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暴雨、低温连阴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61&run=13

[暴雨] 本区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每年出现2.2天(最多的是1961
年出现6天),集中于7~8月,占年总日数的75.4%。日最大降水量达298.4毫米
(1962年7月13日),1小时最大可达65.4毫米(1976年7月31日,1987年8月26日),
粮、菜田全部受淹。
[低温连阴雨] 麦收期连阴雨影响小麦收割打晒, 导致麦粒霉烂发芽。本区6
月份连阴(影响小麦产量) 日数≥4天,总雨量≥20毫米,其中2天日雨量≥1毫米
为1次连阴雨,20年(1961~1980年)中共出现6次,6月上旬1次,中旬2次,下旬3
次,平均10年三遇。
秋季连阴雨影响大秋作物开花受粉, 灌浆成熟以及麦播。本区9月上旬至10月
上旬, 连阴天≥5天,总雨量≥20毫米,10月中旬以后连阴天≥3天,其中2天日雨
量≥0.1毫米为1次连阴雨,20年中出现13次,平均持续日数6.1天,最长8天,平
均10年六遇。
秋季低温和连阴雨同时出现, 对作物危害更大。9月份日平均气温≤20℃,持
续2天, 连阴≥3天,总雨量≥20毫米。9月20日以后日平均气温≤15℃。低温连阴
雨21年(1960~1980年)中出现4次,5年一遇,低温平均日数2.3天,日平均温度
≤15℃。 低温日数以9月26日~30日出现比率最多,平均日数0.9天,两年一遇。
1985年低温和连阴雨造成水稻减产35%,同时影响麦播。
附:暴雨山洪成灾纪实
1914年济南地区暴雨河溢,本区受淹。
1937年8月12日, 济南市降大雨,小清河、工商河的洪水在成通纱厂(今国棉
四厂) 附近漫溢出槽,造成成丰桥以北地区水深1米左右,五柳闸、新城一带70余
村被淹。
1942年7月15日, 济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本区遭水灾。倒塌房
屋,淹没农田,数千人受灾。
1952年6月7日,济南市区降雨两小时,南山洪水冲下,东关一带受淹。马鞍山
以东的山洪经西围壕直灌北坦。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庄漫过经十路,涌入西
围壕,又由北坦及生产路溢出,辖区北坦忠义街、义士巷、河套庄、角楼庄、大赵
庄等遭洪水袭击,水深1米,倒塌房屋30余间,1300户居民受灾。冲毁北园农作物。
被水淹后的马路,淤泥达20厘米。
1962年7月13日, 济南市区骤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自1916年有降雨记录以来
最大的一次。 据雨量站记录,无影山降雨298.4毫米,黄台板桥降雨231毫米。天
桥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北坦、工人新村、北园一带受灾最重。在极短的时间内,
地面水深1~2.5米, 一般街道的过水也达0.5米,冲毁和倒塌房屋7304间,受灾
居民达11921户,49671人,占总人数36%。陈旧民房倒塌严重,防洪建筑物失去控
制,几十家工厂被迫停产,部分桥梁、涵洞被冲毁,干线铁路火车停驶,城市一度
停水停电。北园一带,淹没土地1.7万亩,占全部耕地的66%。
1963年7月22日4~11时, 济南市区降暴雨,据雨量记录:无影山130毫米,黄
台板桥132.1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发,市区排洪沟水位陡涨漫溢,英贤桥、
北坦、北园一带积水1米以上,民房倒塌,铁路路基冲毁,粮、菜田受淹。
1987年8月26日, 济南市区降特大暴雨, 暴雨持续6个小时,全区平均降雨量
303毫米,是历史上降雨量最大的1次。天桥地区受灾严重。全区73.31平方公里,
约有50平方公里积水。北关、堤口、黄屯、工人新村及北园地区水深达0.5至1.5
米左右,积水2~3日。冲垮道路17000平方米,倒塌房屋1610间。390家企业被淹停
产, 17000亩稻田被淹没,3000亩蔬菜绝产。这次水灾给全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