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始祖庄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97&run=13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今
东明东裕州屯村)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
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
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
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
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
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
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
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
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
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
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
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
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安时处顺,穷通自乐。《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
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
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
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
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
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
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
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庄子通达生死之理。庄子的妻子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
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
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
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
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
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
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
哀地随而哭之, 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
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
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
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
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
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
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
也。”
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
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
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
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
息我以死, 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
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
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
又何必悲伤? ”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
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
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
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
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
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 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 它和《周易》、
《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
(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主要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
之一,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
牛”尤为后世传诵。《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
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
道家的作品。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
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鲁迅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说:“一般的散记文学,应该推他为鼻祖。”
我国后世的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庄子的后代一直定居在东明县北菜园集乡的庄寨村,那里至今还有庄子墓、
庄子观等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