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57&run=13

境内商业发祥于泺口地区,自元代兴起,明代该地已成为繁荣商镇之一。清康
熙至光绪年间,地处济南府城的西关逐渐成为济南府的商业中心,境内制锦市地区
为之一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辟建商埠,泺口和制锦市地区商业逐渐衰
落。 尤其是1938年6月~1947年初,黄河断流,泺口失去水陆交通优势的依托,商
业一蹶不振。加上日军的侵略和掠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物价飞涨,生意萧条。
解放前夕,辖区内仅剩28个行业,300余户商店,行栈和个体商贩837户,粮食、蔬
菜、土布、杂货、旧货等集市10多处。
解放初期,市人民政府采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在建立国营商业和发展群众集资入股组办消费合作
社的同时, 保护和扶持私营商业合法经营,区内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4年6月
底全区城乡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店有744家,个体商贩2781户,总计从业人员4917人。
1954~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有550家私营店铺实行公私合营(内125家吸收为
国营或转为他业) ,个体商贩2458户实现合作化。尚有个体商贩324户。1957年公
私合营商业网点和合作商业网点,按行业进行整顿改组,合并成公私合营店84处,
合作商店105处, 合作小组16个(所属分散经营网点1739处) 。 1958~1960年在
“大跃进”、大办城乡人民公社的形势下,强调“一大二公”,限制个体经营,关
闭集市,部分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升级过渡”转为国营或撤并;兴办街道商业服
务业,个体商户全部被纳入街办商业网点,1960年全区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网点尚
有1120家,从业人员5071人,营业收入3723.2万元。1961~1963年为扭转3年自然
灾害造成的暂时困难,全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营、
公私合营、 合作(集体)商业进行关、停、并、转,尚有网点262家;允许个体商
户开业经营,到1962年秋个体商户发展到1965户,同年冬再次组织个体商户走合作
化道路,1963年底个体商户仅剩249户。全区商业营业收入(不含个体)1759.8万
元。1964~1965年商品货源增多,部分商品敞开供应,人民购买力逐年提高,区内
各类型的商业网点恢复增加到762家, 营业收入6210万元。1966~1976年,公私合
营商店全部转为国营,个体商户被取缔,集市被关闭,年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6215
~6694.6万元之间。 1978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放开流通渠道,允许私营、
个体商户开业,产销单位直接挂钩,改变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重新开放
集市贸易。全区商业迅速发展,还新建了一批大型综合性商厦和商业街。1990年全
区有国营、集体、联营、合作、私营、个体和中外合营商业网点5360家,共有从人
员37618人, 营业收入27.19亿元,比1976年增长39.5倍,比1953年增长153.06
倍。 规模性集市8处,摊点群13处,农副产品上市量1.61亿公斤,成交额2.26亿
元。 全区千人均有商业网点15.31处,服务人员108.07人。其中,区街乡镇和个
体商业有购销、服务、修理、饮食四大类,35个主要行业的批发和零售大、中、小
型网点4882处, 从业人员25772人,营业总收入为10.8亿元,比19 56年增长77.
9倍, 34年间逐年递增21.6%;比1980年增长9.93倍,10年间逐年递增27%。实
现利润3612.8万元, 比1959年增盈18.96倍,32年间逐年递增9.6%;比1980年
增盈8.23倍,10年间逐年递增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