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道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79&run=13

明代,境区东南部已有济南古城西北的东流水街、花店街、江家池街、筐市街
等街巷,多为土路面。清代,济南外城(俗名“圩子”)修筑以后,境区部分街巷
被圈入城内,同时改铺土石路面。泺口镇亦随着商业的繁荣,水陆运输的发展,增
修新的道路。至清末,全区共有道路98条。其中最长的一条是从济南古城西门,经
永镇桥(今英贤桥)、北坦济安街、三空桥、标山、林家桥、马家庄至泺口的泺口
大道(俗称“官道”、“西大道”,后又称“老济泺路”),是古城济南“北走燕
冀,东连齐鲁”的“老官道”。
1904年济南开埠后,区内始铺青石板路、碎石路。至1928年,新修铺石板路10
条,碎石路10条。其余道路仍为土路。
青石板路有:
福康街:东起焦家隅首,西止靖安巷,长130米,宽3米。
东杆面巷(原名东乾面巷):北起三圣街,南止武韬街,长240米,宽2.5米。
西杆面巷(原名西乾面巷):北起锦缠街,南止武韬街,长300米,宽2.5米。
锦缠街:东起制锦市前街,西止北小门街,长270米,宽3米。
江家池街:北起裕宏前街,南止估依市街,长160米,宽3米。
土利街(原名土地街):北段未铺石,南至馆驿街,铺石路长140米,宽3米。
影壁后街:北起玄帝庙,南止馆驿街,长130米,宽4米。
先志巷:北起温家大院,南止馆驿街,长110米,宽3米。
北小门街和乐安街:北起真武庙街,南止迎仙街,长370米,宽4米。
碎石路有:
筐市街、铁塔街、花店街、焦家隅首和迎仙街:南起估衣市街,西止永镇门,
长640米,宽6米。
小纬一路(今纬北路):北起原胶济铁路,南止经一路,长300米,宽4米。
东西纬一路(今铁道南街):东起小纬一路,西止南北经一路,长250米,宽4
米。
南北经一路(后易名天桥南街,今统称天成路):北起天桥南头,南止经一路,
长160米,宽17米。
津浦车站马路:东起天桥,西止车站西门,长150米,宽18米。
老济泺路(为“老官道”之一段):北起泺口南门,南止永镇门(今英贤桥处),
长5400米, 宽4米。该路在菜市附近胶济铁路桥下,设卡收费,载人东洋车通过一
辆收五分,载货大车收一角。
义威路:为新辟建的土路,北起泺口南门,南止成丰桥,长4500米,宽6米。
1929年济南市公务局成立,新修铺路面多采用花岗石板和堤口、黄岗出产坚硬
耐磨的黑砂石。小纬一路北段专门修上两道车轮石和一道轨间石,边庄桥和张公坟
桥上修上铁轨槽,以抗御车轮铁瓦的破坏。至1937年,区内新修铺花岗石道路8条,
碎石路3条;翻修青石板路2条。其余道路仍为土路,城关小街巷亦有少量石板路。
花岗石板路有:
英贤街:东起焦家隅首,西止永镇桥,长130米,宽4米。
小纬一路:北起后永和街,南止纬一路,长300米,宽4米。
南北经一路:北起天桥街,南止经一路,长160米,宽17米。
天桥街:北起丹凤街,南止南北经一路,长360米,宽5米。
天桥东街:东北起成通纱厂前,西南止天桥,长540米,宽3米。
丹凤街:北起成丰桥,南止天桥街,长680米,宽4米。
成通纱厂前:东起津浦铁路,西止成通纱厂西南角,长280米,宽3米。
仁丰纱厂路:南起茂新街,北止仁丰纱厂,长650米,宽2.5米。
碎石路有:
朝阳街、制锦市前街:南起花店街,北止铜元局后街,长800米,宽4米。
津浦站后门至茅家林子,长750米,宽4米。
翻修青石板路面的道路有:
江家池街:长160米,宽2.62米。
石巷子:长70米,宽2.4米。
1938~1945年,日伪济南市公署工程局,下设两个工程处,专为修建道路,其
中北郊工程处设在乐康街。 8年间,除新辟堤口路、北园路、天成路等运输道路以
外,还翻修了部分城关旧路。其中:面粉、造纸、颜料等业的商人集资整修了制锦
市、铜元局一带的8条街巷;布庄、银号修筑了福康街等5条街巷;纱厂、面粉业翻
修了成丰街、官扎营、丹凤街、宝华街、成通前和天桥一带的街巷。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仅修筑了泺口车站至济泺路的土路,将成丰桥至泺口
的济泺路铺成3米宽, 3370米长的碎石路。至1948年济南解放初期,本区共有道路
38条, 总长度为50442米, 总面积306354平方米。 其中, 石板路10385米,面积
33644平方米;碎石路16987米,面积78290平方米;土路23070米,面积194420平方
米。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先后将堤口路加
宽到15米, 济泺路加宽到8.16米,成大路加宽到8.5米;其次是将土路改建为碎
石路面。1956年,济泺路铺装为沥青路面,这是天桥区第一条沥青路。1962年,将
堤口路等主要道路修铺成沥青路面。1966年先后改建了无影山路、济齐路。1971年
改建了北园路;同时,改造了宝华街、官扎营中街、官扎营后街、万盛街等50多条
街巷。70年代至80年代初,先后改造和辟建了顺河街、铜元局前街、汽车厂东路等
75条道路。 1969~1983年, 相继辟建了少年路、 无影山中路等6条道路,1982~
1983年底,天桥区人民政府发动全区人民(不含村镇),综合整修小街小巷,共改
造修建街巷375条,总长度36841米,面积148566平方米,街巷道路实现沥青化。至
1985年,全区共有道路598条,其中路面宽3米以上的道路223条,济泺路、堤口路、
北园路等主要干道路面宽15~35米。 全区道路车行道总长78291米,面积743783平
方米;人行道、副道面积227010平方米。1986年后,继续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和改
造。1987年11月堤口路由原来的35米拓宽至50米,两侧增设了慢车道。1988年11月,
无影山路南段由原来的15米拓宽为30米, 形成了三块板道路。1989年5月,济泺路
北段(济泺桥至黄河大坝) ,由原来的9米拓宽至50米,新建了分车带,增设慢车
道,建成为三块板道路,拓宽和改建了无影山南路、通普巷、六厂路等道路,共铺
建沥青路面485950平方米, 铺装混凝土花砖人行道117732平方米, 新建立沿石
56443米。
8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房屋建设,有许多道路合并或匿迹。至1990
年,全区共有道路228条,总长度为122052米,总面积为1569740平方米。其中沥青
路219条, 总长度119757米,面积1556596平方米;水泥路6条,总长度1747米,面
积8985平方米; 石板路2条,长度为188米,面积559平方米;土路1条,长360米,
面积3600平方米。铺装人行道总面积193217平方米。建立沿石总长100580米。
附:主要道路简介
[济泺路] 位于天桥区中部。南起成丰桥,北至泺口黄河大坝,全长5290米,
宽50米。该路在1925年称“义威路",为宽6米的土路;1930年改称为“五三路”;
1938年改称“济泺路”。国民党统治时期路基由6米加宽到12米,并修建了宽3米的
碎石路面。1953年将碎石路加宽至7~9米,并将泺口街里至大堤段加宽。1954年将
成丰桥至济泺桥一段(称南段)路面铺装34厘米厚的沥青路面。1956年又将济泺路
北段(济泺桥以北) 做了沥青表面处理。1958年6月3日至7月17日将南段沥青路面
加厚35厘米。 当年10月又在南段主路两侧修建煤渣路面慢车道13360平方米。1964
年1月8日至2月10日, 由造纸西厂等单位集资修建了东侧边沟。1969年济泺路南段
拓宽为34米,其中,快车道14米,两侧隔离带各4米,慢车道各6米,全为沥青混凝
土路面。1984年由天桥区市政工程养护所施工,4~5月将南段隔离带由宽4米改为3
米,快车道宽度增至15米,慢车道也各增至6.5米。1985年自成丰桥到汽总路两侧
慢车道又各加宽至7.5米, 新建人行道各4米,并将路边沟改为100×110厘米混凝
土盖板沟及直径600~700毫米管道。
1988年7月~1989年5月, 以企业集资、政府拨款等方式投资497万元,拓宽了
济泺路北段, 长度2.2公里,宽度为50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各宽7米,隔
离带各宽3米,人行道3.5米×2,绿地各宽4米。同时修建雨水管道4公里,污水管
道300米。
[天成路] 位于天桥区南部。南起经一路,北至成丰桥,横穿胶济、京沪两条
铁路。全长1020米,宽35米。是1980年将原天桥南街与天成路合并命名的。该路是
在1926年成丰桥建成与老天桥的铁路桥洞北侧之间形成的。日伪统治时期拓宽为50
米,并修建了宽15米的碎石路面。
1954年8月改铺沥青路。天桥铁路桥洞以南至经一路,长160米的一段,原名天
桥南街,最初是宽17米的碎石路,1933年建花岗石面路。1975年在该路中间建成三
层立交天桥,桥长854.5米、宽18米。桥下两侧为各宽8.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慢
车道和分别为宽5米的水泥混凝土花砖路面的人行道。
[北园路] 位于天桥区东北部。东起黄台北路,西至济泺路,全长6930米,现
宽35米。 北园路始建于1941年,原名28号线,系宽约7~10米的土路。地处沼泽,
泥泞难行。1954年将路基加高加宽,津浦铁路以西到济泺路一段路基加宽到26米。
1955年4月, 西起济泺路,东至历山路,修建7米宽碎石路面30510平方米。1959年
将老济泺路至何家庄长2820米一段向南加宽至20米。1965年天桥养护所采用氯化镁
(盐场废料)拌合粘土、石屑筑成2厘米厚磨耗层试验路面,随后又改为厚3厘米,
宽7米沥青薄壳路面。 1973年春,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并根据市规划线,自何
家庄以东裁弯取直, 改线到历山路口以东,将老路北移了352米。同时展宽修建了
历山路口以东到工业北路口长2387米的全福庄路(即现北园路东段)。全部工程于
1979年完工,共占地216亩,新建、改建沿路桥涵43座,共投资685.47万元。路面
结构及横断面为:快车道宽14米;两侧慢车道各6米;绿化带2米;土路肩2.5米,
全宽35米。快车道结构为3:7灰土基础30厘米、碎石8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5厘米,
总厚43厘米;慢车道为灰土基础20厘米,碎石层8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总
厚32厘米。
[堤口路] 位于天桥区西南部。东起济泺路,西止纬十二路北端,全长2952米,
宽50米。
日伪统治时期,堤口路称九号线,路基宽12米。因地势低洼又无排水设施,路
面不平, 泥泞难行。1952年重筑路基。1953年修建了7米宽的碎石路面。1963年按
城市二级干道标准建成沥青路。车行道15米;两侧新砌花坛各宽3.5米;花坛外侧
为人行副道,各宽2.5米至4米。路面结构总厚34厘米,其中地瓜石基础厚20厘米,
碎石层8厘米,沥青面层6厘米。
1987年8月到11月由天桥区建委将该路拓宽为50米的沥青路。其中快车道15米,
慢车道6.5米×2,分车带8米×2,人行道8米×2。
[济齐路] 位于天桥区西部。南起堤口路西首,北至孟家桥。是通往齐河县的
干线。全长1616米。
该路“七七”事变前是一条弯曲土路。1941~1942年间,日伪政府将此路拓宽
为10米土路。1955年改筑为7米宽砂石路面。1964年改建成9米宽沥青路。1972年拓
宽为12米沥青路。1983年扩建为宽35米沥青路。
[无影山中路] 位于天桥区西部无影山上。东起济泺路,西止无影山路,全长
1231米, 宽35米。其中快车道14米,慢车道各宽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5米,绿
化带各宽2米。
该路是天桥区人民政府于1983年按照城市规划,发动驻地单位集资和国家补助
的办法进行修建的。 由天桥区排洪排污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于1983年1月13日动
工, 同年9月13日建成通车。同步修筑雨水沟2613米,污水管道3184米,铺装花砖
人行道13273平方米。
[少年路] 位于天桥区东部。 东起明湖桥,西至顺河街。全长461米,车行道
宽12米,人行道各宽5米。
该路原是山东造纸总厂东厂的部分厂区和铜元局后街的一部分,于1969年开辟
建成的。车行道为沥青路面,并铺装人行道,是本区通向历下区的主要道路之一。
[顺河街] 位于天桥区东部。南起英贤桥,北到北关车站,为顺河街之北段。
长1732米,车行道为宽15米的沥青路面,人行道各宽4米。
该路位于西圩壕西岸,西侧建有商店、住宅等,是市内南北干线之一。该路段
是在民国初年,由一些居民沿西圩壕西侧,陆续定居而形成街巷的。1933年诸段称
利民前街、北坦东街、河套庄、角楼庄。1956年经拓宽贯通筑成此路。1980年统一
改称为顺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