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乡村交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6&rec=12&run=13

街道建国前,村镇街道均为土路,路面高低不平,旱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
,排水方向是大街小巷乱流,绿化种植各取所好。建国后,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村
镇的街道逐年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在菏泽地区建委的统一指导下,全区各村镇的规划
工作于1985年底全部完成。街道逐步改造为三合土、砖渣或沥青路面。1985年,全区
村镇一般都具有主次两种街道,主街宽5-10米,次街宽3-5米。按照规划要求的标准
,对绿化、环卫、给排水、通讯、照明等基础设施综合安排。单县的韦洼村,规划的
街道14条,主街宽9米,其他街宽6米,全长2.5公里。全村街道经纬分明,宛如棋盘
,路旁每5米植桐树一棵,排列整齐;道旁安有路灯,颇有城镇风貌。单县郭堂村把
村庄规划成正方形,南北、东西向主街各1条,均宽9米,长350米,其他街道11条,
均长280米,宽6米。村内虽为土路面,但平坦笔直;街道两旁杨柳成荫,路灯成行。
桥梁建国前,区内乡村桥梁多为木质桥,十分简陋,并且无人管理,年久失修,
交通时常中断。建国后,乡村桥梁建设发展较快,全区普遍拆除了木质桥,修建了各
种形式的砖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桥。1985年,全区乡村公路共有桥梁66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