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城的诗文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464&run=13

过鲍叔牙故里
王夏(清)

旧是高贤里,
短垣禾黍深。
每经残碣下,
无限故人心。
日暮客投宿,
鸟鸣风满林。
萧然对尊酒,
孤馆夜沈沈。

终翁聚
董芸(清)
出关慷慨弃繻生,
故里终翁旧有名。
毕竟戈船劳汉将,
少年多事请长缨。

四风闸访辛稼轩故宅
任宏远(清)

南宋词流宅,
当年讵隐沦。
可知持节地,
不异拜鹃人。
古木飞黄叶,
秋风动白苹。
谁将遗恨远,
一水碧粼粼。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
任宏远(清)

为寻词女舍,
却向柳泉行。
秋雨黄花瘦,
春流漱玉声。
收藏惊浩劫,
漂泊感生平。
往昔风流在,
犹传乐府名。

都泉
啊朱倬(清)

稻池林壑太幽偏,
柳埠人家近市廛。
最是都泉好风景,
山花如绣锦阳川。

锦绣川
任宏远(清)

十里泻平川,
春风绘锦绣。
属玉一双飞,
剪得烟波绉。

锦绣川
王钟霖(清)

路到中宫别有天,
真将锦绣裹东川。
人家入画藏红叶,
山径开田引碧泉。
卧岭羊形遥似奕,
穿林牛背稳于船。
桃源大好神仙福,
偶问乡民转默然。
细赏秋容漫策骖,
山村尚有古风含。
桑棉雨足矜衣暖,
柿栗霜肥想蜜甜。
长养鸡豚家口给,
生涯茶酒货肩担。
宽闲岁月忘炎冷,
城市人来异事谈。

神通寺
董 芸(清)

朗公精舍古神通,
劫火烧残五代空。
惟有四门孤塔下,
长松九顶尚青葱。

登华不注

朱 缃(清)
东风骑马来,
出郭二三里。
取路入岭岈,
苍翠拔地起。
湿风扑春衣,
小桥列雁齿。
岩边看飞帛,
千尺溜雪髓。
天际螺髻青,
石上苔钱紫。
山境随处佳,
误到亦可喜。
小庙掩红扉,
寂寞挑花里。
扣门逢强雏,
就坐施蒲椅。
山伴三五徒,
竹杯倾篮尾。
幽磬一声来,
深林醒醉耳。
超视舜子城,
乱烟隔山觜。

华不注
黄景仁(清)

卓地青莲忽千仞,
虎牙森立羊肠纡。
更无山附始知峻,
尚许客登何患孤。
壮士三周解鞍战,
谪仙一去荒齐都。
试从绝顶俯下界,
便是匹练丛花图。

望卧牛山
徐子威(清)

驴背望微茫,
悠然古道旁。
青牛高卧处,
云水淡斜阳。

龙洞四律(四首选一)
马国翰(清)

蜃为楼阁贝为空,
老洞龙眠海窟同。
岚气深迷黄鸟雨,
尘缘远谢紫骝风。
石开丹罪参仙诀,
屏激松涛识化工。
暂向名山成小憩,
景光都在画图中。

游佛峪龙洞记
黄钺(清)

游历山之明日,滕县令丹徒张秉锐、肥城令甘泉族弟洙,招同学使义宁万前辈
承风、武定丞宁州刘大绅,游龙洞。
先至佛峪,是日,黎明微雨。出济南东门,行三十余里,山势错互,灌莽丛密。
马行溪涧中,踏白石落落有声,浩然如积雪炫目。沿溪卧石,类湖嵌者,大且夥。
山中霜早,焜黄老绿中,间以数点红叶,又著微雨,鲜明如画。螺旋而上,得庵门,
日“开皇古寺”。循寺廊转而东,石壁如垂天之云,恒有落势。壁凿佛像,像多剥
落。询之寺僧:“寺何以名? ”云:“有开皇七年题名,在绝壁,非架木悬垣不得
观也。 ” 转至西佛峪,观瀑布水,潺潺有声,不成布也。中踞大石,近人题曰:
“浴佛池”。登灵台,亭在一小峰土,石(见0524001) 确颇不易上。望峪中,山石
奇整,类人力层垒而成,如墙如屋。如楼阁然。
初至峪中,见山石皆横理,谓似休宁齐云;及谛观之,齐云如云皱,如带折,
此则如古书策杂以文房秘玩,堆积于几案间,殆所谓宛委嫏环邪!元于钦《齐乘》,
状此山如重甗,注引《尔雅》“重甗,(见0524002) 证之”,可谓善于形容者。然
□固齐地。《春秋》僖公十有八年:“宋师及齐帅战于 ,齐师败绩。”注: ,
齐地。”或以为在今济南府历城县。其即此地邪。
出峪三里许,至东龙洞山。山如雁荡净名寺之石城栈,龙神庙当其中。有碑立
于门左,宋元丰二年封龙洞神为灵虚公敕牒也。西上循涧石中,取线路至洞口。壁
上有魏天会四年凿佛像题名。惜无纸墨下可榻。因束炬入洞。初如厦屋,四壁凿大
佛,长丈余,佛面石已半泐。稍深,仅容人。愈深愈狭,蛇行半里许乃得出。遥望
对山绝壁之半有瓮,一置于洞口,盖东龙洞也。《齐乘》云:“洞口釜鬲尚存,烟
火之迹如墨。 昔人避兵引组以上,中必有泉”,想当然耳! 归饮于僧寮,见西峰
绝顶有方塔,询之山僧,从未有登者,亦不知何名,非东魏凿佛时所造,即开皇建
寺时所立,不可知也。
时纤云尽卷,夕阳在三秀峰,不可久留,匆匆肩舆而返。山旧名“禹登”,谓
禹治水尝登,今以洞名。峰之最著者,有翠屏、独秀、三秀。二更乃至行馆,因记
其所见如此。

拟重修白雪楼记
蒋庆第(清)

西眺华不注,东揖鲍山者,沧溟先生之白雪楼也。吾思先生仕宦拂意,解组径
归,则栖止三层楼上,执拂姬侍图史左右,檐楹外两山作态,顾瞻若来,供伸眉一
笑者。海内名辈,自元美诸人外,贽诗文希一眄以为重者,踵相接顾先生,期待益
高,群倪指摩不少假贷,达官屏驺从候门下,虔奋弟子之来请谒,弗轻与通也。其
人其楼,尔日可不谓两峥嵘哉。楼再徙于第一泉,盖去先生殁不百年耳。吴季子曰:
“魂气无不之也”。苏子瞻曰:“譬之凿井得泉,水岂专在是哉。”信斯言也。虽
燕之北,粤之南,而白雪楼先生之精爽若呼吸通也。矧兹之东望故址三十里,而近
者哉。吾谓先生有明一代之谪仙人也,其才力雄独气足,以牢笼宇宙。辩,足以嘲
哂豪杰;文章壮浪、纵恣,位不高而名声震,天下一摘仙人也,乃身后门祚衰微,
靡不同者。信乎造物者,特昌其文于山东二李生,使独也。尝游任城,置酒太白楼,
熟瓣香瞻礼,耳目间觉骑鲸仙客,近在咫尺,不必天津桥南之为真矣。白雪乎? 先
生之任城楼欤。溯始徙迨兹二百余年,葺治非一。道光某岁,邑士得先生之裔孙某,
为楼主人,以奉祠事,今三十余年,移剥矣。爰谋鸠工,振其颓圯而丹碧其失鲜者,
始事于光绪某岁某月,蒇事于某月。为之记,贻后来君子,且以著先生固有不朽斯
楼者尔。

林汲山房记
张庆源(清)

以静为静者,非静;以动为动者,非动。静之本体,静中有动机;动之本体,
动中有静理。仁智,天性也,学者静存动察,往往于山水间遇之。山,仁象也?永,
智象也。至于山下出泉,则无静非动,无动非静,动静互根。山泽通气,太极之图
也,天地之化机也。鸢飞鱼跃之为言,上下察也,山水其造端耳,周子林汲山房之
旨也。周子名永年,历下学者。城之南三十里为白云山,山半为般若寺,寺后为林
汲泉,泉流为瀑布,三渟瀦者而始放焉。其三潭有横石当之瀑,遂环石而分注。周
子尝读书寺中,为屋数椽,名之曰:“林汲山房”。 时与二、三友人盘桓于泉石
间,领略山水真意。今老矣,此乐不得复提,忽忽忆之,弗能忘,为林汲山房图而
予记之。余为推本其所以不能忘之故,如此,周子之不能忘,非情也,性也,言性
则故而已矣。

柳埠景色
任 远

从济南乘汽车南行,路过巍峨的玉函山,渡过清清的仲宫河,沿路时断时续的
自流灌溉渠,便像位热情的向导,哗哗啦啦地细语着,陪伴您来到著名的柳埠。
劳动与自然美的合金
有人称北园为济南的小江南。柳埠,山高,水绿,果甜,稻香,既有江南景致
的秀丽,又有北国风光的特色。村东北的涌泉庵,现已辟为林场。半山腰里,一片
绿竹笼照着明净的涌泉。一年四季,泉水汹涌,浪花似练,玉液般流过那碧澄的水
池,蜿蜓下山。有时,山上清风吹过,响起阵阵松涛。竹影在水面轻悄曼舞,百鸟
在林间委婉歌唱,那情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歌似画。
景色如画的所在,在柳埠附近处处皆是,且各具特色。柳埠西的都泉,青山下
水声似唱,流在村里,如一条翠绿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古人曾有“最是都
泉风景好,山花如绣绵阳川”之句。柳埠南的袁洪峪,谷深林密,花秀水清,大片
的葡萄架像绿色的天幕,缀满“珍珠”和“玛瑙”,使那架下的小庭院显得格外幽
静。这些地方,在旧社会被官僚、地主和资本家霸占为别墅、山庄,劳动人民难以
插足;如今,不是辟为人民的林场、果园,就是建立学校,劳动人民能够随意游览
了。
自然风景,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柳埠四周大大小小的水库,有的水平如镜,
游鱼成群;有的库水外流,形成一泻百尺的人工瀑布,这景色为过去所没有。深秋
临近,库水四周淌山遍野的山果相继成熟了,丹色的柿子如一片片艳丽的朝霞。畏
曦中,夕阳下,淡红的水面微波层层,让您分不清为云霞所染,抑为果树倒影。此
时,岸边羊群拥拥挤挤地走过,黄牛啃食着绿草,红、橙、黄、绿、青、蓝、紫…
…那色彩鲜美极了。
面对如画的情景,我禁不住地向大自然发问:“这是劳动的双手所塑造的美景,
还是祖国山川的自然美” ? 风吹, 水流,劳动歌声激荡,像给我一热情的回答:
“这是劳动与自然美的合金啊!”
神游古文化遗迹
神奇的传说,古老的寺院,宏伟的佛塔,精致的造像,这无数悠久文化的结晶,
与那优美的自然景色相辉映,把柳埠镇衬托得更令人留恋了。
从济南到柳埠,路上,有汉武帝攀登过号称小泰山的玉函山。这里百鸟栖息,
随风传来鸟儿的歌唱,好像传说中在这里为王母娘娘看守玉函的神鸟,至今还飞鸣
山间。路上,有相传穆桂英抗金,撒豆成兵的月牙桥,以及山势挺拔的穆柯寨,仰
首遥望山巅,追想宋代爱国女英雄当年的战斗英姿,不禁肃然起敬。路上,还有什
么康王坟、石阁老、摩天岭、七十二神洞……,所有这一切,好像砌成一条古文化
的长廊,那么神奇而多彩。
来到柳埠,古文化的遗存和民间传说更丰富了。近有八路军和民兵的战斗传奇,
远有泰始皇从附近登泰山的记载。最著名的还有以唐代杰出的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
名字命名的黄巢岭、黄巢洞。您来到这里,老人们会以豪迈的口气,向您讲述一些
有关黄巢的动人故事。这也许与黄巢最后牺牲于离此不远的狼虎谷有关吧?
假如我们嫌以上还仅仅是传说,那不妨去柳埠东北游一下神通寺的遗址。这座
南北朝时便开始兴建的著名寺院,楼阁殿宇虽已倒塌,可石碑林立,佛塔成群,仍
不难想象当年的金碧辉煌。更重要的是著名的四门塔,仍傲然矗立于朗公谷口的山
丘上。四周山明水秀,塔旁有相传为汉代所植、能笼罩48顷地的九顶松。这塔建于
隋,亦说建于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 ,至今已1400余年,尚且完整。塔全部用
青石砌成,结构古朴,落落大方,具有汉代建筑手法的遗风。另外,附近的龙虎塔,
内有阳刻的优美佛像和飞天,外有力士、龙虎等浮雕,建造异常宏伟。塔旁始于唐
初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景致传神,十分壮观。据说,苻秦时代的天竺高僧朗公和尚
在此讲经,除僧俗听众之外,引得鹿、鹅也来听讲。现在寺旁的柳埠民办中学,深
藏万绿丛中,从早到晚书声朗朗,很有生气。
许多名胜古迹,在旧社会遭到风吹雨打和人为破坏,不少已残破不堪。解放后,
人民政府对四门塔等早已进行修缮,今年又拔上万元专款,维修相传为唐尉迟敬德
所建的九顶塔。一连数日,锤声叮咚,瓦刀闪光,特别邀请来的一些年过花甲的能
工巧匠,为恢复这千年古塔的原貌而挥汗如雨。国内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刘敦祯诸教授,也为这古塔的维修或画图,或提意见,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而今,
坍塌不全的九顶塔,又以“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明许邦才语)的原貌,古意盎然地
矗立于锦阳川畔、灵鹫山腰了。
粮多果子香
青山环抱,河川纵横的柳埠,四处闪耀着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之美。夏天,
满峪麦浪金黄;秋天高梁、谷子在蓝天上飘摇。山多高,田多高。社员们不仅在山
坡上开垦出层层梯田,连那高高的山巅也开为田地,使五谷和果树生长在白云与蓝
天之间。
这山间所特有的美景,是用汗水所汇成的呀!我曾亲眼看到,在那蒙蒙细雨中,
在那大雨转小后,本是社员们该休息的时候,可这里的社员们却有的扛镢,有的拿
锨,成群结队的上山了。雨中,开荒的挥舞锨镢,垒堰的搬石弄土,让热汗冷雨相
交织,一块去浸润那山上的新土。在这雨中山野图的背后,各生产队的树株更多了,
耕地也不断扩大了。粮果逐年增收。这里,已从合作化前的年年缺粮,到每年向国
家出售大批余粮了。队队村村,真是一片兴旺景象。
就在著名九顶塔东边的山腰上,有一个傅家庄。50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地,
有个叫傅延林的贫农和老婆背着、挑着五个孩子来到这里,没白没黑地领着孩子开
荒种地。下雨天,怕雨水淋坏那破烂的衣裳,让孩子们赤着身子去开地,一年到头
不休息,可仍难得温饱。20年前,八路军来到这里,广大农民翻了身。傅延林的后
代,有的参军,有的搞生产,如今已是个拥有13户人家的生产队了。站在灵鹫山下
遥遥望去,那几十年前荒无人烟的山坡上,已是层层梯田环抱,丛丛绿树笼罩的大
片瓦房和茅舍了。这难道不又是一部生动的创业史吗?
庄稼好,果树多,那“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里柿子红了皮”的谚语,也
可说是这里秋日景色的写照。从春到秋,梨花白,桃花红,柿子压得枝条儿弯弯,
核桃结果如满树繁星。这里的整个山区像座大果园。果树究竟有多少株没数过。从
济南到柳埠路过大涧沟村,有人说从这个村的每棵柿子树上摘一个柿子,卖的钱唱
三天大戏花不了;可比一比柳埠一带的柿子树,比大涧沟真是多得多了。近年来,
国家在这里设立了农业科学研究站,帮助社队研究果树的培植。他们新近试验成功
的用平柳嫁接核桃,就获得了结果又多又好的良好效果。
柳埠,济南的风景区,古老文化的集中地,农业生产的先进单位,山东的大果
园之一。来时,一树树累累的果实,在秋风中轻微微颤动,如对外来的客人点头致
意,以示欢迎;走时,列列青山,连绵起伏,像排队热情欢送。难忘啊,柳埠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