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216&run=13

建国后,在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中,贯彻“治本为主,本标兼治”的方针和“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区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952年4月, 以区政府、公安局、市立卫生所为主,吸收省、市机关共19人组成天桥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爱卫会”),建立了45个工作委员会,1425个卫生小组,25个卫生突击大队,15个直属中队,共15000人。
1956年,全区共消灭老鼠7746只,挖蛹164斤,疏通沟渠137条,修整街道9条,清除垃圾3969吨,取缔野厕所56处,92%的居民院落消灭了蚊蝇孳生条件。1958年全区先后掀起了18次大规模卫生突击活动,97%以上的单位和院落进行了家具大搬家,90%的单位和居民基本上达到了“五洁”(室内洁、室外洁、街道洁、厨房洁、厕所洁)的要求。1959年为迎接建国10周年,全区开展了以大力整顿市容,绿化、美化城市为中心的卫生活动,共发动36次卫生突击活动,35万人次参加,改良厕所2280处, 取缔野厕所83处,野粪场21处,疏通沟渠33665平方米,大大减少了蚊蝇孳生地。全区开展了“六不”(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倒垃圾、不随地泼脏水、不随地抛果皮碎纸、不随地大小便、不在马路两旁晒放有碍卫生的东西)劝阻活动。
60年代,全区共疏通污水沟渠73条,填平坑沟297个,清除垃圾62107吨,取缔野厕所83处,“野”粪场31处,全区278处公共厕所增设了315名卫生清洁员。
“文化大革命”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处于瘫痪状态。1979年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领导,措施得力,持之以恒”的方针,共开展10次较大的卫生突击活动,18万人次参加, 清除垃圾4765吨,疏通沟渠12条。区组织5人的专业喷洒队,每个街道办事处配备固定的喷洒员2~4名,坚持每周一次对公厕、家厕、下水道口、污水沟渠、垃圾等处喷洒药物,有效地降低了蚊蝇密度。80年代,把爱国卫生运动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0年全区开展7次大规模的卫生突击活动,出动汽车1525辆次, 地排车2683辆次,清除垃圾7109吨,整修街巷5条,疏通污水沟渠2万余米。
1981年,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块块贯彻,条条保证”的原则,开展10次较大的卫生突击活动,参加人数达241865人次,清除垃圾5382吨,清理卫生死角35处。
1983年重点进行土石路的整修和卫生死角的处理,并加强了卫生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1984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根治脏乱差,建设文明泉城”的指示,先后出动46.5万人次,清除各种污土、垃圾430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390处。
1985年开展“双禁” 活动,即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污物,进行4次灭鼠活动,消灭老鼠2万余只。全区共有251个单位达到了文明卫生单位的要求,占单位总数的55.23%。在全省卫生大检查中获得了97.66分,名列全省第一名。
1987年爱国卫生运动在制度化、规范化上又迈进了一步,单位文明卫生达标率由1986年的75.6%上升到85%。 经省、市考核被定为“无鼠害区”。1988年爱国卫生运动向纵深发展,文明卫生达标率90%;灭鼠工作成效显著,经国家爱卫会验收达到“无鼠害区”标准,评为全省爱国卫生红旗单位。1990年采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法,开展各项创建达标活动,为济南市进入全国十佳卫生城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