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2&A=1&rec=1&run=13

市中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中部,东邻历下区,西靠槐荫区,北倚天桥区,
南接历城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16°54′29″~117°02′01″,北纬36°35′36″
~36°40′04″。 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5公里,总面积58.26
平方公里,其状似扬帆之舟。地势南高北低,坡差悬殊。南部有英雄山、马鞍山、
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郎茂山、橛子山、蝎子山、青龙山,北部有东高泉、望
水泉、西密脂泉等7大名泉(涌于宋,枯于今)。1990年,人口29.86万人(其中市
区人口24.8万人) ,平均人口密度为5125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为12469人/
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蒙、藏等23个民族。下辖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
魏家庄、共青团路、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西青龙街、四里村、二七新村、六
里山、 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镇,有街巷217条,小街巷
胡同746条。概 述
辖区是省会济南政治、商业、金融中心。北部为商埠故地,毗邻济南火车站,
交通极为便利。驻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政协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军区、济南
军区空军等党、政、军重要机关63个;社会团体、科研机构70家;省、市、区三级
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
融机构20余家;大型商场、商业街、老字号名店大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遍布。
南部群山秀丽,环境幽美,风光旖旎,为游览休闲胜地。
1990年, 全区完成年社会总产值4.1亿元(当年价格),工农业总产值3.02亿
元。
(一)
辖区原为古历城乡村田野。自20世纪初,随着济南工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新兴
城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
济南辟建商埠,辖区北部划为商埠中心区。经七路以北至经一路按经纬路棋盘式格
局规划兴建,并拟《济南商埠开办章程九条》及《济南商埠租建章程》作为辖区最
早的城建管理法规。1908年,辟建普利门,拓宽柴家巷,打通城里和商埠地区通道。
1916年,修经四路,辟麟祥门。1927年,将估衣市街拓建为沥青路面。
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在经七路至经十路地段兴建南郊新市区,城区向南扩
展。到1948年解放前夕,辖区共有沥青路面15条,长13.8公里,面积12.3万平方米;
碎石路41条, 长46公里,面积44.3万平方米;石板路34条,长10.3公里,面积5.8
万平方米; 下水道石板和砖拱暗沟53条, 长36.4公里;混凝土和缸管沟22条,长
19.8公里。北部和中部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济南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重视城市发展建设。城区多次展界,50~70年代,突
出抓了旧城改造工作。首先拆除了外圩城墙,打通市区交通卡口,辟建了文化西路
和共青团路两条东西向交通主干线。1958年,以城关地区的防洪工程为重点,挖深
加宽了西圩壕、南圩壕和护城河等排洪沟渠河道,重砌护岸,拓建桥梁。1965年,
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进行小街巷改造试点,继而推广,铺设上下水管道,
引自来水进院,修筑沥青路面,绿化美化庭院,改善了市容面貌和市民居住条件。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辖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从1984年开
始,本着新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拆迁安置与基建配套结合,统一规划,突出重
点,发挥优势,开外补内,量力而行,以销促建的原则,相继辟建了七里山、六里
山、林祥南街、郎茂山、乐山街、凤林街、东八里洼、杆石桥、王官庄、泺源回民
小区等10个居民小区。拓宽改造了经十路、纬二路、英雄山路、经七路、西青龙街
等主要交通干线。如今,辖区主干道路经纬有序,四通八达,市内交通线路纵横交
织,宽敞平坦。沿街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山东省体育中心、八一立交桥、济南大
厦、东方大厦等一幢幢现代建筑点缀其间,造型不一,各具异彩,现代化城市布局
已形成规模,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高。
(二)
辖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育英中学
首任校长孔祥柯,曾作为山东赴欧代表在巴黎发表演说,反对日本侵占山东,济南
学生纷纷响应,举行罢课示威游行。育英中学师生反帝爱国热情犹为高涨。回族爱
国人士马云亭在济南成立回教救国后援会,参加救国十人团,团结号召广大穆斯林
抵制日货, 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是年6月14日,在普利门外青年会,1000多名工人
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8月3日,济南回教救国会会长马云亭及朱春涛、朱
春祥等三人遭济南镇守使马良杀害,激起了辖区人民的义愤。8月5日,回族反帝反
封建先驱战士郭隆真(女)、刘清扬等在天津北大寺召集回民,进京请愿,声援济
南人民驱马斗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济南传播。1920年,进步教师王翔千来
育英中学任教,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一起组织励新学会、马克
思学说研究会,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组织与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又创
建了济南劳动周刊社, 并在《大东日报》副刊上创办《济南劳动周刊》。1922年9
月,由王尽美主持,在育英中学召开山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成立大会。此
后,育英中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辖区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1925年6月, 辖区商埠公园10万人举行群众大会,声援在“五卅”惨案中站在
反帝斗争前线的上海工人阶级。
1928年,日军在济南制造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商埠遭劫犹烈,激起了全
省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1937年,日军占领济南后,辖区人民群众与侵略者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8年8月13日,国民党抗日民众义勇军和山东人民抗日
游击三支队联合袭击驻济南日军,商埠市民自动支援军队杀敌;在辖区南部,九曲
村歼敌、东八里洼村民打死日军、青龙山暴动、马武寨激战等抗日斗争故事永载史
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辖区有196名优秀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
贵的生命;抗美援朝期间,又有14名优秀儿女血洒鸭绿江畔。
历史作证,青山为凭。1968年建成的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题写的革命
烈士纪念塔高高耸立在英雄山上。陵园内安葬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
表之一、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和早期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刘谦初烈士陵墓
以及济南战役中牺牲的1502名烈士墓。缅怀先烈,祭奠英灵,英雄山已成为辖区乃
至济南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解放以后,辖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
斗争中,又涌现了邹方、盛其顺、魏杰、郑习之等新一代英雄人物。
(三)
明清时期,古城西关一带只有手工制作业,多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小农具制
作及手工日用品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1902年,清政府农工商局在
劝业场设工艺局, 建铜铁业、毛毯、绣花、织布、木器、人力车等6个工厂。济南
开埠以后,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开始发展。1913年,济南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济
南振业火柴公司在辖区创立。此后,惠丰面粉厂及金启太、五新、政记等铁工厂相
继兴办。随着蒸汽动力和电力在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从20年代初,传统手工业生
产逐步转向机器生产,到1936年,已有轧花、织布、切面、织袜等机器制造修理厂
家19家。至1948年解放前夕,工业已有火柴、橡胶、风动机械、铸造、面粉加工、
铁业、交通器材、锉刀、文具制造、卷烟、衡器、机械等12个行业。
济南解放后,私营手工业获得新生。到1953年,中小型私营工厂和个体手工业
户发展到1645户。1956年以后,部分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经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发
展为国营工业企业或市属集体企业;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发展为区街两级管理的区
属集体企业或生产服务性的街道企业。1962年底,区街工业企业发展到65个,从业
职工5200人,年产值896.7万元,利润81.3万元。1964年,辖区电子工业开始起步。
1965年以后,区街工业注重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电子、印刷、机械、冶金等行业
发展迅速,年工业总产值达1400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区街工业受到干扰,生产下降。1975年开始复苏,工业
总产值达到5566万元。1976年又相继开发了塑料、纸制品、建材、化工、电磁线、
玛钢件等新产品,年工业总产值达8008.4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企业逐步实行体制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调整
产业结构,区街工业发挥小、快、灵的优势,开发生产了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高、
中档日用轻工业产品。区童装厂生产的双飞袖连衣裙、市中型钢厂生产的各种型钢、
市中散热器厂生产的“枫叶牌”扁管散热器、济南市第一包装机械厂生产的金鹰牌
纸塑打包机等,成为区属工业企业中的名牌产品。
1985年,辖区调整经济发展布局,提出南工北商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南部郎茂
山一带辟建工业小区, 作为辖区工业基地。到1987年,区街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13
个,年产值达1.02亿元,实现利润834.86万元,比“六五”期间翻了一翻,部分工
业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1987年辖区内有省、市工厂61个,主要为机械、印刷、塑料、电子、纺织、火
柴、食品、建材等行业。其中:大型企业3个,中型企业7个,小型企业51个,职工
总数32876人,年产值达3亿多元。济南第一机床厂年产精密、普通车床4000余台,
产值和产量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马扎克、麦特型车床,
销往日本、美国、西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电视机厂生产的12路明线载波机,
1983年获国家银质奖;济南火柴厂生产的双喜牌安全火柴,畅销智利、香港和东南
亚等国家和地区;济南毛巾厂生产的毛巾(方巾、面巾、枕巾、浴巾)、提花毛巾
被和什色割绒毛巾三大系列产品畅销前苏联、美、日、意、澳和中非、南美及东南
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辖区工业已有机械、建材、纺织、塑料、印刷、服装、家俱、金属制
品、 木材加工、食品、家用电器等14个大行业,工业产品114种,并已形成一批骨
干企业和以建材、 轻工、 机械、塑料、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有工业企业
338个, 年工业总产值27213万元。外贸出口完成值805万元。驻区较大的工业企业
有济南机床一厂、济南火柴厂、山东电视机厂、济南毛巾厂、白马山啤酒厂、济南
丝绸厂、济南衡器厂、山东省建筑机械厂、山东新华印刷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车
桥厂、济南瓷用花纸厂、济南清河化工厂等12家。
(四)
辖区沿街店铺林立,星罗棋布,是商贸荟萃之地,历来为省会商业中心。明清
时期,古城西关即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务繁盛。济南开埠后,到30年代,各行业
大小店铺摊贩云集商埠, 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商业区“一巷、 二路、三街、四场”
(即剪子巷、经二路、纬四路、估衣市街、筐市街、普利街、万字巷商场、大观园
商场、新市场和国货商场)格局。到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辖区有隆祥布店、瑞蚨
祥布店、泉祥茶庄、泰康食物公司、铭新池、亨得利钟表店、聚丰德饭店、兴顺福
酱园、亚东大药店、古旧书店、估衣商店等老字号店铺、商场、娱乐场所2590余家。
济南解放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商业体系。1956年,辖
区部分规模较大的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逐步发展为国营企业或市属集体企业,
规模较小的私营业主组成合作店,逐步发展为区属集体商业。1990年,区商业局系
统已有百货、饮食、烟酒、糖茶、服务、副食、土产杂品、机电、人民商场信托贸
易中心、 远东贸易大楼、 炊事冷冻机械10个公司, 经营15大行业, 年营业额达
8522.6万元。
1958年, 以居办为基础的小商店、 小饭店和小服务业为主的街居商业兴起。
1986年以后迅速发展,发挥小而活的经营特点,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取得良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8年街居商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 比1980年增长20倍。
1990年有经营网点997处,营业收入达15743.2万元,成为辖区第三产业一支不可缺
少的经济力量。
1978年以后,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到1990年,辖区私营商业已达4414户,年营
业额7010.3万元。
80年代兴办的乡镇商业和劳动服务商业发展迅猛, 1990年, 经营额分别达到
7005万元和1.02亿元,为繁荣经济和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辖区还
建有升平街、人民商场小商品、民族大街、自由大街、二七新村、七里山南村、白
马山、 英雄山早市等8处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年上市量4304万公斤, 年成交额
8881.7万元。
1990年,辖区共有山东省印刷物资总公司、省文物总店、省家用电器公司、东
方图书公司等商业企业近5100家,仅区属商业、饮食服务网点就有3774家。形成了
以济南第一百货商店、第二百货商店、经二路纬四路、经四路东段、顺河商业街和
五大商场(万紫巷商场、大观园商场、新市场、人民商场、国货商场)为主体的繁
华商业区布局。
(五)
1905年,商埠第一家戏院——兴华茶园建成。1906年建成济南第一家无声电影
院——小广寒。1929年建游艺场。30~40年代,新市场、大观园和经二路纬三路等
商业繁华地段陆续兴办了一大批文化娱乐场所,到1948年,先后兴建剧场(茶园、
戏院)27家,影院12家。
济南解放以后,辖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为济南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区域。先
后驻有山东省文联、山东省艺术馆、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画院等文化机构30家;
驻有山东省歌舞剧院、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山东省柳子剧团、济南市曲艺团、济
南市京剧团等文艺团体18家;拥有山东剧院、八一大礼堂、北洋大戏院等一批著名
的文化建筑和娱乐场所;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文化单位12处。万竹园建筑
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园内建有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历史建筑清真南北大寺、
长春观后阁楼名冠省内外。山东省博物馆历史陈列室、济南市图书馆馆藏丰富。辖
区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是济南市对外开放,进行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重要窗口。文
化艺术人才辈出。曲艺表演名家傅泰臣、杨芳鸿、毕玉峰等声振一时,享誉泉城。
著名杂技演员邓宝金技压群芳,多次获国际金奖。金、魏启后、吴泽浩、陈左黄
等书画名家,名扬四海,异彩流芳。群众性的文艺创作硕果累累。1955~1990年,
共有113部戏剧、舞蹈、音乐、美术作品分别在全国和省、市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
强身习武、崇尚体育为辖区民众一传统习俗。解放前,少数民族民间武术早已
闻名。1933年,张登魁、周子和在全国国术考核中曾分别获全国武术摔跤和散打第
一名。解放以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和竞赛,培养选拔体育人才。1978年以后,
先后向国家和省体育专业队、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79名。中国首创世界田径纪录
的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1982年国际体操赛男子少年组单杠第一名获得者邹利敏,
是年国际体操邀请赛女子少年组自由体操冠军王萍,1986年全国现代五项(马术、
射击、击剑、游泳、越野赛)全能冠军徐国强,都是在辖区起步,后天搏击成功的
体育拔尖人才。英雄山小学张虹梅1987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特奥弱智儿童田径
运动会,获两块金牌,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辖区群众性体育锻炼蔚然成风,有各种
体育场馆6处, 位于经十路马鞍山下的山东体育中心运动场,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
大型运动场所,1988年全国首次城市运动会在此成功举办。
解放前夕,辖区内仅有高等学校1所,中学7所,小学24所。建国以后,教育事
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日益提高。1984年全区已实现普及初等教育达标,儿童入学
率达100%, 辖区内有大专院校13所、中学20所、小学43所、幼儿园61处。由邓小
平同志题写校牌的山东财政学院,以及山东实验中学、济南第三中学、济南回民中
学等省级重点中学均建在辖区境内。
1988年7月, 辖区在经八路开设全市第一条科技街。至1990年,完成科技项目
27项。其中:6项通过省级鉴定,15项通过市级鉴定,18项获科技成果奖。1989年,
完成国家级星火项目——腊山肉食鸡宰杀生产线安装调试,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受到国家科委好评。
解放前夕, 辖区内有私人诊所33处,铁路医院1处,设备简陋,医疗质量差。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90年,有山东省邮电医院、山东省劳改局医院、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等驻区医院15家,驻区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门诊部、所157处,
各类联合诊所及个体行医诊所65家,并建立了区属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
健站、牙科诊所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形成了较完整的卫生防疫体系。
(六)
纵观辖区百年历史,从一个生产落后、生活贫穷的城乡结合地发展成一个经济
繁荣、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环境优良、秩序良好、吸引力强、辐射面广、服务功
能齐全的社会主义新城区,是辖区劳动群众克服无数艰难曲折,用智慧和血汗长期
奋斗的结果。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辖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些失误,走了一些弯路,
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这一跨时代的历史性变革,有目共睹,有
口皆碑。历史沧桑起伏,社会迹象繁复。要历数百年兴衰变故,寥寥数语,难免挂
一漏万,本概述仅为钩玄提要之笔,欲尽详情始末,请览区志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