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排污、泄洪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1&rec=30&run=13

河道 辖区在全市地势较高,地形南高北低。每年雨季,时有洪水顺势而下。
辖区河流甚少,主要有兴济河、夹河、陈家大河、腊山河、广场西沟、新生大沟、
民生大沟、四里山沟、南圩壕、西圩壕,除夹河外,均为排泄山洪的季节性河流或
排洪泄污沟。
夹河:源出趵突诸泉,古称泺水,位于辖区东北部,南起陈家大河,北注西护
城河,全长350米,上宽6米,下宽5.3米,深2米,护岸用石块砌成,为趵突泉水流
入护城河的一条河道,常年有水,水流缓慢。夹河与护城河统称为护城河。
陈家大河:该河因清朝一财主陈继尧在河边修建木桥而得名。起于饮虎池,止
于坤顺门桥, 长490米,宽4.5米,深1.9米,护岸用乱石垒砌,土河底平时干枯,
汛期南山洪水经此河汇入护城河。为辖区东北部泄洪沟。
兴济河:又名柳塘河,发源于兴隆山东北峪沟,流经辖区后进入槐荫区地界,
向北注入小清河, 全长22公里。河床宽32~35米,深4米,是一条排泄山洪的季节
性河流,全年流水期在7~9月份。相传此河可使济南免遭洪水之灾,故名兴济河。
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载:“柳塘河,发源于玉函山(又名兴隆山,在
市南20公里),西经奎山为十里河……总汇于匡山,由傅家庄流入小清河。”又据
《济南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称,济南1942年因降大雨,该河下游受灾严重,从西
十里河至孟家桥开挖河道一段,即现在的兴济河。兴济河流经市中区段,位于辖区
南部郎茂山桥(1986年更名为建设路桥)至西十里河,长3.5公里,深4.2米。
腊山河:原名饮马河,源于腊山北坡,流经辖区七贤镇西部,在南吴家堡(槐
荫区) 西入小清河。 全长6.7公里,河面宽8~15米,水面宽3~5米,正常流量为
0.5立方米/秒,排洪流量为30立方米/秒,正常水深0.6米,排洪水深3~6米,主要
用于灌溉、排洪、排涝。南圩壕:位于辖区东部,原为由山洪冲击而形成的一条排
洪沟。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考》载:清咸丰康申……筑圩以垣之,周四
十里。同治乙丑改建石圩,丁卯夏甫经告成。是年,石圩筑起,壕亦建成。因壕位
于石圩之南,故名南圩壕。流经历下、市中两区,自山东省体育场至民生大沟河叉
子,流入西圩壕,全长2.38公里。流经本辖区部分自青年桥沿文化西路至民生大沟
北端河叉子,长0.6公里,沟上宽13.5米,下宽11.5米,深4米左右,护岸用碎石砌
成,汛期排洪,平时泄污。
西圩壕:古称锦缠沟,位于辖区东北部。原系一条自然形成的山水沟,也是排
洪泄污的一条两用明沟。据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山水考》载:
“锦缠沟在杆石桥下, 西南山水所注, 经迎仙桥(今英贤桥)北流入小清河。”
1860年(清咸丰十年),为防捻军修建圩墙,掘土成壑,因在圩墙西侧,故称西圩
壕。 全长7.7公里,经市中、天桥两区。该水向北经西泺河排入小清河,流经本辖
区部分自民生大沟河叉子,沿顺河街东侧至迎仙桥,长1.27公里,沟上宽15.5米,
下宽14.5米,深4米,护岸用石块砌成。
民生大沟:位于辖区中部,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洪山水沟。也称霸王涯沟。
日伪开辟南商埠时,在西侧修建马路,称新民东四路,国民党统治时期改称民生大
沟。该沟南接四里山沟,自经十路沿民生大街东侧流入西圩壕南端,长0.93公里,
宽7米左右,深3米,护岸用乱石砌成,为排洪泄污两用明沟。1985年将经十路至毛
巾厂段修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沟,在沟上建筑宽27米的民生大街。
新生大沟:位于辖区东郊,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洪山水沟,护岸用碎石砌成。
该沟南接广场西沟, 自经十路沿青年西路东侧至文化西路,流入南圩壕。长0.7公
里, 上宽7米,下宽6米,深4.5米,平时沟内干枯,汛期洪水汹涌,为排洪泄污两
用沟。
四里山沟:位于辖区南部,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洪山水沟。随着城市建设的
发展,大部分地段被地面建筑物覆盖,已用碎石砌成暗沟。该沟由七里山、六里山、
英雄山(四里山)西侧至南郊果园、省体育馆至经十路流入民生大沟,长1.5公里,
沟上宽5米,下宽3.5米,深1.6米,为排洪泄污两用沟。
广场西沟:位于辖区东南部,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山水沟,经整修后,部分地段
用碎石砌成护岸。该沟自东八里洼沿玉函路和南郊宾馆西墙至经十路三孔桥,流入
新生大沟,长3.5公里,沟上宽15米,下宽10米,深6米。
排水管道 1904年济南开埠,在建路时就留有沟、涵,以供排水排污之用。据
《市城建资料选编》 (第一辑)载,1904~1928年辖区共有下水道暗沟(石板)5
条,长4.23公里,明沟3条,长5.32公里。
1929~1937年间,辖区下水道石板沟和砖砌方涵及明沟不系统,无归宿,为枝
节型的。1931年下暴雨时,经一路被淹后,在经一路从纬五路向东,经馆驿街至西
圩壕修建砖拱沟,以排泄纬六路以东经七路以北地区之水入西圩壕。同时又修建了
杆石桥街拱沟,以排经七路以南之水入西圩壕。后因石板暗沟的结构和断面使排水
不畅, 1932年使用致敬洋灰公司(济南水泥厂)制造的直径60/40厘米的椭圆形无
筋混凝土管和直径60厘米的圆形无筋混凝土管作为排水管道。先从纬一路、纬二路
安装,后又陆续在经二、经四、经七和纬三、纬四等路安装铺设,并用博山模范窑
厂定制的漏井缸代替砖砌漏井,埋设在经一路东段。
1937~1945年间,修建南郊新市区共建下水道24条,长23.44公里。其中拱沟2
条,长0.24公里;石板暗沟17条,长19.93公里;缸管沟5条,长3.26公里。下水道
为雨污合流。1945~1948年,辖区没有修建下水道。
1948年解放初期,由于地下排水不畅,几次暴雨成灾。之后,人民政府每年组
织对辖区内的排污排水管沟进行疏浚清理。 1986~1990年5年内, 共挖检查井子
206211个,疏浚各种管沟31万米,处理冒水1814处,保证了排污排水管道畅通。并
对建设路、西青龙街、经一路、科技街、经二路、经九路等路段的排水管道进行新
建、改建,累计5246米。对新生大沟、民生大沟、袁柳河进行护岸垒砌计1100平方
米,对经十路明沟郎茂山路建挡土墙850米。对西护城河剪子巷工程,投资100万元,
进行了截污改造,全长480米,宽5米,面积2400平方米。对西圩壕、民生大沟、新
生大沟、陈家大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疏浚、清障,挖运淤泥25000立方米。
市政基础排水工程 英雄山沟排水工程:起于儿童乐园东侧,向东穿马鞍山路,
经苗圃至经十一路明沟。施工前为明沟,断面小,夏季雨水漫溢,影响交通。1988
年6月开工,是年10月竣工,投资80万元。竣工后,此沟宽5米,深1.3~3.4米,矩
形沟长266米。 其中:西段暗沟118米,东段明沟148米。结构为钢筋砼盖板、砂、
浆砌正毛石墙,乱石基础乱石沟底毛石垫层。
英雄山南路排水工程:与该道路拓宽工程一同进行。施工前,因排水系统未形
成,雨污水顺路向北自排,竣工后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两条,分别设在东西排机动
车道下,分为两段,第一段南起23+55桩号,向北至济南市中锅炉厂北侧,路东雨
水管穿路东与路西管相交排入十六里河。第二段东侧南起10+85桩号,北接英雄山
路南端雨水管,两条共埋陶大管和钢筋砼管5557米。污水管道两条分别设在东西非
机动车道下, 南起24+00桩号,东侧的向北至-0+53桩号接入英雄山路污水管,
西侧的向北至8+00桩号穿路接入东侧的污水管,两条共埋陶土管钢筋砼管4679米。
纬二路北段排水工程:为该路段道路工程的配套工程。因路段上有驼峰,雨污
水管道均分两段。驼峰南排入经一路拱沟,驼峰北排入雨污水合流管。共埋陶土管
372米。 污水管道为一条两段,均设在东西道两侧距沿石1.5米处,南段从0+35桩
号起北至经一路石拱沟, 北段从驼峰北5+16桩号起与路东雨污合流管相接,两段
共埋陶土管2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