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风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1&rec=400&run=13

衣着 解放前,辖区居民衣着一年四季只有单衣、棉衣之分,多为手工缝制。
贫困者一件衣服要穿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富贵人家男穿长袍、马褂、甩裆
宽腿裤;妇女着旗袍、大褂,穿绣花鞋,所用衣料质地上乘,多为绸缎。贫苦人家
男人穿对襟褂袄,腰系布带;妇女穿偏襟、戴大襟、包头布、扎腿。
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也随之改变。50年代普遍穿细布,
60年代增添了人造棉,70年代普及化纤布,80年代普及毛呢料,青年男子逐渐穿制
服,多为中山装、国防服、列宁服、青年服、铁路服等。1966~1976年“文化大革
命”期间,款式单一,色彩单调,多为绿军装、灰色夹克装、蓝色工装和浅彩色上
衣。80年代城乡居民的衣着向质高、式新变化,青年男女衣着变化尤为明显。春秋
季着马夹、线衣、夹克衫、西装、喇叭裤、牛仔裤、健美裤、呢裙等;夏季着汗衫、
短袖衫、T恤衫、丝绸裙;冬季着羽绒服、皮夹克、毛呢西装、呢大衣等。
饮食 解放前,辖区居民生活以粗粮为主,细粮多为过节待客之用,副食蔬菜
较少。富贵人家多吃面食,品种多,肉食、蔬菜不断。贫困人家多食高粱饼、玉米
饼、煎饼、窝窝头等,佐以家腌咸菜、辣椒、葱、蒜。
解放后,城镇居民以细粮为主,辅以粗杂粮,馒头、米饭、包子、面条、烧饼
为常用主食,改善生活或待客吃水饺。副食、蔬菜品种繁多,鸡、鱼、肉、蛋成为
常用菜肴。油条、鸡蛋包、油饼、馄饨、甜沫、豆腐脑、粽子、馓子、米饭把子肉
等为传统小吃。
居住 解放前,辖区城区居民多住四合院,有的进一大门连通两三个四合院,
一院数户人家。部分地区穷苦人家住草席窝棚。农村多为四合院,一户一院,有大
门、院墙、栏圈、厨房,正房一般坐北朝南,均为土坯构成,房顶多为草顶。
解放初期,城区居民大多仍住四合院。随着旧城不断改造,80年代,由原来的
窝棚、砖瓦、排房、简易楼,发展到林立错落的居民住宅楼,一般楼层4~6层,每
层2~3户不一,室内卧室、厨房、厕所齐全,前后阳台俱备。80年代,农村村民对
原有住房、院落整修扩建,多为砖瓦结构,有许多家庭在墙外敷水刷石,内刷涂料,
大门、迎门墙用瓷瓦、马赛克装饰,房内设施齐全。
交通运输工具 解放前,辖区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木板拉车、人力车、地排车
等。解放初期交通运输工具有死胶皮车和活胶皮车。60年代,交通运输工具靠地排
车、机动三轮车、机动板车、汽车,居民外出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农村群众外
出靠步行或加重自行车。70年代用汽车、拖拉机、机动板车运输,居民外出乘公共
汽车、骑自行车,自行车数量大幅度增加。80年代初,城区运输主要靠汽车,农村
靠拖拉机,不少农户自己购买了小型拖拉机。摩托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日
趋增加。80年代后期,随着个体经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私人购买轿车、货车。
民俗 老济南人禁忌叫大哥。传说从明清时期开始,称大哥为王八。一般尊称
男子为二哥,解放后惯称同志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