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粮食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4&A=1&rec=151&run=13

[作物分区] 市区大明湖以北、小清河以南、济泺路以东为天桥区历史上的老
菜区。紧靠旧城,市内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和五龙潭四大泉群的水,都流经该
区。区内土壤肥沃沟渠纵横,灌溉条件优越。
济泺路以西、小清河以南为历史上的产粮区。1958年后,一度发展为菜粮混合
区。1962年后菜田逐步减少,成为以粮为主的地区。该区土壤为黄土,土质肥沃,
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5米。耕地占全区耕地10.26%。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
主。
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地区以粮为主,间有部分菜田和藕田。林家桥、新城是
半菜区,新徐村为新开菜区,该区为背河槽形洼地,受黄河侧渗和小清河漫灌顶托,
易受内涝。有的长年积水,土壤为黑粘土,是历史上的低产区。1964年后,成为主
要产粮区。耕地占全区总耕地56.19%,是小麦、水稻的集中产区。
黄河以北地区为新辟藕稻区。沙壤土,是历史上花生集中产区,也是粮食的低
产区。1974年开辟为稻麦两作区。该区5个行政村,1个镇办林场。耕地占全区耕地
22.54%。
[粮田面积] 1955年前,天桥区粮田面积无全面统计资料。1955年统计资料为
41624亩。由于菜田面积的扩大,水利工程的占用,以及在3年自然灾害期间,把部
分低洼薄地划为辅助田(不计算面积),致使粮田面积大幅度减少。1960年减少到
15088亩, 比1955年减少63.75%。1962年后,又逐步把辅助田算作面积,1965年
增长至31514亩,比1960年增加108.87%。1965年后,由于国家征用及本区企事业
和农民建房占用, 又逐步减少。1990年,粮田面积为14516亩。1965~1990年,共
减少粮田16998亩。

粮田面积 单位:市亩

┏━━━━━┳━━━━━┳━━━━━━━━┳━━━━━┳━━━━━━┳━━━━━━━━┓
┃ 年度 ┃ 面积 ┃ 增减 ┃ 年度 ┃ 面积 ┃ 增减 ┃
┣━━━━━╋━━━━━╋━━━━━━━━╋━━━━━╋━━━━━━╋━━━━━━━━┫
┃ 1955 ┃ 41624 ┃ ┃ 1974 ┃ 28367 ┃ +6 ┃
┣━━━━━╋━━━━━╋━━━━━━━━╋━━━━━╋━━━━━━╋━━━━━━━━┫
┃ 1956 ┃ 39704 ┃ —1920 ┃ 1975 ┃ 26032 ┃ —2335 ┃
┣━━━━━╋━━━━━╋━━━━━━━━╋━━━━━╋━━━━━━╋━━━━━━━━┫
┃ 1957 ┃ 35410 ┃ —4294 ┃ 1976 ┃ 20643 ┃ —5389 ┃
┣━━━━━╋━━━━━╋━━━━━━━━╋━━━━━╋━━━━━━╋━━━━━━━━┫
┃ 1958 ┃ 35115 ┃ —295 ┃ 1977 ┃ 21798 ┃ +1155 ┃
┣━━━━━╋━━━━━╋━━━━━━━━╋━━━━━╋━━━━━━╋━━━━━━━━┫
┃ 1959 ┃ 19694 ┃ —15421 ┃ 1978 ┃ 21304 ┃ —494 ┃
┣━━━━━╋━━━━━╋━━━━━━━━╋━━━━━╋━━━━━━╋━━━━━━━━┫
┃ 1960 ┃ 15088 ┃ —4606 ┃ 1979 ┃ 21050 ┃ —254 ┃
┣━━━━━╋━━━━━╋━━━━━━━━╋━━━━━╋━━━━━━╋━━━━━━━━┫
┃ 1961 ┃ 19223 ┃ +4135 ┃ 1980 ┃ 20926 ┃ —124 ┃
┣━━━━━╋━━━━━╋━━━━━━━━╋━━━━━╋━━━━━━╋━━━━━━━━┫
┃ 1962 ┃ 19894 ┃ +671 ┃ 1981 ┃ 20045 ┃ —881 ┃
┣━━━━━╋━━━━━╋━━━━━━━━╋━━━━━╋━━━━━━╋━━━━━━━━┫
┃ 1963 ┃ 27061 ┃ +7167 ┃ 1982 ┃ 18780 ┃ —1265 ┃
┣━━━━━╋━━━━━╋━━━━━━━━╋━━━━━╋━━━━━━╋━━━━━━━━┫
┃ 1964 ┃ 23752 ┃ —3309 ┃ 1983 ┃ 18822 ┃ +42 ┃
┣━━━━━╋━━━━━╋━━━━━━━━╋━━━━━╋━━━━━━╋━━━━━━━━┫
┃ 1965 ┃ 31514 ┃ +7762 ┃ 1984 ┃ 18363 ┃ —459 ┃
┣━━━━━╋━━━━━╋━━━━━━━━╋━━━━━╋━━━━━━╋━━━━━━━━┫
┃ 1966 ┃ 31208 ┃ —306 ┃ 1985 ┃ 17207 ┃ —1156 ┃
┣━━━━━╋━━━━━╋━━━━━━━━╋━━━━━╋━━━━━━╋━━━━━━━━┫
┃ 1967 ┃ 32348 ┃ +1140 ┃ 1986 ┃ 16441 ┃ —742 ┃
┣━━━━━╋━━━━━╋━━━━━━━━╋━━━━━╋━━━━━━╋━━━━━━━━┫
┃ 1970 ┃ 29025 ┃ —3323 ┃ 1987 ┃ 15500.4 ┃ —940.6 ┃
┣━━━━━╋━━━━━╋━━━━━━━━╋━━━━━╋━━━━━━╋━━━━━━━━┫
┃ 1971 ┃ 29920 ┃ +895 ┃ 1988 ┃ 14969.2 ┃ —531.2 ┃
┣━━━━━╋━━━━━╋━━━━━━━━╋━━━━━╋━━━━━━╋━━━━━━━━┫
┃ 1972 ┃ 29920 ┃ ┃ 1989 ┃ 15547 ┃ +577.8 ┃
┣━━━━━╋━━━━━╋━━━━━━━━╋━━━━━╋━━━━━━╋━━━━━━━━┫
┃ 1873 ┃ 28361 ┃ —1559 ┃ 1990 ┃ 14516 ┃ —1031 ┃
┗━━━━━┻━━━━━┻━━━━━━━━┻━━━━━┻━━━━━━┻━━━━━━━━┛
注:“+”“-”是与上年对比。

[作物] 1948年前,粮田作物主要品种有:黄豆、绿豆、豇豆、青豆、红豆、
粳稻、糯稻、白谷、红谷、黄谷、白芒麦、秃头麦、大麦、高梁、玉米、地瓜、黍
子、花生、芝麻等。在种植习惯上,豆类以黄豆、黑豆为主,稻以粳稻为主,粟以
黄谷为主,麦类以白芒麦为主。
50~60年代,引进粮食新品种,至80年代,小麦、水稻、玉米主要品种已更新
3代。 实现了种植良种化。除少数杂粮外,已形成全区统一的稻麦两作田。小麦品
种有: 泰山1号、济南13号、泰山5号。水稻有:日本晴、徐稻、泗稻、京引119。
玉米有:烟单14号。

粮食作物品种种植情况

┏━━━━━━┳━━━━━━━┳━━━━┳━━━━━━┳━━━━┳━━━━━━┳━━━━┳━━━━━━┳━━━━┓
┃ ┃ ┃ 种 ┃ ┃ 种 ┃ ┃ 种 ┃ ┃ 种 ┃
┃ ┃ ┃ 植 ┃ ┃ 植 ┃ ┃ 植 ┃ ┃ 植 ┃
┃ ┃ 50年代 ┃ ┃ 60年代 ┃ ┃ 70年代 ┃ ┃ 80年代 ┃ ┃
┃ ┃ ┃ 量 ┃ ┃ 量 ┃ ┃ 量 ┃ ┃ 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红秃头 ┃ 50 ┃ 碧码1号 ┃ 40 ┃ 济南2号 ┃ 40 ┃ 泰山1号 ┃ 50 ┃
┃ 小 麦 ┃ 大白芒 ┃ 30 ┃ 碧码4号 ┃ 40 ┃ 济南4号 ┃ 50 ┃ 济南13号 ┃ 40 ┃
┃ ┃ ┃ ┃ 跃进8号 ┃ 10 ┃ ┃ ┃ ┃ ┃
┃ ┃ 蝼蛄腚 ┃ 20 ┃ ┃ ┃ 泰山1号 ┃ 10 ┃ 泰山10号 ┃ 10 ┃
┃ ┃ ┃ ┃ 蚰子春 ┃ 10 ┃ ┃ ┃ ┃ ┃
┣━━━━━━╋━━━━━━━╋━━━━╋━━━━━━╋━━━━╋━━━━━━╋━━━━╋━━━━━━╋━━━━┫
┃ ┃ 叶里藏 ┃ 50 ┃ 大青楷 ┃ 40 ┃ 黄 金 ┃ 40 ┃ 京引119 ┃ 70 ┃
┃ 水 稻 ┃ 大青楷 ┃ 40 ┃ 桂花球 ┃ 30 ┃ 白 金 ┃ 30 ┃ 日本晴 ┃ 20 ┃
┃ ┃ ┃ ┃ ┃ ┃ 反修1号 ┃ 10 ┃ 徐稻 ┃ 10 ┃
┃ ┃ 其 他 ┃ 10 ┃ 水源300粒 ┃ 30 ┃ ┃ ┃ ┃ ┃
┃ ┃ ┃ ┃ ┃ ┃ 京引33 ┃ 20 ┃ 泗稻 ┃ 10 ┃
┣━━━━━━╋━━━━━━━╋━━━━╋━━━━━━╋━━━━╋━━━━━━╋━━━━╋━━━━━━╋━━━━┫
┃ ┃ ┃ ┃ 金黄后 ┃ 50 ┃ 郑单2号 ┃ 40 ┃ 烟台14 ┃ 50 ┃
┃ ┃ 小粒红 ┃ 80 ┃ 土方2号 ┃ 30 ┃ 鲁原单4 ┃ 50 ┃ 鲁原单 ┃ 25 ┃
┃ 玉 米 ┃ ┃ ┃ ┃ ┃ 号 ┃ ┃ ┃ ┃
┃ ┃ 金黄后 ┃ 20 ┃ 白马牙 ┃ 10 ┃ ┃ 10 ┃ 中三交 ┃ 25 ┃
┃ ┃ ┃ ┃ 其 他 ┃ 10 ┃ 中三交 ┃ ┃ ┃ ┃
┣━━━━━━╋━━━━━━━╋━━━━╋━━━━━━╋━━━━╋━━━━━━╋━━━━╋━━━━━━╋━━━━┫
┃ ┃ 62还仓 ┃ 60 ┃ 老来松 ┃ 40 ┃ 老来松 ┃ 40 ┃ ┃ ┃
┃ ┃ 小拔谷 ┃ 20 ┃ ┃ ┃ ┃ ┃ 鲁谷4号 ┃ 90 ┃
┃ 谷 子 ┃ ┃ ┃ 母鸡嘴 ┃ 40 ┃ 母鸡嘴 ┃ 40 ┃ 其 他 ┃ 10 ┃
┃ ┃ 狼尾巴 ┃ 10 ┃ 其 他 ┃ 20 ┃ 其 他 ┃ 20 ┃ ┃ ┃
┃ ┃ 僵绳头 ┃ 10 ┃ ┃ ┃ ┃ ┃ ┃ ┃
┣━━━━━━╋━━━━━━━╋━━━━╋━━━━━━╋━━━━╋━━━━━━╋━━━━╋━━━━━━╋━━━━┫
┃ ┃ ┃ ┃ 胜利百号 ┃ ┃ 济南红 ┃ ┃ ┃ ┃
┃ 地 瓜 ┃ 胜利百号 ┃ ┃ ┃ ┃ ┃ ┃ ┃ ┃
┃ ┃ ┃ ┃ 济南红 ┃ ┃ 济薯1号 ┃ ┃ ┃ ┃
┣━━━━━━╋━━━━━━━╋━━━━╋━━━━━━╋━━━━╋━━━━━━╋━━━━╋━━━━━━╋━━━━┫
┃ ┃ ┃ ┃ 平顶黄 ┃ ┃ ┃ ┃ ┃ ┃
┃ ┃ 8月炸 ┃ ┃ 齐黄2号 ┃ ┃ 文丰5号 ┃ ┃ ┃ ┃
┃ 大 豆 ┃ ┃ ┃ 丰收2号 ┃ ┃ 齐黄2号 ┃ ┃ ┃ ┃
┃ ┃ 平顶黄 ┃ ┃ ┃ ┃ ┃ ┃ ┃ ┃
┃ ┃ ┃ ┃ 丰收3号 ┃ ┃ ┃ ┃ ┃ ┃
┣━━━━━━╋━━━━━━━╋━━━━╋━━━━━━╋━━━━╋━━━━━━╋━━━━╋━━━━━━╋━━━━┫
┃ ┃ 气刹雾 ┃ ┃ 气刹雾 ┃ ┃ 鹿邑歪头 ┃ ┃ ┃ ┃
┃ 高 梁 ┃ ┃ ┃ ┃ ┃ 气刹雾 ┃ ┃ ┃ ┃
┃ ┃ 打锣锤 ┃ ┃ 打锣锤 ┃ ┃ ┃ ┃ ┃ ┃
┃ ┃ ┃ ┃ ┃ ┃ 打锣锤 ┃ ┃ ┃ ┃
┗━━━━━━┻━━━━━━━┻━━━━┻━━━━━━┻━━━━┻━━━━━━┻━━━━┻━━━━━━┻━━━━┛

品种结构。解放前,粮食品种以粗粮为主。50年代末,有了较大变化,但没从
根本上改变以粗粮为主的状况。1955年统计,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只占总播种面积
的43.47%,产量占总产量的35.49%,而粗粮占64.51%。60年代后,农作物结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74年统计,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占77.43%,产量占84.69
%。形成小麦、水稻为主体的1年2作品种结构。1985年后,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
与产量都占总面积产量的90%以上。

农作物种植面积

┏━━━━━┳━━━━━━━┳━━━━━┳━━━━━┳━━━━━┳━━━━━┳━━━━━┓
┃ 年度 ┃ 总播面积 ┃ 小麦 ┃ 水稻 ┃ 玉米 ┃ 大豆 ┃ 其他 ┃
┣━━━━━╋━━━━━━━╋━━━━━╋━━━━━╋━━━━━╋━━━━━╋━━━━━┫
┃ 1955 ┃ 55239 ┃ 21621 ┃ 2390 ┃ 5579 ┃ 11705 ┃ 13944 ┃
┣━━━━━╋━━━━━━━╋━━━━━╋━━━━━╋━━━━━╋━━━━━╋━━━━━┫
┃ 1956 ┃ 54870 ┃ 22360 ┃ 2290 ┃ 5500 ┃ 9878 ┃ 14842 ┃
┣━━━━━╋━━━━━━━╋━━━━━╋━━━━━╋━━━━━╋━━━━━╋━━━━━┫
┃ 1957 ┃ 50875 ┃ 21527 ┃ 4124 ┃ 4333 ┃ 7226 ┃ 13665 ┃
┣━━━━━╋━━━━━━━╋━━━━━╋━━━━━╋━━━━━╋━━━━━╋━━━━━┫
┃ 1965 ┃ 48745 ┃ 19216 ┃ 18694 ┃ 5974 ┃ 2933 ┃ 2828 ┃
┣━━━━━╋━━━━━━━╋━━━━━╋━━━━━╋━━━━━╋━━━━━╋━━━━━┫
┃ 1966 ┃ 48204 ┃ 18055 ┃ 16397 ┃ 6835 ┃ 3203 ┃ 3714 ┃
┣━━━━━╋━━━━━━━╋━━━━━╋━━━━━╋━━━━━╋━━━━━╋━━━━━┫
┃ 1967 ┃ 48102 ┃ 18066 ┃ 16687 ┃ 7159 ┃ 2443 ┃ 3747 ┃
┣━━━━━╋━━━━━━━╋━━━━━╋━━━━━╋━━━━━╋━━━━━╋━━━━━┫
┃ 1971 ┃ 48473 ┃ 17145 ┃ 16335 ┃ 7810 ┃ 2219 ┃ 4964 ┃
┣━━━━━╋━━━━━━━╋━━━━━╋━━━━━╋━━━━━╋━━━━━╋━━━━━┫
┃ 1972 ┃ 46745 ┃ 16888 ┃ 17693 ┃ 7072 ┃ 1320 ┃ 3772 ┃
┣━━━━━╋━━━━━━━╋━━━━━╋━━━━━╋━━━━━╋━━━━━╋━━━━━┫
┃ 1974 ┃ 45651 ┃ 17567 ┃ 17779 ┃ 5627 ┃ 1029 ┃ 3649 ┃
┣━━━━━╋━━━━━━━╋━━━━━╋━━━━━╋━━━━━╋━━━━━╋━━━━━┫
┃ 1975 ┃ 42115 ┃ 15892 ┃ 17909 ┃ 4346 ┃ 781 ┃ 3187 ┃
┣━━━━━╋━━━━━━━╋━━━━━╋━━━━━╋━━━━━╋━━━━━╋━━━━━┫
┃ 1978 ┃ 36934 ┃ 15418 ┃ 18638 ┃ 1972 ┃ 211 ┃ 695 ┃
┣━━━━━╋━━━━━━━╋━━━━━╋━━━━━╋━━━━━╋━━━━━╋━━━━━┫
┃ 1980 ┃ 36129 ┃ 15230 ┃ 17535 ┃ 2130 ┃ 764 ┃ 470 ┃
┣━━━━━╋━━━━━━━╋━━━━━╋━━━━━╋━━━━━╋━━━━━╋━━━━━┫
┃ 1981 ┃ 34873 ┃ 14850 ┃ 16259 ┃ 2454 ┃ 1020 ┃ 290 ┃
┣━━━━━╋━━━━━━━╋━━━━━╋━━━━━╋━━━━━╋━━━━━╋━━━━━┫
┃ 1982 ┃ 33179 ┃ 14478 ┃ 15637 ┃ 2205 ┃ 652 ┃ 207 ┃
┣━━━━━╋━━━━━━━╋━━━━━╋━━━━━╋━━━━━╋━━━━━╋━━━━━┫
┃ 1983 ┃ 33290 ┃ 14482 ┃ 15855 ┃ 2306 ┃ 475 ┃ 172 ┃
┣━━━━━╋━━━━━━━╋━━━━━╋━━━━━╋━━━━━╋━━━━━╋━━━━━┫
┃ 1984 ┃ 32711 ┃ 14528 ┃ 15425 ┃ 1943 ┃ 392 ┃ 423 ┃
┣━━━━━╋━━━━━━━╋━━━━━╋━━━━━╋━━━━━╋━━━━━╋━━━━━┫
┃ 1985 ┃ 30840 ┃ 13533 ┃ 14242 ┃ 2182 ┃ 423 ┃ 460 ┃
┣━━━━━╋━━━━━━━╋━━━━━╋━━━━━╋━━━━━╋━━━━━╋━━━━━┫
┃ 1986 ┃ 29064 ┃ 12578 ┃ 13525 ┃ 2232 ┃ 494 ┃ 235 ┃
┣━━━━━╋━━━━━━━╋━━━━━╋━━━━━╋━━━━━╋━━━━━╋━━━━━┫
┃ 1987 ┃ 28247 ┃ 12251 ┃ 13476 ┃ 1862 ┃ 345 ┃ 303 ┃
┣━━━━━╋━━━━━━━╋━━━━━╋━━━━━╋━━━━━╋━━━━━╋━━━━━┫
┃ 1988 ┃ 28247 ┃ 12348 ┃ 13952 ┃ 1707 ┃ 283 ┃ 317 ┃
┣━━━━━╋━━━━━━━╋━━━━━╋━━━━━╋━━━━━╋━━━━━╋━━━━━┫
┃ 1989 ┃ 26986 ┃ 11439 ┃ 13716 ┃ 1287 ┃ 420 ┃ 124 ┃
┣━━━━━╋━━━━━━━╋━━━━━╋━━━━━╋━━━━━╋━━━━━╋━━━━━┫
┃ 1990 ┃ 25849 ┃ 11333 ┃ 13072 ┃ 1259 ┃ 160 ┃ 20 ┃
┗━━━━━┻━━━━━━━┻━━━━━┻━━━━━┻━━━━━┻━━━━━┻━━━━━┛

农作物产量 单位:万公斤

┏━━━━━┳━━━━━━━┳━━━━━━┳━━━━━━┳━━━━━━━┳━━━━━━┳━━━━━━━┓
┃ 年度 ┃ 总产量 ┃ 小麦 ┃ 水稻 ┃ 玉米 ┃ 大豆 ┃ 其他 ┃
┣━━━━━╋━━━━━━━╋━━━━━━╋━━━━━━╋━━━━━━━╋━━━━━━╋━━━━━━━┫
┃ 1955 ┃ 518.13 ┃ 136.845 ┃ 47.05 ┃ 44.115 ┃ 82.305 ┃ 207.815 ┃
┣━━━━━╋━━━━━━━╋━━━━━━╋━━━━━━╋━━━━━━━╋━━━━━━╋━━━━━━━┫
┃ 1956 ┃ 541.2 ┃ 181.37 ┃ 54.54 ┃ 43.960 ┃ 88.605 ┃ 172.725 ┃
┣━━━━━╋━━━━━━━╋━━━━━━╋━━━━━━╋━━━━━━━╋━━━━━━╋━━━━━━━┫
┃ 1957 ┃ 457.305 ┃ 164.77 ┃ 82.32 ┃ 35.610 ┃ 50.615 ┃ 123.990 ┃
┣━━━━━╋━━━━━━━╋━━━━━━╋━━━━━━╋━━━━━━━╋━━━━━━╋━━━━━━━┫
┃ 1965 ┃ 627.46 ┃ 146.65 ┃ 345.34 ┃ 60.260 ┃ 19.915 ┃ 55.295 ┃
┣━━━━━╋━━━━━━━╋━━━━━━╋━━━━━━╋━━━━━━━╋━━━━━━╋━━━━━━━┫
┃ 1966 ┃ 773.945 ┃ 192.69 ┃ 401.65 ┃ 91.770 ┃ 18.255 ┃ 69.58 ┃
┣━━━━━╋━━━━━━━╋━━━━━━╋━━━━━━╋━━━━━━━╋━━━━━━╋━━━━━━━┫
┃ 1967 ┃ 759.865 ┃ 205.395 ┃ 351.49 ┃ 115.905 ┃ 14.130 ┃ 72.945 ┃
┣━━━━━╋━━━━━━━╋━━━━━━╋━━━━━━╋━━━━━━━╋━━━━━━╋━━━━━━━┫
┃ 1971 ┃ 700.24 ┃ 193.16 ┃ 400.21 ┃ 104.500 ┃ 16.175 ┃ 66.195 ┃
┣━━━━━╋━━━━━━━╋━━━━━━╋━━━━━━╋━━━━━━━╋━━━━━━╋━━━━━━━┫
┃ 1972 ┃ 880.22 ┃ 304.42 ┃ 415.645 ┃ 94.675 ┃ 8.485 ┃ 56.995 ┃
┣━━━━━╋━━━━━━━╋━━━━━━╋━━━━━━╋━━━━━━━╋━━━━━━╋━━━━━━━┫
┃ 1974 ┃ 762.895 ┃ 272.85 ┃ 373.285 ┃ 62.125 ┃ 8.365 ┃ 46.27 ┃
┣━━━━━╋━━━━━━━╋━━━━━━╋━━━━━━╋━━━━━━━╋━━━━━━╋━━━━━━━┫
┃ 1975 ┃ 960.14 ┃ 305.26 ┃ 519.26 ┃ 75.075 ┃ 6.390 ┃ 54.155 ┃
┣━━━━━╋━━━━━━━╋━━━━━━╋━━━━━━╋━━━━━━━╋━━━━━━╋━━━━━━━┫
┃ 1978 ┃ 997.025 ┃ 409.0 ┃ 541.00 ┃ 38.00 ┃ 3.460 ┃ 5.565 ┃
┣━━━━━╋━━━━━━━╋━━━━━━╋━━━━━━╋━━━━━━━╋━━━━━━╋━━━━━━━┫
┃ 1980 ┃ 902.73 ┃ 312.4 ┃ 516.07 ┃ 53.005 ┃ 13.850 ┃ 7.364 ┃
┣━━━━━╋━━━━━━━╋━━━━━━╋━━━━━━╋━━━━━━━╋━━━━━━╋━━━━━━━┫
┃ 1981 ┃ 956.565 ┃ 367.96 ┃ 473.88 ┃ 47.875 ┃ 17.670 ┃ 49.18 ┃
┣━━━━━╋━━━━━━━╋━━━━━━╋━━━━━━╋━━━━━━━╋━━━━━━╋━━━━━━━┫
┃ 1982 ┃ 962.605 ┃ 328.475 ┃ 565.64 ┃ 50.500 ┃ 13.240 ┃ 4.75 ┃
┣━━━━━╋━━━━━━━╋━━━━━━╋━━━━━━╋━━━━━━━╋━━━━━━╋━━━━━━━┫
┃ 1983 ┃ 1114.935 ┃ 372.05 ┃ 662.24 ┃ 67.100 ┃ 5.245 ┃ 8.3 ┃
┣━━━━━╋━━━━━━━╋━━━━━━╋━━━━━━╋━━━━━━━╋━━━━━━╋━━━━━━━┫
┃ 1984 ┃ 1064.98 ┃ 275.705 ┃ 77.425 ┃ 56.360 ┃ 10.915 ┃ 21.575 ┃
┣━━━━━╋━━━━━━━╋━━━━━━╋━━━━━━╋━━━━━━━╋━━━━━━╋━━━━━━━┫
┃ 1985 ┃ 966.45 ┃ 327.485 ┃ 565.49 ┃ 60.450 ┃ 5.855 ┃ 7.17 ┃
┣━━━━━╋━━━━━━━╋━━━━━━╋━━━━━━╋━━━━━━━╋━━━━━━╋━━━━━━━┫
┃ 1986 ┃ 932.984 ┃ 271.972 ┃ 591.213 ┃ 59.985 ┃ 7.119 ┃ 2.695 ┃
┣━━━━━╋━━━━━━━╋━━━━━━╋━━━━━━╋━━━━━━━╋━━━━━━╋━━━━━━━┫
┃ 1987 ┃ 770.953 ┃ 295.000 ┃ 418.070 ┃ 48.848 ┃ 4.135 ┃ 4.900 ┃
┣━━━━━╋━━━━━━━╋━━━━━━╋━━━━━━╋━━━━━━━╋━━━━━━╋━━━━━━━┫
┃ 1988 ┃ 890.612 ┃ 307.000 ┃ 533.923 ┃ 41.889 ┃ 3.200 ┃ 4.600 ┃
┣━━━━━╋━━━━━━━╋━━━━━━╋━━━━━━╋━━━━━━━╋━━━━━━╋━━━━━━━┫
┃ 1989 ┃ 852.246 ┃ 305.090 ┃ 510.602 ┃ 31.564 ┃ 2.780 ┃ 2.060 ┃
┣━━━━━╋━━━━━━━╋━━━━━━╋━━━━━━╋━━━━━━━╋━━━━━━╋━━━━━━━┫
┃ 1990 ┃ 851.080 ┃ 309.000 ┃ 508.540 ┃ 31.990 ┃ 1.350 ┃ 0.200 ┃
┗━━━━━┻━━━━━━━┻━━━━━━┻━━━━━━┻━━━━━━━┻━━━━━━┻━━━━━━━┛

花生种植。50年代,鹊山地区每年种植花生500亩左右,60年代发展到1000亩。
80年代后已无种植。

花生种植面积产量
┏━━━━━┳━━━━━━┳━━━━━━┳━━━━━┳━━━━━┳━━━━━━━━┓
┃ ┃ 面积 ┃ 产 量 ┃ ┃ 面积 ┃ 产 量 ┃
┃ 年度 ┃ ┃ ┃ 年度 ┃ ┃ ┃
┃ ┃ (亩) ┃ (万公斤) ┃ ┃ (亩) ┃ (万公斤) ┃
┣━━━━━╋━━━━━━╋━━━━━━╋━━━━━╋━━━━━╋━━━━━━━━┫
┃ 1955 ┃ 671 ┃ 20.45 ┃ 1968 ┃ 1039 ┃ 6.110 ┃
┣━━━━━╋━━━━━━╋━━━━━━╋━━━━━╋━━━━━╋━━━━━━━━┫
┃ 1956 ┃ 687 ┃ 23.23 ┃ 1969 ┃ 143 ┃ 1.555 ┃
┣━━━━━╋━━━━━━╋━━━━━━╋━━━━━╋━━━━━╋━━━━━━━━┫
┃ 1957 ┃ 420 ┃ 21.11 ┃ 1970 ┃ 217 ┃ 2.07 ┃
┣━━━━━╋━━━━━━╋━━━━━━╋━━━━━╋━━━━━╋━━━━━━━━┫
┃ 1958 ┃ 306 ┃ 2.895 ┃ 1971 ┃ 445 ┃ 4.3 ┃
┣━━━━━╋━━━━━━╋━━━━━━╋━━━━━╋━━━━━╋━━━━━━━━┫
┃ 1959 ┃ 516.5 ┃ 3.915 ┃ 1974 ┃ 413 ┃ 2.995 ┃
┣━━━━━╋━━━━━━╋━━━━━━╋━━━━━╋━━━━━╋━━━━━━━━┫
┃ 1963 ┃ 362 ┃ 1.81 ┃ 1975 ┃ 267 ┃ 0.19 ┃
┣━━━━━╋━━━━━━╋━━━━━━╋━━━━━╋━━━━━╋━━━━━━━━┫
┃ 1964 ┃ 1216 ┃ 1.81 ┃ 1977 ┃ 378 ┃ 1.79 ┃
┣━━━━━╋━━━━━━╋━━━━━━╋━━━━━╋━━━━━╋━━━━━━━━┫
┃ 1965 ┃ 1132 ┃ 8.86 ┃ 1978 ┃ 620 ┃ 2.52 ┃
┣━━━━━╋━━━━━━╋━━━━━━╋━━━━━╋━━━━━╋━━━━━━━━┫
┃ 1966 ┃ 1146 ┃ 7.675 ┃ 1979 ┃ 230 ┃ 0.85 ┃
┣━━━━━╋━━━━━━╋━━━━━━╋━━━━━╋━━━━━╋━━━━━━━━┫
┃ 1967 ┃ 1112 ┃ 7.115 ┃ 1980 ┃ 15 ┃ ┃
┗━━━━━┻━━━━━━┻━━━━━━┻━━━━━┻━━━━━┻━━━━━━━━┛

[耕作制度] 1948年前, 本区粮田70%以上1年只种1季,30%左右两年3作,
复种指数在1.1左右。据1951年和1952年两年对郊二区和泺口镇的调查,复种指数
分别为1.06和1.2,粮食亩产为98公斤和119.5公斤。
耕作制度改革经过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54年,在五柳闸安装涡轮
扬水机1台, 利用小清河水源,对徐李、狮子张、魏家庄1770亩涝洼地,试行改种
水稻, 获得丰收,粮食平均亩产由150公斤增加到300公斤左右,翻了1番。第二阶
段,1963~1964年,利用黄河水源,在小鲁庄安装虹吸管两条,用虹吸管吸水过河,
二级提水到沉沙池,修建地上干、支渠,使西部沿黄万亩涝洼地变稻田。1965年粮
食单产第一次突破200公斤。 第三阶段,1972~1974年,在黄河大堤,架设50米的
高杆, 引电过河, 提水灌溉,鹊山地区4000亩盐碱涝洼地,栽种上莲藕和水稻。
1975年粮食单产突破350公斤。
推广稻、麦两熟制。30年代,北园东南部开始稻麦两作。1956年老稻区50%以
上实行稻麦两作制。1964年沿黄稻改成功,由于收种时间短促,劳力紧张,仅部分
地推广两熟制。1972年后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使稻麦两熟制得到了全面推广。复
种指数不断提高, 1972年为1.56;1980年为1.73;1990年为1.78。粮食亩产量
从1964年的115公斤, 到1990年上升到586.31公斤。 增长了4.10倍。 粮田面积
1990年与1955年比减少27108亩,而粮食总产量从1955年518.13万公斤,1990年上
升到851.08万公斤,增加64.25%。

粮食作物耕作制度

┏━━━━━┳━━━━━━━┳━━━━━┳━━━━━┳━━━━━┳━━━━━┳━━━━━┓
┃ ┃ 粮田面积 ┃播种面积 ┃ 复种 ┃ 1年1作 ┃2年3作 ┃1年2作 ┃
┃ 年度 ┃ ┃ ┃ ┃ ┃ ┃ ┃
┃ ┃ (亩) ┃ (亩) ┃ 指数 ┃ (亩) ┃ (亩) ┃ (亩) ┃
┣━━━━━╋━━━━━━━╋━━━━━╋━━━━━╋━━━━━╋━━━━━╋━━━━━┫
┃ 1955 ┃ 41624 ┃ 55239 ┃ 1.33 ┃ 19911 ┃ 11115 ┃ 27200 ┃
┣━━━━━╋━━━━━━━╋━━━━━╋━━━━━╋━━━━━╋━━━━━╋━━━━━┫
┃ 1956 ┃ 39704 ┃ 54870 ┃ 1.38 ┃ 17009 ┃ 12000 ┃ ┃
┣━━━━━╋━━━━━━━╋━━━━━╋━━━━━╋━━━━━╋━━━━━╋━━━━━┫
┃ 1957 ┃ 35410 ┃ 50875 ┃ 1.34 ┃ 15897 ┃ 9168 ┃ 25860 ┃
┣━━━━━╋━━━━━━━╋━━━━━╋━━━━━╋━━━━━╋━━━━━╋━━━━━┫
┃ 1965 ┃ 31514 ┃ 48745 ┃ 1.55 ┃ 2933 ┃ 4628 ┃ 41184 ┃
┣━━━━━╋━━━━━━━╋━━━━━╋━━━━━╋━━━━━╋━━━━━╋━━━━━┫
┃ 1966 ┃ 31208 ┃ 48204 ┃ 1.54 ┃ 2658 ┃ 3259 ┃ 41287 ┃
┣━━━━━╋━━━━━━━╋━━━━━╋━━━━━╋━━━━━╋━━━━━╋━━━━━┫
┃ 1967 ┃ 32348 ┃ 48100 ┃ 1.49 ┃ 2685 ┃ 3505 ┃ 41912 ┃
┣━━━━━╋━━━━━━━╋━━━━━╋━━━━━╋━━━━━╋━━━━━╋━━━━━┫
┃ 1971 ┃ 29920 ┃ 48473 ┃ 1.62 ┃ 2219 ┃ 4118 ┃ 42100 ┃
┣━━━━━╋━━━━━━━╋━━━━━╋━━━━━╋━━━━━╋━━━━━╋━━━━━┫
┃ 1972 ┃ 29920 ┃ 46745 ┃ 1.56 ┃ 1320 ┃ 4577 ┃ 40848 ┃
┣━━━━━╋━━━━━━━╋━━━━━╋━━━━━╋━━━━━╋━━━━━╋━━━━━┫
┃ 1974 ┃ 28367 ┃ 45561 ┃ 1.61 ┃ 1029 ┃ 3861 ┃ 40761 ┃
┣━━━━━╋━━━━━━━╋━━━━━╋━━━━━╋━━━━━╋━━━━━╋━━━━━┫
┃ 1975 ┃ 26032 ┃ 42115 ┃ 1.62 ┃ 786 ┃ 3817 ┃ 38147 ┃
┣━━━━━╋━━━━━━━╋━━━━━╋━━━━━╋━━━━━╋━━━━━╋━━━━━┫
┃ 1978 ┃ 21304 ┃ 36934 ┃ 1.73 ┃ ┃ 2126 ┃ 33808 ┃
┣━━━━━╋━━━━━━━╋━━━━━╋━━━━━╋━━━━━╋━━━━━╋━━━━━┫
┃ 1980 ┃ 20926 ┃ 36129 ┃ 1.73 ┃ ┃ 3486 ┃ 32643 ┃
┣━━━━━╋━━━━━━━╋━━━━━╋━━━━━╋━━━━━╋━━━━━╋━━━━━┫
┃ 1981 ┃ 20045 ┃ 34873 ┃ 1.74 ┃ ┃ 2719 ┃ 32154 ┃
┣━━━━━╋━━━━━━━╋━━━━━╋━━━━━╋━━━━━╋━━━━━╋━━━━━┫
┃ 1982 ┃ 18780 ┃ 33179 ┃ 1.77 ┃ ┃ 2018 ┃ 31611 ┃
┣━━━━━╋━━━━━━━╋━━━━━╋━━━━━╋━━━━━╋━━━━━╋━━━━━┫
┃ 1983 ┃ 18822 ┃ 33290 ┃ 1.77 ┃ ┃ 2024 ┃ 31266 ┃
┣━━━━━╋━━━━━━━╋━━━━━╋━━━━━╋━━━━━╋━━━━━╋━━━━━┫
┃ 1984 ┃ 18363 ┃ 32711 ┃ 1.78 ┃ ┃ 1694 ┃ 30999 ┃
┣━━━━━╋━━━━━━━╋━━━━━╋━━━━━╋━━━━━╋━━━━━╋━━━━━┫
┃ 1985 ┃ 17207 ┃ 30840 ┃ 1.79 ┃ ┃ 1592 ┃ 29248 ┃
┣━━━━━╋━━━━━━━╋━━━━━╋━━━━━╋━━━━━╋━━━━━╋━━━━━┫
┃ 1986 ┃ 16441 ┃ 29064 ┃ 1.76 ┃ ┃ ┃ 27456 ┃
┣━━━━━╋━━━━━━━╋━━━━━╋━━━━━╋━━━━━╋━━━━━╋━━━━━┫
┃ 1987 ┃ 15500 ┃ 28247 ┃ 1.82 ┃ ┃ 1538 ┃ 26709 ┃
┣━━━━━╋━━━━━━━╋━━━━━╋━━━━━╋━━━━━╋━━━━━╋━━━━━┫
┃ 1988 ┃ 14969 ┃ 29797 ┃ 1.99 ┃ ┃ 1498 ┃ 26749 ┃
┣━━━━━╋━━━━━━━╋━━━━━╋━━━━━╋━━━━━╋━━━━━╋━━━━━┫
┃ 1989 ┃ 15547 ┃ 26986 ┃ 1.74 ┃ ┃ 544 ┃ 26442 ┃
┣━━━━━╋━━━━━━━╋━━━━━╋━━━━━╋━━━━━╋━━━━━╋━━━━━┫
┃ 1990 ┃ 14516 ┃ 25849 ┃ 1.78 ┃ ┃ 185 ┃ 25664 ┃
┗━━━━━┻━━━━━━━┻━━━━━┻━━━━━┻━━━━━┻━━━━━┻━━━━━┛

[农田水利灌溉] 1948年前,天桥区农田90%不能灌溉。1953年,国家投资在
五柳闸装了1台1立方米/秒的涡轮扬水机, 又在小清河北岸修建水渠5条,由此把
1770亩易涝地改为稻田。 1957年冬,本区的优胜、太平、进军3处农业社联合在北
园路以北新挖共青团河全长1600米,改地下河为地上河,1000多亩藕稻田由多年来
的闸河堵水灌溉变为自流灌溉。1958年,又建水利无影山工程,于1961年完成。扬
程50米, 上水量0.5立方米/秒,使500亩山坡地为水浇地。1963年开始,治理沿
黄涝洼工程,先后共建大型排灌站8处,开挖大型排水沟15条,全长41400米,投工
96000个,挖土方18万立方米,效益面积达35000亩,基本解决了10年9涝的局面。
1984年在老徐庄黄河大堤建成引黄闸1处,配套工程38处,防凌渠800米,沉沙
池两座,沿黄河、小清河修建提水站68处,把沿黄万亩易涝土地,改造成为能灌能
排的稻、麦两作田。1972年,公社投资10万元,在黄河大堤两岸架起50米高杆,横
跨500米宽的黄河,把电力送到黄河北。在北泺口修建提水站1处,1974年全面完工,
河水虹吸过坝,实现了“电过黄河,水过坝”,彻底改变了鹊山地区“南面沙土滩,
北面蛤蟆湾” 的局面,使原来一年难收1季粮田的土地变为稻麦两作田。1975年集
中1800名劳力,用石块砌垒了柳行河和东泺河,解决了南部菜区的排涝问题。1990
年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其中引黄灌溉面积达71.16%,机电灌溉8.
25%, 引河、 湖水灌溉20.59%,全部实现了水利化。1990年有灌溉机械电动机
862台、0.74万千瓦,农用水泵411台,喷灌机械2套,配套机电井60眼、60台、240
千瓦。
[作物栽培] 耕作机具。 据1955年统计,本区有各式犁247部,其中双轮双铧
犁61部, 新式步犁32部,旧式犁134部。1958年,有拖拉机3部,1974年发展到142
部,计1392.3千瓦。1990年大中小型拖拉机发展到434部,总计5320千瓦。
耕作。1948年,大田使用水犁耕地,深度为15厘米。藕稻田用铁四齿刨。1951
年推广双轮铧犁,耕地深达20厘米左右。1964年,沿黄稻改后,稻麦两熟田夏、秋
两次耕作。80年代后,本区农田作物耕、收、打、播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施肥。建国前,大田区使用栏圈肥和粪尿肥,每亩用1000~1500公斤。播种小
麦时每亩用大粪干100~150公斤。 80%以上的粮食作物只施底肥1次。建国后,施
有机肥,每亩施用量增加到2500公斤。1960~1975年国家供应液体化肥一氨水,每
亩用量25~40公斤。70年代后期,增施碳酸氢氨。进入80年代,增施磷肥、尿素。
碳酸氢氨,每亩用量由60年代25~40公斤增至100公斤(包括磷肥)。
播种栽植。1948年前播种使用旧式耧。从1953年开始,播种小麦改用密植耧播
种3行、6行、12行、24行、用牲口或用8.8马力拖拉机牵引。1973年后,改为机播。
播种时间,春季清明节左右播种高梁,谷雨前后播种谷子;秋季,秋分前后播种小
麦,来年夏播作物随收随种。水稻清明节前泡稻种,谷雨节前育苗,芒种节前插秧。
稻麦两熟田,清明后泡稻种,谷雨后育苗,夏至前后插秧,稻田小麦,寒露前后播
完。
播种密度。1948年前,大田作物用耧(宽约30厘米)播种。1952年推广靠耧并
垅增加密度50%左右。 高梁、 谷子、玉米、大豆使用小★(宽约20厘米)播种。
1958年秋播小麦大搞“卫星”田,每亩播种20~30公斤麦种,造成不合理密植现象。
1959年后,贯彻农业“八字宪法”,逐步做到合理密植。1962年播种小麦推广密植
耧,种类有3行、6行、12行、24行。行距12~15厘米,1972年后实行机播。1949年
前,水稻为大方池栽培,株行距均在30厘米左右,每亩栽8000墩左右。1956年推广
小方池,株行距均在20厘米左右,每亩约栽12000墩。70年代后增至2万墩,最密者
达3万墩。
田间管理。高梁、玉米一般间苗2次,中耕2~3次;玉米,喇叭口时培土1次;
小麦一般浇水4次, 冬前浇冻水,春分浇返青水,清明浇拔节水,小满浇灌浆水;
水稻插秧后,田中保持3.3厘米水,缓苗后,干干湿湿,乳黄期烤田,中间用趟田
器,趟田2~3遍,拔去杂草。
[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主要病害小麦有锈病、白粉病、散黑穗病;虫害有麦蚜、
麦叶蜂、红蜘蛛。水稻有纹枯病、稻瘟病;虫害有稻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玉米有叶斑病、青枯病虫害有玉米螟、粘虫。大豆有造桥虫、食心虫、粘虫。地瓜
有斜纹夜蛾等。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50年代初期,对农作物病虫害无
有效药剂防治。据统计,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7715亩,损失粮食7.5万公斤。50年
代后,新农药不断出现,病虫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在病虫害严重之年,仍然遭受
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 1964年2500亩玉米、 谷子发生粘虫,损失粮食3万公斤;
1965年18694亩水稻发生稻包虫,损失粮食5万公斤。
用于防病的药剂有:退菌特、石硫合剂、敌锈钠、粉锈宁、氟化钠、异稻瘟净、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井岗霉素等。
用于防治虫害的药剂有:乐果、粘虫散、马拉硫磷、敌杀死、速灭杀丁、六六
六粉等。药械有:喷雾器、喷粉器、高压机动喷雾器。
[农业技术推广] 50年代,水稻推广小株密植。由7000~8000墩增加到1.2~
1.5万墩。 1956年水屯村60亩水稻,创亩产500公斤的高产纪录。60年代,全区完
成稻改后, 1964年在丁太鲁进行亩栽1.5、2、2.5、3万墩4种不同密度的试验。
依次取得亩产380公斤、 407公斤、457.5公斤和401公斤的产量,以亩栽2.5万墩
为最佳。1979年洋涓村对水稻增施肥的试验,亩施3立方米有机肥加磷肥30公斤后,
结果亩增产100公斤。
小麦。50年代推广靠耧并垅。到60年代推广畦田化,起到保水、保肥、增产的
好效果。
种子纯度试验。 对水稻“京引119号”品种,进行了纯度和混杂的试验对比,
精、混亩产相差248.5公斤。由此,精选良种在全区得到全面的推广。
稻田灭荒试验。 对恶草灵等7种除草剂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恶草灵、农思它、
草枯醚、 除草醚4种除草剂效果最好。1984~1986年,对万亩低中产田水稻综合开
发试验,3年均取得亩增产83.05公斤的效果。
受市级奖的项目有“小麦、 水稻联产承包技术合同” 、“水稻高产攻关”、
“万亩水稻低中产田综合开发”。区级奖的项目是“水稻塑料薄膜育苗”和“小麦、
水稻喷打三十烷醇增产试验”。
附:北园大米
北园种稻历史久远。(唐)李邕(678~747年)《登历下古城望鹊山湖》诗中
有:“负郭皆粳稻,安时歌吉祥”之句。(明)嘉靖《山东通志》载有:“成化癸
已年间(公元1473年)召饥民数万,浚小清河数百里,得湖田数百顷”。北园水稻
引市内泉水灌溉,水质优良。当地农民根据水稻喜凉水的特点,巧妙的调整放水渠,
使灌溉水形成上进下出的活水,以降低水温,所产米洁白透明,做饭时香味飘四邻,
有“一家做饭四邻香”之誉,吃时甘美可口。(明)刘敕在《历乘》中赞北园大米:
“此香饮出玉轻黄”。
解放前, 北园大米价格昂贵。《历城县乡土录》记载:每斗4元上下(每斗20
公斤)。只供上层人物和年节宴会使用,一般市民很少能吃到北园大米。
北园大米,上水米质量最好,下水米质量较差。70年代以来,水质污染日益严
重,老稻区大米质量下降,已淘汰种植。1964年沿黄稻改后,沿黄稻田用河水灌溉,
大米质量已超过老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