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为加快历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3&rec=147&run=13

——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3年3月4日)
谭延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济南市历城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
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
为指针,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研究部
署新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
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
结奋进,乘势而上,为加快历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1998年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十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
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
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济南五年大变样”和“四个创新”的
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财政增收、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做好“四篇文章”,
较好地完成了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
局良好。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科教全面进步,民主逐步健全,社会和谐稳定,人民
安居乐业,是历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
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5年年均增长13.2%。完
成财政总收入10.98亿元, 是1997年的1.9倍,年均增长23.99%,其中地方财政收
入(老口径) 7.9亿元,是1997年的2.3倍,年均增长26.8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448元, 比1997年增加830元。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强区步伐明显
加快,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得到巩固和发展,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显著
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大棚经济、林果、畜牧、花卉苗木、观光农业
正在成长为主导产业,初步呈现都市农业的良好形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服
务业繁荣活跃,新型商业业态迅速兴起。区位经济特色更加鲜明。南部山区林果经
济加旅游业、东部平原新型工业加精品农业、城区近郊现代工业加新兴服务业的区
域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对外开放取得重
大成就。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园区建设,以大引进促大发展在全区形成共识。
5年来, 全区新批办外商投资企业64家,合同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7687万美元; 累计引进内资项目4760个,实际利用资金104亿元;2002年,完成出
口创汇5000万美元。工业园区建设势头强劲,成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强力支撑。
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新型工业项目落户历城,为加快历城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与力量。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断加大攻坚力度,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
完善。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区属国有工
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并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国合流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全区镇村企业改制率达到98%,民营经济成为历城经济发展的主流。认真落实党在
农村的基本政策,顺利完成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并
收到良好效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区和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实施了城区撤镇
建办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济南五年大变样”为动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
生了巨大变化。 先后拓宽改建了327线、103线、518线、港西路、荷花路等交通干
线,贯通城乡的快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一小时历城圈”已经形成;实施了工
业北路、花园路等城区道路改建工程,城区面貌进一步改观;建成了辛弃疾纪念馆、
神通寺博物馆、洪家楼高级中学,实施了历城二中扩建、教师安居工程;配合省、
市完成了济南绕城高速、济南机场扩建、经十东路拓宽改建、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
水库增容等一批重点工程,城乡基础条件得到加强,对外形象有了较大提升。连续
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旧村改造、退路进厅、“容貌工程进乡镇”
等综合整治工程,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洪楼广场等绿地广场成为全区城乡形象的新
标志,一个山川秀美、功能完善的历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坚持“政府创造环境, 社会发展经济” ,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现
“政府提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
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一个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文明的“服务型政府”初步形成。新建的区政务中
心成为展示历城投资环境的“窗口”。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在历城
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历城加速
交汇聚集,历城正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创业者的开拓乐园。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党的建设、精
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强化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了区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增强了广大党员贯彻
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重视选拔优
秀年轻干部,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经过
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区村支部书记兼主任比例达到70.6%,机关、企事业单
位、社区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机关包村工作成效明显。坚持
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狠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集中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
些热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新成绩,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化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造了“一岗双责”、“有案三处”、“无案三
抓”的工作经验,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
会事业繁荣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全面进步,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取
得新的成绩。
同志们, 过去的5年,是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是全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5
年; 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5年。
这5年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
奋斗、努力拼搏;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和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
代表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向所有为我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
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5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全区上下
形成的共识,是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宝贵财富。概括起来,主要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
本指导思想。 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过去5年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
大进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紧
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项工作
决策以发展为最高原则,各项工作成果以发展为检验标准,全区上下形成了强大的
发展合力。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开创全区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不竭动力。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冲破一切妨
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
端。只有永不自满、开拓进取、顺应潮流,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始终保持奋
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开创全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立足区情,发挥优势,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
我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做到上级精神与历
城实际相结合,开拓创新的精神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相结合,不照抄照转上级文件,
不生搬硬套外地模式,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既富有创新性,又不失科
学性。近几年,我们在都市农业、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环境创新、党的建设、稳
定工作等方面的做法和工作成效,都是勤劳智慧的历城人民大胆创新、科学求实的
结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区社会政
治和谐稳定,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
务,必须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以稳定保改革促发展的方针,
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坚
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为全区现代化建设有力地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没有各级对
稳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艰苦努力,就不会有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
势,是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担当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重任,各级党组织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加
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转变工
作作风,重视和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
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与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规模总量不足,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低,主
导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外向度较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
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服务设施、服务水平不高;
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基础设施还亟待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
务还十分繁重。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知识水平、领导能力还需进一步
改进和提高。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
脱离群众,作风不正,等等。对此,我们要认真反思工作中的问题,改正缺点,吸
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5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更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
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5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
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
为动力,围绕建设东部产业带、城市商贸中心区、南部生态经济区的总体布局,加
快实施工业强区、农业调整、民营经济、城镇带动、科教兴区五大战略,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力量全面突破,励精图治埋头苦干,
把历城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教育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
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
们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是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今后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13%
以上,到2007年,力争比2002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力争
2007年比2002年翻一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二是显著提高经济的开放活跃程度。 今后5年,全区利用外资年均增长保持20
%以上。 2007年,民营经济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90%以上。园区建设快速膨胀,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更加广泛,经济外向度快速提升。
三是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协调
发展的“一带两区”主体框架;基本构筑起便捷通畅的现代交通体系、繁荣有序的
商贸流通体系、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和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体系。2007年全区城
市化水平达到38%;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健全,城市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新一轮经济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实
施“绿色”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
生态结构体系。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高标
准生态示范区。
五是显著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坚持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文
化、体育设施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
高,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稳定。努力形成文明守法、平等互助、公平竞争、
勤奋好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是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居住、
卫生、服务、交通、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小康
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救助等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都能充分享
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
各位代表,上述目标是在全面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从外
部环境看,主要面临“三大有利因素”:一是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
和我国入世的影响,中国正逐步成为世人公认的外商投资中心,这为我们在更高的
层次、更宽的领域上扩大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二是以信息、
生物、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正在成为我国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为我们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弱势
产业,最终形成后发优势,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三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
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持续增强,济南“西区东带”发展战略付
诸实施,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创造了重要前提。
从我区自身基础来看,已经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一是从区位经济结构看,
“一带两区”的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逐步拉开了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主体框架;从
产业结构看,都市农业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形成强势,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三
次产业梯次推进、协调互动,打开了全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二是基础设
施优势明显,“一小时历城圈”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特别是经十东路、工业北
路两条城市经济动脉的高标准改造贯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使全区经济发展的吸纳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三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在农业结
构调整、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历城干部群
众日益增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已经成为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是我们加快发展最
难得、最宝贵的财富。
同志们,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已经具备,关
键在于狠抓落实。只要我们全区上下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开拓进
取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地拼搏奋斗,就一定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新跨越,再
创新辉煌,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加快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改善
人民生活的需要, 也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需要。今后5年,必须坚
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切实把握关键环节,全力做好经济工
作,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在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有新
的突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的发展决定历城经济的走向,事关历城
的未来。要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
资和扶优扶强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带动力强的基础产业,坚持传统产
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干,充分调
动镇(街办)、村建设工业园区的积极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骨干拉动、科
技推动”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提高工
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要坚持产业抓支柱、企业抓集团、产品抓名牌的原
则,壮大骨干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尽快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优势群体。突出
建设东部产业带,重点发展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成济南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和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基地。着眼于提高竞争力,精心培植,重点扶持,力促东港公司、
趵突泉酿酒、大正集团、庚辰钢铁等18家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引进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的落实,尽快使力诺科技、维维集团、鲁能瑞华、莱钢结构等重点在建项目投产达
效,使之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必须突出园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把临港北区、
南区、 东区、西区、大正、仲宫6个区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好、发展好,作为经济
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全力作好扶持服务工作,使之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基础
设施投入,加快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信息网的建设与改造。改革园区管理
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强化园区招商功能,增
强历城工业发展的后劲。
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必须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大采用信息技术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要加快技术创新,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
源、新材料等领域有所突破,鼓励大企业集团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企业技术研
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升级。要推行“电子政务”,发展高速
宽带传输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我区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
建设。
(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发展都市农业,确保农民增收上有新的突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城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都
市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产业做大,龙头做强,
产品做优”的思路,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我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
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进程。
调整优化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在今后的结构调整中,要按照“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思路,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在
国际市场有竞争能力或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生产基础好的农产品,在优势区域相对
集中布局,加快发展,把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做大做强,稳步提高我区农业的竞争
力。在东部产业带,重点发展农业精品园区;在南部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高效经
济林、旅游等绿色产业。要巩固和扩大蔬菜、林果发展成果,提高大棚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以奶业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种植,建设济青高速公
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奶牛产业带和花卉苗木基地。
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
导产品的发展,扶持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区、镇
两级农业精品园。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入手,以农
产品优质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建立质量标准
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注册更多的特色商标,打造品牌优势,
全面增强我区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迎头赶上现
代农业发展的水平。
把观光农业培育成一个新亮点。着眼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充分利用农村空间
和农业资源,开发观光、娱乐、休闲等功能,构建都市田园风光。继续实施旅游旺
区战略,科学论证和深度开发我区的旅游资源,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的开
发经营,提升完善老景点,开发建设新景点,力促“泉城华山水景园”尽早动工兴
建,构筑南北一体、相互贯通的都市旅游圈。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精心培育“历
城一日游”、“历城二日游”品牌,做大做强假日经济,全力建好省城后花园。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有新的突破。民营经济是市
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以民为本的经济,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
性强的优势,正逐步成长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人民群众蕴藏着发展社会经济的
巨大潜能,应当放手让人民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力量和优势创造财富,配
置资源。因此,要充分挖掘潜力,调动全民全社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让全区成千
上万的普通百姓成为一个个创业主体,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的市场经济氛围,形成
“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良好局面。
招商引资始终是加快经济发展,膨胀经济总量的有效手段。要坚持历城以外都
是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吸引外来资本和
企业来历城投资兴业。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立足历城,放眼世
界,在全球范围寻求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利用外资膨胀经济规
模,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出口。要继续把吸引内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举全区之力,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推进,发挥“一带两区”的优势,吸引国内各
类企业、民间资本建设工业园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新兴服务业,兴办各类产业,
壮大全区经济。
培育骨干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扶持骨干民营企业通过
资本纽带实行联合,实施低成本扩张,加速规模膨胀。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
企业,要重点扶持,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的繁荣。对具有品
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他们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
加快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
发动和组织各行各业、各类人员参股投资,多元化创办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
降低门槛,给以政策优惠和宽松环境,充分挖掘能人潜力,激活社会闲置资产、闲
散资金。 鼓励当地农民特别是新生劳动力走创业之路, 依托传统特色产业,实行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逐步形成一大批适应“小商品,大市场”、“小企
业,大发展”,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好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
品。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民营经济园区
和各类批发贸易市场,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园区和市场发展。
(四)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农村城市化上
有新的突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新世
纪的区域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经济的竞争。我们要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事
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措施来抓,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区品位和城
市化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水平经营的原则,改善
城区环境,增强城区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塑造我区现代化城区的新形象,尽
快把我区建成泉城东部富有都市气息,具有较强聚集辐射能力、功能更加完善的现
代化新型城区。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新型城区,基础设施建
设要先行。按照济南市“西区东带”总体规划的要求,本着“提升完善老城区,开
发建设产业带”的思路,实行持续高强度投入,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完善支撑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设施框架。要继续把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
中之重,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道路特别是东部产业带路网改造升级上。坚持道路建
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实行路网、林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提高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区设施条件特别是道路交
通条件再有一个大的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吸引
工商企业向城镇集中,提高规模和集聚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城区
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积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积极开展土地、户
籍、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科学规划中心镇布局,明确职能定位,
以工业园区和重点镇为依托,进行组团式、板块式规划,逐步建立规模适当、等级
分明、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继续实施容貌
工程进乡镇,加快实施旧村改造,按照“成片开发,组团发展,市场运作”的思路,
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建设新的城市社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区城乡
结合部率先实现城市化。
(五)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有新的突破。经济的
竞争,核心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建立完善
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和现代教育体系。要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
积极加强与驻区和区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
创新的主体。积极支持农业中介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要完善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加大财政、银行对科技的直接投入,建立政府、企业、
社会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要在全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
创造的良好氛围,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建立吸纳各类优秀人才的
引进机制,实施鼓励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快构建历城的人才高地,让历城成为
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之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工作的基础在教育。要积极探索、稳步推
进教育体制改革,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名校膨胀工程,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
水平。
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可
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关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正确处理经济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毫不放松
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耕地保护机制和执法监察机制,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把“生态立区”战略始终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来认识,积极组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裸露山体治理、森林资源保护、森林
旅游资源开发、 城郊环境绿化等工程。 突出抓好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区建设,按照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建成具有良好生态基础和产业支撑、山
川秀美、水绿天蓝的省城后花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六)继续深化改革,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新的突破。
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改革,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企业投
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积极吸引外资参与企业的改组改造。
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
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探索和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大社区管理改革力度,努力
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社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搞好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依法行政,提高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规范支出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不断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加快资本
技术等要素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法规健全、诚实守
信、公平竞争、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协调
发展的社会。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
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全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
革的精神,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
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思想建设要体现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深
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作为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
想武器,以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更加自觉地把
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
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既勇于突破前人,又鼓励后人突破我们,始终与时代
发展同步伐。要把大胆探索的精神与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勇于创新和善于
创新结合起来,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将解
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加快发展上。
二是组织建设要做到保障有力。要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德才兼备、实
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持“五湖四海”,坚持用好的
作风选人,确保选作风好的人,切实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
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制度为重点,
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规范有序的党内生活秩序,认真执行集体领
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
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坚持原则、维护大局、增进团结。要巩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起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
机制。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农村党支
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加大后进村整改力度。要积
极探索各类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
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按照新《党章》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积极稳妥
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是作风建设要坚持执政为民。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
系党的生命。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
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把富民作
为工作的第一目标,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深入调查研究,一心想发展,用
力抓落实,做事不作秀,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取信于民,赢得拥护。继续坚持和
不断完善区级领导联系乡镇、 机关干部下派包村、 定期驻村蹲点等制度。要按照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纠正作风方面存
在的问题,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
泛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重温革命传统,重温历史智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
优良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大力提倡“做重于说”的作风,崇尚实干,
力戒空谈,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努力使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工作有一个新的气
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
业不正之风,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体党
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
气和浩然正气,切实维护好党的良好形象。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
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在于加强
制度建设。要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要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
依法行政。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民
兵等各人民团体的领导,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扩大基层民主,健全
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
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努
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学法懂法,自觉依法办事,
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办法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善
于运用经济的、法制的和政策的手段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落实维护稳定
责任制,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和“有案三处、
无案三抓”等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
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群防群治,做好
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建立打、防、控、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
机制。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建设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培育和弘扬创业精神为主线,使干部群众始终保
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加快发展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要大力宣传和倡导历城
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艰苦创业、
精诚团结、协调一致的精神,激励斗志,凝聚民心,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挖掘和培养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
型的力量渲染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竞相发展、拼搏进取的崭新局面。
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切实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
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继续搞好“三下
乡”服务,继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行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
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继续搞好卫生、
体育、民政、老龄、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同志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历城的美好未来期待着历城共产党
人和全区人民去绘就。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神聚力,开拓进取,
万众一心,乘势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历城现代化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