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96&run=13

[玉皇宫] 辖区有两座玉皇宫。 其一, 位于标山顶部,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为八角无梁大殿,殿顶刻有彩绘火炬花纹。殿前立有明、清两代石碑4通。另建有钟鼓楼2座。20世纪60年代,大殿等建筑物被毁,现仅存有钟鼓楼。
其二, 位于五龙潭西星垣街。 建筑年代久远,具体时代无考。玉皇宫内祀有“玉皇大帝”等泥塑。据传,该宫殿堂、舍院建筑规模较大,宫前还建有戏台。所有建筑物已毁。
[月阳寺] 位于黄台山南坡上,建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内立有明、清、民国时期重修月阳寺的石碑20多通;东大殿有释加牟尼佛塑像;西大殿为老子、孔子塑像;西小院建有地母殿。寺前建有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始为庙会,唱戏3天。 1943年庙会停止。1946年,国民党军队在月阳寺修筑炮楼,塑像全部毁掉。1963年,寺院建筑全部拆除。
[安闍寺] 位于刘家庄南部安闍寺街,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占地3000平方米。该寺建有山门、前大殿、后殿及钟楼等,皆为古式石基砖瓦结构建筑。山门门楣上嵌刻有“安闍寺” 石额匾1方,门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前大殿内塑像“三世佛” 3尊,两旁“罗汉”20尊,另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即空妙相” 匾1块;后殿为二层楼房,上下有泥塑“观音”等像若干尊;钟楼内有古钟一架。安阁寺自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曾多次整修。1948年, 该寺前大殿、后殿因有倒塌之危险而被拆除。现仅存山门殿3间,挪作它用。
[兴隆寺] 位于泺口柴火市街,建于清初。清道光、光绪年间曾修整,并立有重修石碑。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大殿1座,长13.27米,宽10米。
[潭西精舍] 位于五龙潭畔,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著名文字学者桂馥和他的朋友陈秉灼、沈默等在潭的西岸集资修建的。建有带走廊的西房三楹,门上悬有桂馥手书的“潭西精舍”篆书匾额,墙上还嵌有石刻唐代颜真卿的竹山联句诗。天镜泉(即江家池)的泉水流经精舍之前,绕东廊,过北窗,注入五龙潭,游人远远就能听到潺潺的水声。清人方世振有《潭西精舍》诗曰:“天然成结构,曲折使人迷。花径窗三面,茅亭水半溪;芳林入幽处,画壁尽留题,倚仗桥边立,听泉日向西。”
20世纪30年代,潭西精舍由于年久失修,屋内潮湿破损,无人居住,连同行墙一起被拆除。
[弥勒佛院] 位于北坦中街东首路北,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院址系明代已圮稷坛的遗址。院内正殿供奉“弥勒佛”,东、西配房供“菩萨”,山门内塑有“四大天王”像。当时由尼姑纱绪住持。纱绪去世后,无人继承,佛院遂坍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沈氏募化重修弥勒佛院,并立有建院吏碑,现无存。
[药山庙] 位于药山顶部,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庙内建有大殿,内祀药王和天、地、人三皇的塑像。山北张家庄西首建有戏台。1937年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庙会。解放后曾一度用作麻疯病人治疗所,该所搬迁后,庙无人管理,建筑物倒塌。
[万寿寺] 位于鹊山西麓,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道光、光绪年间两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寺内建筑物除“昆卢阁”外,其余均被毁。该寺昆卢阁挪作鹊山小学之用,1987年学校搬迁后,遂被拆除。
[芦氏宗祠] 位于药山东麓芦家庄,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祠堂建有大殿,内置芦氏家谱石刻。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物倒塌。今北大殿及配房尚保存完好,均挪为他用。
[周公祠] 位于周公祠街,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20余亩。周公祠是清政府为纪念镇压捻军“有功”人氏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二人而立的祠堂。该祠分前、中、后三大殿。东大厅后有花园,四周皆为藕池。现除东大厅尚存外,余者皆毁。
[蓬莱院] 位于霞侣市,建于清光绪年间。内有“观世音菩萨”塑像。1956年,院内尼姑加入农业合作社,院舍拆除。
[堤口庄清真寺] 明末, 堤口庄建有清真寺, 其建筑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战乱遭焚毁。今位于堤口庄西段45号的清真寺系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该寺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是济南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的大门东向,门楼青砖灰瓦,耸脊翘角,两扇大门为木质朱漆。门楣上悬挂竖式金字额匾,上书“清真寺”。大门内设有通向南北的两个券门,正中为四扇木制屏风。
礼拜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物,置大门内正中,座西向东。大殿的飞脊中央有一金葫芦,置于高耸的银柱上,并饰有光亮的月牙,以示伊斯兰教的特殊风俗。殿额上悬“清真古教”金字匾,款书“辛酉年夏柒月书于堤口”字样。大殿前壁为木制花棂,雕刻精巧细致,朱漆饰面,传统古雅,清秀绚丽。殿内白粉涂壁,山墙各置木制花棂窗;立柱梁檩,红漆粉饰,空间宽敞明亮;西北端设一木制的、雕刻良好的“敏拜尔”(清真寺殿内的宣教台,形如楼梯。举行聚礼、会礼等仪式时,教长或阿訇站在上面念经、讲道);地面铺有成排的拜毡(礼拜单)。礼拜大殿内别无它物,肃穆安静。
礼拜殿前抱厦为传统卷棚式的古老建筑。画梁由红柱支撑;顶脊耸立,吻昂首;山脊飞甍,群兽“竞走”。厦前建有石砌月台,三面砖砌花围栏,两端各设拱门。
清真寺院内南侧建有净身沐浴的沐浴室(过去称作“水房子” ),室前有1口水井, 供穆斯林礼拜前做大净或小净所用。北侧3间平房为讲堂,供阿訇讲经或为“海里凡”(学员)讲学之用;另有阿訇的住室。
堤口庄清真寺, 在清代显为官府器重,先后有3位官吏赠匾。清光绪年间高州镇总兵左宝贵所赠之匾,上书“普今独尊”,至今尚存,其余两块已不知所终。
几经沧桑,该寺房屋设施多有毁坏。60年代后期,寺内陈设荡然无存,房屋挪作他用。 1981~1990年,先后4次整修,使这一古朴典雅的古教寺院,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北泺口清真寺] 原有两座,即西寺和东寺,皆在泺口渡口北岸。
清真寺“西寺”,又称北泺口清真寺,位于泺口渡口北岸路西。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其建筑物毁于黄河水灾。同治三年(1864年),在原址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整修扩建,遂成现状。该寺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大门东向,门楣上悬挂隶书“清真寺”匾额。礼拜大殿坐西朝东,与背部望月楼(高二层)连体,建筑面积8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物坚固而精巧。进入望月楼,由殿内经“米哈拉布” (浅窑)拾阶而至。寺内另建有南、北配房各3间,分别为沐浴室和阿訇住室,其建筑结构不及礼拜殿。
北泺口清真寺“东寺”,位于泺口渡口北岸路东,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该寺建有礼拜殿3间,配房4间,皆为土木结构,20世纪60年代毁于火灾,现已无迹可寻。
[药山清真寺] 位于药山南侧的安乐镇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寺院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寺内建有房屋8间,土木结构,分别为礼拜殿、沐浴室等,是一座较为简陋的清真寺,其建筑于1980年全部倒塌。
1985年, 重建药山清真寺。寺内建有礼拜殿、沐浴室和阿訇住室等房屋9间,皆为砖石结构的建筑。寺院占地总面积200平方米。
[陈家楼天主教堂] 清顺治十七年(土660年),陈家楼曾建“天主教堂分堂”,属济南城内天主教堂管理。其分堂与今陈家楼天主教堂有无渊源关系,无稽考。
陈家楼天主教堂,位于前陈家楼。建于1909年,时命名为“大圣若瑟堂”。总占地面积亩许。其建筑为砖石结构,是一座“哥特式”(即人字型的建筑形式)的天主教堂,分设礼拜堂、钟楼、神甫工作室、膳宿室等房舍,周围缭垣。
礼拜堂之门与院墙门顺应,都面向东。钟楼置于厅堂前部,高耸凸起,内悬大钟,顶端立有十字架。钟楼中层是音乐厅,底层即礼拜堂之门,为弧形。门楣上方刻石书“天主堂”三个大字,并用汉英两种辑叙文,汉文记:“公元一千九百零九年方济各第一会申大牧主教爱法阴管理山东北界教务悯此地无堂特命庞公督理建修若瑟圣堂为光荣至圣若瑟是为志 大清宣统元年巧月立”(按:原文无标点符号)。礼拜堂内空间开阔。正面置祭台,上立“若瑟抱耶稣”塑像,顶部立十字架;两侧分设更衣所、 神功室。祭台的拱门上写着“大圣若瑟,为我等祈”8个大字。祭台外两侧墙上有两个龛,一祭圣母,一祭耶稣圣心。大堂内拱形顶上画有精美的图案花纹;两侧墙壁上挂着耶稣受难14处的画像;另备有容纳300人礼拜的跪凳。
60年代,陈家楼天主教堂内部设施全部损坏,房舍挪为他用。1986年政府拨款重新修复教堂,内部设施更新。
[东小杨家庄天主教堂] 位于北园镇东小杨家庄内,建于1905年,德国人主持营造。教堂内建有礼拜堂、钟楼、附属房舍等。礼拜堂砖石砌体,优质木材房架,小瓦覆顶。正门上方镶一条石,上书“天主教堂”,启首款题“天主降生后一千九百五年八月”,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下浣立”。堂内设有祭台和教徒做礼拜的跪凳。墙装饰壁画,映衬大堂,典雅肃穆。钟楼置礼拜堂前部中央,高高凸起,其下半部是音乐楼。楼正面顶部的左右各置石柱,分别装饰石狮一尊,两石柱之间立十字架。教堂内另配房11间,其中北屋6间,东屋5间;大门楼1座;便门1个。院内青砖铺路,曲径通幽,十分闲静。
60年代,东小杨家庄天主教堂遭破坏,堂内设施荡然无存,房舍亦挪作他用。1986年修复,并找回了失踪20年的古钟。
[蓬莱仙院] 位于北园镇霞侣市,建于1918年,占地4亩余。蓬莱仙院为道观,其房舍为砖木结构,小瓦覆顶,耸脊翘角,是一典型的古式建筑。道院分南、北两院。
南院。 正殿为北屋3间,名“关帝殿”,内有“关圣帝君”、“关平”、“周仓”3尊泥塑像。东屋3间为东大殿,内有“慈航道人”(观音)、“眼光娘娘”、“癍疹娘娘” 3尊泥塑像。另有东配房2间,西配房5间,中间房内塑有“灵官”、“土地”诸神像。
北院。 东大殿3间,殿内正位为“吕祖”(吕洞宾),两侧各一童子塑像;四周皆壁画。北配房5间。山门朝南,两侧有5通石碑,书刻蓬莱仙院的兴建始末。院内有假山、鱼池及松柏树。整个庭院闲静幽雅。
1948年解放济南战役中,道院内部分建筑物被炸毁,经及时维修,仍保持原样。20世纪60年代,道院房舍挪作他用。后由于几次火灾,道院全毁,院内设施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