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4&rec=27&run=13

1998年,中共市中区委基层党委共27个。七里山、大观园、岔路街、馆驿街、
魏家庄、四里村、玉函路、舜玉路、六里山、杆石桥、经二路、经七路、泺源、二
七新村、王官庄、七贤镇16个街道(镇)党委;党校、教委、建委、经计委、商业
局、卫生局、房管局、交通局、区公安分局、开发公司、机关党委11个系统党委。
2000年,党家庄镇党委、十六里河镇党委由历城区委划归市中区委管理。同年,为
加强社区党建,所有街道党委改设街道党工委。2001年,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撤销
七贤镇党委,新建七贤街道党工委、白马山街道党工委。同年,撤销玉函路、经二
路、经七路、岔路街、馆驿街街道党工委,新建舜耕街道党工委。2002年,为加强
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成立腊山科技产业园党工委和新型经济组织党工委。2004
年底, 全区共有党(工)委29个,其中,街道党工委13个,镇党委2个,系统党委
14个。1998~2004年,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
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整体推进
的工作思路,探索创新,坚持机关、社区、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面抓,
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功能。机关党建工作以争创“四型”机关(学习型、
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和“六好”干部(思想素质好、勤奋学习好、遵守纪律
好、团结协作好、求真务实好、工作业绩好)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创新学
习教育手段和党性实践载体,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
众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基层党(工)委工作制度》,对机关党组织的学习、
会议及日常党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举办了全区机关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了
“四进社区”、“便民服务”、“义务植树”和“文明家庭文明行,共创文明城”
等党性实践活动。开展了以包村驻点、包居联户、包企助岗和干部下派工作为主要
内容的“三包一派”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
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社区党建工
作以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 为抓手,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和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不断探索新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城市社
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推动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2000年,对居委会
进行了调整定位, 把原来的102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84个社区居委会,并按照“一
居一支部”的要求,全部建立了党支部。2004
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推行了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把社区作为一个棋盘,
将每一名党员纳入相应网格中,最大限度的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了开放式的党建工
作新格局。2003以来,市中区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舜玉路街道
舜园社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七里山七东社区党总支书记田宝明
被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农村党建工作按照“抓班子、树形象,抓村风、
树正气,抓环境、促发展”的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大力加强村级
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1999年、2002年、2005年
进行了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并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两推一选”、“一票
两用”等新方法,交叉任职和“一人兼”比例明显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都有了明显改善。从2003年开始,在农村开展了争创“红旗村党支部”活
动,对农村党支部实行动态考评、奖励,先后涌现出25个“红旗村党支部”和一大
批“能人”书记,对其他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
和民主管理工作。 2003年6月,区委组织部联合区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等10多
个部门,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财务规范管
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中
区村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责任分工及考核办法》 3个文件,对村务、财务如何管理及
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2004年,全区农村又普遍实行了村账镇管的财务管
理方法,农村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村级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率大大提高。
新型经济组织党建以合理设置组织,建立“属地化”管理的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新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创新活动
载体,建立“多样化”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工程。
积极与区工商、税务、公安以及统计等部门协调,加强调查摸底工作,对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进行了分类排队,将企业状况、人员特别是党员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按
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工作要求,分别成立了新型经济组织党工委和腊山工业基
地党工委,进一步理顺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向部分非公企业党支部派出了党建工
作联络员,加强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深入开展了以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
为主要内容的“百点工程”。2004年底,全区已在符合条件的75家企业全部成立了
党组织,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示范点30个,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面提升
党员电化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水平,从2003年开始,在全区农村、社区安装了
181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 配齐了“两簿一志”,建立了有关制度,并不断丰富各
级教学资源库,每年自主拍摄电教片10余部。规范和完善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办法,
理顺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退休职工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在区政务大厅设
立了窗口负责党员关系的接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重点在青年、妇女、生产一线和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
普遍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确保了发展党员质量。1998~2004年,共发展党员
1892名,其中,生产一线党员1527名,占80.7%;女党员838名,占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