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区人民政府主要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241&run=13

[济南市人民政府第四区区公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区公所组织驻区
的各大机关、企业、学校及街道积极分子,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发起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朝鲜难民的运动,全区捐款人民币2306余
元, 动员妇女缝制棉衣300余套,军鞋底2187双。发展中苏友好会员1.5万余名。
区公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的指示》 ,于1951年4月份在
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
条例》,镇压和处理了潜伏在本区的特务分子和杀人犯,镇压了多年来骑在人民头
上的所谓“镇桥虎”等恶霸分子,取缔了反动道会门组织。对一般反革命分子采取
“行政管理、群众监督、政治教育、监督劳动”的方法,进行了管制。
生产救济工作。区公所成立了生产救济分会和支会,并在“生产自救,社会互
济为主, 政府扶持为辅” 的方针下大力开展工作。据1951年底统计,发放救济粮
7020.5公斤, 棉、单衣1206件,棉花601.5公斤,棉被9床,鞋472双,食盐4000
余公斤。同时,为响应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支援皖北灾胞的号召及贯彻市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关于开展本市生产救济工作的决议,各界人民发扬了“解衣衣人,推食食
人”的精神,在自愿原则下,捐款540余元,棉、夹、单衣1833件,粮食5536公斤。
优待抚恤工作。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指示,对革命军人、烈士、荣誉军人、复
员军人、 工作人员进行了家属登记,补发家属证347户。成立了由35人组成的优抚
委员会分会及37个优抚小组和11个中心小组。 对本区贫苦家属计发优抚粮4097.5
公斤, 棉衣125套,棉被20余床。同时,安置军属子女289人、贫苦市民285人进入
厂(组)参加生产。
黄河治理。1951年3月动员民工371名,小地排车50辆,进行黄河春修,计运土
方27565立方米。涌现出一等红旗手2名,二等红旗手3名,三等红旗手5名,并获得
“治黄优胜”锦旗1面。
民事调解工作。区公所成立后计受理民事案件208件,经说服调解195件,转法
院处理32件。 其中婚姻、房地租赁、债务占多数。按照婚姻法,到1951年8月离婚
登记61对,结婚登记210对。
[济南市第四区人民政府] 继续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据统计,全区人
民群众捐款2.38万元; 街道妇女缝制军衣2.6万余套,军袜1.6万余双,较好的
完成了支前任务。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底,开展了历时半年多的“三反”斗争。
据统计, 这次运动共查出区政府、群众团体、干部吃街道群众酒饭者58余人、200
余次; 借物不还者20余人、40余次;沾群众便宜的120余人(次);同时,惩处了
10余名贪污、受贿及公开向反革命分子泄密的蜕化变质、违法乱纪分子。进一步扩
大了工会组织,近2000余名工人加入了工会。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各级爱国卫生组织45个,基层卫生小组1425个;
卫生突击队26个,队员1.3万余人;修整了阴沟、厕所,清除了多年积存的垃圾,
改善了环境卫生。同时,还进行了各项预防注射累计为10.9万余人。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逐步推动各行业的社会民主改革。1952年7月以后,以工
会为主,组织工作组,采取由点到面、推广典型、介绍经验的办法,在全区范围内
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对有利国计民生的工商业户,除大力扶持、加工订货外,大
力贷款,扶持生产。同时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推动了资方改善经营管理和劳资双
方的关系。1953年底,主要的私营工业接受了国家加工订货、包销的任务。部分商
业也改变为国家代销店。 同时,调整与健全了合作社组织,在全区设立了9个门市
部。
教育。小学由1951年12处到1953年增加到16处(含厂办小学),学生由6750人
增加到8687人。并建立工人业余学校5处、67个班、学生2652名,群众夜校9处、48
个班、学生1485名。
市政建设。1951~1953年疏浚了工商河,改建了天桥,修建了天成路及北关到
北坦的两条马路,并整修与疏浚了大小臭水沟20余条,修建、整修男女厕所97个,
并安装了部分自来水站及照明灯等工程。
[济南市第四(天桥)区第一届人民政府(委员会)]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全区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坚决执行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
先后通过加工订货、经销代销、收购包销及公私合营等形式,使私营企业逐步纳入
社会主义轨道。根据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自愿的原则,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扩大
公私合营企业。到1955年6月底,全区有11个较大的私营工厂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
对未合营的私营工厂企业大部分通过加工订货、收购包销形式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对企业改造的同时,贯彻对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教育和改造,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
生产的领导,并通过劳资协商、精打细算、制定生产财务计划、改善经营管理、降
低费用、提高产品质量。1955年下半年区政府组织力量对私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区政府和市手工联合社对原有手工业生产社(组)进行整顿,贯彻民
主管理, 改善经营条件,到1955年6月底,手工业生产供销合作社(组)由1953年
的2个发展到11个。 1956年,全区成立生产合作社(组)59个,社员3811人,占全
区手工业从业人员的89%。
农村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区政府领导社员制定和修正生产指标,进行间作
套作,增种高产作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养殖积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
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56年7个初级社合并转为2个高级社。
随着粮食、食油、棉布的统购统销,在茶叶、烟酒承销、百货、木柴、煤炭等
5个行业, 采取经销、批购形式进行了初步改造。到1955年6月,有219户零售商成
了不同形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商业。同时,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明码交易,对抬高物
价,少秤短尺,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给予严肃的处理。到1956年,商业全部实行国
营和公私合营。
粮食统购统销。1953年11月,全区实行粮食计划供应,31户私商和电力磨坊转
为国家代销的7户,加工代销的18户,固定加工的6户。1954年9月和1955年5月分别
实行食油和棉布的统购统销,并全面整顿了粮食供应点。
文教卫生。 1956年,全区小学达到18处(含厂办小学),在校学生13579人,
比1953年增加56%, 工农业余中、小学学员达5837人,超过1953年的120%。同时
在教师中实行工资改革。1956年,区人委设立文化科,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区政府自1951年成立卫生建设股(后改为科),至1956年,建立健全了医疗预
防机构,设立区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牙科诊所、成立联合诊所等基层医疗单位。
法制建设。区政府于1954年在全区建立了9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民委员会和9
个家属委员会,宣传学习《宪法》和各项政策法令。根据历次区人代会决议,在社
会救济、安置失业人口、发行公债、贯彻《婚姻法》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
[济南市天桥区第二届人民委员会] 开展了比干劲、比先进、比“多、快、好、
省”的生产竞赛运动。1958年第一季度,据地方国营、公私合营30个工厂统计,工
业总产值完成4350万余元, 手工业生产与1957年同期相比超过37.6%。同时,在
生产中狠抓了技术革新, 仅据30个手工业社统计,试制产品117种;据50个手工业
社统计,在钢铁、木材、棉布、煤炭等方面,为国家节约37.5万余元。
开展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57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参加整风运动的决定”,先后在全区各机关、工厂、企业、学校等单位开
展整风运动并很快形成“鸣放”高潮,民主生活大为活跃。到1957年底,仅据区级
机关、 工厂、 企业等50个单位统计, 群众贴出大字报17761张,提出批评和建议
45989条, “鸣放”中所接触的问题其广度和深度为历次任何运动所不及,各界人
士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工作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
积极的建议,其中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对改进政府工作是极为有利的,但在后来的
反右斗争中,犯了扩大化的错误。仅区级机关、中等学校和医院等11个单位统计,
在参加运动的1091人中, 定为右派分子的31名,占参加运动人数的2.85%。在全
民整风运动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区受教育面达90%以上。
商业物资供应。积极组织货源,调整供应网点,1958年第一季度完成零售额达
215万元。 在粮食统销方面,压缩了不合理的供应量,自1957年5月~1958年5月全
区节约粮食达177万余斤。 同时,开放了自由市场,活跃了城乡经济,刺激了农副
业生产的发展。
教育工作。1958年5月,小学由1956年的11处增加到13处,入学儿童由183个班、
9343人,增加到207个班、11800人,加上工厂职工子弟小学和济师附小共有小学20
处,入学儿童15340人。同时,大力开展了扫盲运动,全区13733个文盲,入学学习
的达10899人。
生产自救工作。 1956年全区有生产自救组9个,1958年发展为14个,基本上实
现了无烈军属补助户,无复员军人生活困难户,无贫民救济户,无聋哑救济户。
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内容的全民性爱国卫
生运动。采取突击和经常工作相结合方法,1958年1~5月全区灭鼠、雀近92万只,
以及大量的过冬蚊蝇和蝇蛹,全区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同时,加强了联合医疗机构
和对传染病的管理, 使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以麻疹为例,1958年第一季度与
1957年同期相比,发病率降低85%。结合各项运动的开展,狠抓了计划生育宣传教
育,全区有27080余人受到避孕教育,有2840对夫妇报名实行计划生育。
城建工作。 展宽了北关路, 修补了马路3条; 疏通下水道4676米;维修房屋
4990间; 修建和改造厕所900余个。在“苦战一年,绿化济南”的号召下,全区组
织13821人,植树71000余棵。
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逮捕了一批怙恶不悛、死不悔改
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破获了各种现行案件106起。
[济南市天桥区第三届人民委员会] 贯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掀起
大炼钢铁的群众性运动。由于生产条件及技术设备问题,造成了产品质量和数量之
间相当的距离, 造成生产的极大浪费。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助长了
“左”倾思潮的发展,受高指标、报喜不报忧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
的影响,区人委制定了1958年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规划为2.45亿余元,
全区52个手工业合作社规划总产值4910余万元, 生产自救总产值298万余元,力争
翻20番的不切合实际的规划。
为适应“大跃进”的需求,整顿劳动组织,合理调配劳动力。1958年为保证钢
铁生产需要, 进行了4次劳动力登记,介绍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1700余人
到企业,组织150余人支援了宁夏自治区的工业建设,全区调配技术人员27100余人
(次)。1959年根据上级“整顿劳动组织,抽调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的指示,
在全区工厂、 企业中进行劳动组织整顿,精简多余人员13007人返乡参加农业生产
或安排到其它生产岗位。
商业、粮食供应。在商业工作中、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1958年计划销售
额为1155万余元,实际完成1369万余元。正确贯彻粮食政策,保证合理供应,1959
年上半年完成了4次粮食整顿工作,基本解决了人口、工种、户证卡不符的现象。
成立城市人民公社, 开展集体福利事业。1960年5月,在全区范围内出现了一
个发展人民公社的高潮。 成立天桥人民公社, 各街道办事处也相继改称为分社。
1960年底, 天桥公社已建立94个社办工厂(组),生产314种产品,65种产品为农
业生产服务,20余个厂(组)的60余种产品为人民生活服务。全区建立公共食堂64
处,托儿组织109处,服务站88处。11622人参加社办工厂,5335人参加集体福利和
服务事业。同时向国营企业输送调配劳动力25577人(次)。
教育工作。 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普及小学教育,到1960年全区小学由1958年的13处(不含
厂办小学和济师附小)增加到56处,入学儿童由17864人增加到30209人。
生产救灾工作。为战胜灾荒克服困难而斗争。1960年区委、区人委根据省、市
委的指示,要求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大力支援救灾、支援农业。
仅1960年第三季度在全区25个工厂统计,支援农业机床14台,动力设备19台,工具
433种,材料14吨,配件430余个,车辆34部,水车115部,木器家具188件,废钢铁
7吨,派出7348人(次)帮助修理农业机械5746台,为公社培训298名技术力量,先
后组织10160人(次) 参加抗旱、抢种、抢收工作。同时,根据省、市委关于“保
人,保牲畜,保夏收,保社会治安”的四保要求,制定了6项基本措施。
[济南市天桥区第四届人民委员会]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和手工业35条,对区属工业进行调整。1962年将17个合作社调整为32个,将38个街
道生产单位划归区直接领导。调整了生产方向,恢复了走街串巷、服务上门的传统
经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和“填平补齐、重点发展”的原则,1962年投资近27万元
新建电镀厂, 对五金厂、 罗丝厂、金属熔炼厂等单位进行了扩建。同时开展了以
“五好”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和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
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出现了继续好转的局面。整顿运输市场,调整各种
运输力量,降低了运输成本,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
商业工作贯彻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商业工作40条,有计划有领
导的开放了集市贸易。建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交易所等组织,禁止私商经营国家
统购物资,取缔无证商贩和贩卖票证以及工业品的非法交易,打击了违犯国家法令,
破坏市场秩序的分子,保护了合法经营和正当交易,巩固了集体经济和社会主义商
业阵地。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瞻前顾后、以丰补欠、留有储备”的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粮油供应和节约粮食的政策。全面开展“四无”保管工作,减少了粮
食的浪费和损失。
开展生产救灾, 安排好群众生活。1962年7月间,暴雨成灾,全区受灾居民达
11921户, 占全区总户数的37%;冲毁和倒塌房屋7304间,冲走粮食2125余公斤,
各种衣物651件,家具750余件及其它大量零星物品。区政府及时发放单衣130余件,
救济款万余元。 修复危险房1174间;对无力自修屋的524户困难户,发给无息贷款
近9万元。 到1962年底,修复因灾倒塌及危险房屋8862间。教育发动群众、树立生
产自救,自力更生,互助互济的思想,同时对收入较少和毫无收入的严重困难户,
及时进行了救济,共发放救济款95532余元,救济棉布61892余尺,棉花8586余斤,
各种棉、单衣、被褥5358件及其它零星物品,保证了受灾群众的最低生活需要。并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鳏、寡、孤、独及时进行了收容安置。
教育卫生工作。继续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提倡群众办学,扩大了
民办中、 小学的规模,1962年新建和扩建小学各1处。年底,全区共有公办和厂办
小学35处, 在校学生达24283人。医疗卫生工作根据“以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团
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开展了以除“四害”、讲卫
生、防治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62年比1961年伤寒、痢疾、麻疹发病率分
别下降33.8%、64%、61%。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坚决打击了反革命现行破坏
活动和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流氓集团以及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在优抚工作中,贯
彻群众优抚、国家抚恤相结合的方针,安排烈、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
人的工作生活。 在街道工作中,将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的72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78
个。并在基层建立了优救福利、治安、调解、生产服务、文教卫生等5个委员会。
[济南市天桥区第五届人民委员会] 工业生产。区人委贯彻执行调整、巩固、
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3年下决心调整了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将5个社办
厂划分为12个生产合作社,并适当撤并了两个单位。同时,在工业生产中先后开展
了“学上海、赶先进,向物美价廉进军”的比学赶帮竞赛、社会主义教育、学大庆、
学大寨等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增产节约运动的发展,生产出现稳步上升的局面,产
品产量大有增加,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其中部分产品赶上或超过全国、全省先进水
平。1965年,根据国家需要和社办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行了专业化生产与协作定点,
逐步走上“小而专”的道路。全区40个社办企业中,有34个实行了专业化协作定点,
先后试制投产12种新产品。同时,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对部分设备改造采用
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1965年全区工业
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7.92%,比1964年提高47.4%;劳动生产率比1964年提高33
.9%,可比产品成本比1964年降低10.6%。交通运输也有很大的提高,1965年完
成计划的129.8%, 比1964年提高20.4%; 周转量完成年计划的118.7%, 比
1964年提高21.5%。
发动群众,参加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变城市面貌。1964年全区人民除参与完成
国家计划内的生产建设和重点市政建设项目外,针对全区街巷狭窄,地势低洼,土
路多, 下水道少的情况,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整修道路173条,面积达104723平
方米;疏浚沟渠11条,长18867米,挖淤7110立方米;新建下水道8条,长2587米;
植树99485株。 同时,还进行了房屋和院落的维修。彻底改变了街巷面貌,推动了
卫生工作,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支援农业生产,动员一切有条件的城市居民下乡、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到1965
年底,全区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参加农业建设的达4203人,其中知识青年1153
人, 成户回乡的713户,3050人。他们下乡后,受到了安置地区党政领导和群众的
热情欢迎和关怀。
加强街道工作,树立新的道德风尚。1964年根据市委、市人委城市街道工作会
议精神,大力开展了大破旧风俗,大立新风尚,兴无灭资,移风易俗活动,新事新
办,丧事火化越来越多,并逐步采取了开追悼会的形式,以示对死者的深痛哀思。
同时,在街道工作中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196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比
1963年下降43%。
文教卫生事业。在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国家办学与集体办学并举,试行了半工半读学
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自1964年到1965年底,由国家投资新建教室64座,
建筑面积达7077平方米,投资总额达45万余元,全区适龄儿童有入学条件的全部入
学,实现了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965年下半年,组建了区第一所工读学校,到1966
年在校学生达1127人。 社办企业职工业余学校3处,分别设立高小、初中、技术等
21个班,收学员1376人。同时,加强了对校外儿童的教育,建立了2605个少年之家,
聘请义务辅导员2656人,专职辅导员32人。创办了45个学前儿童活动站,1618名儿
童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 在卫生工作中, 深入开展了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中心、
“三管”(粪便垃圾、饮食、饮水)、“两灭”(灭蝇、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
运动。同时,利用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全区性的卫生突
击活动,大大改善了城市卫生面貌,讲卫生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
加强政法工作,抓好民兵“三落实”。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了对“四类分子”
的监督改造,同时对阶级敌人的现行破坏活动和投机倒把、流氓集团以及其它刑事
犯罪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和处理。民兵工作狠抓了“三落实”。1965年,全区有
32人出席市民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议。在省、市民兵比武大会上,获集体
奖10个,个人奖30个。同时,广大民兵在生产、工作和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
了骨干带头作用。
[济南市天桥区第六届(七届)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 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但由于“文化大革命”,
天桥区同全国一样,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遭到严重地破坏。由于广大党员、干
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这种破坏和损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区革委广泛深入的发动全区人民群众,开展了揭批
“四人帮”的伟大斗争、清查和“双打”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
认清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实质及其在各方面的表现,促进了工业学大庆和社
会主义劳动竞赛的迅速发展。 1977年全区涌现出学大庆先进单位16个, 先进集体
300个,先进生产(工作)者204名。区属工业总产值1977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创
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比1965年提高6.8倍;利润比1965年提高2.91倍;全员劳动
生产率比1965年提高1.33倍。 产品品种增加,原材料消耗和成本下降,产品质量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建设、科技、文教、卫
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亦有较大的发展。
[济南市天桥区革命委员会] 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积极落实党的各项
政策。1978年后,区人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
政策,深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清查了与“四人
帮”篡党夺权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认真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澄清了一些
被林彪、“四人帮”搞乱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毛泽东同志长期倡导
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得到了恢复和发扬。同时,
普遍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发挥了老干部的骨干作用,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熟悉
业务技术的中青年干部,加强了政府各部门和基层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了知识
分子政策; 对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影响造成的237起
冤假错案,全部进行了平反纠正;对“文化大革命”前的各类历史申诉案件,全部
进行了复议。对原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予以平反改正;为65名“四类分子”摘掉了帽
子, 对错划的8名进行了改正;对“文化大革命”以来遣返疏散遗留问题,实事求
是地进行了处理。同时,积极贯彻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工
商业者政策和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等。
经济工作。1979年将全区93个街办生产和生活服务单位明确为区以上集体经济
性质。同时,改革了管理体制,在各街道建立了生产服务管理处,加强了对经济工
作的领导。调整了生产方向和有关的经济政策,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把企业经济
效益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 扭转了干与不干、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吃
“大锅饭”弊端,并整顿了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了必要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
生产管理、经营水平。
城市建设。 1978~1979年底投资88万余元,新建沥青路面24000余平方米,养
护沥青路面13000余平方米, 新建改建下水道970余米,疏通各种排水管道96000余
米。同时加强了城市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规定,采取有力措
施治理“三废”。
科技、文教、卫生事业。科技工作针对区属工业规模小而不固定、技术力量薄
弱、设备陈旧、机械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开展了科普宣传和科技教育活动,
举办了机械制图、电子技术、英语等各种培训班,受教育面达8000余人次,实现较
大的革新项目49项。在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以“三好”为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升学率及教学质量大大提
高。同时为弥补教学经费不足,有20余处小学建立了校办工厂,克服了教育经费不
足的困难。在卫生工作中,加强了医疗单位的整顿和管理,开展了常见病、多发病
的临床研究, 并为257个单位签发和复核了卫生许可证。同时,发动群众,大搞爱
国卫生,先后组织16次全区性突击活动,清除垃圾13000余吨。
计划生育。197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8‰。晚婚率达到100%,全区有1359
对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占一胎育龄人数的98.5%。同时,大力发展托幼事业。
配合中心工作,狠抓了其它工作的贯彻落实。①安置待业人员;②积极开展了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③努力做好优抚工作;④加强对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领导。
[济南市天桥区第九届人民政府] 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逐步克服“左”
的思想影响,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企业整顿提高了企业素质,全
区的经济工作得到稳步的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面: 一是进行城区街巷的综合改造。 二是疏浚工程。三是投资
156万元维修沥青路。 四是加强了道路的管理和院落的整修。制定了道路占用、刨
掘等规章制度,发布了禁止乱占土地、违章建筑的通告,取缔了有碍交通和安全的
成丰桥停车场。 五是植树73000余株,新建绿地30余处,花坛53个,辟建了5400余
平方米的天桥游园。六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加快了“三废”治理步伐和污染源
的改造治理。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空气、噪音监测工作,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
了数据,受到了国家环境部门的表彰。
科技、教育、卫生事业。自1980年以来,区政府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为29名科技人员套改、晋升了技术职务、职称。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紧紧抓住控制
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这个中心,取得了计划生育率、一胎生育率、晚婚率高,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低,计划外生育、人工流产少的好成绩。连年评为省、市先进
单位。医疗卫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了传染病的防治,加强了多发病、
常见病的临床研究。
贯彻党中央关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
众的革命理想,提高了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新风尚得到发扬光大,拾金不昧、助人
为乐、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大量涌现。1983年全区涌现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先进单位15个,先进集体120个,先进个人352名;街道“五好居”35个,“五好院”
1335个,“五好家庭”13595个。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1980~1983年,查处经济
案件839起,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落实党的优抚、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
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济南市天桥区第十届人民政府] 经济体制改革。生产经营、人事劳动、收益
分配、奖励等权力全部下放给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在1984年进行企业整顿和工
业普查的基础上,企业进一步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
极性。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狠抓技术革新创新,提高
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本着“拾遗补缺”的方
针,大力发展居办工业。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区政府
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并举,内引外联相结合的方针,调动各方面
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狠抓增收节支,克服财力
不足的困难,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城市建设和管理。按照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化的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加快城区建设和管理步伐。
科、教、文、卫工作。科技工作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
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积极开拓科技市场。
同时,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了科技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工作方面,
全区20所小学与驻区170个单位组成了共建共管委员会。 同时改善教学条件及教师
的工作环境,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化工作坚持“两为”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
化娱乐活动。医疗卫生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区实现无计划外
生育。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秩序好转。区政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区
受教育人数达14770余人。 1986年天桥区被评为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同时,深
入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稳、准、狠地打击了一批严重危害社
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
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四化建设服务。
[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988年区政府决定撤销两个行政性工业公司,并将14个企
业划归办事处领导。为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对工业企业
实行抵押承包生产经营的试行意见》、《关于工商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
《关于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暂行规定》,到1990年区街镇村491个工业企业中,有454
个实行了厂长经营责任制,有的已实行经济效益与工资挂钩的分配办法。区政府支
持企业参加全国性外经交易会、洽谈会和各种外经外贸活动,10种产品已打入国际
市场。1989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513万元,比1986年增长近2倍;兴办中外合资企业5
家,合同利用外资142万美元。
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贯彻执行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活跃市场、
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区政府每年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镇、村挂职或调研,
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农村改革。1989年区政府制定了“强化农业管理,夺
取农业丰收”的八条决定。在稳定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建
立和完善双层经营机制,健全了服务体系;建立了劳动积累制度,增加了对农业的
投入。
城乡建设。区政府根据历次人代会关于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
高城乡综合服务能力的决定, 自1987~1989年共投资2.79亿元,完成工人新村、
陈家楼、制锦市、茂新街、黄岗、官扎营等地区居民住宅和北园镇村民住宅65万平
方米的建设任务,维修房屋19万平方米,改善了6000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特别是
工人新村救灾工程,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完成69幢楼房,2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质量之优速度之快堪称天桥区建筑史上的奇迹。拓宽改造了堤口路、东西丹凤街、
济泺路北段、无影山南路、汽车厂西路北段、堤口南路、运输新村路,新建了黄东
路;改造治理了济泺路、通普巷、韩家窑等地上明沟;新建和改造厕所71个,建造
垃圾楼(台)50个;建绿地1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1986年的23.7%提高到
27%, 人均占有绿地5.4平方米。自然降尘量比1986年降低11%,6个街道办事处
达到了烟尘控制区标准。区内主要道路做到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1989年天桥
区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区。同时,开发利用人防工程4000多平方米,建成了济泺路地
下商场等服务网点3处。 根据《土地法》规定,坚决清理了违章用地,使土地管理
工作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实施“科教兴区”方针,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发展。1987年区政府聘任了科技副
区长,在北园镇政府设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确定了分管主任,并配
备了专职科技助理员,同时健全了工业企业的科研机构和农村的科技服务体系。在
制度上,制定了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和“科技进步奖励办法”。
在教育工作方面,继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城镇中小学纵衔横联的方法,
促进中小学的整体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德育教育,全区各学校均制定和
实行了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学计划,深入开展了共建文明活动。先后投
资3862万元,新建制锦市、天成路、赵庄、清河村等小学教学楼25处,扩建新村二
小、八里桥小学等4处,维修校舍21810平方米,新建教师宿舍8642平方米。
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广大干部群众之中加强了形
势政策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开展了“创文明单位”、
“友爱在泉城、天桥传友谊”、“三热爱”、“十佳竞赛”等活动;1989年国庆节
开展了大唱革命歌曲活动,举办了天桥区四十周年回顾大型图片展览。被省、市评
为卫生先进区。1989年经中央、省、市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鼠害区”标
准。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开展国防教育,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同时,加强了全区
各族人民的团结,更好地发挥了台属、侨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四化建设的积极性。
依法行政、依法治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区政府先后制定《关于接受区
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政协对政
府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在政府工作中的民主参与和
社会监督作用的通知》、《依法治区的实施意见》、《加强依法监督检查的具体办
法》。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学习了国家颁布的16个法律法规,增强了广大干
部群众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1988年被评为
全省普法先进单位。区政府及部分街道办事处聘请法律顾问,各单位、各部门结合
本职工作学习了专业性法规,全区各项行政管理开始纳入法治轨道。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坚持“打、防、管、建”并举的方针,深入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
济犯罪的斗争,特别是1989年“两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通告发布后,集
中力量查处和打击了一批贪污受贿等经济罪犯;同时,开展了除“六害”的斗争,
有效地遏制了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1988年10月后,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治理经济
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围绕压缩经济过热空气做了大量工作,压缩了城建项
目2个,工业投资项目27个,其它方面投资项目2个,减少投资2580万元,从而保证
了其它事业的正常发展,缓解了工业原材料短缺、资金周转等极度困难的状况。同
时,以解决政企不分、官商不分、转手倒卖、牟取暴利等问题为重点,对全区72家
机关团体办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撤销了16家,将10家不具备公司条件的调整为一
般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监督。1988年认真进行了物价、财税大检查,并成立了
由财、税、工商、物价及政法部门组成的协税护税组织,全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市场物价日趋平稳。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区政府采取了多种形式组织动员全
区各级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甘当“社会公仆”的意识,提高了廉洁勤
政的自觉性。同时,根据外地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了副局级以上干部廉政
建设的暂行规定,建立起了包括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众
团体在内的监督体系。此外、组织人事部门修订、完善了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使
每个干部的职权、责任和工作任务愈加明确。1988年区政府制定了民主评议制度,
定期请基层单位对区政府及所属部门进行评议,进一步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增强了
工作的透明度。为保证各级干部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反腐败斗争,区政府设立了监
察机构。各街道、镇配备了专、兼职监察干部,初步形成监察网络。在抓好各级干
部廉洁的同时,突出强调勤政,坚持务实求实,坚持为群众、为基层、为改革、为
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围绕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发展
商品经济以及人民关心的市场物价、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广泛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问题,保证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进一步
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 做好稳定工作,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1990年围绕稳定政局、稳定经济、稳定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人民
维护稳定的自觉性;集中力量开展了“严打”斗争和“除六害、反盗窃、打团伙”
等专项斗争,确保了亚运会、国庆节期间的安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
实,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同时深入开展了依法治区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普
法教育,1990年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单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稳步发展。1990年区政府为切实搞好经济工
作,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①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工业生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先后召开“打好工业总体战誓师大会”和“全区供销工作会议”,成立“决战二季
度、打好工业总体战指挥班子”和为企业解困领导小组,实行区级领导现场办公,
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狠抓重点,对重点企业在资金、能源、原材料供应上实行倾
斜政策。三是加强生产调度,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
多渠道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了企业急需。四是狠抓产品结构的调整,成立了
调整产品结构领导小组和项目论证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规则》,淘
汰了消耗高、质量差、无销路的15种陈旧产品,完成了20项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六
是强化供销工作,研究制定了20条强化供销工作的政策,成立了地产品销售服务中
心,促进了地产品销售和积压产品的推销,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②强化基础地位,
发展农业生产。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对经济条件好的村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二是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开展科
技推广年活动。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基本保证了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地膜、
柴油等农用物资的供应。③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市场经济。1990年,新建农贸市场
2处,个体户发展3058到个,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工业品、服装等门类比较齐全、
批发零售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各街道和北园镇坚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着
力兴办便民商业服务业,具有天桥特色的综合型、多功能、开放式的商业服务网络
初具规模。同时加强了市场管理、坚决打击了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制销假冒伪劣
商品等违法行为,较好地稳定了市场和物价,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④推进对外开
放,扩大外经外贸。济南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区政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指
示精神,召开了首次全区对外经贸工作会议,制定了《天桥区八五期间外向型经济
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定》,积极组织参加对外经济贸
易洽谈会,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
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①根据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
议精神, 区政府确定1990年要重点办好5件实事,即:解决无影山、堤口路小学学
生上课二部制问题,四十六中部分教师居住危房问题,新建泺口服装市场和工人新
村农贸市场,完成三空桥马路以西地沟明改暗工程,规划筹建区少年宫和老干部活
动场所。 年底5件实事基本完成。此外,区政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
了170户特困户住房、 新建无影山教师宿舍楼等急需解决的问题。②城市建设和管
理贯彻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③
绿化工作按照《天桥区1990~1992年绿化规划》,重点加强了山、河、路和小区的
绿化。④狠抓了环保、土地、人防和市容整顿等工作。建成了一号噪声控制区,有
10个街道办事处达到烟尘控制区标准。基本完成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坚持平战结合
的方针,加强了人防工程的维护和使用。依照有关法规加强了“两站”(火车站、
汽车站)综合治理和市容整顿工作。防汛工作做到了“五落实”,实现了安全渡汛。
特别是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区政府采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突出重
点、分类指导”的方法,高标准、严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创建达标活动,
为我市荣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光荣称号做出了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贯彻“科教兴区”方针,加快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1990年完成科研攻关项目
18项,其中1项填补国内空白,7项填补省内空白;创办2家科技示范企业,建立2家
厂办科研所;同时,加强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教
育工作中,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切实把德育放在第一位,通
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校风和学生精神面貌发生新的变化。贯彻落实了市政府《关
于改善公办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决定》,成立区人民教育基金委
员会,1990年完成了捐资助学任务。同时,进行了校舍改造,新、扩建和整顿校舍
2万多平方米。 职业教育着重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毕业安置率
达90%以上,并培训职工4800人(次)。
其它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卫生防疫贯彻《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
卫生管理条例》,各类食品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加强了传染病、地方病的防
治,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0%;医疗卫生系统实行了“五定一奖”为主要
内容的全方位承包责任制, 并创建了我市第一家区级精神病防治院。 贯彻落实了
《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完善常住人口承包办法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层层落实
人口目标责任制,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89年下降2.93%。完成了全国第四次
人口普查工作任务,经省、市验收,全部合格,差错率为零。拥军优属进一步扩大
了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1990年被省政府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区”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