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经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3&A=1&rec=4&run=13

解放前,辖区为济南市较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认真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进
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济南开埠后,辖区以手工业生产作坊为主的私营工业逐步兴起。1910年建立津
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20年代,相继建起机器铁工业、榨油业等民族工业。30年代,
火柴业迅速崛起。 1937年有火柴厂4家,占全市火柴产量的一半。40年代,机器铁
工业、化学染料业、砖瓦石灰业、织布业等迅速发展起来,著名的有大章铁工厂、
益华火柴厂、中东造胰厂等。解放初,官僚资本企业收归国有。1953~1956年对私
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起一批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建起部分街道生产自救厂组,广大群众艰苦创业,排除各种阻力,生产波浪
式发展。至1976年,形成初具规模的街道工业。1978年,全区工业企业数、产值、
利润分别为1963年的5.78、22.54和34.84倍。同年,40个区直工业企业交市归口管
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兴的街道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低压锅炉、化
工和机械产品在全市区街工业中占有一定优势。1989年,区属企业达406个(其中街
办、镇直企业80个) ,年总产值4.02亿元,实现利润2443万元,企业数、产值、利
润分别为1979年的3.66、16.59和11.09倍。一批名优产品相继问世。其中济南市剪
切设备厂生产的QD30-6B型电动多功能剪切机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远销
印尼、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槐荫化工总厂生产的高锰酸钾被评为化工部
优质产品, 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峨嵋滑动水口厂生产的HKF40-2
型配合式滑动水口阀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专利证书,其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国
际水平,获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1904年前,辖区为农区,西部地区以种粮为主,东部地区
多种蔬菜。解放后,经过生产关系变革,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科学种田,
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粮食、蔬菜产量逐步增长。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制,大搞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89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61万亩
(1073.3公顷),约为耕地面积的1/4,占全市蔬菜上市量的1/4。段店、吴家堡两镇
分别被列为济南市7个蔬菜保护栽培基地之一和4个水生菜基地之一。全年农村经济
总收入达5.33亿元。
商业兴旺发达。1904年济南开埠后,中外商人云集。1909、1917、1928年,相
继建成“萃卖场”(位于经五路小纬六路) 、“商埠第一楼”(位于经三路纬七路至
纬八路以北地段) 和西市场(位于经二路纬十一路)。“第一楼”集烟馆、赌场、澡
堂、饭庄、杂货、摊商、服务业、书寓业于一体。西市场有百货、绸布、药店、饭
庄、茶馆、戏场、说书场等业户70余家,为济南市西商埠的商业中心。同期,酱园、
牛栈、棉花等业发展迅速,其商号之多、经营额之高,均为全市之冠。1930年,纬
十一路形成全市最大的牲畜市场, 年销往日本、欧美牛只3万头以上。1937年有德
馨斋等酱园17家。30年代末期,辖区又有雪地银都之称。1938年有花行18家,其中
阜成信花行年销量达1000万担,为济南市最大的花行。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
下,私营商业、集体商业迅速发展。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由市、区管
辖的国营、公私合营、合作商业和饮食服务业。1981年后形成以西市商场为中心,
由国营、集体、个体构成的商业网络。1989年,区属商业网点达4500个(国营38个,
集体1777个,个体2685个),总营业额达4.85亿元,实现利润2310万元。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解放前,马车、小推车、地排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城区道
路多为石板路、碎石路和土基路。1926、1938、1946年,先后开辟路经辖区经二路
的公共汽车,均不久即停运。60年代,逐步实现机动板车、拖拉机、汽车运输,人
力车逐步减少,道路路面向沥青化发展。70年代,汽车逐步成为主要运输工具,道
路路面基本实现沥青化。至1989年,全区道路总长达7.32万米,公共汽车线路增至
11条。 区运输公司有货运汽车220辆,年货运量为61.2万吨,货物周转量为3889万
吨公里,实现利润9.22万元。
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解放前夕,辖区系劳动人民聚居区,多数人过着贫困
的生活,住地窖、窝棚、土坯草房,北大槐树与碧梧街一带有“棚户村”之称。解
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
步向小康迈进,居住条件大大改善,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活耐用品向高层次
发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高档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1989年,区
属全民企业职工和集体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680.35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为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