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民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3&rec=526&run=13

1995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建设的指示精神,
在中共市中区委的统一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在全镇组织实施了以“聚民心、正
民风、促民富”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
七贤镇1987年由郊区划归市中区管辖。十几年来,镇、村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
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993年以来,先后发生了多起村民集
体上访事件,在省、市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区委领导下,镇领导不回避矛盾,在积
极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对前一时期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刻地
分析,认为村民集体上访事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和思想工
作薄弱。 1995年4月,市中区召开第七次党代会,区委确定,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列为全区党建工作的重点。会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1995年5月, 市中区委在长清灵岩寺召开了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决定
在七贤镇实施以“聚民心、正民风、促民富”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
(一)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塑造良好形象,凝聚民心
1、抓整顿,建制度,建设群众拥护的支部班子。一方面针对部分村(居) 党支
部班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不健全,软弱换散等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23
个村(居)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换,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同时
狠抓了关键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1995年以来,举办了8期党支部书记培训
班,学习全国、省、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加强一班人团结,在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廉洁勤政,抓好经济建
设,实行科学决策,组织进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并组织到历城金刚纂村、
临沂罗庄、平阴孝直村参观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尹家堂
村党支部书记谢庆宝原是一个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台属个体工商户,他致富不忘乡亲,
担任支部书记后, 放弃了个人丰厚的经营收益,甘愿每月拿300块钱的工资,并无
偿捐献了个人的拉达轿车。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
创业,使昔日的穷村、乱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另一方面,健全制度,强化监
督制约机制,从反映敏感、群众关心热点入手,在各村(居)建立健全了“十公开,
两审计、五不准”制度,村 (居) 大事报告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廉洁勤政制度和
“民主日”制度等。做到清集体“箱底”,亮干部“家底,明群众“心底”。不少
村(居)党支部设立了监督栏、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2、 强素质、树形象,建设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对广大农村党员的
教育,重点开展了“五查五看五找三评”活动,即一查思想,看在一些重大原则问
题上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找出自已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查组织,看
班子的团结状况和制度落实情况,找出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查工作,
看工作实绩和尽党员义务的情况,找出自己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差距;四查作
风,看在群众中的威信,找出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面的差距;五查纪律,看
遵纪守法的情况,找出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动群众评党员、支部评党员
和下派干部评党员,并组织党员重温入党志愿书和入党誓词,对照检查,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按照新时期对党员的要求,人人争做合格党员。开展责任区和党员联
户联富活动。全镇96%的党员与群众签订了联户、联富、联计生、联稳定责任状。
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村民代表议事会。 在全镇300多名村民代表议事会成员中,党
员占70%以上,在村政建设中发挥监督和参谋作用。1996—1997年,镇举办党员培
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9期,培训2450人次,党员参训率达到99%。全镇有85
%以上的农民党员掌握了一、二门实用致富技术,其中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的党员
有近150名, 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5%以上。在青壮年党员中,科技示范户占25%左
右,致富带头户占40%左右。
3、解难题,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各村(居)以服务为己任,积极创造条件,
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问题。1997年统计,各村
(居)为群众打机井6眼,修建蓄水池400多立方米,铺设地下自来水管道3200多米,
修建水渠2500多米,新架设供电线路26000多米。此外,大多数村(居) 都坚持为老
年人过生日,普遍提高了老年退休金;南红庙、西红庙、前龙等村(居)为村民建起
了公共浴室。有的村(居)进行了旧村改造,南红庙、后龙窝部分村民住上居民楼。
村民所有应上交费用均由镇、村负担,既使象小清河治理工程,也没有向村民摊派
一分钱。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提高了党支部和党员
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强化对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正气,端正民风
针对全镇地处城市近郊的突出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对村民着重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道德法制、尊老爱幼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增强教育效果,多数
村(居)聘请专家教授、英模人物到村里作报告,并利用闭路电视、电化教育等形式
组织村民观看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等先模人物的录相片。为了注重教育的形象
化和时效性,七贤村把修路、建农场、建市场的境况拍成录相片向村民播放,对村
民进行生动具体的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同时按照七贤镇政府制定的“五个一工程”
的要求,各村(居)增加了对文化教育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
文化生活,提倡健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1996年春节,尹家堂村组织村民集体团
拜,后龙窝村组织升国旗仪式,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影响大,效果好。
依法治村,各村(居)制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普遍建立健全了治保、调解、巡逻、
普法、帮教“五位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团结多数、孤立少数,打击歪
风邪气,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各村(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村(居)”、“文
明家庭”争当“文明村(居)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
物。1996年底,全镇共评出12个文明村(居),400个文明家庭和900名文明村(居)民。
各村(居)充分利用闭路电视、放电影、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身边涌现
出的好人好事。后龙村村民张秀红在丈夫遭到车祸去世,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
隐瞒家中真情,封封家书报平安,支持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镇党委及时总结了这
一具有爱国拥军典型意义的经验材料,作出了向张秀红学习的决定,大力宣传她的
先进事迹,不仅在七贤镇广大村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且对全区乃至全市精神
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选准路子,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全体村(居)民富裕
发展经济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是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各村(居)着眼长远发展,因地制宜,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了各村经济
的发展。首先是农业抓调整,重点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管理方式的调整。在效
益高,市场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如文庄、前
魏、后魏面食加工;太平庄、九曲庄、南红庙发展养殖业,尹家堂、西红庙豆制品
加工等一批专业村。其次是二产抓整顿,对23个村(居)40多家集体企业普遍进行了
清理和整顿,理顺了承包合同,明确了产权关系,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管理。文庄
村对13家集体企业实行公开招标,1996年收缴承包金近80万元,比1994年增加2倍。
部分村(居)在整顿、巩固、提高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又积极创造条件,新上了一批
企业。 前龙投资400万元,新上经气调控仪项目,市场销售前景看好;前魏的支柱
企业——市中变压器厂投资800万元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年增产值2000万元,
实现利税4 20万元。各村(居)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从本村实际出发,制定优惠
政策,提供服务保证,帮助发展个体经济。三是三产抓市场。以济微路、西外环路、
南外环路为主线,相继创建了钢材批发市场、闲置设备调剂市场、汽车城等一批交
易市场。 南红庙投入20万元建立了2400平方米的贸易市场,安置个体经营户160余
户, 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到19.15亿元,比上年增
长23.55%, 人均收入达到2893元,比上年增长25.8%,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全镇村村铺上了柏油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有17个村实
行了养老保险,所有的村(居)都实行了老年退休制度,全镇平均每10户就有一部程
控电话,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1996年,经省、市验收,七贤镇被命名为
小康镇。
(杨松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