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作物品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65&run=13

建国前,沿用农家品种,种性退化,产量低。1952年开始推广当时当地优良品
种,1954年推广杂交品种,1970年开始推广原子辐射良种,1978年后基本实现良种
化。
小麦 建国前后用当地农家小麦品种有小红芒、鱼鳞白、红秃头、蝼蛄腚等。
这些品种亩产仅50公斤左右。秆高,粒小,不耐肥水,易倒伏,产量低。
建国初期推广蚰子麦、齐大195、徐州438、早洋麦等。
1954年引进碧蚂1号,同时推广蚰子麦、碧蚂4号、辉县红等。60年代试验推广
的品种较多, 以济南2号为主。另外还推广济南4号和8、9、12号、矮秆6号及晚熟
的阿夫麦、中阿1号。70代繁育推广的主要品种有泰山1号。另外,还有高产田适用
的泰山4号、 白蚰包;丘陵旱区适用的济南10号等。后期繁育推广济南13号,种植
面积最大达50%,水浇地亩产400公斤左右,高者可接近500公斤。1983年后扩大到
旱地种植, 亦表现稳产。80年代,丘陵山区推广昌乐5号,中产地种植辐63,并示
范推广鲁麦1号、鲁麦2号、京花1号、渭麦5号等品种。
玉米 建国前,当地种植的小粒红、碌碡脐、鸭子嘴等农家品种,亩产只75公
斤左右。1952年推广春玉米金皇后和夏玉米小粒红,后又推广安东黄马牙11号。
1954年推广坊杂2号、4号、齐玉24号等品种间杂交种,并进行首次杂交制种。
1957年开展群众性大面积制种,对农民进行选种、育种、鉴定良种的技术培训。农
业部曾在历城县召开玉米杂交制种现场会。
60年代开始推广玉米自交系间杂交一代种。配制双交种为主,推广的双交种有
双跃3号、双跃150等。1969年推广鲁单3号、华威单交和罗马尼亚品种维斯康新等。
地方品种八趟白,品质较好,为搭配品种,沿用时间较长。
70年代单交、三交种同时推广。先后有群单105、泰单71、郑单2号、中三交、
烟三6号、鲁原单4号、丰单1号、鲁单36号等品种。
1980年以后推广株型紧凑、 高光效新品种掖单2号、烟单14号和聊育5号3个当
家品种。到1984年,全县基本上普及。
水稻 稻改初期(1963年),临时引用的品种有竹秆青、铁耙子、银坊、水源
三百粒、叶里藏金等。1970年后推广农垦39、农垦40、小站101、东方红、红旗6号、
反修1号。高产田推广日本品种田边5号。1975年后推广日本晴、京引119。
地瓜 建国前种植大红、二红、白椿树根等农家品种,品质低劣。抗日战争时
期由日本传入的胜利百号,结瓜集中,高产,质好,出干率高,蔓短,在历城繁殖
普及。至1970年,因种性退化,黑斑病、烂根病严重,逐渐被淘汰。1958年推广华
北52—45、 华北553内源。至1960年,52—45逐步消失。1970年后,推广南京92、
丰收白、一窝红等品种。1980年后推广徐薯18为当家品种。另外试验推广77—6。
谷子 历史上沿用的谷种甚多,分黄、白、红、饭谷、粘谷。如60日还仓、刀
把齐、 钱串子等农家品种,各有特性。1950年以后推广金线子、燕大811和农家品
种阴天旱、黑汉腿、江西谷、柳条青等。1978年后推广鲁谷4号、鲁谷5号。1984年
引进安阳316等品种。
高粱 传统高粱品种有黑萼、黄萼、散穗、密穗和红粒、白粒高粱之分。50年
代后种打锣锤、 铁秆子、气煞雾。60年代推广鹿邑歪头、熊岳253等。70年代推广
杂交高粱晋杂5号、原杂10号等。1975年后多种高秆散穗型农家品种铁秆子等。
大豆 传统种植的农家种有大黄豆、八月炸、小青豆、大青豆、兔子眼等。建
国后引进益都平顶黄。1960年引种齐黄1号、向阳1号。1980年开始推广东懈1号等。
花生 建国前种植大爬秧、小站秧。建国初种大花生、一窝猴。1960年后推广
伏花生。1970年先后推广了白沙1016、徐州68—4和海花1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