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机构与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86&run=13

[天桥区文化局] 1955年9月, 第四区人民政府改为天桥区人民委员会,设立文化科,1969年改称文体领导小组。1976年改称文教局。1980年更名为文化局,沿用至今。
[北园镇文体站] 成立于1976年, 当时称文化站。1986年5月改称为文体站。1987年5月划归天桥区, 改称北园文体广播站,下设北园画院、北园吕剧团、北园照相馆。
[天桥区文化馆] 建于1952年秋,馆址最初在官扎营中街的“三官庙”内,当时称第四区文化馆(天桥区当时为第四区),为甲级文化馆,有工作人员11人。分3个业务组:文艺组、宣传组、图书组。50年代末,馆址迁到济泺路129号。1987年前馆内设施有电视厅、 篮球场地。馆内设有宣传组、文艺组、图书室。1987年8月26日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使文化馆受到一定的损失。经过两年的重建,现成为一个庭院式的文化馆。馆内设美术摄影部、文艺辅导部、图书借阅部。1987年评为市先进文化馆。
[天桥区图书馆] 前身为天桥区文化馆图书室, 约有藏书3万余册。1990年12月30日天桥区图书馆正式建立。 馆内设图书借阅部、采编辅导部,馆内藏书5万余册,持证读者1000余名。
[济南市天桥区少年宫] 天桥区少年宫成立于1976年8月, 地址在原纬北路小学。 开始由团区委领导,后归属区教育局(教委),配有专职干部5人(均担任部分学校教研任务)。设活动室(美术、书法、电子琴、舞蹈、电子计算机等班),是学校培养各类文艺骨干,活跃全区少年儿童文化生活,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自成立至1990年,已培养出各级各类骨干千余人,其中制锦市小学单涛的作品《狐狸与小鸡》,李雅萌的《荷蛙图》选送参加希腊国际儿童画展,单涛的作品获得希腊国际少年儿童画奖。官中街小学张士超的版画《角斗》选送参加波兰国际画展;王东的作品《千佛山庙会》在北京国际绘画展和菲律宾儿童画展展出;张士超、张兴凯、赵凡等人的作品也分别在日本展出。1980~1990年间全区少儿作品获省以上奖的有40余件。1979年举办由4000余名师生参加的科技活动周,省电视台录制了记录活动情况的《我们爱科学》电视片;1980年举办了科学制作展览,其中光控《找熊猫》项目由省台少儿组录制成电视片在全省映播;1985年11月,举办了全区少儿集体舞大奖赛,有2000余名小演员参加,省电视台录制了《跳起来、唱起来》专题节目,在市集体舞大赛上获一等奖;1988年组织了少儿优秀书画代表夏令营赴北京参观学习;1990年举办了天桥区首届大型少儿艺术节活动,开展了7项文艺活动大赛等。1990年设备有:电子计算机2台、彩电2台、电子琴2架、照像机2架、60人鼓号队鼓号1套。从1984年起,出版不定期油印刊物《小信息》,报道全区少儿活动情况。
少年宫每年由地方自筹资金中拨给1万元,作为全年活动经费。
[济南市青少年宫] 位于大明湖畔西侧,建于1964年。主要活动设施有活动楼两幢,教室25间,多功能厅2处,展览厅1处;室外活动场地有游泳池、溜冰场、武术操场等。
青少年宫现有工作人员40人, 儿童歌舞团有专职人员9人。青少年宫下设办公室、艺教科、群体科、科技少年科、基建办公室、儿童歌舞团。
青少年宫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兴趣小组培训。成立以来共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武术、乒乓球、航模、棋类、艺术体操、电脑生物、天文、话剧等专业50多个培训班,先后有数万名各类人才从这里毕业,他们中有在重大国际、全国性比赛中获奖的佼佼者,有被专业院校、专业队录用后一层才华的拔尖人才。二是开展群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书画展览、评选小名士、小红花征文、好队长学校、小记者团等活动,丰富了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是开展阵地活动。青少年宫利用场地、器械,为广大青少年举办舞会、游泳、游乐活动,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次参加这类活动。为了“让世界了解济南, 让济南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曾3次组团出国访问。多年来,市青少年宫曾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少年儿童教育先进单位”,团省委、省教委授予的“红旗青少年宫”等光荣称号。
[济南第二工人文化宫] 位于标山脚下, 建于1955年,是1处综合型的文化、体育事业单位。设有宣教、体育等科室,主要文化设施有闭路电视厅、电子游戏室、舞厅及工人业余大学楼。每年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及民间艺术、交谊舞、健美操等表演。
[光明电影院] 位于天成路与西工商河交界处。它引进英国“道尔贝”立体声设备, 座椅软席化,放映自动化,冷暖设备空调化,共有座席951个,是全省第一家多功能、多元型、高档次的特级立体声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