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史料辑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319&run=13

济南商埠粮业公会创立缘起序

自海禁大开商战益烈我中华以民事立国稷降嘉种农殖百谷故粮食尤重济南为山
东首区北控黄河津浦东临淄青胶济膏腴千里水陆交通前清末委辟为商埠华洋商贾骈
臻鳞集而从事粮业者尤为商界巨擘然家自为政形同散商实难发达同人等有 於此於
民国七年春夏间纠合同志组成粮业公会假津浦车站地址创造草房数十间拟定开办简
章凡粮业各家每日齐集会所评议粮色之优劣公估价值之低昂凡粮粒之出入以及存贮
之多寡每日印刷报告俾业此者知供求之准备以酌其盈虚自是中外粮商争先辐辏各界
人士悉表欢迎现计入会者已达百数十家较之初立时期超过数倍蒸蒸日上有一日千里
之势惟是缔造伊始因陋就简屋宇狭隘非惟不足广招徕且於卫生大有妨碍与会同人亟
思扩而大之於民国十一年夏复捐集重货达三万余元建设楼房百数十间更订定详章呈
准农商部立案规画宏远以臻美备庶几公会之名驰於中外粮业之盛甲於全球虽岁有丰
歉而民食无缺乏之虞在公会调剂之巧其曰小补之哉夫公会之创立仅数 耳以今视昔
已判若霄 将来之发达正未可量前哲有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仙使继
起之同人因时致宜和衷共济则团体益固进步速异日之入公会者由百数十家达於千万
家亦意中意事耳前建聿建接轸方道是所望於后之兴粮业者

发起人:苗杏村 苗兴垣等二十人
监修人和工程师五人

中华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戍季秋

粮业
公立
同人

注:此碑原竖立在济南“粮关(粮盐交易场所)”旧址(今车站后街67号,是
个圈围大院,院内为二层楼房建筑,现是居民住所),原建有碑亭,碑座刻有龙凤
花纹,两旁配有雕刻石。碑身竖高0.8米,横宽1.2米。
“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破“四旧”时,被拆毁碑亭,掀倒了石碑,砸毁
了碑座和配衬雕刻石后,正欲毁碑身时,住院内工人李发贞挺身劝阻,随后住院内
的王瑞华、王瑞生、王瑞详和程振山等人也参与劝阻而制止。然后将碑身移到楼梯
下隐藏而保存下来。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桥始末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在津浦铁路跨越黄河之处,位于天桥区北园镇境内津浦
铁路的泺口、鹊山两火车站之间,是黄河上最早的两座铁路大桥之一。
泺口黄河铁路桥由德国工程师浦弥尔和德国钢桥制造厂设计施工,我国著名铁
路工程师詹天佑曾为建桥地址等进行过实地考察,亲自修改和审定建桥方案。泺口
铁路桥1909年7月(清宣统元年) 开工兴建,1912年11月29日竣工通车,实用料费
合银454.56万两。 全桥共11孔,自北向南8孔为每孔长91.5米的华氏桁梁,中三
孔长分别为128.1米、 164.7米、128.1米的三联悬臂梁,南端一孔为91.5米的
华氏桁梁, 铁桥全长1255.2米,其中164.7米的一孔是至今全国孔径最大的铁路
桥梁。
泺口铁路大桥建成后,因战争屡遭破坏,比较严重的有两次。第一次是1928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攻济南,军阀张宗昌向黄河北溃逃,于八号桥墩下埋设炸药,炸
毁桥墩顶部,使八孔桁梁和九孔悬臂梁的端横梁坠落桥墩上,损害严重,经采取临
时措施抢修, 于第二年4月通车,后向德国桥梁制造厂订购配件,于1932年才逐步
修复加固完毕。第二次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逃窜时将
3~11号桥墩及钢梁全部炸毁坠入河中,日本侵略者第二年修复通车。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这座南北干线津浦铁路上黄河泺口铁桥的安全十分关注,
1958年8月黄河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峰, 黄河铁桥受到严重威胁时,周恩来总理
由郑州乘飞机来济亲临黄河铁桥视察,从桥南端走到北端后,又返回南端,历时一
个多小时,就如何保证铁路大桥的安全作了重要指示。守桥部队战士王士栋于1967
年5月31日晚, 冒着狂风暴雨不顾个人安危排除铁路上障碍,为确保铁桥和列车安
全而英勇牺牲。大桥在广大铁路职工的精心养护下,保证了铁路的畅通和列车的正
点运行,为铁路运输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以来,大桥通过的客货列车已突破
107万多列,超期服役近30年。
由于黄河河床多年淤积升高,已形成堤上河,铁桥离水面距离越来越近,桥底
下不能满足汛期洪峰通过要求,对堤岸安全形成威胁。为此,70年代末,在泺口铁
路大桥上游20公里处的曹家圈建成了全长5703.8米的上下行双线黄河桥。
1991年4月21日,随着沈阳至杭州的135次旅客列车安全通过后,泺口黄河铁路
大桥于当日零时起封闭,不再使用,正式宣告退役,津浦铁路客货列车改走曹家圈
铁路大桥。至此,泺口这座历经沧桑具有79年历史的铁路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济南火车站始末

济南火车站原为两处,一为胶济铁路济南站,一为津浦铁路济南站。两站均为
德国侵华期间攫取我国筑路特权所建。
胶济铁路济南车站始建于1899年6月, 1904年7月1日建成,站场位置在今货场
东端,五里沟北头。1909年始将原站房改为货房,新建客运场于现济南铁路分局机
关办公楼处,到1915年改建完成胶济铁路济南站址。
津浦铁路济南站始建于1910年,1912年12月建成,位于官扎营、茅家林子南侧
(今车站街)。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济南后, 1938~1940年4月对胶济、津浦两路济南
站进行改造,合二为一扩大站场,两站统并为津浦铁路济南站址。
新中国成立以来, 济南站不断进行改造和扩建,站场日益扩大。1992年7月将
原站舍拆除,再次改建,将建成现代化的车站,计划于1994年建成,届时济南站将
以新姿展现人前。

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

在天桥区北园镇水屯村的东北角,即现在北园镇第一中学的校院里,毛主席高
大塑像矗立在校院的中央。 在塑像后边,东西方向耸立着一座长达20米、高7米的
标语坊。正南墙壁上写着“人民公社好”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30多年前毛
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曾在一棵槐树下和北园的干部、群众亲切交
谈,在一个草棚里和每一位农民群众一一握手。为了纪念这个幸福时刻,这棵槐树
取名为“幸福槐”,草棚取名为“幸福棚”。现在草棚已不复存了。1978年省政府
在这里立下碑文,把这里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录下这段历史, 我们于1990年2月份,专访了当年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
现天桥区农委主任李树诚同志。当时年仅24岁的李树诚同志任乡党总支副书记兼北
园农业合作社社长。他兴奋地给我们讲述了这一段历史的前前后后。李主任风趣地
讲了“仨四巧遇”的故事。他说:“1958年8月9日,毛主席来北园视察的时候,毛
主席正是64岁,陪同毛主席视察的谭启龙同志年正44岁,而我那年正是24岁,3个4
巧合了。”谈完这个巧遇的故事后,李主任把他记忆中的这段历史讲述如下:
1958年8月9日上午,北园农业社和水屯村的领导接到上级通知,说过午上级领
导来这里视察工作。干部群众听了都非常高兴,大家都为迎接领导的到来而紧张的
忙碌起来。可谁也不知道是哪级领导来视察,所以,有的在询问,有的在猜测,可
万万没想到是毛主席来这里和群众见面。
这天下午3点多钟, 几辆小车在水屯村停后,一下子被在场的干部群众认出来
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干部群众立刻沸腾起来。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有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同志,
市、县领导也陪同主席来到了水屯村。谭启龙同志介绍后,毛主席亲切地和社、队
干部握了手。主席高兴地说“都到齐了”。话后,大家陪同主席向大面积水稻试验
田走去。
当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田边一个草棚前,主席躬着腰进了草棚,一一向这里的
农民握手问候。主席握着孙守法的手问:“多大年龄了?”孙守法激动地回答说:
“四十多了。”接着又握住韩茂林的手问多大了,小韩兴奋地回答说:“十八岁。”
主席笑着说:“你还是个娃娃哩!”当主席走出草棚转向稻田时,看到大面积的水
稻长势喜人,非常高兴。主席连忙嘱咐说:“别踩了稻子,要爱护庄稼!”主席一
边看,一边向李树诚同志询问水稻的品种、深耕密植、施肥、灭虫等管理措施,李
树诚等同志一一向主席作了介绍。主席听了高兴地说:“好,你这个人,不干就不
干,一干就干大的。”当主席神采奕奕走进稻田后,顺手揪了一穗稻莠子苗(土名
叫“稗子”)。主席说:“我们那里叫糁子,一亩也能打三四百斤哩。”
绕万亩水稻试验田一圈后,主席和大家来到一棵槐树下(现在的幸福槐),询
问什么时候办的大社,规模有多大,丰产田怎样管理等问题后,李树诚同志和其他
社队领导又一一作了回答。这时,在场的人向主席提出一个问题:“小社合成大社
叫什么名字好?”对大家的询问,当时主席没有回答。在回来的路上,主席问李树
诚主任:“怎么没见到地里有妇女干活呢?”李树诚主任回答说:“妇女都到稻池
劳动去了。”主席说:“到我们南方,干活的主力是妇女。”
主席来到水屯庄头,停下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又乘车到省农科院去看棉花试
验田。主席走后,社队干部集合在杨庄村,正在谈论见到主席时的激动心情和今后
如何抓好水稻生产的问题的时候,县里的领导回来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还是办人
民公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