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31&run=13

大野泽,又名巨野泽、大泽、广野泽,境内古泽,故址在今巨野县北,五代
时命名的梁山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书·禹贡》:“大野既潴。”《周礼·职
方》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左传·哀公四十年》“西狩于大野”,即此。
大野泽为古济水所汇,济水中流在此通过。该泽西通雷泽;西南纳济水连通
菏泽;东北出济水,再东北经济南流入海;东南出黄水入菏水、通泗水、入淮、
入海。因交通之便,水产丰富,自古是先民生存争夺之地。《山海经》中记载炎
帝女儿精卫衔石填东海的故事,就是指的大野泽,反映了远古时候大野泽的存在。
《禹贡》:“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就是大禹治水涉及大野泽的记录。《尔雅》
云:大野泽、钜野泽乃一泽二名。汉以前文献称大野,《史记》始有巨野泽之称。
《说文》:巨,广大也,大野、巨野同义,故二名并称;唐、宋以后,多称巨野。
该泽是炎帝部族的发祥地之一。炎帝蚩尤带领八十一氏族生活在大野泽周围。黄
帝战蚩尤,蚩尤被杀,身葬两处:一葬大野泽南岸、今巨野城东北九里,一葬大
野泽东岸、今嘉祥县梁宝寺乡阚城遗址。西周时属成、鲁两国共管。鲁哀公西狩
大野,获麟,麟死,麟冢在巨野城东十二里。
大野泽水域面积,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绘,春秋时巨野泽在今巨野城西、
北、东三面,呈门字型,环城而水。泽东西长约百里,南北宽约三十里。按巨野
泽周边龙山文化堌堆遗址,大野泽界标应是:南界:钜野城东北九里是炎帝蚩尤
墓冢;西北八里是商文化遗址冯堌堆;以此往西南六里,是春秋郹氏邑,即太昊
氏族裔鶪鳥图腾聚居之地,后来人称会盟台;以此往西三十里是古文化遗址龙固
镇。西岸:牡丹区胡集乡孙堌堆遗址;郓城徐垓乡春秋之村老陈庄。北岸:郓城
镇南春秋老村吕堌堆;往北五里即商都庇,今郓城县城。第十四代商王祖辛,及
其后开甲、祖丁、南庚等四位商王都此。往东北十里是金线岭高地,春秋古郓就
在其上。东岸:嘉祥县梁宝寺镇阚乡蚩尤墓,钜野县麒麟镇获麟台遗址。西汉时
期,巨野东北,黎县(郓城)东南,成阳以东,任城西北,广大地区都是它波及的
范围。南朝,刘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曰:“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
济。 ” 唐代,湖面南北300里,东西100余里。《元和郡县志》则具体记载到:
“大野泽一名巨野泽,在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五代时,泽向
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大名舆地名胜》载:“巨野泽,宋时与
梁山泊汇而为一。”北宋末年,大野泽的南部已被黄河淤垫为平陆,只剩下北部
的梁山泊了。至金代中期,梁山泊也已淤出大片陆地,再加上黄河南移的有利条
件,梁山泊开始垦殖。据《金史·食货志》载,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八月金
世宗就说: “黄河已移故道, 梁山泺退地甚广,已尝遣使安置屯田。”次年又
“命招复梁山泺流民,官给以田”,同时筑围堰以防水淹。元初,淤积更为严重,
湖水耗浅,梁山泺遂分离成安山、南旺两个湖。元末,为黄河所决,大野泽大部
已被淤平,只余一小部分归属于现在的东平湖。
大野泽在古时一直是漕运之枢纽、贡道之要会。岳无声《图书编》载:“大
江以北,中原诸水纵横交织,皆于大野相连。”《宋史·杨戬传》) 称“古巨野
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自然具有“赖其蒲鱼之利”古代陆路交通不便,水
路航运至关重要。由于巨野地处大野泽,为济水所入,交通方便,地势险要,便
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末,大野泽是彭越起义反秦的根据地,《史记·彭越
列传》记有“彭越……常渔巨野泽中”。他配合刘邦、韩信三路出击,十面埋伏,
终于使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五代时期的大野泽,山幽水深、灌木林莽,是
黄巢余部在此潜伏待机而起的活动场所。后周太祖郭威将济州改设于此,重兵防
守,又调任汉权任济州刺史,进行征剿和招抚。至今仍然保存的屏盗碑就是当时
的历史见证。北宋时期的大野泽,与广济河相通。济州巨野是京东路以东的水上
重镇,水运交通和商业贸易都比较发达。从城北邢家务经定陶广济军直达汴京,
舳舻数百里。北宋王朝进军梁山泊、宋康王两进济州,都把这里作为战略要地,
史传吏部尚书谢克家和抗金名将韩世忠,都曾建议赵构即位于济州。元朝建都北
京后,由于开挖了济州河,再加上大野泽的水利,从巨野行船到安山直达临清,
水运交通仍然十分方便。至元末明初,大野泽淤没干涸,水运交通废止。
历史悠久、广袤辽阔的大野古泽,虽然已经在现代中国地图上消失,但它的
名字却永远和巨野县名连在一起,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