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4&rec=299&run=13

1、清真南大寺 位于泺源街道办事处西青龙街礼拜寺巷内,占地5238平方米,
该寺始建于公元1295年(元朝元贞年),经明、清、民国时期几次重修扩建,设施
完整,包括影壁、大门楼、礼拜殿、宣喻台、邦克楼、望月楼、南北讲堂、浴室等。
主殿由后殿、前殿和卷棚组成。寺内存有历代碑文、匾额。该寺由于历史悠久,规
模宏伟,建筑风格符合伊斯兰教规,并属中国古典庙宇式建筑群体,为山东清真寺
之冠,是济南穆斯林主要礼拜斋戒庆典之地,也是济南宗教界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
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清真北大寺 位于永长街81号。占地5000平方米。有主殿、卷棚、望月亭、
南北讲堂、沐浴室等。主殿由9排大圆柱支撑,建筑面积823平方米,可容纳千人做
礼拜。该寺始建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因建于永长街北部而得名。1769年成
为完整的建筑群体。1932年大修。寺由影壁、大门、教室、浴室、教长室、礼拜殿
等建筑组成。1990年2月再次全面大修,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清真女寺 位于永长街39号。该寺原址在西青龙街90号。1992年因经七路
拓宽拆除。1994年11月在现址建成开放。该寺是有民族特色和阿拉伯建筑风格,面
积508平方米,能容纳200余人,内部设施健全,是全国伊斯兰教史上首座较大规模
的清真女寺。
4、 党西清真寺 位于党家庄镇党家庄西村西首,坐西朝东,明代创修。该寺
建筑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寺院大门为硬山式起脊,前后出檐中国式门楼,门前有
石虎一对。大门向里30米中心为大殿(礼拜殿),由三座建筑勾连搭式相接而成。
前为券棚式门厅,中、后为两个破山式大殿。前殿梁上书“大清咸丰辛亥元年仲秋
桂月彩色重新”,后殿梁上书有“民国十七年中日战斗修补纪念”。1928年济南发
生“五三”惨案,冯玉祥、蒋介石在此停留,遭日军炮轰,清真寺后殿受损,故而
修补。
5、长春观后阁楼 位于泺源街道办事处长春观街9号,一名大庵,始建于1107
~1110年(宋大观年间)。1633年(明崇祯六年)《历乘》载:“西门外、邱处机
潜修处,平地一洞,蜿蜒数星,今没入民舍……”邱处机为元朝人,号长春子,栖
霞人,十九岁拜王重阳为师,学于宁海昆山……以不嗜杀及敬天爱民清心寡欲为善。
太祖深契之,赐官曰长春。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明、清时期,长春观多次重修,
至清中叶后日渐衰败,庙宇废。原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均为清代建筑,后仅存
山门、大殿、东配殿及后阁楼。1986~1987年经济南市文化局和山东省文物局两次
拨款修复,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中山公园 位于辖区北部经三路纬五路,是1904年修建的第一个商埠公园。
占地面积3.12万平方米。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改成中山公园。1928年
“五三”惨案后改称五三公园,不久又改称中山公园,1951年定名人民公园。1986
年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济南市政府决定,复称中山公园。初建时,
公园设有北大门和南便门,北门内有六角池,池中心有高石,顶作盘型,上有四蛙
仰天,鼻口喷水;池畔立栏,栏外置石柱,绕池缭链,为公园迎门景色。园林松柏
深秀,行径蜿蜒,幽荫苓蔚,为市民寻芳行乐,消夏栖荫胜地。1948年济南解放后,
人民政府对公园进行了重新整修,植树种花,修建道路,新设景观。1957年,增设
六处猴笼、鸟舍、鸽亭,内有猿猴、鸽子、黄鹂、仙鹤、画眉、孔雀、八哥、老鹰、
鹦鹉等。北门东侧设济南市图书馆。1981年11月对公园再次进行改造。南北大门均
为平顶通透的现代建筑,悬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手书“中山公园”金字匾。公园中
心游览区,两端以假山池为主体,以云洞岭为基础的假山,峭壁峡谷,跌水瀑布,
山道盘旋,老树婆娑。山东侧建有1000平方米的水池,池岩山石参差,石径环绕,
山水相映。水池南侧,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水榭。歇山青瓦。环廊明柱是园中主要
建筑。中心游览区东端,以半壁廊花架和画廊合为一体的曲廊为主线,设置各种植
物景观的园林小景,廊下休息可欣赏塔松高耸,竹径通幽,枫荫奇石争秀,群芳斗
艳,清泉喷涌。在加强公园景区建设的同时,2002年10月,公园在天桥桑梓店承租
土地20公顷,建立北国卉园苗木基地。主要培植、繁育城市绿化用苗木及部分中、
高档观赏花木。发展观光农业项目。
7、万竹园 位于西青龙街17号,占地1.2公顷,为元代建筑。园内有3处庭院,
13个院落, 房屋186间,建筑面积3752平方米。七十二泉中的望水、东高等泉坐落
于园中, 置4亭5桥1花园,是一处集南方府院、北京王府和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于
一体的古庭院建筑。 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 因面积广大竹林成片得名。1570年
(明隆庆四年),宰相殷士檐归隐万竹园,在园内筑水上精舍一座,名曰“蒙斋亭”,
并在园内广植花木,改万竹园为通泺园。清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进士王苹在
此居住,因蒙斋亭临望水泉,望水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第二十四,故将蒙斋亭改称
二十四泉草堂。民国初年,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统制张怀芝占据该地,1912~1917年,
征集能工巧匠建成一座设计宏伟、古朴典雅、工艺精湛、布局合理的建筑群体。园
中各院落均为雕梁画栋,古幽清雅、院院相连、渠渠相通。1980年,万竹园经整修
后开放,1986年《李苦禅纪念馆》设于园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
济南市统一规划,将万竹园并入趵突泉公园景区。
8、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四里山南麓、五里山西麓。占地面积32万平方
米。1969年10月命名为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公墓,1973年改称济南市英雄山革命
烈士陵园, 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建筑保护单位。1989年8月,被国家民政部定
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建筑群体结构分三部分:北部英
雄山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高34.28米,全部用乳白色花岗岩砌成。塔身南北
两面由毛泽东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与烈士纪念塔遥相辉映的
胜利铜塑像。 1989年9月在英雄山北麓落成。陵园中部五里山西麓,建有革命烈士
骨灰堂和事迹陈列室;堂内悬挂有郭沫若所作诗词《西江月·谒烈士陵园》:“无
数烈士鲜血,凝成遍地红旗。艰难缔造莫忘之,树立雄心壮志。松柏青青千古,乾
坤正气淋漓。问君何处去寻诗?诗曰在斯在是。”陵园南部是烈士墓地,建有中国
共产党山东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和早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烈士的陵
墓。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烈士786人,无名烈士716人也安葬于此。陵园风景秀丽,
环境优雅,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每年清明前后,各界人士前来祭典奠灵,缅
怀先烈, 是济南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98年9月,纪念济南战役50周
年之际,济南市政府确定,报山东省政府批准,将“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
室” 扩建为“济南战役纪念馆”,到2003年8月落成,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由中
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
9、 大涧沟西三官庙 位于十六里河镇大涧沟西村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3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山门1座。门洞用料石砌成券顶,山
门系高4米宽6米的石砌平台, 台上建有玉皇阁1座,面阔1间,进深1间。院内有大
殿1座, 前出厦硬山式,砖木石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黄玻璃瓦覆顶,殿内柱
础为莲花瓣式,院内东墙为碑廊,内有清康熙三十一年、五十九年,道光二十五年、
光绪二十年重修三官庙碑6通。山门外有古柏1株,西侧有钟楼1座,高约7米,券棚
顶小灰瓦覆盖。
10、殷士檐墓 位于党家庄镇殷家林北500米处,北靠大丘山。墓封土高4.5米,
周围用雕刻的莱州石砌成,有13.7米见方的经弥座保护。殷士檐(1522~1582),
字正甫,明嘉靖、万历年间历城人。10岁能文,14岁为秀才,19岁中举人,26岁中
进士。历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等职。为正一品官,世称殷天官、
殷阁老。殷士檐为政清廉,光明磊落,主张励精图治,直言敢谏,曾上疏皇帝,请
求施行德政,宽缓刑罚,节省开支,体察民情疾苦。明万历皇帝夸他存心纯美,操
行高洁;隆庆皇帝赞他道德法术醇正精湛,气量胆识宏大光明。后因高拱专政,屡
遭排挤,于1570年(隆庆四年)辞官退避而归故里,在济南万竹园居住,筑水上精
舍蒙斋亭,广植花木,改万竹园为通泺园,潜心研究经史。著有《金舆山房集》、
《明农轩乐府》 、《三千字文》等书。1582年(万历十年)6月去世,葬历城党家
庄凤凰山麓。墓顶有古柏1株,墓南200米处有石牌坊底座,坊为莱州石建造。神道
宽4米, 两旁原有石人、石羊、石狮、石马、石虎等。墓西南70米处的渠桥上,有
明隆庆元年三月制诰碑1通。1979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大佛寺石窟造像 位于青铜山麓半腰处,坐北朝南,属隋唐建筑。大佛寺
宇荒废无存, 仅存石窟造像。窟高9.5米,深4.5米,宽4.7米,窟门为料石砌成的
拱门。窟内有大坐佛1尊,佛身高8米,宽1.9米,佛坐高1.5米,大佛左右侧有菩萨
和比丘立像。菩萨高2.2米,肩宽0.7米,手持枝条和净水瓶,额冠上有坐佛。比丘
高1.8米,宽0.6米。大佛右侧壁上有小佛4尊,全窟共9座造像,均为高浮雕,从雕
刻、 服饰、发髻看为隋唐时期雕刻。窟门外右侧有1碑,上记明嘉靖十五年(1536
年)、清光绪年间均重修拱门。大佛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玉函山石窟造像 位于十六里河镇分水岭村南东玉函山北麓,为西佛峪摩
岩造像。 玉函山北面山腰中的西北方一巨石上刻“佛峪”二字,其东面约150米处
即为石窟造像,现存隋95尊造像,其西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佛身尚存。
像侧有隋代题记12则,唐代题记2则,元代题记3则。石窟下有佛峪寺遗址。造像西
面山梁上有“灵官阁”1座,已残,系康熙十五年四月八日修。门洞内有“玉函山”、
“岱翠” 字迹。南天门北约300米处有一方形石券顶“三教堂”,为明万历十三年
(1585年)建。
13、东佛峪 位于十六里河镇鑛村东北约3000米,龙洞山东佛峪尽头处,原有
一般若寺,现成遗址。由“佛峪胜境”牌坊拾阶而上,有长百米高数十米的悬崖,
崖上刻有造像20余尊,为隋唐风格。光绪癸卯年(1903年)冶山居士书云“云殿泉
厨”,光绪九年刻大“佛”字及“别有洞天”、“唐金刚念碑”、“严阿仙境”、
“林壑优美”、“洞庭少宝”大小题记30余则。东佛峪春日黄花遍地,山青树绿,
鸟语花香;夏季林海涛涛,山涧溪水透明,山风清凉,盛夏无暑;秋天满山红叶,
果实累累;冬天气温虽低,但阳光直射,无寒气。明代《历乘》载:“佛峪,龙洞
山东,逶迤而入,两山夹合,寺最奇峻,亦可藏修”。佛峪泉水四溢,名泉有三:
1、露华泉,在般若寺内,修有泉池蓄水,过去专供僧人居士饮用;2、林汲泉,在
西山坡林深处,泉眼细如壶嘴,可插管引水。当地群众称为“壶嘴水”;3、听泉,
在瀑布下面,四面高山,古柏苍松,流水有声,汇集成潭。潭边巨石成方,平滑如
床,可坐其上吟诗作画,卧其上闭目听泉,凝神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