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土地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52&run=13

解放以来,天桥区的行政区划多次变动,随着区划的变动,地域也不断改变。
全区土地总面积1990年前无精确调查。根据鲁政发(1984)136号及济政办发(88)
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天桥区政府于1990年
进行全区土地资源调查。调查结果:天桥区土地总面积73.31平方公里,合109966
.5亩,其中:市区23097.4亩,北园镇86869.1亩。
[耕地] 1955年前无统计资料。 1955年统计辖区耕地面积为56180亩。由于历
年兴修水利、河滩落沙以及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
占用了大量耕地。 到1966年有耕地43431亩。1967~1976年,乱建、乱占耕地现象
严重,10年间,减少耕地6739亩。1978年后,随着乡镇企业兴起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到1990年全区有耕地面积28233.5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5.
7%。耕地结构:灌溉水田20328.3亩,占72%;水浇地2397.2亩,占8.5%;菜
地3139.1亩, 占11.1%;旱地2154.1亩,占7.6%;望天田214.8亩,占0.8
%。 菜地中有温室菜地282.5亩,露天菜地2856.6亩。据土地资源调查,天桥区
耕地面积分布不均,大部分耕地集中在黄河以北及马鞍山以西,菜田多在北园镇的
东南部。 种植主要以粮食、蔬菜2大类构成,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蔬菜主
要有莲藕、萝卜、番茄、黄瓜、芸豆、韭菜、芹菜、蒲菜、甘蓝等。
[果园地] 建国前,天桥区只有零星园地,建国后,先后在北马鞍山、金牛山、
黄屯、黄岗、黄台、水电、香磨李、鹊山东等处开发园地,以栽苹果树、梨树为主。
60年代中期,在“以粮为纲”的影响下,园地不断占用,至70年代除马鞍山园地外,
几乎都占光。1978年随着多种经营发展,天桥区又不断开发园地,1990年全区有园
地289.1亩,占全区总面积的0.3%。园地主要是果园,种植苹果、梨、葡萄。主
要分布在新徐、丁庄一带。
[林地] 建国前天桥区林地仅有药山1处。国民党统治期间已砍伐得不成样子。
建国后在党中央“绿化祖国”的号召下,建苗圃(泺口、黄台),开发林地,开展
群众性植树活动,先后在五柳闸、工人文化宫、金牛公园、丁家庄、鹊山南、梅花
山、徐李开发成片林地,在鹊山滩地建立林场占地2100亩。1990年天桥区有林地面
积4660.6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林地结构是:有林地2912.2亩,占林
地面积62.5%, 未成林造林地1184亩,占林地面积25.4%;疏林地27.9亩,占
林地面积的0.60%; 迹地232.1亩,占林地面积7.1%;苗圃204.4亩,占林地
面积4.4%。林地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柳树、法桐、泡桐、毛白杨等。大片的经济
林、丰产林分布在沿黄一带,对防风,固沙、净化环境起了良好的作用。
[牧草地] 建国前天桥区到处是荒草野坡,建国后逐渐开发成良田。进入80年
代随着多种经营开发,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天桥区开始有计划地开辟牧草地,
到1990年全区有牧草地91.1亩,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0.1%,主要植被是苜蓿。主
要分布在鹊山林场。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远古时期,辖区北部古济水(即大清河,今黄河)流域
已有先民繁居。到唐朝,村民已在刘家桥、沙王庄一带聚居。元代,徐家庄、沃家
庄、云庄(今张公坟)一带已是村民居住并种植水稻、莲藕的鱼米之乡。明代,济
南古城垣加固,绕城向东、西、南关厢一带发展;辖区大清河,小清河水运繁忙,
泺口已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形成以盐业为主的商业兴旺的重镇,辖区居民云集在古
城西关厢一带(今制锦市一带)和泺口地区,已形成26条街巷和47个村庄。清代以
来,随着胶济铁路的建成通车,商埠辟成,工商河通航,“左近商民,时寻隙地,
增建庐舍”,辖区居民点用地已由古城西关厢一带逐渐扩展到沿铁道附近的北坦、
陈家楼、官扎营地区。郊野,境外人丁迁徙定居,村民已由刘家桥一带向方圆十几
里地区扩展。解放前夕,居民点用地不断向官扎营、宝华街、纬北路、刘家庄、陈
家楼等地区扩展,渐成棚户区。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点用地不断向辖区
西、北方向扩展,先后在工人新村、堤口路、无影山、胜利庄等地区建起工人新村
宿舍区、铁路宿舍、建筑宿舍、运输新村、矿院宿舍。70年代尤其是80年代辖区住
宅建设发展迅速,先后在毕家洼、黄岗、无影山中路、标山等地区建起居民楼小区。
到1990年城镇居民点用地42476.8亩, 占82.2%。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居
民住宅用地不断扩大,由分散的独院住宅,发展为清河村、黄台村等成片的居民楼
群。到199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5506.1亩,占10.6%。
辖区工矿用地,自1875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在新城村创办山东机器局(今山东化
工厂)始,富商大贾相继择地建厂。在凤凰山附近建起鲁丰纱厂(今国棉一厂);
在北园边庄开办东元盛印染厂(今济南第二印染厂);在陈家楼铁道两侧先后建起
成通纱厂(今国棉四厂)、仁丰纱厂(今国棉三厂);在工商河边建起汽车修理厂
(今汽车制造总厂) 。 到1929年济南设市时,天桥地区已基本形成工业集中区。
1941年日伪时期,在辖区又辟建东西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占用原北商埠南部(即今
成丰桥以北,北园路及汽车厂东路西段以南),西边以工商河内侧为界,东至津浦
铁路占地面积1630亩。建起了三岛造纸厂(今造纸西厂)、华北酒精厂(今济南啤
酒厂)、德记制革厂(今济南制革厂)。西部工业区占用纬十二路北头东侧(今八
里桥)万盛街东头以西,南临津浦铁路,北至堤口路以北,占地1350余亩。建起了
汽车修配厂、锯木厂(今山东木材厂)。
济南解放后,工业用地不断扩大。尤其1980年后,辖区工业发展迅速,已有纺
织印染、化工机械、粮油加工、汽车制造、造纸印刷、搪瓷、自行车等行业,中央、
省、市、区工业企业千余家。到1990年辖区独立工矿用地(不包括设在居民点工业
用地)3161亩,占6.1%。1990年辖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51674.3亩(包括特
殊用地543.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
[交通用地] 胶济铁路辖内段长6.9公里。 津浦铁路辖内段长11.5公里。津
浦铁路泺黄支线长7.8公里。 黄台桥支线长4.41公里。1964年胶济铁路、津浦铁
路建成双线。1983年建成济南铁路枢纽联络线,辖内区间段长22.06公里。1989年
北园站至东沙王站段建成双线。 到1990年辖区内计有专用铁路线10条, 总长13.
586公里。辖区铁路用地891.5亩(不包括居民点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辖区104国道,济南至德州公路段。民国初期改建公路,辖内长3.
1公里。309国道辖内长7.1公里。济泺路、北园路、堤口路、济齐路、天成路和无
影山中路、少年路等先后建成。到1990年,辖区公路用地349.8亩(不含居民点道
路用地)。
1990年辖区交通用地3322.4亩,占土地总面积3.02%。其中铁路用地891.5
亩,占交通用地27%;公路用地349.8亩,占交通用地10.5%;农村道路1950亩,
占交通用地58.7%;港口码头用地131.1亩,占交通用地的3%。
[水域] 天桥区历史上曾是湖水、沼泽地,水域辽阔,开挖小清河后积水逐渐
排泄,水域逐渐缩小。到1990年全区水域面积16950.5亩,占全区总面积15.4%。
其中河流水面5623.8亩, 占水域面积33.1%;水库面积410.5亩,占水域面积2
.4%;坑塘水面2573.9亩,占水域面积的15.2%;苇地1356.4亩,占水域面积
的8.1%;滩涂1091.6亩,占水域面积的6.4%;沟渠1998.6亩,占水域面积的
11.8%;水工建设3895.7亩,占水域面积的23%。
[未利用土地] 建国前天桥区荒地、盐碱涝洼地甚多,大部分未被利用。建国
后对盐碱地进行治理,60年代后,引黄改稻,开垦荒地填沟造田、开发滩涂、增加
耕地。到1990年全区未利用土地474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其中荒草地1119
.6亩, 占未利用土地的23.6%;沙地52.4亩,占未利用土地的1.1%,裸岩石
砾地869.9亩, 占未利用土地1.83%;田坎46.2亩,占未利用土1%;其它2626
.6亩(村外大片取土坑),占未利用土地的55.4%。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耕地严重减少,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天桥区耕地
1955年56180亩, 至1990年已减少到28233.5亩,减少50%。特别近10年来,每年
以近干亩速度减少, 截止1989年人均耕地仅0.44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除城市
建设占用土地外,近几年农村建房热,有乱占耕地现象。
城区用地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工业用地比例较大,文化、娱乐场所用地
比例较小。这种比例的后果是难以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布局不合理,使工业用地与居民用地相距太近,交通干线与居民区之间缺少必
要的隔离带。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