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3&A=2&rec=47&run=13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全区开展“文化大革命” 。受“左”倾错误思潮的
影响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挠破坏,自1966年11月起,全区派性膨涨,
无政府主义泛滥,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各项建设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在困
难的条件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左”倾错误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白手起家,
发展生产自救事业。197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1965年的11.8倍,平均每年递增
32%。其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976年10月至1980年12月1976年10月, “四人帮” 被粉碎,全区掀起揭批
“四人帮”罪行的高潮。1979年起,全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深
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逐步将全区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
生产建设事业取得新成绩。1978年下半年,41个区直工业企业交市后,大力
发展街道生产。1979年下半年,83个街办生产企业和生活服务单位划为区属集体
企业,4920人转为集体企业正式职工。1980年完成工业产值2820万元,实现利润
310万元。 完成货运量70.7万吨,货物周转量2235.9万吨公里,提前两个月完成
全年计划。 1978~1980年,投资119万元,完成道路修铺、下水道改建疏浚等工
程;房管系统新建住宅11443平方米,翻建危险房26998平方米。1979年建立区环
保机构, 初步开展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及消烟除尘工作。1980年5月首次开展
地名普查。
生活服务事业有较大发展。 1980年,区直商业新增网点159个,翻建、扩建
网点48个,总面积达6200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60%;全年完成营业额2224.4万
元, 利润113.7万元。营市街、纬十一路两处农贸市场相继恢复开放。待业青年
集体网点、个体商业户得到发展。大多数居委会形成以三代店为主的生活服务点,
9个街道办事处各自形成一条网点比较集中的生活服务街,恢复和新增部分名吃、
小吃。
1980年12月至1984年4月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经济工作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区街工业通过推行经济责任制,提高了经济效
益。 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4476万元,实现利润750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58.7
%和141.9%。交通运输,1983年完成货运量82万吨,货物周转量3250万吨公里,
实现利润121万元, 分别比1980年提高17%、45%和71.6%。商业系统,1983年
完成销售额2560万元,实现利润160.5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50.5%和72.6%。
生活服务事业出现新的繁荣。 1983年,全区商业服务网点达603处,比1980
年增长近1倍;农贸市场由1980年的两处发展到6处,总成交额达730.50万元,比
1980年增长35.54%。
城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市政建设共投资510万元,改建道路5条,改造土街
土巷417条,为6000余户居民家庭引进自来水。青年公园整修后对外开放。
科技、文教事业有新发展。3年间,共实现革新项目114项,试制成功新产品
38种。1982年复建区红十字会。1983年,小学期末考试合格率、升学率均超市平
均水平。计划生育率、一孩领证率、晚婚率分别为99.94%、99.99%和99.93%,
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被评为省、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1983年集中对各类刑事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是年,
共发生刑事案件239起,比1982年下降15%。
1984年4月至1987年5月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
明一起抓,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年间, 区街企业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不断深化改革,取得显
著成绩。 1986年, 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比1983年增长124.6%;利润达
1408万元,比1983年增长87.7%。区直商业、区街生活服务、劳动服务公司营业
额(销售额)分别为4560万元、3721万元和3122万元,比1983年分别增长57.6%、
253.7%和34.9%。物资供应完成销售额797.5万元,营业额35.5万元,均为1983
年2.9倍。全区农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由1983年的6处增至10处,农副产品上市量
达7223万斤, 比1983年增长196%。交通运输速度和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处于领
先地位。
城市建设和管理步子加快。 3年中共投资690万元,改造道路10条,石板沟6
条。完成了建设治理环城公园和工商河的任务;改建了青年公园,加快了槐荫公
园的建设速度。发动驻地单位集资群建,完成改造小街巷、自来水进院等工程。
科教文卫事业有新发展。3年中共取得科技成果24项,其中获省、市级奖励4
项; 实现技术革新78项;研制新产品177种,投入生产97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
率、巩固率、普及率连续3年稳定在100%,毕业班升学率达99.8%。1986年,教
育系统40余项工作达到全国或省、市先进水平。职工教育已基本完成文化补课,
转入岗位职务培训。1986年底,全区721个单位(占全区单位总数的75.8%) 达到
市规定的卫生标准; 灭鼠防疫工作达到市政府提出的一役达标要求。3年中,计
划生育率均保持在99.9%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8‰以内,被评为全国、
省、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共建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广泛开展。 1986年, 共创建文明单位87个,“五好居”43个,“五好院”
1356个, “五好家庭”21188户。全区普法教育受教育人数达13万余人次。经过
“严打”斗争,依法惩处一批犯罪分子。1986年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比1983年下
降61.5%。
1987年5月至1989年12月进一步解放思想, 务实求实,开拓进取,全区经济
建设和各项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绩。
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1989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40175万元,比1986年增长
148.7%。 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3350万元,比1986年增长140%。商业完成营业额
48481万元,比1986年翻两番多;完成利润2310万元,比1986年增长57.2%。3年
间, 新建农贸市场12处。 1989年集贸市场达20处,总成交额16754.77万元,比
1986年增长536%。
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突破。1986~1989年,全区共改造、开发旧城区11处,
施工面积达21万平方米, 基本建起西市场、光明街、纬六路等9处居民小区,南
大坑、岔路街等低洼易涝区得到治理。城区基本实现道路沥青化、公厕水冲式、
垃圾台厢式,无石板排水沟,无土人行道。对城市管理进行改革探索,形成责、
权、利相对统一的市、区、街、居四级管理网络和区、镇、村三级土地管理体系。
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3年间,共取得科技成果37项(其中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的4项,达省内先进水平的7项,获省、市、区科技成果奖的19项),
发展科技实体11处,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聘用各类科技人员2296名。
1989年9月1日,全区依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两镇“四率”(入学率、巩固率、
毕业率、普及率) 达99%以上,超省定标准;区教委和中大槐树辅读学校被评为
省弱智教育先进单位。1986~1989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8‰以内,
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5%以上,连续被评为省、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治理整顿初见成效。全区共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个,清理整顿公司51家。
深入开展了财政、物价、税收大检查,加强了审计监督,保证了全区经济和各项
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