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428&run=13

清末至民国时期,农村缺医少药,山区更为严重。医家多系私办,药费昂贵,
贫苦群众得病后无钱医治,常造成传染病流行,危害人民生命。民国15年 (1926年)
历城大旱,霍乱病流行于唐王、彩石、燕棚一带,疫情持续两月之久,发病人数占
疫村人口的10%。民国25年天花病有一次较大的流行,私人医生实行收费种痘预防,
每颗收米1升,民国35年县卫生院种痘2880人。
建国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加强疫情报告,实
行分级管理。随着生物制品的发展,每年接种7—9种预防疫苗。1950~1985年共接
种生物制剂1800万人次。1980年以后对12岁以下儿童建立免疫卡片,实行计划免疫。
经过长期努力,至1984年,天花、霍乱、布鲁氏杆菌病、白喉、黑热病、脊髓灰白
质炎等传染性疾病已被消灭,斑疹伤寒仅为间断性数例发生,乙脑、伤寒、猩红热、
麻疹、百日咳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病毒性肝炎50年代发病率较低,60年代开始流
行。1977年发病率为49.5/10万,10岁以下儿童为多。1976年普遍加强了隔离消
毒,采血注射,实行一人一管制。在暴发点用丙种球蛋白对易感人群作预防注射或
服中药预防,均达到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