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94&run=13

[鹊山湖] 汉代以后,济水(后大清河,今黄河为其故道)泛溢,鹊山附近,形成一片大湖。唐代称其为“鹊山湖”(以湖北岸鹊山故名),又名“莲子湖”。
鹊山湖水域辽阔,东至华山,北界鹊山,南邻标山(俗传标山为标志湖水涨落而得名)、凤凰山、金牛山一带,西界无可考。湖之大,唐李白有诗云:“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自伪齐刘豫开小清河泄水以后,水面大为缩小,大部分成为良田,种植蔬菜和水稻。如今,这一带是座座村落、幢幢楼房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
[鹊山湖亭] 建于湖南岸山麓之上,属客亭性质。唐杜甫《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诗曰:“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当时,杜甫来济南,逗留几天后,由水路经鹊山湖去临邑看望弟弟杜颖,因天气突变,不能行舟,藉宿此亭。因时代久远,今鹊山湖亭已无迹可寻。
[古大明湖] 位于今五龙潭一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湖水引渎东入西郭”。“湖水引渎”的渎,今名东流水,依旧东入西城濠。《太平寰宇记》称其为“四望湖”。自伪齐刘豫导泺水北流后,湖水渐退,诸多泉水孤露,形成著名的五龙潭泉群。而今,这一带辟为五龙潭公园。
[古“历下亭”] 古大明湖曾建有“客亭”(即官署招待宾客的宾馆),至民国初期尚存。
唐天宝四年(745年) ,杜甫游至济南,与北海太守李邕相会于此,称客亭为“历下亭”,并在此亭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著名诗句。当时,历下亭以北“左右秋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这众多的泉涌,以及飞甍亭阁,使古老的大明湖更加潇洒旖旎。
[马鞍山古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北马鞍山一带,称“鞌(鞍)邑”。它北临济水,地势险要,是齐国西南门户泺邑(济南)的前哨阵地。
公元前589年春, 齐伐鲁、卫二国,均为齐败。鲁、卫二国向晋乞师。晋遂发战车“八百乘”,兵六万,进攻齐地,齐以战车五百乘迎击。癸酉(六月十二日),双方列阵于鞍(今北马鞍山),经过鏖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即华山)”。齐顷公被晋军追得围华山转了三圈,大夫逄丑夫与齐顷公换装,“丑夫使公下如华泉取饮”才借机而逃。齐国不得不罢战言和,献出国宝玉磬等,还了鲁、卫土地,并将大路一律改为东西向。这次战争,就是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鞍之战”。
[鲁公和齐侯相会的“泺上台” ] 历史上鲁公和齐侯相会于泺的记载, 见于《左传、桓公十八年》。清人任宏远有《泺上台》诗云:“草满荒台泺上寒,当年齐鲁旧盟坛。如云如水同归处,百尺横梁不忍看。”并注云:“在邑西北泺口,春秋公会齐侯于泺即此,遗址尚存”。但“荒台”和“遗址”究竟在何处,没有注明其详址,尤待查考。
[瓦岗寨好汉结义的“贾家楼”] 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军中,有不少山东人,秦琼、罗士信等又是济南人。据《说唐》载,他们36人曾在济南贾家楼拜为结义兄弟。贾家楼有两处,其中一处在今林家桥以东的贾家庄(民国以前称“贾家楼”)。唐代有个文士贾润(一作“闰”)甫,就是贾家楼人。他参加过瓦岗寨起义,后不知所终。瓦岗寨好汉结义的“贾家楼”早已荡然无存。
[秦琼故居] 秦琼,字叔宝,唐初名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系打铁出身, 显贵后建府第于五龙潭。 相传本来“甲第连云”,后不知何故,忽然“一夕化为渊”。秦宅仅遗有镌刻“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一方。自唐以后,朝廷规定,五龙潭以西花店街上所有“花店”的税收统由秦氏后人敛收,供祭祀使用。
秦琼故居,在清未曾是山东中西医院及其附设医学堂所在地;民初为山东女子私立医学校,后为山东陆军医院。今划入五龙潭公园。
[铁塔街的铁塔] 铁塔街原有一座铁塔(建造年代不详),后将铁塔移至街北首关帝庙(为一小庙,已毁)内神案西边。铁塔底座,约旧式方桌大小;塔身约一人多高,共9层。毁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
[梁园] 位于水村(今北园水屯村),是明代济南诗人许邦才,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后建造的别墅。
《山东通志》载:“许邦才故宅在布政司街瞻泰楼,其别墅在北门外,曰‘水村别墅’”。水村别墅称“梁园”,取自西汉梁孝王之“兔园”的别称,效其遗风。园内建有楼台、亭榭等,许邦才常与李攀龙、殷士儋等在此延居赋诗,观赏山湖风光,红莲怒放;聆听渔夫高歌;远眺“鹊华烟雨”。清初董芸有诗赞曰:“北郭寒山接翠微,水村烟舍带柴扉。雪花如笠北风急,岁暮梁园人未归。”
梁园毁于何时无考,但村内七旬老人还记得有亭台1处。
[漪园] 位于原东流水街古温泉处,为清初张秀所建,是一典型的庭院建筑。
漪园以水为胜,四周缭垣。院中温泉,石砌池,池中饰有假山,水从石峰跌下,喷珠溅玉,隆冬季节,“云雾润蒸”。池畔建有亭榭,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院内建有客厅,悬匾额“漱玉堂”,为张秀读书宴宾之处。“清皓阁”跨水而建,阁上书有唐人诗句一联:“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拾级登至阁上,南可眺望峰峦迭嶂的群山,北可观云雾缭绕的“鹊华烟雨”;俯瞰清泉水,微风拂动,水波涟漪。漪园清幽典雅,景色绮丽。清代田同之曾赋诗赞美道:“郭外漪园好,林亭晚更幽。花迎半月规,柳荫一泓油。白堕樽中酒,青灯竹里油。依依供今夕,珍重碧山秋。”
[贤清园、朗园、汉石园] 清代,贤清泉(又名悬清泉、李家池子、三娘子湾)畔,先后建有私人园林,分别称“贤清园”、“朗园”、“汉石园”。
贤清园,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明朝御中罗国士后裔罗渊碧,爱“贤清泉”之美,在此建别墅,称“逯园”,又因泉名叫“贤清园”。缭以周垣,广约十余亩。园内建有“贤清草堂”,古朴典雅,是罗渊碧的书房和客厅。泉池另侧建有“君子亭”,雕梁画栋,与草堂对称,相映生辉。园中小溪流水潺潺,游鱼嬉戏,溪边垂柳成荫,碧竹林立,故有“时值三伏,洒然忘暑”及“不知游旅之倦”之赞美,是一座典型的私人园林。
朗园,是清朝举人、曾任河南太康、信阳等县县令的周震甲辞官归里后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贤清园故址建造的别墅,称“朗园”(因他号朗谷故名)。朗园周围缭垣,门台高筑,贤清泉位居其中。园之门前有一溪流,常流不息;大门上有一副醒目的楹联:“田家况味只寻常,流水当门,远山在目;林下光阴定寂寞,藏书万卷,种竹干竿”。园中翠竹绿茵,泉水穿榭而过,汩汩有声。周震甲立先父周永年藏书万卷之志,用贤清泉东侧之“君子亭”作藏书之处,供文人骚士常来赏阅,谈经论文。园内还建有大堂,堂前泉边设石几石凳,可弈可觞;月下可听泉声,阶上可作垂钓。池中锦鱼跳跃,莲荷亭亭玉立,堪比江南园林。正如大堂楹柱上楹联所书:“舍前舍北皆春水,微风细雨隔画帘”。
汉石园,是清朝济东泰武临道道员李宗岱占据朗园后,于光绪三年(1877年)改建的。园中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厅堂和飞檐挂云的亭榭。民国以来,园林凋零,成为民房杂居之院落。李宗岱去世后,人们称其为“李家大院”。
贤清园、朗园、汉石园,历经兴衰,早已失去昔日的容颜。
[颐园] 位于济南古城西垣外,与大明湖隔河相望。原为私人园林。
民国五年(1916年)曾任察哈尔总督的何宗莲,弃官后来济客居。是年,择西护城河畔园圃数十亩,缭垣建宅。大门向东临河,院内北部为住宅,南部辟为花园。花园名曰:“颐园”,俗称“何家花园”。
颐园建有厅堂两座,即客厅和方厅。客厅位右,是一座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物。正面四楹抱厦,木制花棂隔扇作墙,赤漆夺目。室内桌椅几案高雅华丽,书画古玩尽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赠送并亲题“千城之寄”的金字匾额正中高悬。位居左边的方厅,建筑形式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四周门窗代壁,东西各有四,南北各为五。用优质木材制做的门窗,棂子雕刻细腻,玻璃遮罩。方厅室内宽敞明亮,是娱乐和饱览颐园景致的中心场所。
园内假山分坪、峰、台诸部分。每一部分层次分明,境界高雅。沿幽径蜿蜒登山,松、柏、槐、竹、奇葩异草,参差其间。若拾阶而上,步移景异。假山峻峰嶙峋,各呈秀姿。位于山巅坪台的六面亭,楹柱朱红,梁檀饰以彩绘图案。园内还凿有小溪、荷塘。小溪引五龙潭之水,环绕厅堂,流经假山脚下,注入荷花池。溪边植有垂柳,依依而生;装有奇石,伴水峙立。水中山巅六面亭倒影时隐时现。每逢夏秋之季,荷塘中红蕖绿叶,相映生辉;金鱼穿梭莲间,浮游拱桥,衔尾嬉游,妙趣横生。
颐园的规模虽不大,但构思新颖,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这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1964年并入济南市少年儿童活动站,即今济南市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