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科教文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3&A=1&rec=5&run=13

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1918年,建立第一所企业办小学--济南扶轮小学。至1949年11月,城区共设小
学24所,其中公立小学8所,私立小学15所,企业办小学1所。1956年,私立小学全
部转为公办小学。1978年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辖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
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1988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升学率均达98%以
上,小辛庄小学被国家教委授予“德育先进校”称号,区校办工业公司被国家教委
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89年,全区共有中、小学94所,其中区直中学13所,
小学20所; 镇办中学5所,村办小学45所;驻区厂办中学4所,小学7所。是年,光
明街小学学生边荣塘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大槐树辅读学校被评为省弱智教
育先进单位,并被定为市弱智教育示范学校。
本世纪初,“萃卖场”即建有茶楼,演出大鼓、琴书等曲艺节目。30年代,西
市场成为全市曲艺场所主要集中地之一。山东琴书“殷贺茹”三门鼻祖之一的殷田
昌及其养子殷茂太,五音戏艺人、号称“鲜樱桃”的邓洪山,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
高元钧,乔派坠子传人郭文秋等均曾在此卖艺谋生。解放后,先后建起区文化馆、
办事处文化站,成立了专业、业余剧团,经常举办全区性文艺会演、调演、展览等
活动。1978年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989年,全区有文化
馆1处, 文化站13处,文化中心13处,文化室109处,文化点13处,群众文化组织3
个。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创作比较活跃。
解放前,辖区仅有若瑟医院(现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址) 、山东省立医院(现山
东省立医院址) 等少数医疗卫生机构。解放后,先后建起以省、市医院和区医院、
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及街道办事处(镇)卫生院、驻区厂矿医院组成的医疗保健
网络。 1989年,全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150个,其中区管机构95个,驻区省、市机
构55个。山东省立医院为医疗、教学、科研等综合性医院,设备先进,科室齐全,
各具特色,一批老教授、老专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市第
二人民医院以眼疾诊治见长。区医院痔瘘诊治技术享誉省内外。青年公园街道办事
处卫生院在疾病防治、卫生宣传、推行计划生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受到国家及省市
有关部门的表彰。
1959年建立区科技管理机构,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中取得一批成果。1982年
起建立厂属科研机构。至1989年,共取得科研成果78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15项,
国内空白23项; 达省内先进水平10项,国内先进水平18项,国际先进水平8项。各
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
50年代后期,群众体育活动形成热潮,各系统(单位)普遍成立体育协会和运动
队,各种比赛、运动会竞相举行。70年代,学校体育、职工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田
径、小篮球、体操、航模成为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多次在省内比赛中夺魁。80
年代,群众体育活动更加活跃,中老年体育活动尤为突出。区老年门球队为全市建
立最早、成绩最突出的一支队伍,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日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