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客 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1&rec=151&run=13

公路客运 民国15年(1926年),山东省汽车管理局首次在县城开办汽车客运
业务,设有12辆从县城出发通往外地的定点定班长途客车。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
发,客运时断时续,至民国28年被迫停运。建国后有经历城的市内客运班车。1958
年山东省运输公司济南市分公司在县境内开辟的3条客运路线(济南——仲宫、 济
南——柳埠、 济南——西营),营运里程98公里。其中,县内里程77.6公里。全
程停车点31个,其中,县内停车点22个。每日班车为7班14次,日客流量400余人。
济南市第二运输公司于1963年接管省运输公司3条客运路线。 翌年,该公司在
县境内相继建立5处汽车站, 开通了从济南火车站至唐王、遥墙、枣林、窝铺等客
运路线。 到1981年,县境内的客运路线发展到15条,总营运里程529公里,每日班
车为47班94次,年客流量137万余人次。1982年,该公司对客运路线进行了调整。
到1985年,县境内共有10条客运路线,营运里程241.7公里。设13个汽车站,
69个停车点,每日班车为41班82次,年客流量119万余人次。
济南市公共汽车公司于1971年在县境内开辟了13路(济南明星电影院——党家
庄) 公共汽车客运路线,全程11.5公里。1980年后,又相继开辟了17路(济南解
放桥——西卢)、17路支线(解放桥——虎门、解放桥——南泉)、22路(济南长
途汽车站——桃科)、22路支线(长途汽车站——黄巢、长途汽车站——出泉沟)、
23路支线(解放桥——老僧口)、24路(解放桥——港沟)等客运线路。到1985年,
济南市公共汽车公司通县内客运路线共9条,营运里程204.9公里。设125个停车点,
每日班车为65班130次,年客流量189万余人次。
1984年, 唐王镇于家村李刚远购进大客车1部,开辟了解放桥至老僧口个体客
运路线,为个体客运之始。全程41公里,年客流量4.5万人次。
到1985年,全县从事个体客运的车辆共4部,年客流量12万余人次。
水路客运 小清河客运始于民国20年(1931年),由商人李天相集资,在历城
黄台板桥组成济渤汽艇社, 备有60客位和20客位的木制汽船各1艘。由黄台至岔河
往返营运。 民国22年,商人王华亭组建华通汽艇社,备有30客位木制汽船4艘,由
黄台至岔河往返营运。 民国28年8月,日本国际运输社控制小清河水运,侵吞了济
渤、 华通两个汽艇社,从中选出4艘更换船名,继续营运。最初只能由黄台至鸭旺
口,后又延伸到岔河。由于沿途抗日军民的袭击干扰,于民国31年被迫停运。
建国后,在“客运是货运先行”的口号指导下,于1954年恢复客运,有两艘机
动客轮,共154客位,定航于济南市成丰桥经黄台至博兴的湾头。1958年又增添1艘
客轮。后由于公路、铁路客运的发展,航运旅客逐年减少,至1962年9月客运停业。
1954年至1962年9年间共运送旅客13.8万人次,年平均1.5万人次。1957年最高为
3.7万人次,1961年最低为0.3万人次。
1954年前,山东黄河段未专设客运业务。少数旅客需要乘木帆船时,与船方商
量后付钱, 船家代运(捎脚)。1954年山东省黄河办事处建造小型客驳船2艘,不
定班不定点营运少量旅客。 1955年和1956年该处又分别建造木质客轮“鲁1号”和
“鲁2号”,每艘载重45吨,有142个客座,其中12个软席客座,往返于泺口至北镇。
1956年,山东省黄河办事处正式设立客运业务,开设自泺口上行至孙口,下行
至利津两条客运线。因河道浅滩较多,水深不稳,上行不久停航,只保留下行至北
镇客运。 1957年在泺口建简易候船室。开始每年客运量5万人次,最高的1959年达
50.5万人次。 1970年后,客运量显著下降,1972年客运量仅0.7万人次。因黄河
不适于客运,于1972年底客运停业。
铁路客运 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县内分别设郭店、党家庄火车站,
并开办客运业务。清末民初,客运比较正常。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客运不能定
点定班,客流量减少。
建国后,铁路运输发展很快。1963年党家庄站客运量5.9万人次。“文化大革
命” 中,由于秩序混乱,客流量下降。1967年党家庄站客流量仅2万人次。1975年
党家庄站扩建了新站台。 1976年党家庄站客流量3.8万人次,郭店站客流量25.23
万人次。随着公路客运的发展,1981年后铁路客运量逐年减少。1981年郭店站年客
运量21.6万人次,党家庄年客运量7.3万人次。
到1985年郭店站年客运量为4.2万人次,党家庄站为4.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