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文艺创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87&run=13

[书画] 解放前,书法活动多是写对联或墓碑。解放后,天桥区书画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的书画创作活动日趋活跃,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如连环画《手电筒的秘密》、《铜烟袋锅》,国画《春》、《牡丹图》,油画《渔五人家》,指画《鹰》,书法《矿工之歌》等作品,分别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并获奖。
天桥区文化馆、济南市青少年宫、天桥区少年宫、济南市第二工人文化宫、铁路工人俱乐部分别成立了书画研究会、 书画协会和书画小组, 有会员2000余人。1985~1990年, 天桥区文化馆举办了210多次美术、书法展览,展出了近万张书画作品。1984年4月,北园镇文化站举办首届书画展,作者40余人,展出作品100余幅。5月,成立“北园书画协会”,10月举办了幼儿、学生、成年书画展,作者100人,展出作品200幅。 11月成立了“北园书画社”。同年,在郊区举办了《北园风貌》书画作品展览, 共展出作品67幅。1988年8月举办北园地区书画大展,共展出作品47幅。“北园书画社”为进行文化交流,曾到西安、武汉等地参加展出。1990年北园镇成立“北园画院”,成为全省第一家农民书画家事业单位。
[音乐] 解放前,以民间歌曲为主,吹打乐也较为流行。天桥地区流行的民间歌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 反映民族解放和国内解放战争内容的民歌。如《打倒日本强盗》、《丈夫抗战莫要挂着俺》、《打济南》等。二、黄河劳动号子。天桥区域内北有黄河,中有小清河、工商河,在近代的民工修堤筑坝、纤拉船只过程中产生了劳动号子,俗称黄河劳动号子。代表作有《打硪号》、《夯号》、《船工搬运号》、《打桩号》等。这种歌曲强劲有力,粗迈豪放,徐缓深沉。三、反映日常生活的民歌。这种歌曲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如《十二个月》、《倒十二月》、《放风筝》、《绣荷包》、《小秃尿床》等。四、歌舞曲类。这类歌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由套曲组成。 如《秧歌调》、《大观灯》、《青江水》、《四蟹灯》、《猫蝶富贵》等。其中《四蟹灯》、《猫蝶富贵》两个舞曲曾作为代表作将录音送到中央。
解放后,群众性的音乐创作演唱活动日益活跃。如舞蹈音乐《锄草歌》、《猫蝶富贵》,歌曲《渔歌》、《长大当个新农民》、《我多么希望》、《望断云山》分别获市创作表演奖。 1987年4月,北园清河村成立了农民铜管乐队,1988年参加市区调演获纪念奖。
[舞蹈] 天桥区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这些舞蹈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较突出的有堤口庄的《四蟹灯》、北坦的《猫蝶富贵》、黄台的《鹿鹤同春》等,这些舞蹈在元宵节最盛行。解放初期,新安旅行团、山东省人民剧团,随着解放军进城带来的延安秧歌风行于大街小巷,被群众誉为《翻身秧歌》。1950年,济南文化团多次到仁丰纱厂(今国棉三厂)演出舞蹈,深受工人的欢迎。50年代初期,北园一带流行秧歌舞、腰鼓舞。秧歌队、腰鼓队一般10~30人左右,有领队,其余队员根据剧情扮演不同角色;乐器以打击乐为主。据统计,多年来市、区少年宫、济南幼儿师范、 区文化馆等开设舞蹈培训班近200期,有80多个节目参加省市区舞蹈汇演,其中济南师范学校附小的舞蹈《黑猫警长》、幼儿师范的《快乐的小鸭子》参加全国汇演并获奖。北园镇妇联、团委、文化站联合举办推广现代舞蹈训练班,聘请舞蹈家来镇指导。1985年,日本青年访华团来济时,济南市团委特邀北园青年集体舞蹈队出席联欢。1985年,由北园文化站演出《一百零一对》歌舞剧,被济南市电视台录制播放。 同年9月济南市文化局举办舞蹈比赛, 北园文化站的滕山岭(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济南市舞蹈协会会员)作曲的《荷花仙子》舞蹈剧,获济南市创作表演一等奖。1986年郊区举办舞蹈比赛,北园文化站自编的《采鲜藕》获一等奖。1987年,清河村组成50人幼儿舞蹈队,参加天桥区举办的舞蹈比赛获一等奖。山东省妇联举办的“全家乐”(老少两辈)比赛,北园代表队获演出奖。
[摄影] 解放前,天桥区无照相馆。解放后建立了天桥照相馆,后又撤销。现在全区有新时代照相馆,光艺照相馆和个体照相户27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业余摄影爱好者成倍增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群众摄影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家庭照相机的拥有数已达到80%。各种摄影团体相继成立。天桥区文化馆成立天桥区摄影研究会,会员有80人。天桥区工会成立职工群众摄影协会,会员50人。济南第二工人文化宫成立摄影协会,会员60人。济南市青少年宫成立少年儿童摄影组织,成员达200余人,济南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100余人。各工矿企业,如国棉一厂、山东化工厂、国棉三厂、济南化工厂、济南染织厂等相继成立了摄影小组,成员达8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天桥区每年举办摄影培训班4~5期,各种摄影展览6~8次。 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摄影者,其中有6人被接纳为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有十几人调到省、市电视台、报刊杂志社,成为专业人才。有10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和荣获国际、全国、省、市奖励。
[戏剧] 区内的戏种主要有京剧、吕剧、犁铧大鼓、山东琴书、五音戏等16种。天桥区内有泺口戏院, 座席500个,东风剧场,座席1100个,这是天桥区较早的两个戏院。今已消失。解放后,又有许多剧种、剧目传入,如柳子、歌剧、豫剧、河北梆子、歌舞剧等。
解放前,泺口、杨家庄、边庄、刘家桥、大魏家庄、鹊山等村庄,有许多群众自愿组织起来的民间戏班子,俗称“子弟玩友”。每逢年节、庙会、山会都搭台演出,村与村也互相巡回演出。剧目以传统戏为主。解放后,配合宣传党的中心工作,除演出一些传统古装戏外,还演出现代戏。
1978年后,民间戏剧活跃。泺口自发成立了40人的业余京剧团,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演出古装戏。1987年在济南市《东图杯》京剧比赛中,泺口京剧团宋玉凤演唱的《望江亭》选段获一等奖,《会审》选段获二等奖,《拾玉镯》、《空城计》、《打龙袍》选段获三等奖。1982年北园成立吕剧团,多次参加演出并获奖。1986年,天桥区成立了京剧协会,丰富了业余京剧爱好者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