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禽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83&run=13

牛 黄牛为本地品种,其特点是体型小,生长发育慢,生育率低,抗病力强。
自1963年开始由菏泽地区引进鲁西大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杂交后代的体高比当地牛
高6~8公分,使役能力比当地牛高50%以上。1978年建立家畜冷冻精液站,并引进
良种牛。由于役、肉兼用型的利木赞和乳、肉、役兼用型的西门塔尔良种的引进,
全县良种牛得到推广。
马 马匹大部是从内蒙、新疆引入,属体小、粗壮、抗病力强的品种。1956年
建立家畜人工授精站,开始提纯复壮,使马匹质量得到提高。1959年以后,又引进
良种苏高血、阿尔登、顿河、苏重挽等几个品种与当地马进行杂交。到1985年全县
马匹已形成了苏、阿、顿的杂交后代,使马的体尺和生产性能明显提高。
驴 解放前多养本地品种驴。 由于自繁自育,故体型甚小,体高约在100厘米
左右。1963年建立配种站,引进德州无棣黑驴进行改良,驴的体高、体长、体重等
方面都有所增加。
羊 绵羊以本地种为主,体型小,毛质差,产毛量低。1967年引进高加索、美
利奴、新疆细毛羊和考力代等良种羊进行杂交改良。1981年又从昌乐县引进考力代
半细毛羊30只,在绣川、港沟等乡镇开展杂交配种,使羊毛质量有了提高。改良后
的羊每年可剪毛2.5公斤以上,比本地羊多产1~1.5倍。
猪 解放初期多饲养当地黑猪,耳大嘴长,体型大小适中,鬃毛长,腹大,产
仔多,耐粗料,抗病力强,生产性能低。1959年至1961年,先后引进约克夏、巴克
夏、新金等品种进行杂交,1970年后引进长白、大约克夏、内江等品种杂交改良,
猪的品质普遍提高。当家品种有约本、内本两种,约本猪多分布在北部丘陵平原,
占44.8%;内本猪主要分布在山区,占35.2%,其它杂种猪占20%。
1985年先后从省农科院和浙江引进杜洛克瘦肉型种猪11头,供唐王、党家庄、
孙村、董家、柳埠等5个乡镇进行杂交改良,同时从胶县引进了里岔瘦肉型母猪159
头,分别在唐王、董家、孙村、柳埠4个乡镇建立繁育基地。
家禽 历城传统喂养当地品种鸡, 又名小柴鸡, 个体小,产蛋少。1950年至
1969年推广寿光鸡和澳洲黑鸡,体型大,全身黑毛,群众统称“大黑鸡”。1970年
后根据外贸出口的需求,引进了白洛克肉鸡,开辟肉仔鸡基地33处。1980年后,先
后引进了济南花、芦花鸡、白洛克、莱克航、星杂288、星杂579等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