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3&rec=206&run=13

1991年11月,撤销济南市市中区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立济南市市中区经
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为正局级综合性职能部门,有工作人员4人。1997年,有工作
人员7人。

1991—1997年市中区体改委领导成员任职统计表

┌────────┬───────┬─────────────────┐
│ 职 务 │ 姓 名 │ 任 职 年 月 │
├────────┼───────┼─────────────────┤
│ 主 任 │ 杨金能 │ 1990年4月~1996年4月 │
│ │ 栾鲁勇 │ 1996年4月~ │
│ 副主任 │ 李福春 │ 1990年11月~1994年1月 │
│ │ 周兆兴 │ 1995年8月~ │
│ │ 邵玉伟 │ 1996年5月~ │
└────────┴───────┴─────────────────┘

1991年,全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围绕“质量、
品种、 效益年”活动,落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对1990年底到期的106个租赁承
包企业全部签订了新一轮承包合同,认真推行“四公开一必审”制度,推进企业内
部配套改革。全区258个区街企业有250个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占区街企业总数的
96.8%。在商业企业中组织“四放开”试点工作。七贤镇在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
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推广了专业承包和大户承包,建立健全镇村服务组织160多个,
初步形成了服务网络。1992年,企业改革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积
极稳妥地进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商业企业全部推行经营、用工、价格、分配
“四放开”。研究制定了《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意见〈试行〉》
和《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在6个企业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靠大奔优”,发展联合协作和企业兼并等措施,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政
府各部门也逐步更新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创
造好的外部条件。1993年,全区有50个工业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占县以上集
体企业的79.6%。股份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开,有15家小企业实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或
股份合作制。商业企业有65个网点实行“公有自营”,占网点总数的52.4%,经济
效益增长显著。19 94年,企业转机改制按照区委确定的8种改革模式,整体推进与
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区50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占企业总数的85%,其中,
组建股份有限公司1家, 企业集团3个,有限责任公司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4家,
中外合资企业44家, 实行公有民营182家,租赁经营150家,实施兼并15家,拍卖3
家。为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增强企业活力,规范改制企业,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相
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的意见》、《关于城镇
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的操作规程》、《关于集体小型工业企业试行公有民营
的暂行规定》,农村“四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工商管理体制、社会保险及其
他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1995年,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有474家
工商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制、公有民营、租赁经营、兼并、拍卖、破产等形式的
改革,占企业总数的87%。1996年,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
“抓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通过整体改组、部分改组、
出售资产、债权变股权等多种形式,先后对42家企业实行了改制、改组、改造。对
3家长期以来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行了破产, 选择济南暖通设备厂等一批小型集
体企业进行民营化改制试点,对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特别是街道、村(居)集体资产监
管运营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1997年,对城区及镇村企业进行了规范和改制,
基本完成工商小企业的改制任务,加快了企业集团发展速度,全区企业集团增至17
家。1997年区委区政府还加强了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制定了《关于
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推动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区注册民营经
济业户14520户,从业人员98484人,注册资本金达到9.04亿元。民营经济所提供的
税收在全区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