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 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453&run=13

一、词法
(一)人称代词复数表达法
历城方言有两套,一套与普通话相同,在单数人称后加“们”,如:我们、你们、他们。另一套说法与普通话不同,是在第一人称后加“这伙”。举例如下:
俺这伙 咱这伙 你这伙 他这伙
(二)形容词生动形式
历城方言表达程度加重,除用“冷”、“乔”、“稀”、“杠”、“挺”等副词外,还有“挺AA”和“精BB”两种格式。这两种形式主要用于成对的单音节反义形容词。一般来说,“挺AA”用于积极意义,“精BB”用于消极意义。举例比较如下:
挺宽宽的 精窄窄的 挺厚厚的 精薄薄的
挺深深的 精浅浅的 挺长长的 精短短的
挺粗粗的 精细细的 挺胖胖的 精瘦瘦的
也有例外。如:与“挺高高”相对的不是“精矮矮”,而是“挺矮矮”的。
(三)语气词
1、历城方言的“咧”,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了”,表示陈述等语气。如:①又哭咧。②又急眼咧。③割破咧。
2、“可”与普通话的对应比较复杂,根据句子的不同,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的“吧”、“的时候”。例如:①等明儿可。(等明天吧)②吃了饭可。(吃完饭再说吧。)③我完不成可,你来帮忙。(我完不成的时候,你来帮忙。)
二、句法
(一)把字句
利用介词“把”字将动词所支配、涉及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型叫“把字句”。普通话一些带有趋向补语或处所补语的动词谓语句常常用这种句式。历城方言不习惯如此,常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后或复合趋向动词(如出来、起来)之间。例如:①抓他起来,抓起他来。(普通话:把他抓起来。)②推他地下。(普通话:把他推到地下。)③锁你屋里。(普通话:把你锁到屋里。)
(二)比较句
对两件或几件事物进行差别的比较句子叫比较句。如:他比你高。历城方言比较句与普通话相比有两点不同:
一是,句式与普通话相当,但“比”字常说成“般”字。例如:①他长得不般你高。②这个屋般那个屋干净。⑧他般你学习好吗?
二是,结构方式与普通话就不一样,为:A+比较语+起+B。例如:
历城方言 普通话
①一天热起一天。 ①一天比一天热。
②一天高起一天。 ②一天比一天高。
③我不差起你。 ③我不比你差。
④今年不热闹起去年。 ④今年不比去年热闹。
⑤全班没有聪明起他的。 ⑤全班没有比他聪明的。
⑥这些树没有高起这棵的。 ⑥这些树没有比这棵再高的。
⑦我还不知道起你吗? ⑦我还不比你知道吗?
⑧爷爷疼孙子,强起攒金子。 ⑧爷爷疼孙子,比攒金子好。
(谚语)
(三)反复问句
普通话这类说法如:好不好、来不来。历城方言常用“啊吧”来表示反复问,例如:①热啊吧?(普通话:热不热?)②行啊吧?(普通话:行不行?)③去啊吧?(普通话:去不去?)④热得难受啊吧?(普通话:热得难受不难受?)⑤你自己走害怕啊吧?(普通话:你自己走害怕不害怕?)
第四节 俗 语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一问三不知。
一毛不拔。
说人家豆腐渣,夸自己一朵花。
光打雷,不下雨。
马前不磕头,马后去作揖。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见死尸不落泪。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见利不要命,钻头不顾腚。
公说公好,婆说婆好。
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有枣没枣打一竿。
老将不减当年勇。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老娘娘吃柿子拣软和(历城音huō豁)的捏。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守着干草饿死牛。
坐山观虎斗,倚桥看水流。
软的欺,硬的怕,见了老虎就跪下。
拔出萝卜带出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哪壶不开提哪壶。
临死拉个垫背的。
看人下菜碟。
说大话,使小钱。
越说他胖,他越喘。
恶人先告状。
站着说话不害腰疼。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喝醉了酒不认那壶酒钱。
喝了人家酒嘴短,花了人家钱手软。
一回生,两回熟。
人不伤心不落泪。
井水不犯河水。
心急喝不得热黏粥。
水过地皮湿。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有钱难买后悔药。
光棍不吃眼前亏。
早知要尿炕,一宿(历城音:xu须)不睡觉。
先小人,后君子。
好手难绣没线花。
远水不解近渴。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纸里包不住火。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恨铁不成钢。
高灯下亮。
黑字落在白纸上,钉子砸在木头里。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刀子嘴,豆腐心。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
打着灯笼没处找。
鸡窝里飞不出凤凰来。
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第五节 谚 语
牛马年,好种田,就看鸡猴那二年。
人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
奶足孩子胖,肥足庄稼壮。
庄稼要长好,一年四季早。
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
人养地,地养人,土地不亏劳动人。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秋不让犋,麦不让场。
头伏萝卜末伏葱,荞麦种在伏当中。
榆钱落地,不于不湿耩地。
七宿(历城音:xu须)(下同)麦子,八宿谷,三宿出的是晚谷,豆子急了当宿出。
四月二十八,麦芒一扎煞。
麦收八、十、三场雨。
枣树发芽种棉花。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待吃谷,大锄撸。
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掐谷吃;八月八大车小车往家拉。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寒冬不冷,不成年景。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年景。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麦子不交九月九,就怕来年二月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袒;八九七十二,遍地是牛儿;九九八十一,屋里做饭院里吃。
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九九再九九麦子入了口。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雪打灯,好年成。
云彩乱交头,下得没(mo)了牛。
大雾不过三,过三就晴天。
华山戴帽,短工睡觉。
春刮东南,夏刮北,六月里北风到不了黑。
东虹雾露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北虹出来摸鲇鱼。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求神不如求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强将手下无弱兵。
杀人偿命,伤人处刑。
跟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会下神。
是亲三分向,是灰热起土。
穷煞不做贼,屈煞不告官。
在家敬父母,强起远烧香。
爷爷疼孙子,强起攒金子。
热了拿衣裳,饱了带干粮。
有啥莫有病,无啥别无钱。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来自实践。
当家才知柴米贵,出门才知路难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树老半心空,人老百事通。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仇结仇,没有头。
十句话恩不下一个人,一句话就得(历城音:dei)罪一个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无零不成帐。
月无常圆,人无长寿。
花有谢时,筵有散时。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真金不怕火炼,脚正不怕鞋歪。
向人难向理。
说谎就怕三当面。
无风树不响,无虱子不痒痒。
只帮穷人餐锅,不帮富人吃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心(身)正不怕鬼(影)邪。
人靠心实,火要心虚。
有话说在面上,有菜切在案上。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一勤生百巧。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好将不说(讲)当年勇。
眼大手小,啥也干不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人心齐,泰山移。
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吃一堑,长一智。
交人要交心,浇花要浇根。
愿与好人结伴,不与坏人同道。
酒肉朋友难得长久。
出门不叫哥,必然走路多。
能人不怕多,坏人怕一个。
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
隔行如隔山。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功夫不负苦心人。
想学惊人艺,须下苦工夫。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工。
贪多嚼不烂。
染坊里拿不出白布来。
小时懒,大时贪。
买尽天下物,难买子孙贤。
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千层单不如一层棉。
先尝后买,才知好歹。
远路无轻载。
邻居好,赛金宝。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有病早治,省钱省事。
春捂秋冻,没灾没病。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吃饭先喝汤,老来不受伤。
春吃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酒过伤身,气过伤人。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
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历城音:bei杯)出头。
出汗不迎风,走路要挺胸。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jiang)。
害人终害己,为(wei)(下同)人为到底。
十句好话能成事,一句坏话事不成。
他仇我不仇,冤家即了休。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六节 歇后语
歇后语,历城叫做“坎子”。由于它通俗、活泼、含蓄、深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在全县广泛流传。
秋后的蚂蚱——嘣达不了几天了。
狗撵鸭子一呱呱叫。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吃气。
狗头上长角——羊象(洋相)。
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掉一个。
纳鞋底不使锥子——针(真)好。
枣核子裁板——没刺(拉)头。
歪了碾子砸了磨——石打石。
芝麻开花——节节高。
鸡蛋掉到油篓里——滑蛋。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
武大郎攀杠子——两头够不着(上下不够头)。
马尾称豆腐——提不得(历城音:di)。
丫环带钥匙——当家不作主。
茶壶煮饺子——肚里有,嘴里倒不出来。
一张纸画了个鼻子——好大的脸。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哑巴吃包子——心里有数。
瓮中捉鳖——手到擒拿(来)。
老娘哭儿——没舅(救)了。
年五更(历城音:jing京)打个兔子——有你也过年,没你也过年。
裁缝丢了剪子——光剩下尺(吃)了。
狗咬吕洞滨——不认真人。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望(妄)想。
老虎拉耩子——不听那一套。
马虎吃驴——有剩了。
牛耳朵——离角(历城音:jia 甲)(家)近。
砂锅子捣蒜——一锤子买卖。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铁公鸡——一毛不拔。
黑老鸹飞到猪腚上——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做梦娶媳妇——想好事。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xiang)一物。
大风刮蒺藜——连风(讽)带刺。
狗坐轿子——不识抬举。
聋子耳朵——摆饰。
第七节 民间歌谣
八路采了真有福
八路来了真有福,又收麦子又收谷。
我和姐姐留在家
八路同志上战场,民兵哥哥紧跟上。
我和姐姐留在家,又上坡来又上场。
姐姐种瓜我浇水,姐姐锄地我送汤。
等到前方人回来,
瓜儿长得肥,五谷长得胖,
大家拍手笑一场!

拉鹿砦

国民党军是草包,砍树拉柴修碉堡。
村里村外树砍光,满山果树也杀了。
到处没有一棵树,村里周围鹿砦焦。
夜幕迎来解放军,全把他们消灭掉。

不要媒人两头夸

我姐姐,年十八,媒人常常到俺家。
我的娘,要给姐姐找婆家,
娘呀娘呀莫理她,现在的婚姻自当家。
郎爱姐姐郎就娶,姐爱郎好姐就嫁,
情投意合都欢喜,不要媒人两头夸。

可恨独裁蒋介石

提起一九三八年,老百姓真心酸。
可恨独裁蒋介石,顽固不抗战。
坚决反共反人民,到处打内战。
可恨内奸蒋介石,没有人心肝。

旧社会百姓叫苦连天

当县长的金山银山;
当乡长的米山面山;
当保长的老海大烟;
花户百姓叫苦连天。

穷人不敢说团团

要吃要喝,
穷人躲躲;
要粮要捐。
穷人当先;
财主说个长长,
穷人不敢个过团团。

张宗昌坐济南

张宗昌坐济南,一两银子要八元。

岳伯芬大坏蛋

岳伯芬大坏蛋,
骑上毛驴上医院,
大夫问他什么病?
头顶上长疮……
脚底下流脓——没了命。

打箩

打箩,蒸馍,
蒸了馍,给谁吃?
给小二妮做生日。
谁来的?她大舅,
提着篮子挎着肉。
早来的,吃块肉,
晚来的,啃骨头。
啃得骨头没了渣,
扔到河里喂小鸭。
喂得小鸭胖胖的,
撅着尾巴叫呱呱。

巧姑娘

小枣树,耷拉着枝儿,
枝上坐着小闺女儿。
手也巧,脚也巧,
两把剪子对着铰。
左手铰的牡丹花,右手铰着灵芝草,
灵芝草上一对蛾,
飞呀飞呀过天河。

月亮奶奶

月亮奶奶,拄着拐拐,
跌个骨碌,拾个小钱。
买个包包,哄哄小孩,
称斤豆腐,过个好年。

娶了媳妇忘了娘

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夕刁忘了娘。
把娘背到山沟里,
把媳妇背到炕头上。
烙油饼,喷喷香,
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爱家乡历城县

故乡的月儿圆,
家乡的清水甜。
世上谁人无乡恋,
恋乡情绵绵。
唐王白菜美,
董家西瓜甜,
遥墙藕脆稻浪翻。
四门塔下青竹翠,
西营柿子树压弯,
玉龙雪桃美名传。
仲宫、柳埠风光好,
花果满山锦绣川。
孙村、港沟五谷杂粮全。
家乡就是好啊,
我爱家乡历城县。
第六章 民间传说
焦花女哭麦黄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名叫焦花的姑娘嫁到鸡耳屯。她不仅聪明能干,还十分孝顺年迈的婆母,四邻街坊没有不夸她的。新婚不久,焦花女的丈夫外出服劳役,家里只剩下婆媳俩相依为命,她们虽然过着牛饥半饱的生活,倒也平平安安。不料,噩耗传来,丈夫惨死在遥远的边疆。婆媳俩悲痛欲绝,婆婆从此病倒在床。焦花女每天早起晚睡,织布绣花挣来钱,为婆婆治病拿药。冬去春来,婆婆的病一天天加重,这时家中一连几天揭不开锅。焦花女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急得跑到村边啼哭,望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焦花女心想,能给婆婆弄点白面,做点好吃的,说不定病会好。可麦子青青,尚未扬花,哪来的白面?看来婆婆的命难保了。她越想越悲痛,越哭越伤心,她哭啊哭,从早哭到晚,又从晚上哭到早上,不知哭了多少时候,突然间她的眼前闪出一道金光,接着南风徐徐,面前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麦田,焦花女见了,急忙掐了一大把麦穗,用火燎熟搓好,拿给生病的婆婆吃,没想到婆婆吃了燎麦,意象吃了灵丹妙药一样,很快病好下床了。
这件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焦花女的孝心感动了上帝,说也怪,直到现在,其它地的麦子才灌浆,鸡耳屯的麦子却已经发黄成熟了。
①注:鸡耳屯位于党家庄镇,现名吉而屯。此处修有孝女庙,并有碑文记载了这个传说。

秀女石

锦云川上游,有座高山叫黑山寨,黑山寨脚下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块出名的大石头,叫秀女石。
很早以前,黑山寨附近有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叫秀女的少妇,经常上山采桑。有一天,她在采桑回来的路上,看见只老鹰捉住条小蛇要吃掉。她拾起一块石头扔过去,老鹰惊飞了。秀女走过去,见小蛇受了伤,就把它拣起来放进篮子里。不料,那小蛇却说起话来:“恩人,请送我回家吧!”秀女吃了一惊,忙问说:“你的家在哪里?”小蛇说:“在黑山寨石崖上那个三角洞里。”秀女把小蛇送至山洞口,小蛇慢慢地爬进去了。一会儿山洞里出来个鹤发童颜老翁。把一颗明晃晃的宝珠送给秀女,对秀女说:“这是小蛇妈妈送给你的谢礼,带在身边不但能除灾祸,还能听懂各种鸟兽的语言,不过听到了,不能对别人说,告诉了别人,你就会变成一块大石头,千万记住!”说罢便无影无踪了。
回来的路上,秀女手托闪闪的宝珠非常高兴,她忽然看见两只狐狸在一起,象是在说话。侧耳细听,只听有只狐狸说:“今夜这里地要裂,山要崩,咱们赶快逃走吧!”秀女听了吓了一惊,心想不能看着乡亲们遭难!她不顾老翁的警告,急忙往村里跑去。跑到河边,看见两个放羊的,就呼喊着对放羊的说了。放羊的听了后,跑回村里,连夜叫乡亲们搬家。乡亲们得救了,秀女却不见了。在秀女和放羊人说话的地方,出现了一块一丈多高的大青石,这就是“秀女石”。

云台牡丹不下山

港沟镇云台山上有座云台寺,寺内有两株多年生木质牡丹,每到立夏时节牡丹盛开,四乡群众竞相观看。
传说很早以前,港沟有个兴元屯,要出一位帝王,两河村南山上有两个美丽的姑娘,命该为其王妃,后因被外人所冲,帝王天亡,从此这两位姑娘就不见了。
话说南山上有个驮脚的小伙子,一次捎完脚赶着毛驴路过两河村,忽然有两个美丽的少女出现在他面前,非叫他捎脚不可,小伙子就满口答应了。来到南沟村外,两个姑娘说是到家了,要回家拿钱。小伙子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就顺着姑娘去的方向,一直找到云台寺里,结果没找到两位姑娘,却看见两株盛开的牡丹。
有一天,当地有一个财主,看中了这两株花艳无比的牡丹,不顾大伙的反对,依仗他的权势,硬是让家丁把这两株牡丹用八抬大轿抬回家中占为己有,想借赏花炫耀自己,到处约朋友请豪绅前来为其贺喜助兴,一时好不热闹。说来也怪,单等这些名流一到,牡丹不光花不开,连叶也枯黄干落,弄得财主哭笑不得,只好又用八抬大轿把这两株牡丹送回云台寺。牡丹回寺后,又枝繁叶茂,花色美艳如初。每到赏花时节,这两株神奇的牡丹,总以鲜艳的美姿迎接前来观赏的人们。

无儿寨的传说

柳埠镇有座山叫无儿寨,传说很早以前,有父子二人在这座山上占山为王,独霸一方。有一天,山寨王带着手下人马下山抢粮,临走叮嘱儿子要好好看守山寨,倘若有人前来攻山,以击鼓为号,他就回来解救。
儿子遵父令看守山寨,几天没出事,便开始伞懈。一日闲着无事,不由心血来潮,遂命手下人马玩攻山游戏,一时间,山上山下如临大敌,喊杀声、战鼓声顿时响成一片,震荡山谷。山寨王听到鼓号声,以为有敌人攻击,急忙带着人马回山救援,当他匆匆赶来一看,才知道儿子在玩游戏,气得回头就走了。几天后,果然有人来攻打山寨,儿子击鼓鸣号,盼着父王回来解救,谁知山寨王以为儿子又在嬉弄他,没有理会。结果山寨被破,儿子被杀,山也因此得名无儿寨。

拔槊泉的传说

话说唐朝初年,李世民率军东征,在历城武将山失利,率军南撤,撤至现在彩石乡和西营镇交界处的山岭上时,因天旱缺水,将士们一个个渴得倒了下去。有个将军将槊插在地上当拴马桩,倒地便睡。军马口渴难耐,四蹄刨地,暴躁而起,将槊带出。没想到,槊一拔起,一股清洌洌的泉水喷涌而出,将士们喜出望外,趴在地上争相痛饮。喝过泉水的唐军,精神振奋,在西营地方安营扎寨,后转败为胜,此泉因此得名“拔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