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旱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59&run=13

[旱] 旱灾是天桥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旱情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夏旱再
次,偶有春夏连旱即为大旱。据1951~1988年38年的统计,旱年多于涝年,未成灾
的轻旱几乎年年都有,小旱1~2年一遇,中旱5~8年一遇,大旱15~20年一遇。旱
年占24.2%。
春旱(3~5月)几乎年年都有。春季正值春播期,历史上,由于降水不足影响
春播者占36%,5年两遇。据38年历史降水资料统计,只有1年能满足小麦春季生长
需求,尚有96%的年份因水量不足而发生干旱,俗称“十年九春旱”。
初夏旱(6月下旬~7月上旬) :按雨季来临早晚统计占23%,约4年一遇。影
响夏播年数占50%,即两年一遇。
伏旱(7月中旬~8月上旬):38年间发生伏旱8次(1952、1955、1959、1968、
1972、1980、1986、1988年),约4.8年一遇。其中大旱1次(1968年)。
秋旱(8月中旬~9月下旬):38年间秋旱出现5次,占17.2%,约5年一遇。
[涝] 夏涝(7月中旬~8月中旬) : 38年间, 夏涝出现9次(1961、1962、
1964、 1969、 1973、 1974、 1976、1985、1987年),约4年一遇,其中大涝3次
(1962、1964、1987)。
秋涝(8月中旬~9月下旬),38年间发生秋涝8次(1954、1961、1962、1964、
1973、1976、1985、1987年)。约4.7年一遇。附:主要旱灾纪实
1955、 1956年, 天桥区严重干旱,无效降雨量(小于5毫米/日)连续160天
(1955年10月7日~1956年3月14日),小麦、玉米、谷子普遍减产。
1966年全市性大旱,天桥区春旱、秋旱。9~11月降水量仅26.8毫米。
1968年,全市特大旱。天桥区年降水量为320.2毫米,是历年最小值,春、夏、
秋连续干旱,为少见的旱灾,造成粮食严重减产。
1976~1977年天桥区严重干旱, 无效降雨量连续162天 (1976年11月11日至
1977年4月22日)。小麦受害减产。
1981年天桥区干旱。全年降水量为386毫米。尤其9~11月份仅降水20.6毫米。
1986年,天桥区全年降水量为347毫米,春旱、秋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