500万美元,带动全区出口创汇
有一个大的增长。
(六)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着力实施好关系全区经济
和社会发展大局的10项重点工程。①拓宽改建十里堡至唐王道路;②荷花路遥墙段
高标准整修工程; ③完成工业北路拓宽改建工程,力争6月底全线通车;④完成仲
宫至药乡林场道路拓宽改建工程;⑤实施华山景区二期工程;⑥建设区政务办理中
心; ⑦实施第四期造绿“一环九射”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6条道路绿化带
和节点广场建设;⑧继续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⑨启动建设辛甸、
祝甸、 西周组团化小区,对3个村居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力争今年开发建设面积达
到30万平方米;⑩高标准改建区机关幼儿园,以更好地发挥在全区幼儿教育中的示
范作用。要加大城乡容貌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搞好大环境绿化
和水、大气污染治理,加大禁烧秸秆力度,整治沿街摊点,搞好退路进厅,加快实
施洪楼南路欧式风格一条街装饰改造工程。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按规划加快推进
城区和近郊旧村改造,力求取得更大成效。要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
镇规划,加快建设经济园区和商贸服务设施;要搞好幸福柳等一批新兴广场的建设,
每乡镇建设1至2条绿化样板街,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绿化美化水平,提高
城镇建设的质量、档次和文化品位,展示出现代化城镇风貌。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实施各类科技计划
项目60项,配合市有关部门搞好山大路科技城历城段建设。巩固提高“两基”教育
水平,实施名校膨胀战略,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扩大计算机网络教育,深化学
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双聘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各具特色的
文化产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
生育目标责任制,全面发展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
“双拥”和国防观念,提高民兵预备役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诚
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
想道德规范。大力拓宽民主渠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
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严厉打
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
大局。
(八)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十五”计划目
标、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对市场经济、
现代科技、国际经贸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增
强驾驭政府工作的本领。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机构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企业、公众提供服务、搞好社会保障、
改善投资环境上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继续清理压缩行政、
事业性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事项,建设并启用历城政务办理中心,实行“一门管理,
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
制,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吃拿卡要等行为,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使
我区经济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决
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具体指导,着力解决
实际问题。高度重视人民生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
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廉政责任制,各级政
府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落实预算外资
金收支两条线、罚缴分离、政府统一采购、会计委派等制度,实行部门预算,推行
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树立和维护良好的
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历城在前进中迎来了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
们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五”良好开局,
全面推进历城经济和社会在新世纪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做好发展文章 铸就历城辉煌
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 谭延伟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许 强
1996~200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
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突出发展主
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两大目标,做好做活建设省城后花园、发展开放
型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投资环境创新“四篇文章”,胜利实现了“九五”计划,
赢得“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50.1亿元增加到2001
年的89.4亿元。200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34亿元,是1996年的2.55倍,其中地方财
政收入5.51亿元,是1996年的2.7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元,比1996年增加
了801元。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好成绩。
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全省“两基”
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双拥工作模范区等荣誉称号;连
续4年被评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5届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
进区。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教进步,人民安康,
各项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6年来, 区委、区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突出抓好农业结构
调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环境创新等关键环节,不断寻求实现经济大发展的突
破口,实现了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的新跨越。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省城后花园展示良好形象。按照“景区景
点建设为龙头,农业结构调整为龙身,农家乐旅游为龙尾”的“抬龙头、壮龙身、
摆龙尾”的一条龙思路,全面加快省城后花园建设。在“抬龙头”方面,区位和资
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旅游区、四门塔景区、华山景
区、药乡、蟠龙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观赏、休闲、游乐、采摘
等多种形式的观光农业快速兴起, 旅游功能日益完善, 吸引力明显增强。2001年
“十一” 黄金周,全区共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景点门票收入638万元,旅游综合
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旅游业作为全区的重要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壮龙身”方面,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为基本方向,以推广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加大退粮
还经、 退耕还果工作力度。截至2001年底,全区新建冬暖大棚和大拱棚总数达到5
万个、4667公顷;大力实施退耕还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49万公顷。全区确立了
大棚经济、 林果业、畜牧业3大主导产业,培育起草莓、食用菌、优质果品、奶牛
等主导品牌,涌现出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和精品园区。如董家草莓专业镇,草莓大
棚累计达到1.57万个; 遥墙镇规划建设食用菌大棚精品园267公顷, 已建成大棚
2500个; 锦绣川乡、柳埠镇和西营镇人均达到2亩果,形成了林果专业乡镇;规模
畜牧饲养小区达到60余个,奶牛存养量达到8000头。龙头企业、市场和中介服务组
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围绕蔬菜大棚的发展,建成了集种苗繁育、技术推广、信
息咨询、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围绕大棚草莓发展,新建了张而草
莓批发市场。围绕大棚食用菌发展,组建了杜氏食用菌有限公司、庆岭食用菌研究
所等龙头企业。董家农业精品园和王舍人奶牛饲养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市农业科技示
范园。 成立各类农业服务组织30多个,农研会l50个,为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市场
开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长二号工程、锦绣
川水库增容、卧虎山水库扩建、陈孟圈灌区配套、三川河道治理、人畜吃水、节水
灌溉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有效实施。2001年,我区被确定为国家级首批生态公益林
保护试点区、省级放心菜基地县和生态农业基地县。
在“摆龙尾”方面,南部山区各乡镇学习外地经验,建设民俗文化村,发展各
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观光休闲。旅游产
业与农民致富开始对接,省城后花园建设的内涵正逐步丰富起来。
(二)二、三产业持续增长,园区建设形成规模。2001年,全区限额以上工业
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11亿元、 利税5.31亿元、 利润3.48亿元, 分别是1995年的
2.02倍、2.79倍和3.18倍。6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8.6亿元,庚辰钢铁、东港印务、
趵突泉酿酒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了产业延伸,形
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新的发展优势。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建成济南高科技市场、齐鲁种子世界、齐鲁东方建材博
览中心、佳园装饰材料、工北五金建材、永君钢材、大舜文化等一批体量规模较大、
档次较高的专业批发市场;盖家沟物流基地初具规模,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各类超市、连锁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和科技、信息、房地产、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兴起,洪家楼地区作为泉城东部重要商贸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2001年,新
增市场面积17.9万平方米, 完成市场交易额52亿元,是1996年的2.9倍,其中交易
额过亿元的市场4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4亿元,是1996年的1.92倍。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6年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748户,累计达到1.5万户;新
发展私营企业601家, 累计达到1441家;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8960万元,被评为
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
园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实行“政府统一规划、市场化经营运作、社会化
投资开发”的管理模式,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集中投入、连片开发,项目
起步、滚动发展”的方针,边建设边招商,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规模、产生效
益。截至2001年底,全区共设立8个重点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1.18平方公里,其
中区级园区24.3平方公里, 乡镇级园区16.88平方公里。区镇两级工业园区共完成
基础设施投资2.1亿元, 已建和在建框架道路98.07公里,进区项目130个,项目投
资31.9亿元。一批大企业相继进区入园。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引进的山东富骅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由浪潮公司与台湾富骅、陇华三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8700万元建成,
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计算机机箱生产基地;兰桥生物工程公司总投资1200万美元,主
要生产医疗设备、 基因产品,年销售额可达2亿元;临港经济开发区南区引进的锢
锝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元,山东探矿机械厂总投资3000万元,均已建成投产。
(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以产权改革为重点的国有、
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济南酿酒厂、历城水泥厂、济南铸材集团等骨干企业通过
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国合流通企业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土地延包政策有效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进一步
减轻了农民负担,调整和规范了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保护和调动了
农民的积极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进行,区政府工作部门精简15.4%,行政编制精
简25%。 撤销彩石乡,设立彩石镇;撤销洪家楼镇成立4个街道办事处,全面完成
村改居,初步建立起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都有新的进展。
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效。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一项中心任务,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行政推动。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列入全方位
目标考核范围,与干部考核、奖惩、任用挂钩。实行区级领导干部包挂千万元以上
大项目责任制,全程跟踪服务,一包到底。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政策拉动。
制定了《关于引进引办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对引进的新项目和引进人予以资金
奖励,大项目、高科技项目给予重奖。自20 01年9月起,在全区掀起了“学习城阳
经验,加快历城发展”的热潮,区、镇、村分别向城阳区对口学习,在项目用地、
用水、用电及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采取了更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亲商、安商措施。
三是创新软环境,提升硬环境,实行环境带动。集中清理和压缩审批事项和收费项
目,坚决制止“三乱”,对85个重点单位实行挂牌保护;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提高
办事效率, 投资800万元建成区政务中心办公大楼,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
在全区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和机关围着企业转、一切围
着经济转的浓厚氛围。硬环境建设上,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结合,不断强化了全区
干线公路、 水、电设施建设,“1小时历城圈”快速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四是建
立利益调节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同时,实行社会招商与
专业招商相结合, 2001年初成立区招商局。 1996~2001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
3800多个,实际利用资金83亿元。泉华包装印务、光明机器、力诺太阳能、兰桥生
物、德国海乐、富骅电子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相继落户,为持续发
展积蓄了后劲。
外经外贸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1996~2001年,全区批办外商投资企业由201家
增加到234家, 合同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
资每年平均增幅13.8%, 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平均增幅19.3%。 其中合同利用外资
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家。 外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的规模、产量均居全市前列,
齐鲁安替比奥制药公司、昭和塑料(济南)公司、鲁东耐火材料公司、晨美玻璃制
品公司等企业位列山东省65强企业。外贸出口保持了年均43.4%的增长速度,累计
完成出口创汇1.25亿美元,出口绝对值保持在全市各区县前列。
(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
管理工作,加大投资力度,全区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
化。
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6年累计投资近3亿元,先后建成占地9.32万平方米的
将军广场、3.55万平方米的洪楼广场以及七里堡小区广场、花园路口广场。洪楼广
场以其独特的欧式风格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广场”。拓宽了山大南路东段,开通
了小清河北路城区段,建成区政务中心、智慧大厦。以“深南大道”为样板,总投
资1.3亿元、 全长8.6公里的工业北路拓宽改建工程于2001年9月全线贯通,改善了
省城东部交通状况,拉动了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以“墙白、街净、灯亮、地绿、天蓝、路畅”为主要
目标,先后实施了容貌、造绿、灯亮、蓝天、退路进厅、“一环九射”等环境面貌
综合整治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容貌工程和“一环九射”工程就拆除各类违章临
时建筑60多万平方米,累计清洗粉刷墙面近百万平方米,修补路面10万平方米。投
资80万元对山大北路路灯进行了改造,设置了26组华灯;在花园路东段、北园路东
段和东外环路新安装600盏路灯, 解决了沿路的照明问题;加强城区灯光装饰,21
处多层建筑安装了霓虹灯、射灯;建设了洪楼广场灯光组团和洪家楼南路灯箱广告
一条街,洪家楼地区的夜晚亮了起来。先后实施了五期造绿工程,到2001年底,城
区新增绿化面积246.23万平方米,全区绿地面积达735.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
1996年底的27.1%提高到36.98%,人均占有绿地由5.8平方米增至6.8平方米。
旧城(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1999年以来,按照“突出重点、成片开发、
组团发展、市场运作”的思路,以房地产开发为切入点,以建设新型城区和花园式
村居为目标,先期在城市规划区内的4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乡镇范围内实施旧城(村)
改造工程。 截至2001年底, 全区旧城(村)改造总投资4.17亿元,完成拆迁面积
48.5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楼房129栋,面积69.5万平方米;竣工76栋,面积40.5万
平方米,置换出可利用土地面积29.9万平方米,近3000户居民迁入新居。其中,利
农居委会开发建设的利农花园被省建设厅授予“省级花园式小区”称号。
加大村镇建设管理力度。以“小城镇、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城镇建设。
立足各乡镇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完成新一轮乡镇规划的
重新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全区基本形成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市场拉动型、
外向推动型、旅游驱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
强。1999~2001年,累计投资10亿元,先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30余条。乡
镇驻地主要街道硬化、 绿化率达100%,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初步形成了污水排
放系统,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各乡镇先后建成28
处绿地广场,小游园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小城镇的品位。以“拆、清、
刷、绿、管”为重点,深入开展容貌工程进乡镇活动。各乡镇都成立了城建监察中
队,进一步加大了村镇建设、乡镇容貌整治和监管力度,城镇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
乡镇驻地容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各
具特色的小城镇正在崛起。
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抓
队伍、强根本,抓培训、强素质,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
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一)抓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大力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一是
思想建设。加强教育培训,狠抓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强化乡镇领
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增强他们的全局观、宗旨观和群众观。二是组织建
设。区委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乡
镇领导班子中担任一把手,增强乡镇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坚持干部德才
标准和四化方针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党建、社会事务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合理选
配干部,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进班子。三是
以制度建设促作风转变。各乡镇党委普遍健全和坚持了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
规章制度,如党委议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
律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以及乡镇党政领导接待群众
来访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增进了领导班子团结,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工作
作风。
其次,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固垒工程”和“三级联创”活
动,积极争创“五好”村党支部,切实加强村级党支部“十个一”建设。一是支部
班子建设。坚持用“两推一选”的办法搞好村党支部班子换届、调整,选好配强村
支部书记;实行村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激励村支部书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
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对村支部班子实行位次管理,
按照“五好”村党支部标准,对全区村党支部班子分类排队,建档立卡,实行分类
指导,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巩固一类,促进二类,转化三类。二是加强农
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采取“两推一公示”的办法、按
照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党性教育、学历进修、岗位锻炼等措施,
对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三是抓培训,促提高。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
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村级干部集中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四是抓典型,促发展。2000年,区委组织部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选择22名优秀村
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编印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风采》一书,并组织其中10名
支部书记在全区做巡回报告,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五是对相对落后村加大帮扶力
度。 组织81个区直部门的192名干部分别进驻全区70个相对落后村,开展包村蹲点
工作,为所包村办实事好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六是对后进村重点整顿。每年年
初, 按照5%的比例,对全区农村党支部班子进行倒排,确定后进村党支部班子,
实行“一村一策”,加大整顿力度,促其尽快转化升级。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健全党员教育网络。全区所有
农村党支部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形成了以区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主体,
以村支部党员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党员教育阵地,农村党员受教育面达98%。二是
积极发展电化教育。成立了区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加强对全区党员电教工作的领
导和指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六配套,“一村一点”率达
到92.6%。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庆“七一”、“我为党旗添光彩”、社会主义思想教
育、“双思”教育、“双学双带”、“党员文明户”、“党员联户联富”等一系列
主题活动。2001年,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800多名机关干部包村,3万多名党员集中培训,
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初步形成“干部经常
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工作机制。孙村镇辛庄村被中组部授予“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四是加强党员的制度化管理。普遍实行党员
年度目标责任制,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形
成了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五是认真贯彻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方针,严格
发展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发展重点放在吸收农村和生产一线的青年农民、
工人、妇女和知识分子入党上,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逐步改善党员队伍年龄和
文化结构。六是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
性。
(三)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全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
设需要,以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当代经济、科技等知识为主要内
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各级各类干部实施培训,
全面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6年来,共培训各级干部8.21万余人
次,其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8460人次,一般干部7.37万余人次,中青年干部1984
人次,大中专学历培训8402人次。
三、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区、乡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按照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认真落实中央
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地推进
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维护了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是加强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认真落实中央
和省、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先后开展了清理公款安装住宅电
话、清理领导干部超标准住房、清理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清
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借用公款等工作。同时,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
定的监督检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区副处级以上的100多个领导班子和800余
名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在提拔任用干部中实行廉政鉴定制度,有效规约了领导
干部的从政行为。
二是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把查办违纪违法案
件特别是大案要案, 作为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6年中,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
群众举报4784件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412起,其中大要案118起。通过查办案件,
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575.27万元。
三是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清理、废止了一批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有效减轻
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企业“三乱”问题,对重点企业进行挂牌保护,全区投资软
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了行风“示范窗口”建设,全区共有60多个单位达到“示
范窗口”建设标准。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开展执法监察项目88项,查出违纪金
额2950.93万元。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
龙服务”,行政审批事项明显减少,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财政制度改革普遍推开,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逐步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得到较好执行,政
府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竞争上岗等制度。
五是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在广大
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解决
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的
党风党纪教育,以学习廉洁勤政先进典型为重点的示范教育,以剖析典型案例为反
面教材的警示教育,并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反腐倡廉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党
性觉悟,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
六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党
委、政府把反腐倡廉责任落实到领导班子和每个成员,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负总
责。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行业管理之中,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
同步推进。各级纪委加强组织协调,协助党委、政府进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不
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使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四、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6年来, 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加强公
民道德素质建设,努力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以扎实的
工作和丰硕的成果,谱写了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实行领导责任制,建立全方位精神文明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领导机制进
一步健全。认真落实“一把手抓两手”制度,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
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各级党政组织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硬任务,与经济和业务指标
一起下达,一起考核。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将区文明委
成员单位由13个部门扩大到29个部门,区委副书记担任文明委主任,常务副区长以
及人大、政协、纪委、武装部等有关领导同志任副主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领导机
制。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1996年,我区重新修订了精神文明建设考评管理办法,
补充制定了统一的“文明家庭建设条例”和“实施意见”、“三优街建设考评细则”
等制度, 使创建活动更加规范化。6年来,按照新的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全区行政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农村干部每年精神文明奖励总额都超过100万元,摘掉了200多
个不合格单位的“文明单位”牌子,引起很大的震动。
(二)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迅速
提高。不断完善思想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网络的基础上,
建设了三大全民教育网络:以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各村(居)、各系统文明教
育学校为阵地,自编教材,聘请各类专业教师,组成的全民道德教育网络;以全区
15个农科教中心、150个农研会和600多所农村夜校构成的科技和文化教育网络;以
区普法办牵头、由各乡镇司法所建起的村(居)法制夜校构成的全民法制教育网络。
积极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活动,突出抓了三个重点环节:一是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
用;二是执法管理部门和服务行业的带动作用;三是村居民个人和家庭的基础作用。
配套开展了正党风的“先锋工程”,正行风的“窗口工程”,正民风的“细胞工程”
等三大工程建设。在“先锋工程”建设方面,广泛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
促进了干部党员作风的改善。在“窗口工程”建设方面,组织执法管理部门和各服
务行业完善规范化服务制度,每年组织行风万人评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行风建设先
进单位。在“细胞工程”建设方面,总结推广了洪家楼镇建设“五育文明家庭”经
验,1996~2001年,全区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2.5万户,占全区总户数的18%。
(三)围绕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一目标,全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
彩,取得丰硕成果。一是以治脏理乱为突破口,文明社区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
我区有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8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二是以“创优
良环境、树行业新风”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历城区政务中心已
累计批办各类项目及证照2.56万余件, 承诺服务5300余件, 被市委、市政府列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示范点” 。区交通局、地税分局、国税分局、供电局等6
个部门也分别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各执法管理部门、社会公共事业部门都设立
了服务专线。在2001年底开展的行风万人评活动中,人民群众对执法和窗口单位行
风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区属省001号交通稽查站被交通部命名为部级文明示范窗
口, 另有6个行业(部门)被评为省、市级文明示范窗口。三是实施“示范带动工
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与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普及民主法制知识、推广农村实用科技相结合,提高创建质量。积极
开展城乡共建活动,有52个领导班子强、基础条件好的村与省、市级文明单位结成
共建对子,使这些村从村容村貌到干群素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当地文明村
建设的亮点,推动了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1年,王舍人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
城镇建设示范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四是广泛开展军(警)民
共建活动。以发展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军队驻地各部门、各街道办事
处、各乡镇都建立了军民共建领导机构。还建立健全了安置服务、宣传教育、人才
培训、 组织协调、拥军优属网络。投资100多万元支援部队基础设施改造,并与驻
军共建希望小学,全区军(警)民共建对子达53个,所有参与共建的单位都被评为
区级以上文明单位。
(四)创造精神文明建设硬环境,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实施教师素质工程、创新教育工程,从2000年起,投资8000余
万元膨胀名校, 新增校舍6.5万平方米;投资4300余万元实施普实工程,高标准通
过了省级验收;投资3800余万元购置微机6506台,建设微机室165个、校园网47个;
投资2亿多元, 新建教师住房18.5万平方米;教学成绩居全市首位,省、市已呈报
国家教育部把历城区列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
科技、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不断加大科技3项经费投入,先后出台了6项促进高
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 开通了历城科技信息网,专利申请量居全市前列。在6个乡
镇实施了全省十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全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已达120多处,其中有2
处被确定为市级科技示范园。建立健全了区、乡镇、村(居)、家庭四级文化网络,
全区现有文化大院400多个,业余舞蹈队、乐队200多个,农民业余剧团42个。以全
省十佳文化广场——洪楼广场为代表的全区广场文化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完成,户户通工程正在实施。
体育、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体校综合楼、武术馆、举重
馆等设施, 投资4000余万元的区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全区健身辅导站达到200多
处,每个村(居)都有老年体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达全区总人口的40%。
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面达到100%。
计划生育、 环境和土地保护3项国策得到有力贯彻。到2001年底,全区各级计
划生育服务网络已全部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高于市委、市政府
下达的责任目标。严格环境管理,历城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执
行率均达100%。 成立了土地开发整顿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政策保障体系,地籍
管理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正在向科学化、信息化迈进。
五、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6年来, 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稳定工作作为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出现重大治安问
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公开接访、
区级领导包乡镇、部门领导包村居工作责任制;遇到问题一把手亲自上,分管领导
靠上抓,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历城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先后提出了“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办镇,基础在村居”,“立足于解决问题,着眼
于治本防范,强化部门职能,落实领导责任,‘有案三处,无案三抓’,实行综合
治理”的稳定工作思路,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思路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形成了全区上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
切配合,协同作战,努力“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构建
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三是坚持从严治警,
磨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政法队伍。政法机关始终坚持“一手抓维护稳定,一手抓
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目标,把思
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支服从党的绝对
领导、维护全区工作大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政法队伍,在维护稳
定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四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霸除恶”专
项斗争,大力加强治安防范。不间断地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严重刑
事犯罪分子,始终保持了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对犯罪分子形成了极大的震
慑作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
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五是坚持重心下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认真做好情报信息、社情控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
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规范
上访秩序,努力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6年中,共接访群众636人次,处理人民群众
来信475件次,督办案件125起,杜绝了因涉法问题产生的集体上访事件,确保了三
级两会、春节等重要时期的社会安全稳定。六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深入
开展了“三五”普法立体化工程,全区各乡镇、大正示范区等全部建立了一条以上
的普法一条街,并在王舍人等乡镇分别召开了“普法立体化工程”现场会,推广了
好的经验做法;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了居
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全区形成了学习、宣传法律知识的浓厚氛围和维护稳定
的长效机制。
从1996年到2001年的6年, 是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
令人瞩目成就的6年。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
史时期。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潮
流滚滚向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鼓舞人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励精图治,
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夺取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