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批发、储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59&run=13

泺口以“水旱码头”之优势,自元代形成粮、棉、盐的集散地,设有货栈。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贩运棉花的客商在花店街开设广济花行, 当年吞吐棉花
2000担以上。清末民初胶济、津浦铁路建成后,区内设有济南、黄台、北关、鹊山、
泺口车站和货场,成为省内外物资交流中心。据1928年统计:官扎营、北坦、北关、
刘家庄、丹凤街、花店街、福康街、宝华街、泺口等地设有棉花、粮食、百货、绸
布、皮毛、五金、杂货、姜麻、茶叶、煤炭、药材、猪和牛等批发行庄、货栈百余
家。尤其以棉花、粮食、食盐交易为盛。省内高唐、夏津、长清、武城、恩县、惠
民、临邑、商河、滨县、利津、蒲台、邹平、高苑等县和河北省的清河县、山西省
的榆次、大左、陕西省的渭南、咸阳、河南省的彰德、宝灵等地的棉花均在此集散,
每年新棉上市季节,全国棉商、花客集此多达1~2千人,有时日运销青岛达2500担
左右,运销上海有10余万担。济南粮业公会设在济南火车站北的“粮关”,年粮食、
油料成交2500万公斤左右。 原盐运销国内5省90个市县。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
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交通阻隔,生意随之萧条,批发行庄和货栈日趋衰落,解放
前夕,境内只有61家能勉强维持经营。
解放后, 在建立发展国营公司的同时, 保护和扶持私营批发商的合法经营,
1949年2月市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接管“粮关” ,改为交易所,颁布了《济南市粮食
交易管理办法》,结束了由私商控制操纵济南粮食市场的历史。同年,山东省煤建
石油公司济南市公司在区内设经营处2处,济南市粮油公司在区内设分公司1处。同
时私营批发行庄和货栈恢复很快。到1952年发展到152家,从业人员623人,营业额
1096万余元。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不准私商经营,关闭粮食交易所,
32家私营粮栈全部转业或歇业。1954年,对棉花、棉布、油料、烤烟、黄洋麻等24
种土产品、38种中药材实行统购统销,经营上述商品私营的批发行庄和货栈转业或
歇业。1956年后,私营批发行庄和货栈逐步由国营公司、站代替。省、市业务部门
先后在区内设立油脂、粮食、蔬菜、水产、盐业、化工原料、五金交电、陶瓷、建
材、汽车配件、物资回收等公司(局)、分公司、批发部、采购供应站、货栈13家
及粮食、油脂、盐业、纺织品、土产、药材、交电、物资回收储运仓库和车队11处。
1978年后,改革商业体制,允许集体商业经营批发业务和设立个体商业批发点;允
许零售商业网点批零兼营,批发商业有了很大发展。1990年全区有批发商业网点51
家,储运仓库和车队11处,批发市场2处,从业人员6644人,占地31.42万平方米,
营业收入11.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