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18&run=13

一、气候特征
历城属于南温带亚湿润大区气候区,夏热冬冷,四季分明。但由于所处地理位
置及地势起伏程度等因素,构成了本地区自身特定区域气候。
平原温暖半湿润气候: 海拔在30~100米之间的北部平原及沿黄一带,年平均
气温为13.0℃~13.6℃。 ≥0℃积温80%,保证率在4800℃以上。≥10℃积温历
年平均在4500℃以上。平均无霜期198天。历年平均降水量少于650毫米。
丘陵温和半湿润气候:海拔在100~200米之间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2℃
~13℃之间。 ≥0℃积温80%,保证率为4600℃~4800℃。≥10℃积温历年平均在
4300℃~4500℃之间。平均无霜期为190天左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50~730毫米。
山区温凉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300~700米差异较大的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
低于13℃。 ≥0℃积温80%,保证率小于4600℃。平均≥10℃积温在4300℃以下。
平均无霜期为180~18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30毫米。
二、光照
全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0.2小时,日照百分率是60%。历年≥0℃期的日
照时数平均为2182.9小时, 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83%。≥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
1737.9小时, 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66%。5、6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7、8
月正处于雨季,云量多,日照时数少,日照百分率最低,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
影响。
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
┌─────┬────┬────┬────┬────┬────┬────┬────┐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
│日 照 │ │ │ │ │ │ │ │
│时 数 │ 184.2│ 185.2│ 217.2│ 238.5│ 278.5│ 278.6│ 236.4│
├─────┼────┼────┼────┼────┼────┼────┼────┤
│日照百分 │ │ │ │ │ │ │ │
│ 率(%) │ 60 │ 60 │ 59 │ 61 │ 64 │ 64 │ 53 │
└─────┴────┴────┴────┴────┴────┴────┴────┘
┌─────┬────┬────┬────┬────┬────┬─────┐
│ 月份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日 照 │ │ │ │ │ │ │
│时 数 │ 222.4│ 221.0│ 223.6│ 180.0│ 174.6│ 2640.2 │
├─────┼────┼────┼────┼────┼────┼─────┤
│日照百分率│ │ │ │ │ │ │
│ (%) │ 53 │ 60 │ 65 │ 59 │ 59 │ 60 │
└─────┴────┴────┴────┴────┴────┴─────┘
春季(3~5月) 日照时数为734.2小时,占全年总数的27.8%;夏季(6~8
月) 日照时数为737.4小时,占全年的27.9%;秋季(9~11月)日照时数为624
.6小时, 占全年的23.7%;冬季(12~2月)日照时数为544.0小时,占全年的
20.6%。
三、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为13.4℃。年最高为14.5℃,年最低为12.4℃。7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27.3℃。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7℃。气温年较差为30.0℃。
历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9.4℃, 极端最高气温为42.5℃(1955年7月24日);历年
平均最低气温为8.0℃,极端最低气温是-22.5℃(1957年2月9日)。
全年有7个月(4~10月)的平均气温在年平均值以上,5个月(11~3月)的平
均气温在年平均值以下(见表),春季平均气温为14.2℃,秋季平均气温为14.0
℃, 春温高于秋温。冬季平均气温为-0.9℃,距平值为14.3℃。夏季平均气温
为26.4℃,距平值为13.0℃。冬季距平大于夏季距平,冬季寒冷程度大于夏季炎
热程度。
旬平均气温1月中旬最低为-3.2℃。7月下旬最高为27.9℃。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
表1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平均气温│ -2.7 │ 0.2 │ 6.9 │ 14.5 │ 21.1 │ 26.1 │ 27.3 │
├────┼────┼────┼────┼────┼────┼────┼────┤
│平均最高│ 3.6 │ 6.6 │ 13.2 │ 20.7 │ 27.3 │ 32.1 │ 32.1 │
├────┼────┼────┼────┼────┼────┼────┼────┤
│平均最低│ -7.7 │-5.0 │ 1.0 │ 8.2 │ 14.3 │ 19.7 │ 22.6 │
└────┴────┴────┴────┴────┴────┴────┴────┘
续表1
┌────┬─────┬─────┬─────┬─────┬─────┬─────┐
│月 份│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均 │
├────┼─────┼─────┼─────┼─────┼─────┼─────┤
│平均气温│ 25.9 │ 20.7 │ 14.6 │ 6.6 │ -0.1 │ 13.4 │
├────┼─────┼─────┼─────┼─────┼─────┼─────┤
│平均最高│ 30.8 │ 26.9 │ 21.4 │ 12.9 │ 5.8 │ 19.4 │
├────┼─────┼─────┼─────┼─────┼─────┼─────┤
│平均最低│ 21.5 │ 15.2 │ 8.9 │ 1.6 │ -4.8 │ 0.8 │
└────┴─────┴─────┴─────┴─────┴─────┴─────┘
累年各月旬平均气温(℃)
表2
┌──┬───────────┬───────────┬───────────┬───────────┐
│月份│ 1 │ 2 │ 3 │ 4 │
├──┼───┬───┬───┼───┬───┬───┼───┬───┬───┼───┬───┬───┤
│旬次│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气温│-2.5│-3.2│-2.2│ 1.2 │ 0.0 │ 2.2 │ 4.1 │ 7.3 │ 9.1 │ 12.3│14.9 │16.5 │
├──┼───┴───┴───┼───┴───┴───┼───┴───┴───┼───┴───┴───┤
│月份│ 5 │ 6 │ 7 │ 8 │
├──┼───┬───┬───┼───┬───┬───┼───┬───┬───┼───┬───┬───┤
│旬次│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气温│19.2 │20.9 │23.1 │24.6 │26.4 │27.3 │26.8 │27.4 │27.9 │27.5 │25.5 │24.7 │
├──┼───┴───┴───┼───┴───┴───┼───┴───┴───┼───┴───┴───┤
│月份│ 9 │ 10 │ 11 │ 12 │
├──┼───┬───┬───┼───┬───┬───┼───┬───┬───┼───┬───┬───┤
│旬次│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气温│22.4 │20.9 │18.9 │ 16.6│14.8 │12.6 │0.7 │ 6.7 │ 3.4 │ 1.7 │ 0.0 │-2.0│
└──┴───┴───┴───┴───┴───┴───┴───┴───┴───┴───┴───┴───┘
寒冷与炎热:按≤-5℃为寒冷,≤-10℃为严寒的标准统计,历年平均≤-5
℃的寒冷日数为54.8天,≤-10℃的严寒日数为17.8天,共计72.6天。1月份寒
冷的日数最多,占总寒冷日数的43.6%;严寒日数占总严寒日数的50.6%。
气温日较差:历年平均日较差为11.5℃。春、秋两季(4、10月)日较差均为
12.5℃。
历年日较差最大值为23.9℃(1952年4月4日) ,冬、夏两季(1、7两月),
分别为11.3℃和9.5℃。 以春、秋最大,冬季最小。作物生长期的3~9月份,气
温日较差历年平均为11.5℃。
四、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698.6毫米, 最多年达1147.6毫米(1962年);最少年份仅
314.0毫米(1968年) 。年降水量80%的年份不低于560.0毫米;≤0℃期间的降
水量历年平均为663.7毫米,80%保证率500.0毫米;≥10℃期间的降水量平均为
616.2毫米,80%保证率为430.0毫米。由于受季风转换的影响,县内月、季降水
很不均匀,冬季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降水最少。各月降水量以7月份最多,8月
份次之,1月份最少。
历年各月降水量(毫米)
┌─────┬─────┬─────┬─────┬─────┬─────┬─────┬─────┐
│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降水量 │ 62 │ 8.9 │ 14.5 │ 35.1 │ 34.3 │ 83.8 │ 225.1 │
├─────┼─────┼─────┼─────┼─────┼─────┼─────┼─────┤
│ 最 大 │ 34.2 │ 38.3 │ 34.3 │ 97.8 │ 129.8 │ 290.3 │ 479.2 │
├─────┼─────┼─────┼─────┼─────┼─────┼─────┼─────┤
│ 最 小 │ 0.0 │ 0.0 │ 0.7 │ 2.5 │ 3.3 │ 10.3 │ 38.7 │
└─────┴─────┴─────┴─────┴─────┴─────┴─────┴─────┘
┌─────┬────┬────┬────┬────┬────┬──────┐
│ 月 份│ 8 │ 9 │ 10 │ 11 │ 12 │ 全 年│
├─────┼────┼────┼────┼────┼────┼──────┤
│ 降水量 │ 153 │ 66.6 │ 18.5 │ 23.9 │ 8.7 │ 698.6 │
├─────┼────┼────┼────┼────┼────┼──────┤
│ 最 大 │ 329.2│ 202.2│ 125 │ 79.9 │ 32.0 │ 1147.6 │
├─────┼────┼────┼────┼────┼────┼──────┤
│ 最 小 │ 37.7 │ 0.0 │ 7.2 │ 0.0 │ 0.0 │ 314.0 │
└─────┴────┴────┴────┴────┴────┴──────┘
历年各季降水量(毫米)
┌─────┬─────┬─────┬─────┬────┬────┐
│ 季 度 │ 春 │ 夏 │ 秋 │ 冬 │ 年 │
├─────┼─────┼─────┼─────┼────┼────┤
│ 降水量 │ 83.9 │ 461.9 │ 129.0 │ 23.8 │ 698.6│
├─────┼─────┼─────┼─────┼────┼────┤
│ 占总量%│ 12.0 │ 66.1 │ 18.5 │ 3.4 │ 100 │
└─────┴─────┴─────┴─────┴────┴────┘
五、季风
历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是影响历城气候的重要因素:冬季在亚洲大陆上空形成了蒙古高压,
历城为极地或极地变性大陆气团所控制,不断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团的侵袭,盛
行西北风、北或东北风,造成了冬季干冷、天气晴朗、降水少的天气。夏季,由于
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所左右,使冬季的西北季风由夏季的东南季风所替代,因
此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形成了夏季温热、雨量集中、多雷暴的天气。春、秋两
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由于风随季节变化显著,形成了冬
冷夏热明显、四季雨量不均的气候特点。
六、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4%。 1964年最大为76%。 8月份较大, 月平均80.14%。
1971年8月达86%。 2月较小, 月平均60%。 1977年2月仅38%。相对湿度最小的
1968年2月22日、1980年2月10日,只有1%。
1951—1985年月平均相对湿度(%)
┌─────┬───┬───┬───┬───┬───┬───┬───┬───┬───┬───┬───┬───┐
│ │ │ │ │ │ │ │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1951~1980│ 61 │ 60 │ 56 │ 54 │ 55 │ 58 │ 76 │ 80 │ 73 │ 68 │ 67 │ 65 │
├─────┼───┼───┼───┼───┼───┼───┼───┼───┼───┼───┼───┼───┤
│1981~1985│ 61 │ 59 │ 55 │ 51 │ 59 │ 60 │ 76 │ 81 │ 75 │ 71 │ 67 │ 66 │
└─────┴───┴───┴───┴───┴───┴───┴───┴───┴───┴───┴───┴───┘
七、霜期
一般以日最低气温低于2℃,作为霜冻期指标。≤2℃的初、终日为初霜冻期和
终霜冻期,其间隔日数为无霜期。
历年平均初霜期为10月27日。 最早出现在10月3日(1956年),最晚在11月10
日(1965年)。平均终霜冻期为4月13日。最早在3月27日(1977年),最晚在5月4
日(1961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按80%保证率计算,无霜期为189天。
初、终霜冻期及无霜期(日/月)
┌──────┬───────┬───────┬──────┐
│ 项 目 │ 终霜冻期 │ 初霜冻期 │ 无霜期(天)│
├──────┼───────┼───────┼──────┤
│ 平 均 │ 13/4 │ 27/10 │ 198 │
├──────┼───────┼───────┼──────┤
│ 最 早(长)│ 27/3(1977) │ 3/10(1956) │ 229 │
├──────┼───────┼───────┼──────┤
│ 最 晚(短)│ 4/5(1961) │ 10/11(1965) │ 153 │
├──────┼───────┼───────┼──────┤
│ 80%保证率│ 6/4 │ 10/11 │ 1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