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455&run=13

终 军

终军, 字子云。历城仲宫人。公元前140年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
郡中”。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推荐到长安受业。
终军到长安后,颇受汉武帝重视,拜为谒者给事中,负责顾问应对,讨论政事。
汉武帝时,曾对威胁中原的匈奴发动了大规模讨伐战争,并多次派使者说降。
一次,终军听说要派人出使匈奴,主动要求前往,并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策略。
汉武帝非常高兴,当即升他为谏大夫,出使匈奴。
终军最后一次外交活动是出使南越。当时的南越相当于今两广一带。汉初,虽
曾归附于汉,但后来数次反叛。汉武帝欲召南越王赵兴与王太后一并入朝,归附于
汉。当时任谏大夫的终军,又要求前往。终军到了南越,说服了赵兴归附汉朝,并
向朝廷进贡。
南越王归附汉朝后, 终军等使臣奉命暂留南越镇抚。公元前111年,历任三朝
南越相的吕嘉起兵谋反,杀了南越王和王太后。终军也死于屠刀之下,死时只有20
多岁。时人称之为“终童”。

辛弃疾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县四风闸人。1140年5月28日生。中国历史上
著名词人。他自幼亲受民族压迫之苦,立志恢复中原。21岁时,就曾聚众 2000人,
树起抗金旗帜,加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绍兴三十二年(1152年)春,辛弃疾在去南宋联系抗金回归途中,惊闻义军叛徒
张安国杀害了耿京,做了金人的济州知州。辛弃疾义愤填膺,亲率50名骑兵突袭济
州,于5万敌军中生擒张安国,连夜押回建康斩首示众。
耿京义军失败后,辛弃疾在南宋为官,先后任江阴签判、司农主簿、滁州知州、
大理寺少卿等职,希图依靠朝廷,实现澄清中原的壮志。他不顾职位低微,屡次上
书,陈述自己的谋策和计划,呼吁朝廷“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但昏庸的南宋朝廷,
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还对他进行排斥和打击。
辛弃疾虽然受到排斥,但他尽量利用自己的职位,为北伐尽力。他曾在湖南建
立过“雄镇一方”的飞虎军,因此引起了主降官僚的不满,于1181年被弹劾免职,
开始了前后长达20年的闲居生活。
1203年,年已64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又被派到军事重
镇镇江做知府。他招募丁壮,建立武装,积极准备北伐。1207年,朝廷下诏征募新
兵,再次北伐,任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谁知诰命尚未到达,辛弃疾已病死铅
山,临终“大呼杀贼”。
辛弃疾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留下了千古遗恨;作为一名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
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稼轩集》虽已散失,但仍有620余首词传世。

周 密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祖籍济南历城。靖康之难后,
全家迁往江南,流寓湖州。1232年,生于富春县。是南宋后期颇负盛名的词人。
周家本是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第。其父周晋工词,常与文士名流酬唱答对。
周密自幼耳濡目染,饱受陶冶。青年时就参加父辈诗友们的唱和,虽年少而笔力不
弱,渐渐“才情诣力,色色绝人”,能诗、工词,书学欧柳,善画梅竹兰石。
周密一生无意仕途,只做过两浙运司椽、丰储仓检察一类小官。1277年,元军
破临安时,他正任义乌县令,当即卸职回家,从此归隐,直到1298年去世。在不长
的仕途生涯中,他没有显著政绩,赋诗填词已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周密的词
构句精巧、清新秀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周密在隐居期间,曾以保存宋代史料为己任的热情,积极收集宋朝的文献资料,
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
眼录》、《志雅堂杂钞》、《澄怀录》、《浩然斋意钞》、《浩然斋视听钞》等笔
记、诗文评论著作,保存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物资料。他所选的《绝妙好词》,辑
录了132家的作品。许多词人作品,靠这个选本流传下来。

边 贡

边贡,著名诗人,字庭实,号华泉。济南历城人。]476年生。他自幼聪慧,读
书刻苦。弘治九年(1496年)中进士,授太常博士。弘治十八年调任兵科给事中。后
因反对大宦官刘瑾专权,被调离京城。先后任卫辉知府、荆州知府、陕西、河南提
学副使。正德十二年,边贡因母病故,辞职还乡。
世宗改元元年(1522年),边贡被起用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又任南京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任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自明永乐以后,内容贫乏、千篇一律的“台阁体”长期统治着文坛,给文学带
来严重危机。文人中的有识之士,极力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以李梦阳为首的边贡、
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7人结成的文学集团,树起“复古”旗帜,
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此唱彼和,推波助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
文学运动。
边贡的诗,不追求词藻华丽,清新婉转,“时出俊语,于沉稳处见其流丽,令
人百思”。
嘉靖十年(1531年),边贡遭人弹劾“废于职守”。边贡便借机辞职还乡,在大
明湖畔建造了“万卷楼”,收藏他一生所购数万卷书。他以吟著诗文为乐,过着清
闲自在的生活。1533年去世。

李攀龙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人。1514年生。自幼聪明好学。嘉靖二十三年
中进士后, 授刑部主事、 河北顺德知府、陕西提学副使等职。继文学复古运动的
“前七子”之后,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继之而起。李攀龙作为“后七子”的
领袖,在这场文学复古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攀龙为人刚直,为官清正。在顺德知府任上,政绩赫然。后因拒绝为巡抚写
颂扬“政绩”的文章,在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任上辞职还乡。
还乡后,李攀龙在鲍山下建“白雪楼”一座,在此读书写诗,结交文人墨客。
后移居城内,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上建楼一座,亦名“白雪楼”。
万历年间,李攀龙又任浙江副使。后因其母病故,在河南按察使任上奔丧回家,
哀痛过甚,于1570年病故。

殷士儋

殷士儋,字正甫,人称殷阁老。历城人。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曾充裕王的讲
官。隆庆元年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隆庆二年拜礼部尚书。
隆庆四年,殷士儋任文渊阁大学士。他敢于进谏,刚直不阿,反对侵略,励精
图治。因受奸臣高拱等的排挤、陷害,于隆庆五年辞职返故里,“筑庐于泺水之滨,
以经史自娱”。十一年后去世。
殷士儋学识渊博,诗文精湛。著有《金舆山房集》、《明农轩乐府》等。他的
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禀吴越之婉丽,是吾乡一巨手”。 (见《续修
历城县志》)
1581年,殷士儋死后葬在党家庄东凤凰山南麓。

周永年

周永年,字书昌,号林汲山人。1730年生于济南历城。乾隆三十六年中进士,
官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四库全书》编修。
周永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幼年曾在佛峪读书。他从小好学,尤其好书。
“方四五岁时,过书肆,遽出荷囊中物购《庄子》。”(见《续修历城县志》)青年
时的周永年,已买书数千卷。一生中藏书最多时近万卷。
几千年来我国有无数的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流传于世。因受当时印刷条件的限
制,书价昂贵。周永年深感读书的困难,决心在五龙潭畔创立借书园,让更多的普
通人家的子弟得到学习机会。
筹建借书园,需要大量书籍。为此,他曾向社会呼吁建立《儒藏》,想把历代
学术著作收集起来,分类保存。
与此同时,周永年节衣缩食,到处求购书籍,为此常常负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周永年任翰林院编修,协助纪昀编纂《四库全书》。
周永年中进士后,曾出任贵州考官,主讲德州书院。然而因俸禄低微,无力筹
集办借书园的资金,甚至连过去所藏的书也屡遭变故大量散失,使他为之奋斗的借
书园终成泡影。于1791年含恨而终。
周永年筹办借书园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与李文藻一起编辑的乾隆《历城县志》,
在体例、行文、考证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高水平,成为志书纂辑派的代表作之一。
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对这部志书很推崇。梁启超在《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方志学》一书中,亦将此书举为佳志。

马国翰

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历城人。1794年生。自幼随父在山西任上读书。他
学习勤奋刻苦,少年时就显露出文思敏捷的才能。
马国翰19岁时,在家乡考取秀才。于是便以教书为业,先后开馆于古祝、冶山
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一直当了20年的私塾先生。至道光十二年 (1832年) 才
考中进士,发陕西任职,先后任敷城、石泉、云阳等县知县。道光二十四年,升任
陕西陇州知州。
马国翰生活的时代,正值汉学盛行之际。不少学者慑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
消极避世,一心埋头于考释、校勘和搜辑古代文化典籍及各种文献上。受这种学风
的影响,马国翰早年即对许多珍贵古籍的散失深为痛惜,决心做一番大规模的古书
辑佚工作。他还是秀才的时候,每见到异书,便抄录下来。中进士后,步入官场,
廉俸收入多用于购书。日积月累,他购买的书籍达57000余卷。
道光十八年,马国翰请假回藉,集中精力从事辑书工作。
道光二十四年,马国翰赴陕西上任。这时,《玉函山房辑佚书》已基本完成,
在陇州知州任上,他请人开版刻印。全书分为经、史、子三编,七百多卷。道光二
十九年,刻成经、子二编,同时写成了读书札记《目耕帖》三十一卷。咸丰三年,
马国翰因病回乡。1857年去世。
《玉函山房辑佚书》是一部文献学的浩繁巨著,它为搜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
典籍作出了可贵贡献。除此以外,马国翰留传下来的作品还有《竹如意》、《红藕
花轩泉品》、《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等。

毛鸿宾

毛鸿宾,字寅庵,又字翊云,号菊隐。生年不详。历城人。官至两广总督。
毛鸿宾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1847年任江南道
监察御史。1849年,任兵科给事中。太平天国起义时,奏请重宪典,明威刑。1853
年回乡办团练。后任湖北荆宜施道、安襄郧荆道。1860年任安徽按察使,10月任江
苏布政使。 1861年升任湖南巡抚。1862年1月,石达开率军入川道经湖南时,他在
黔阳一带派总兵赵福元带兵阻击。次年升任两广总督,奏请粤闽浙“会剿”三省交
界处的太平军余部。1865年因过革职回籍。逾年病死。

汪懋琨

汪懋琨,字瑶庭。生年不详。历城人。曾任长州、上海等县知县。
汪懋琨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分发江苏桃源县任知县。任上,提倡兴办
文化事业,重修文昌阁,复建淮滨书院,召集学生,亲自讲授,深得民心。去任时,
民众放鞭炮相送,连绵五六里。
光绪二十二年,汪懋琨改任长州县知县。光绪二十六年任上海县令。在上海任
上,适逢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军舰载大量溃兵来上海,游行街头,酗酒闹事。虽经
交涉,不能制止。汪懋琨毅然登上俄国军舰,找到俄国将领,陈说利害,据理力争。
俄国将领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中方的要求,缴纳枪械,泊船浦江东岸,无特别照
会,不得过江。
汪懋琨回籍后,在山东通志局任职,编史修志。光绪三十四年,为编修《历城
县志》,将其通志局任上所得车马费50两白银捐献。辛亥革命前,他被当地商人推
举为山东商务总会经理。1912年病卒。

陈汝恒

陈汝恒,字友三。生年不详。历城人。督办黄河河工10余年。
清末,黄河下游地区屡遭水患。山东巡抚陈士杰知其任事勇往,特聘他办理河
工。光绪九年(1883年),黄河北岸小街子、南岸盖家沟大堤先后决口,几十个村庄
被淹没。陈汝恒购造船只20余艘,昼夜抢救遇险百姓,并赶做熟食和棉衣,救济无
家可归者。还于黄台山附近建房500余间,花园庄东建房300余间,让灾民临时居住。
光绪十一年,齐东县马家庄决口。陈汝恒亲自督工堵塞,并负责勘修顺河大堤。
自章丘至青城修筑大堤70余里,对防止黄河水患起了一定作用。同年伏汛,齐东县
萧家道口大堤决口,宽达80余丈,近半个齐东县被淹没。陈汝恒一边添购船只,分
作救济、赈抚、抢险、运料之用,一边督工抢险。至合龙时,水口溜急,众人束手
无策。陈汝恒一跃登上大堤,众人奋进,大堤始得合龙。
陈汝恒从事河工10余年,从未支领薪水。光绪十五年(1889年)死后,奉旨加封
太仆寺卿。

吴俊升

吴俊升,字兴权。1863年生。历城县人。曾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
吴俊升幼年从父落户奉天(今沈阳)郑家屯。后投身军界,官至奉天巡防营后路
统领,驻防郑家屯。
辛亥革命后,吴俊升任骑兵第二旅旅长。1914年任洮辽镇守使。袁世凯称帝时,
被封为二等男爵。1917年,奉天后路巡防营与骑兵二旅合编为中央第二十九师,他
任师长。1921年代孙烈臣为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屡次参加对直系的战争。1927年
与孙传芳等拥张作霖为大元帅,组织军政府。次年奉军失败,与张作霖同被日本侵
略军炸死于皇姑屯车站。

陈玉华

陈玉华,字菁衫。1878年生于历城县陈家岭。民间中医大夫。
陈玉华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考取秀才。因祖母患病,多方求医诊治无
效,他深感医术的重要,发愤学习中医。学成后,曾在济南运署街坐堂行医。陈玉
华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在济南享有一定声望。他经常与天津名医王静
斋进行医术交流。王静斋编著的《养生医药浅说》一书中引用了陈玉华有关阴阳及
甲子学说的论述。
在医疗中,他注重辨证施治,善于调理脾胃,多用温补之品,求诊者多受其益。
陈玉华医德高尚,为人谦和,对贫苦患者常不收诊费,深受患者和同行尊敬。1952
年去世。

宋有林

宋有林,字竹轩。1885年生于历城县唐冶村。民间中医大夫。
宋有林酷爱医学,自学成才,擅长中医妇科,在本地开设益德堂药铺。
宋有林治病善用活血化瘀法,常用少腑逐瘀汤、大黄丹皮汤。处方重用大黄,
对体壮者量常达两余,收到很好效果。他认为,妇女多因情志不舒而致气滞血瘀、
月经不调及不孕等症。因此,重用大黄化瘀生新。就诊者每日达四五十人,他备有
3辆马车从郭店火车站接送来往病人。常有不孕者病愈后抱子前来酬谢。他在历城、
济南、章丘一带有很高的医疗声望。
1956年他于邢村联合诊所行医。1958年病故。

康希奭

康希奭,字召南。1885年生。历城县彩石乡西彩石村人。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康希奭出生于耕读家庭,曾考中秀才。废科举后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化学选科
学习。毕业后在省立七中任化学教师。1916年,康希奭任章丘县立高等小学校长。
他工作踏实, 办学务实,成绩显著。1917年升任章丘县劝学所所长。 1923年任章
丘县教育局局长。 1928年, 奉系军阀残部张鸣九窜扰章丘,康希奭离职去省四师
(益都)任教。
1931年,康希奭返回故里。应邢村一带历章接壤地区民众的要求,为解决初小
毕业生升学难的问题,会同历城王冠九等人多方奔走。他一面请求历章两县教育当
局共同投资,一面动员附近地方人士捐助,于西邢村灵鹫寺西创办了历章两县共立
西邢村高级小学。康希奭任校长。
“七七”事变后,历城沦陷。他暂居家务农。1943年,他创办了西彩石完全小
学,并积极宣传抗日。1952年,康希奭病故。
康希奭从事教育事业,以从严治教著称,培养出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王逊生

王逊生,原名王学善,字葆光。1885年生于历城县西顿邱村。教育工作者。
王逊生幼年随父读私塾。清末曾考中秀才,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被选为历城
县参议员。清末民初他在本村教私塾。1922年,他筹办了私立逊生小学,自任校长
兼文史教员。以后,他又先后在马棚、普集、博兴、孙村等小学任高级教员;在即
墨县中学、历城县中学、马棚中学任国文教师;在即墨县、乐陵县教育局任文牍。
1945年后,王逊生转为从事人民教育事业。先后在孙村小学、邢家洼小学、历
城速成师范、李家寨小学任教,直到1957年去世。
王逊生文史功底深厚,尤其于古典文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从师于他的人
无不在文史方面受益。1949年他被选为历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焦延荣

焦延荣,又名焦姬光。1899年生。历城县高而乡南高而庄人。1937年参加革命。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泰历县参议员。
焦延荣自幼读书, 历城乡村师范第一期毕业生,毕业后在本村任教员。 1942
年, 中共泰北县委决定成立南高而儿童剧团,由焦延荣主持筹备。4月,南高而儿
童剧团成立。他任团长兼编剧。
当时,南高而设有日伪据点,剧团不能公开活动。但剧团仍排演了一些提倡新
文明、新生活、反封建迷信的节目,如《河伯神娶媳妇》、《贾四温(假斯文)写信》
等,很受群众欢迎。
1943年秋,南高而日伪据点被拔掉。南高而儿童剧团排演了许多抗日节目。其
中有歌颂毛主席的《花灯》,表演日军害怕地雷战的《活报剧》,反映送子参军的
《砸沙锅》,小歌剧《归队》、《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及部分大鼓、快书、
双簧、拉洋片等小曲艺,在泰历边区巡回演出。
1944年4月21日,泰历县参议会在核桃园召开。焦延荣被选为参议员。 1944年
冬,日军对南部山区扫荡。焦延荣在邱家庄被捕,被押往长清万德火车站。他受尽
酷刑,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军狼狗咬死。

张鸣九

张鸣九,生年不详。历城人。兵痞出身,土匪头子。
张鸣九曾在张宗昌部下当过勤务。“五三”惨案后,历城、章丘一带土匪蜂起,
散兵游勇到处打家劫舍。张鸣九趁机纠集了一批地痞流氓,打进章丘县城,砸了县
衙,招募兵众,张帜闹事。1929年他与章丘警备队曹某勾结,带30余人,里应外合,
攻取了章丘城。进城后,与警备队一起,大肆抢劫。
事发后,各县民团集合会剿,共有7个县的民团前来助剿(号称七县十三团) 。
张鸣九被迫退于城关附近。 这时,张又派兵攻打了马棚、宁家埠,烧毁房屋500多
间,打死打伤700多人,掠走1200人。1929年被孙殿英部剿灭。

王复元 王用章

王复元、王用章,系兄弟。历城县北园人。生年不详。1922年由陈为人介
绍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历城县最早的党员。1928年12月均叛变投敌。
王复元、王用章1925年曾领导过青岛大康纱厂的工人大罢工。1928年12月出卖
党的组织,叛变投敌,使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和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这次大
破坏中,当时的省委书记、淄博党组织的负责人邓恩铭,省委秘书长何自声,学联
负责人朱霄,省委机关会计杨一晨等多人被捕牺牲。
1929年8月16日, 中共党员张英、王可仁在青岛将王复元处决。其兄王用章改
名王天生, 组织“捕共队” ,疯狂地破坏共产党组织,捕杀共产党人。解放后,
1953年1月10日,王用章被人民政府逮捕。1956年6月死在狱中。

李敬铨

李敬铨,字子衡,又名李国栋,曾化名李敬泉、李镜铨、李英杰、李铨、李金
泉等。 历城县遥墙镇鸭旺口村人。1903年出生于县城奎文街一个贫苦家庭。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岛大康纱厂工会干部、济南特支书记、中央交通员等职。
李敬铨曾在济南师范讲习所学习。在校期间,经常读一些进步书籍,积极投身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923年, 李敬铨应招进了日本人在青岛开的大康纱厂,担任粗纱工师。 1924
年,他结识了来大康纱厂开辟工作的山东中共领导人邓恩铭。在邓恩铭的启发下,
积极参加胶济铁路总工会活动。1925年2月,他被选为大康纱厂工会干部。1925年4
月,青岛警察局搜走了大康纱厂800余名会员的名册,并逮捕了3名工人代表,激起
了工人的义愤。纱厂工会决定举行大罢工,推选李敬铨为罢工执行委员会总指挥。
4月19日, 大康纱厂4000多工人举行了罢工。在此影响下,内外棉、兴隆纱厂也举
行了罢工,参加罢工人数达15000余人,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条件。
5月28日,军阀当局派军队四五千人包围了大康纱厂,打死工人8名,逮捕李敬
铨等72名工人。 在狱中,他们坚持斗争。军阀当局迫于“五卅”运动的压力,于7
月1日将李敬铨等释放。同一天,李敬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李敬铨被党组织派回家乡鸭旺口搞农民运动。他经常活动于周围村
庄,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介绍苏联“十月革命”。
1927年下半年,李敬铨化名李英杰到淄川矿区开展工人运动,并协助淄川县党
组织开展工作。 1928年6月,他发动了淄博煤矿工人大罢工。罢工持续了两个多星
期,取得胜利。
1928年秋,李敬铨被中共山东省委调回济南任中央交通员,赴天津、北京、上
海等地传递党的机密文件。后来又协助省委负责人丁君羊工作。同年底,李敬铨到
天津北方局, 后又到驻青岛的山东省委工作。1930年6月被省委派回济南,组织济
南特别支部并任书记。
李敬铨到济南后,联系党员30多人,在济南一中、北园乡师、鲁丰纱厂等单位
恢复了党的组织。1930年12月31日,由于叛徒出卖,李敬铨被捕。1931年4月5日,
李敬铨和邓恩铭、朱霄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李景章

李景章,号焕文。1904年生。历城县孙村镇孙村人。著名石匠艺人。
李景章擅长刻、写、画,在济南、济阳、历城、章丘一带颇有声誉。他的雕刻,
刀法流畅,形象逼真,尤其擅长刻石狮,狮口含珠,滚而不出,堪称一绝。李景章
刻、画皆佳,往往自画自刻,多是表现劳动人民打鱼、饲养、种田等日常生活内容。
1949年修造临沂烈士陵园时,李景章承担了罗炳辉像、《安保泉解放枣庄》组
画等雕刻任务。 所雕罗炳辉像,高1.90米,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再现了新四军
副军长成竹在胸、刚勇无敌的雄姿。
1959年,李景章曾带领历城县施工队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施工修建。另外他还
参与了毛泽东视察水屯的纪念碑、四门塔、趵突泉、大明湖公园部分新建重修项目
的施工、雕刻工作。1974年去世。

张廷勋

张廷勋,1906年生于历城县党家庄。回民阿訇。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回民中队队长。
张廷勋性格直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历城、济南、济阳、齐河一带回
民中有一定威望。1938年,在冀鲁豫军区敌工科工作人员的影响下,参加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以阿訇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八路军购买
药品、布匹、子弹等军需物资。1939年,张廷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带动下,
广大回民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活动。1944年,山东军区战略情报工作委员会在张廷勋
家里建立地下情况联络点。华东局的许多领导同志都曾通过此点联系过工作,同年
春, 100多人的回民中队成立。张廷勋任中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回民中队活跃于
党家庄、岳而庄、魏家庄、邵而、吴家一带,不断打击日伪军。
1945年12月,国民党王耀武部占据党家庄。张廷勋被捕。1946年3月被杀害。

方 范

方范,字淑洪。生于1908年。历城人。国民党抗日将领。
方范1921年在县城制锦市小学毕业后,考入菏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两年后转
入县城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毕业后,自费去日本东京学习军事。他先在成城学校
学习日文,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9年去法国学航空,后去德国学炮兵技术。
1931年回国后,任上海19路军教导大队队长。1932年参加了著名的淞沪抗战。
不久,去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9路军在福建起义时,方范任新兵训练总监。
1934年他任张学良行营中校、上校参谋。“七七”事变后,他任于学忠部上校参谋
长、 团长等职,又任51军114师参谋处长、参谋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等
职。
1938年初,方范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后在鲁南布防,开展山地游击
战。1939年6月初,与日军作战,在鲁南太平官庄负伤后自杀殉国。年31岁。

侯万和

侯万和,1908年生于历城县锦绣川乡槲炭村。抗日战争时期任村支部书记。解
放战争中,一家有7人牺牲。
侯万和出身贫苦。194]年在党的教育下,兄弟二人参加了章丘县大队,转战章
历边界。后因工作需要,侯万和被派回本村任支部书记和民兵联防队长。其弟侯万
水任农救会长。
1945年冬,开展反奸除霸斗争。斗争恶霸地方王荣辉时,群众有顾虑,怕报复。
侯万和就做说服教育工作,并组织民兵冲进王荣辉的家,分了他的浮财。
1947年初,王荣辉之子王福新带还乡团包围了侯万和的家,杀害了他的弟弟侯
万水和小儿子侯庆芳。
同年3月, 侯万和的大儿子侯庆友从部队回村养伤。古历六月二十四,还乡团
30多人冲进办公室,将在此过夜的侯万和父子杀害。侯万和、侯庆友牺牲后,历城
县委、县政府召开了2000多人的追悼会。
古历八月二十四, 还乡团偷袭槲炭,又将侯万和的妻子和年仅6岁的侄子残酷
杀害。不久,在章丘县大队任排长的侯万和的三弟也牺牲了。为褒扬这“一门七烈”,
西营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槲炭村称“万和村”,并给侯万和一家挂了“七烈共荣”
的光荣匾。
1950年,人民政府将杀害烈士的王福新处决。

苏勋卿

苏勋卿,原名苏兆源。1909年生于历城县苏官庄(现属章丘县)。曾任中共历城
县委书记。
苏勋卿8岁在本村小学读书。 毕业后考入黄桑院高级小学。1934年在大李家庄
初级小学任教。后在杲家庄黄桑院小学任教。
日军占领历城后,苏勋卿联络有志之士,宣传抗日,在任教的黄桑院小学组织
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并成立了抗日武装。 1938年2月,苏勋卿两次去邹平找山东人民
抗日救国军第5军司令马耀南,汇报历城抗日活动,要求派武装来历城。4月,马耀
南派3支队来历城, 收编当地武装,建立37中队。苏勋卿任排长。尔后,他带队摸
了东、西梁王庄“维持会”,获长短枪13支。1938年夏,苏勋卿加入中国共产党,
到山东分局学习。一年后回历城工作。
1939年,日军在章历边界加紧扫荡。37中队处于日伪和土顽势力的包围中,被
迫东去。留苏勋卿等以“永昌号”杂货铺为掩护坚持地下斗争。1939年12月,章历
齐工委建立,苏勋卿任副书记。1940年10月主持工委工作。
在他主持工委工作的2年多里, 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发展较快。为争取国民党保
安13旅抗日,先后派郭耀华、张守道等十几人利用各种渠道打入13旅,控制了部分
力量。1940年,苏勋卿和打入岳部的王剑桥建立起抗日人民自卫队。1941年扩编为
自卫大队。苏勋卿任3中队队长。抗日人民自卫队于1941年春、夏、秋3次夜袭了枣
园寺的日伪警务段3分哨, 俘伪军60余人,获枪60余支。此外,还袭击了章丘水寨
翟毓蔚的据点。 1942年5月,苏勋卿、刘梅村带 3中队在朝阳道口截击日军盐船,
俘日军2名、伪盐警10余名,获枪11支。
1942年5月底, 中共历城县委员会在苏勋卿家里成立。苏勋卿任书记。年底,
趁岳部北撤之际,自卫大队到胶济铁路以南开展工作。1944年夏,苏勋卿、刘梅村
带部分武装越过铁路到任家庄侦察汉奸陈崇山的防御情况。因坏人告密,被陈崇山
部700多人包围。 突围时,苏勋卿、刘梅村被俘。1944年农历三月二十六,牺牲于
石珩南门外。

赵恩沾

赵恩沾,字雨亭。1910年生。历城县十六里河镇吴家村人。中医大夫。
赵恩沾9岁随父学医。 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着重
于伤寒温病的研究。18岁开始看病,在家开设玉生堂药铺。
解放后,参加联合诊所。后调入历城县医院中医科。曾任历城县卫生科副科长、
历城县卫生协会理事、山东省荣军医院中医科主任。
赵恩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在历城、长清、泰安、济
南等地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城南的三大名中医之一。历城群众曾集资送匾以示敬
意,匾幅上联“济士医术名驰鲁”,下联“育生濡流德著齐”,横幅“功同良相”。
赵恩沾遇难症常与同行商讨。他善于用姜,有独到之处。在同行中有赵干姜之
称。根据医疗实际,他还编写了医疗口诀、汤头歌等医疗著作(已失传) 。 1968年
去世。

王朝佑

王朝佑,历城县西沙河村人。1910年生。农业合作社社长。
王朝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 幼时乞讨为生。 解放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于
1950年带头联合7户农民成立互助组,任互助组长。1952年,联合3个互助组成立了
山东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他任社长。曾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其办社经验曾在全
省推广。他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出席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1956年,王朝佑因病去世。

岳伯芬

岳伯芬,又名岳滋芳,化名李自信。1910年生。历城县唐王镇岳家寨人。国民
党历城县长。
岳伯芬毕业于历城简易师范。曾在济南市估衣市街天德生药店当店员。后回乡
当教员,又任桥头镇镇长。
1937年日军侵占历城,地方武装蜂拥而起。岳伯芬、娄文轩为保护自身利益,
组织自卫团。1938年4月,岳部接受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的整编,被编为34
中队, 岳任中队长。1939年岳部又被编为石友三69军独立1团 1营,岳任营长,率
部在历城、章丘一带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秋,岳投靠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
任山东保安1.6团团长兼历城县县长。1943年保安16团扩编为保安13旅,岳任旅长。
1944年春,13旅改编为山东挺进军第25纵队,岳任司令,带部队活动于历城、章丘、
邹平、长清一带。
日本投降后,岳伯芬任国民党历城县县长兼历城县保安大队大队长。
岳伯芬投靠国民党后,积极反共。据不完全统计,岳部先后杀害共产党干部群
众443人,抢征小麦350余万公斤,抓丁5000余名。其被国民党誉为山东反共的“三
优” 人物之一。1948年9月,在解放军攻打历城县城时,负隅顽抗。后在逃往青岛
途中被抓获。1950年8月20日,在王舍人庄被枪决。

刘化忠

刘化忠,又名刘民清。1912年生。历城县郭店镇刘家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中共历城县支部委员、章历边区地下党委委员。
刘化忠农民出身,以烧窑为业。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结识了
中共地下党员王心崇。 经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中共历城县支部委
员会成立,刘化忠任委员。根据党的指示,他和尹天佑一起组建了一支七八十人的
抗日武装。马耀南部来历城后,编为37中队。
1939年,37中队大部东去。刘化忠等留历城坚持地下工作。1941年初,历城东
部地下党组织归鲁中泰山地委领导。刘化忠以卖窑货为掩护,负责胶济铁路以北的
地下党工作。 2月,章历边区地下党委成立,刘化忠任委员。他曾多次配合尹天佑
袭击日伪据点。
1945年,刘化忠任章丘县龙山区组织委员、各救会主席。1946年,国民党军占
领龙山区后, 他任龙山区武装工作队队长,经常深入敌后,打击敌人。5月,刘化
忠组织民兵联防大队,参加了白云湖截击战,缴获长短枪100多支、机枪2挺和其他
物品。12月,刘化忠去西沟头村做群众工作。由于坏人告密,被敌人包围。在子弹
打光的情况下,他毅然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孙志超

孙志超,又名孙云霄、孙鹏九、孙戈峰。1912年生于历城县南洼庄 (现属章丘
县)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历城县政治工作团团长、历城县邵而区区长、
陕西省公路局工会副主席等职。
“七七”事变前,孙志超在北康而庄小学任教。教学期间,曾联合教员向国民
党政府索还欠发教薪,取得胜利。事变后,学校停办,他回家乡组织抗日军,开设
平陵饭庄,以联络有志之士。
1938年2月,孙志超去长山县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不久,遵照政
治部主任赵明新的指示,回历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他首先争取了地方武装孟昭进
一个连的兵力, 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21中队。随后,孙志超受命组建一
支30余人的武装, 成立了历城县政治工作团,他任团长。不久,工作团被编为3支
队11团独立第2连,他任连长。
1938年10月, 独立第2连被日伪打散后,孙志超被送到鲁中南军政干校学习。
结业后到泰山特委工作。
1939年1月, 孙志超经泰山特委组织部长刘莱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到
章历边区开展工作, 任章历工作团书记。1941年1月,章历齐工作委员会成立,他
兼任宣传委员,并负责掌握地方势力刘鼎臣部的军事情况,派人打入刘鼎臣部。
1943年8月,孙志超任历城县邵而区区长兼区中队长。此间,他争取了3个乡的
伪乡长,区中队发展到50余人。1944年春,区中队配合长清县大队消灭了邵而伪区
队70余人,获枪60余支。
1944年底,孙志超调鲁中区党委学习。后任章历县龙山区区长。1947年任渤海
区三分局章历齐工局干部股长。1948年任渤海区三分局焦家酒厂经理。1949年南下。
1950年孙志超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四部三十一班班主任。1952年任华东建筑工
程局一公司三工程处人事主任。1956年任西北建筑工程局一公司二工区主任。1956
年在北京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学习,后任建筑工程部第三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办
公室主任。1959年任建筑科学院办公室主任。1961年任陕西省公路局工会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1968年10月24日去世。

尹天佑

尹天佑,又名尹伊。1913年出生于历城县孙村镇武家庄。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政治干事、连指导员、工委委员、县委委员、特务大队长等职。
尹天佑自幼上学。1929年于董家庄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育英中学。“九一八”
事变后,他投身济南学生界的反帝爱国运动。因组织和领导学生罢课,被校方开除。
日军占领历城后,尹天佑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与正在组织抗日武装的地
下党员王心崇取得联系。1938年初,尹天佑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历城县
支部委员。 在支部的领导下,尹天佑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同年5月,王心崇、尹
天佑领导的抗日武装接受马耀南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的整编, 编为37
中队。尹天佑任政治干事。8月,37中队东调,在淄川编为 3支队11团独立第1连,
尹天佑任指导员。1939年,他带1连回历城,坚持抗日。
当时, 历城地区形势复杂,1连受到日军、伪军、杂牌军武装的夹击,损失很
大。 尹天佑只好转入地下工作。 1939年12月,章历齐工委成立,尹天佑任委员。
1940年,工委机关转移到尹天佑家中。为掩护工委,尹天佑开办了私塾,并卖掉土
地和耕牛作活动经费。1942年夏,中共历城县委员会成立,尹天佑任委员。同年冬,
济王(济南——王舍人庄)工委建立,尹天佑任委员。同时,尹天佑打入灰色武装岳
伯芬部。以岳部保安13旅特务大队的名义组织了一支短小精悍的抗日武装,以南部
山区为依托,不断袭击敌人。1943年2月,尹天佑带队夜袭郭店火车站日军警务段,
获枪12支。2月,又夜袭了曹家馆伪军据点,俘敌20余人;同年还袭击了伪3团特务
营营部,打死大汉奸江春泉。
尹天佑及其特务大队的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也对国民党“曲线救国”构
成威胁。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密电历城县党部“速设法处决”。1944年2月2日,历城
伪六区区长李少夷借谈判之际,将尹天佑杀害。

苏志田

苏志田,1915年生。历城县董家镇任家庄人。1933年参加革命。曾任志愿军22
军64师政委。
苏志田自幼在本村小学读书。受本村小学教师、地下共产党员王心崇的影响,
1933年投身革命活动。 1937年,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泗水县开展抗日斗争。 1940
年在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4团任机枪手。1942年在临沭县独立营任连指导员。
苏志田个大脚大,人称“苏大脚”,作战勇敢,使临沭一带的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3年,临沭独立营攻打临沂常庄日军据点。在炸开日军据点、与敌巷战时,遭到
日军使用的意大利机枪的扫射(这种机枪当时山东只有3挺),独立营受到严重威胁。
这时,苏志田挺身而出,机智地冲了上去,抓住灼热的枪筒,一
脚将敌人蹬开, 把机枪夺了过来。部队迅速歼灭了敌人。在独立营攻打李庄伪军
据点时,伪军听说日军的意大利机枪被缴获,不战而降。
1944年,苏志田升任沂河大队副指导员。1945年3月,任临沭独立团3营教导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入东北作战,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志田率部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2军64师政委。1951年12月
牺牲。

黄承芳

黄承芳,女。1917年生。历城县南高而村人。妇救会长。
抗日战争时期,南高而村是中共泰历县委的主要活动地区。黄承芳1942年投身
革命事业,多次掩护过党的领导干部。1943年她担任村妇救会长,组织全村五六十
名妇救会员为八路军洗衣做饭、送信送军粮。1943年《泰山时报》刊载过她的事迹。
1944年春,驻仲宫日军夜袭南高而村。几十名日军闯进了黄承芳的家。当时,
住在黄承芳家的泰历县仲宫区委书记陈杰准备开枪抵抗。但敌人已堵在门外,用刺
刀逼住通信员邱登云的胸膛。在危急关头,年仅20多岁的黄承芳机智地称通信员为
自己的男人,镇静地将怀中的孩了递给邱,暗示邱登云以带日军找“八路”为由,
将日军引走,掩护了党的干部。
解放后,黄承芳仍任妇救会长,带领妇女搞卫生防疫工作。1953年因病去世。

刘振东

刘振东,1918年生。历城县港沟镇潘庄人。国民党山东保安13旅3团团长。
刘振东性格刚直,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日军侵占历城后,他组织周围村庄的青
年,于1940年组织起了100多人的抗日武装,在胶济铁路沿线打击日军。同年7月,
他的武装接受岳伯芬的整编, 编为保安16团3营,他任营长。1943年,保安16团扩
编为保安13旅,他任3团团长。
刘振东抗日坚决,作战勇敢。他指挥的3营,曾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1年7
月, 日军12人和伪军100多人到小徐家一带扫荡,被刘振东部包围于小徐家。战斗
中,伪军全部被俘,活捉1名日军。最后,将10名日军压在一间民房里,全部歼灭。
刘振东的抗日活动,极大地震动了敌人,日军悬重赏捉拿他。一次,刘振东将
自己假捆起来, 带2个传令兵,把他“押往”日军黄台据点,声称拿住了刘振东。
日军信以为真,纷纷走出炮楼。刘振东拔出双枪,打死打伤日军多名。
刘振东的抗日活动, 受到群众拥护,势力越来越大。1943年9月,岳伯芬利用
汉奸李子元,将他暗枪杀害。

赵正阳

赵正阳,原名赵景惠,字寒光。1918年生于历城县西十六里河村。1938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汶上县动委会主任。
1935年,赵正阳于历城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冷水沟小学任教。“七七”事变
后,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学生游行,抵制日货。1937年在济南参加了平
津学生抗日救国团。10月,被中共山东省委派到聊城范筑先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赵正阳在范县参加抗日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汶上县任抗日
救国动员委员会主任,率领武装人员与日伪斗争,并组织农民除奸反霸、减租减息,
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中共汶上县委员会成立,他兼任宣传部长。
1942年,冀鲁豫区党委派赵正阳打入济南,恢复和加强敌占城市的抗日工作。
他在黑虎泉小学以教员为掩护,发展了8名党员,动员10余名青年去解放区。
1945年春,日特机关“朝阳公馆”的特务搜查了赵正阳的住宅。他在通知其他
同志转移时被捕。被捕后被关在日特机关“泺源公馆”,受尽酷刑,但他始终没有
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组织。最后,被转押到日军专门残害中国人的“新华院”,受尽
酷刑虐待、折磨而死。

张立朝

张立朝,字相庭。1919年生于历城县唐王镇张家圈。著名书法家。
张立朝6岁上私塾始学书法。 三年学欧,四年摹柳,三年师颜,打下了牢固的
基础。
1937年,他在济南当店员。四年后以写牌匾谋生。
建国后从事书法专业工作。他曾拜著名书法家王讷为师,技艺大进。他先后任
中国书法协会山东分会理事,济南市美协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筹备组副组长、
江西大学名誉书法顾问,济南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市中区第九届人大
代表。
张立朝的书法讲究章法布局,注重全幅协调,呼应贯气。楷书笔力雄健,结构
严谨,古朴而浑厚;行草行笔流畅,神盈力足,给人以雄健凌空之感。他的书法作
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展,许多报纸刊物刊登过他的作品。我国的《书法》杂
志、《书法辞典》、《中国书法作品选》、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书道》都收入了
他的作品。 张立朝的书法在国外有一定影响。1966年2月日本举办了“中国书道展
览” ,其楷、行、隶、篆中堂参加了展出;1976年7月,日中友协、全日本书道联
盟和《每日新闻》社举办了“现代中国书道展”,张立朝的作品再次入选。
泰山有张立朝的书法刻石。千佛山“鲁班祠”题匾、趵突泉公园“卧牛泉”刻
石都出自他的手笔。1982年病故。

吴玉山

吴玉山,1920年生。历城县彩石乡玉龙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济
南市公安局经保处科长、处长,济南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
吴玉山7岁在本村上学, 后到济南求学。1938年在本村教私塾,积极宣传抗日
救国。参加过以保卫家乡为宗旨的一贯道(红枪会)。1942年,吴玉山在黄路泉教私
塾。1944年,任黄路泉抗日小学教师。
1944年4月,吴玉山调到章丘县政府文教科工作。1945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
到济南从事秘密工作。
济南解放后,吴玉山一直从事公安政法工作。先后任济南市公安局经保处科长、
副处长、处长,济南市人民法院庭长、副院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等职。1964
年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但他
坚持原则,坚持真理。1983年病故。

侯筱章

侯筱章,原名侯承寿。1922年生于历城县洪家园村。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
员。历任游击队长,峰山县、茌平县委书记,团政委等职。
侯筱章1929年在卧牛山小学上学。1935年考入济南桑园乡村师范。读书期间,
接触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泰西抗日根据地参加
革命队伍。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游击队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1941年
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岁月。年仅19岁的侯筱章,去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任峰山县 (今
长清县)大队政委。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位于泰山西部,是抗日根据地东西交通的枢纽。日本侵略军
为达到消灭大峰山抗日武装的目的,实施残酷的“囚笼”政策。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面临严峻的局面。侯筱章与县委书记、县大队长一起,带领县大队开展游击战,坚
持抗日斗争。1942年,侯筱章任峰山县县委书记。这期间,他带领县大队和各区小
队打了许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经过1942年至1944年的艰苦奋斗,巩固和发展了根
据地,峰山县大队也由一百多人发展到六七百人,是泰西根据地抗日力量发展最快
的。
1944年8月,侯筱章调任茌平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5年8月,调任冀鲁豫
边区军分区6团政委。1945年底率部队攻打蛮子营伪顽据点时牺牲。年仅24岁。

陈 亮

陈亮,原名陈庆余。1926年生于历城县南高而庄。特等功臣。志愿军空军团长。
陈亮成长于抗日模范村。1940年加入抗日民主先锋队,宣传抗日,传递情报。
1943年参加革命,在鲁中军区警卫团当战士,后任文书。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空军初期,被保送到苏联学习驾驶飞机,很快掌握了飞行技
术。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驾机入朝作战。历任团领航主任、空军 4师12团团长职务。
参战中, 他共击落敌机3架,荣立二等功1次、特等功1次。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自由独立勋章。
1953年朝鲜停战前几天,他在完成任务驾机回归途中,被敌机击中,牺牲。

罗士福

罗士福,生于1924年。历城县西营镇西岭角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任中国人
民志愿军26军76师27团2营营长。三级人民英雄。
罗士福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性格刚直,不畏强暴。194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章历独立营。在历城南部山区开展游击战,几过家门而不入。 1944年7
月26日, 他参加主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先后任班、排、连、营长
等职。 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荣立三等功1次,曾被评为学习功臣,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上父母多次去信让他探家。可是,他从参加革命到牺牲的10年
间,一直没有回家。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等将来全国解放、革命成功,把中
国建设成为一个和平、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一定回家看望二位大人……现
在我在部队中,积极努力,要求进步。望大人在家也要好好生产,支援前线,多多
帮助村中工作,为革命出力。”
抗美援朝开始后,罗士福赴朝参战。经过长期战斗锻炼,他已成为全团有名的
一员猛将,惯用的武器是炸药包、手榴弹;最擅长的战术是夜战、近战、肉搏战。
入朝后,罗士福参加碣隅里战斗和第五次战役。1951年9月7日,在朝鲜斗流峰
战斗中牺牲,被授予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孔庆三

孔庆三,1926年生于历城县王舍人庄。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
年入朝参战。志愿军一级英雄。
孔庆三参加革命后,先后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在历次战斗
中,英勇顽强,立下了战功,由炮手成为炮班班长。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11月, 孔庆三入朝作战。所在部队8天内赶到了东线的咸镜南道长津郡
天宜水里。 当时敌先头部队美7师32团、31团一个营和一个炮兵营已到了距此二三
十里路的新兴里、内洞寺一带。我军兵分三路,向敌进攻。孔庆三所带92炮班配属
尖刀连从正面进攻。当来到于谷里前面的小山岭时,遇到敌人暗堡的阻击。部队几
次冲击,均未奏效。去爆破的同志,英勇牺牲了,而山岭前后都没有供架炮的地形。
孔庆三在征得连长同意后, 带领2名炮手,把炮推上岭冈,吃力地支起炮架。92炮
左柱锄抵牢了,右柱锄却翘起一尺多高。悬空着一条炮腿,难以击中目标。在这千
钧一发之际,孔庆三毫不犹豫地用左肩抵紧柱锄,命令炮手开炮。炮手迟疑不决,
孔庆三又连声命令炮手拉响了火炮。随着爆炸声,敌人的暗堡被摧毁,部队前进的
道路打开了,孔庆三却英勇牺牲了。为表彰他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
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崔毓成

崔毓成,1926年生。历城县彩石乡东彩石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一等功臣。
崔毓成出生在雇农家庭。9岁时父母双亡,以讨饭为生。后到桥头村学习木工。
1944年,加入了八路军,踏上抗日救国的道路。日本投降后,他任第3野战军第8兵
团26军227团3营7连连长。 解放战争中,他曾被评为战斗模范。家中多次收到部队
寄来的立功喜报。
朝鲜战争爆发后, 他第一批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6军76师227团2营5连政治指
导员。1950年在朝鲜荒草岭战斗中牺牲,荣立一等功。

杨东岳

杨东岳,历城县孙村镇辛庄人。1929年生。世界一流的显微外科专家。
杨东岳1948年考进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前身) 。因成绩出众, 1952
年9月被送到上海第一医学院高师班学习。1953年9月回山东医学院任外科住院医师。
一年后调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助教。1955年调至华山医院外科任住院
医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东岳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显微外科专家,是中国显微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曾
任全国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国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第一
医学院华山医院伤骨科教授、副主任、华山医院显微外科研究室主任。他毕生从事
显微外科、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医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在国
际上首创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1966年2月13日首创成功) 。世界著名显微
外科专家伯恩克称:“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的手术是中国首创。杨东岳教
授的这项工作是世界上做得最早、 最多、成功率最高的……”1973年3月,他与美
国医生同期完成创离皮瓣移植。1977年做成世界首例带血管神经的异体全膝关节移
植手术等。另外,他还首创和完成了游离肌肉移植、肢体病段切除再植、游离肋骨
移植、神经血管带皮瓣移植、针麻下进行动脉体瘤手术等。以上成果在世界上居领
先地位。
1981年,杨东岳因患癌症去世。著有《显微外科学》。他的名字收录在《世界
医学界名人录》和《辞海》百科增补本中。

徐延平

徐延平,1939年生。历城县彩石乡小白蜡滩人。先进教师。
徐延平1961年肄业于历城第二中学。后回乡务农。小白蜡滩是个30多户的小山
村,孩子出村上学很不方便, 不少儿童失去了学习机会。1968年,乡亲们推选徐延
平当教师,办起民办小学。他先把适龄儿童招进学校,又组织超龄儿童进校学习,
办起“一揽子”学校。他不但要教数学、语文等全部课程,还要同时教几个年级。
徐延平家庭负担很重,但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教育工作上。1971年、1972年连
续被评为历城县先进教师。 1973年8月出席了济南市先进教师代表会议,并介绍了
办学经验。
由于操劳过度,1973年他患了肝炎,病情逐渐恶化,于1976年病故。

马洪兰

马洪兰,女。1946年生。历城县锦绣川乡牛家村人。1968年因抢救国家财产牺
牲。
解放前, 马洪兰全家逃荒到博山。1964年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1968年 6月1
日,正在参加锦绣川水库建设的马洪兰,发现临时存放黑色炸药的房屋起火。屋里
堆放着民工们的衣服被褥, 还有黄色炸药和2个雷管。一旦火势继续蔓延,毗连的
25间房子、穿过房顶的高压线以及民工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马洪兰迅速冲
进屋里,拼命扑打烈火。这时,民工们呼喊着赶来救火。马洪兰喊道:“别进来,
屋里的雷管还没爆炸! ”话音刚落,雷管爆炸,马洪兰大面积烧伤。经抢救无效,
于7月31日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批准为烈士。

韩世祥

韩世祥,1953年生于历城县党家庄镇大庙屯。模范共青团员。
韩世祥自幼在本村小学读书。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生产,并加入
民兵组织。 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团支部委员、生产队会计、武
装基干民兵排排长、生产队长等职。
韩世祥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1963年,大庙屯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
韩世祥主动修好学校的课桌、板凳、门窗。参加农业生产后,他多次帮助有困难的
社员,受到群众称赞,被评为先进文明青年和养猪先进个人。
1982年7月13日,大庙屯第一生产队一社员掉入9米深的地瓜窖里,严重窒息。
韩世祥闻讯后,迅速攀下井去,当下至4米处时,因窒息落入井中,抢救无效死亡。
共青团历城县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

王长林

王长林,1955年生于历城县柳埠镇外石栏村。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臣。
王长林7岁在本村小学读书。 17岁初中毕业,回生产队劳动。1974年12月31日
参军。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副班长。1977年2月任班长。同年
7月,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王长林服役期满,准备退伍。当得知越军侵扰我
国边境的消息后,毅然留在部队。1978年12月,他任无后坐力炮连1排长。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王长林率领的1排配属担任穿插任务的
2连作战。20日,2连控制了弄会一线的核心阵地。敌人当即调动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反扑,阵地遭敌高射机枪、轻重机枪、60炮的扫射、轰击。王长林带领全排战士,
当即摧毁敌人的轻重机枪阵地。 21日,又摧毁了敌人的3个火力点。27日,部队向
555高地的守敌发起进攻。当部队进至右头山下时,遭到前方和右前方敌火力压制。
王长林带2个班迅即消灭了2个敌火力点。 3月 1日,在攻打谅山外围长形高地战斗
中,他发现高地西南侧公路上有满载敌兵的汽车。当即用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高射
机枪横扫,击毁敌车2辆,毙伤敌人 33名。
3月4日, 部队攻打谅山413高地时,正面部队受到敌人火力封锁。王长林不顾
敌人密集火力的威胁, 带领全排很快消灭了敌人2个主要火力点。但他却遭到侧面
敌人的攻击,壮烈牺牲。

亓延军

亓延军, 历城县唐王镇亓家村人。 1965年生。1981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
1983年应征入伍,在201师602团当战士。
1985年1月,当亓延军听到上级要抽调部分战士参加轮战后,先后6次找连队党
支部要求到前线去,并诚恳地说:“只有打过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军人。”被批
准参加轮战训练期间,他吃苦耐劳,成为全连有名的爬山虎和射击能手,受到了嘉
奖。1985年5月28日,越军以2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我74号阵地猛攻。某部2连1排经过
三天三夜激战,打退敌人11次反扑,伤亡也较大。这时,在1072高地担任观察员的
亓延军,不顾危险,向74号阵地前沿奔去。当发现敌人向74号阵地冲击时,连投14
枚手榴弹,将2名敌人炸死。这时,一发炮弹打来,亓延军双目受重伤。
经过31天的治疗, 亓延军的视力恢复到0.6,坚决要求重返前线。7月15日返
回连队。返回阵地后10天中,他先后构筑了3个防炮工事;运送钢轧工事 4套;2次
抢救伤员。 7月26日,亓延军在抢救伤员时,敌人一发炮弹呼啸而来,他当即扑在
伤员身上,英勇牺牲。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冯宝剑

冯宝剑, 1973年生于历城县郭店镇韩仓村。少先队员。1984年8月为抢救落水
少年献身。
冯宝剑6岁入本村小学学习, 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期间,自觉以雷锋为
榜样,经常做好事。1984年3月,他曾同3名同学一起,拦截受惊的骡子。 1984年,
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历城二中。
1984年8月19日, 冯宝剑和好友盆汉强去村南的将山坡。途中,盆汉强到一个
水坑游泳,在试水深时,滑进了深水区,身处险境。不会游泳的冯宝剑不顾个人安
危,跳入水中,挣扎着将盆汉强推到浅水处,自己却沉入水底。
冯宝剑献身后,共青团历城县委授予他“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1986年被
评为“济南小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