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30&run=13

雷泽,又名雷夏泽、龙泽,境内古泽,故址在今菏泽城东北60里。华胥履迹
雷泽生伏羲,舜渔于雷泽,即此。伏羲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
始祖,舜帝是中华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国家的圣祖,他们都与雷泽息息相关。雷
泽,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是养育中华先民的生命之泽。
《山海经》云:“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颊,鼓其腹则雷,故曰雷夏。”这
是一则神话,雷神当然是不会存在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了解一点雷泽的情况,
即其涛声如“雷”,水势是十分浩大的。书《禹贡》中说:“雷夏既泽,沮会同”。
可见,雷泽是古水、沮水汇聚而成的。
雷泽的方位,屡见于史书记载。《禹贡》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
夏既泽,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汉朝学者郑玄说:“雷泽,兖州泽,
今属济阴。”据《汉书·地理志》:济阴郡九县,定陶、冤句、吕都、葭密、成
阳、鄄城、句阳、乘氏、秺。在成阳县下特别注明:“有尧冢,灵台;《禹贡》
雷泽在西北。”《汉书》明确指出雷泽的位置在济阴郡成阳县的西北。北魏《水
经注》瓠子河下记载:“瓠河又左经雷泽北,其泽数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
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既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
成阳县。”唐初《括地志·濮州》雷泽县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
该书又载:“濮州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在州东南九十里。”唐濮州在今山东省
菏泽市鄄城北二十五旧城镇,该镇东南六十里左右应是雷泽的位置。南宋学者罗
泌在《历山考》中说:“雷泽不闻有二,耕、渔必不相远,即此为是,今曹、濮
间有舜豢龙井,定陶城皆其足迹。罗氏认为:雷泽在濮州,即今鄄城县。据考古
发掘证明,汉成阳县、唐宋雷泽县城,位于今菏泽城东北六十里胡集村东。其三
面城墙已勘探清楚,并出土元、明雷泽寺碑。以胡集为基点,向西北测十里,即
唐、宋时雷泽的东南岸。由此可见,雷泽的方位应在今菏泽城东北六十里,鄄城
东南三十里、郓城西南六十里。
雷泽的水域面积,从古文献和古人生活的遗址可知其大概。
雷泽的东南岸是成阳城。现已探明,成阳城为龙山文化遗址,在地下三米已
探出若干块龙山文化陶片。故而确定,雷泽的东南岸有两个龙山文化遗址。
雷泽的西南岸是历山。《史记》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西汉
人高诱注《淮南子》曰“历山,在济阴成阳。”《太平御览》百六十引应劭语:
“历山,即雷泽中山也”。西晋学者皇甫谧曰:“舜耕历山,今济阴历山是也。”
北魏《水经注》曰:“雷泽西南十里许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
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皆谓历山在(雷泽)县西北十六里。
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正合此方位,经文物部门勘查,该村属龙山文化遗址。清
乾隆学者孙星衍来此考察时,谓“山高平地二丈许。”此处为雷泽西南岸无疑。
雷泽的西岸是犬丘,或曰垂都。犬丘是尧舜禹时期伯益氏族的居住地。伯益
氏族是有虞氏的姻亲,又是大禹治水的主要助手。舜耕于历山、渔雷泽,伯益氏
族不会离此地太远。《水经注·瓠子河》下载:“濮水枝渠又东北经句阳县之小
成阳东,垂亭西,而北入瓠河。”又载:“今济阴句阳县小成阳东五里有故垂亭
者也”。鄄城县郑营乡西境之刘堌堆,明初移民至此,此地仍叫刘堌堆,至今未
更名。村中有地隆起,已被民房占压。按《水经注》记载,此处为犬丘遗址是非
常可能的。
雷泽之北岸,即炎帝的发祥地羊里水。因而其北岸应在鄄城县引马镇之南。
雷泽的东北岸在今鄄城县红船镇张堌堆,是大汶口文化遗址。附近又有成都
故城遗址,是三千年前周文王第七子姬武的始封之成国。《太平寰宇记·濮州》
雷泽县下载:“雷泽县,本汉城阳县也,古成伯姬姓之国。史曰:周武王封弟季
载(应为武) 于成,今县北三十里成都故城是也。”后来 ,因水患,成迁国都
于成之阳,即汉晋之成阳、唐宋之雷泽城。张堌堆位于雷泽东岸,是中华始祖伏
羲的诞生地。
对四千年前雷泽的水域,依今天的地理范围看,即:东南岸为牡丹区的胡集
村成阳故址,西南岸为鄄城闫什镇的历山庙村历山遗址,西岸是郑营乡的刘堌堆
犬丘遗址,东北岸是鄄城县红船镇张堌堆大汶口文化遗址。今鄄城县的东南部全
为雷泽的水域。
在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由于黄河的不断泛淹,雷泽水面由西向东、由北向
南不断淤浅和退缩。到北魏时,其水域仅有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五代、北
宋时期的黄河屡决滑州和濮阳, 大水东注, 首先灌淤雷泽,然后再淤大野泽。
《新五代史·段凝传》说:段凝为阻唐兵,自酸枣(今延津县)决黄河,水往东
注,为患曹、濮,淤雷泽、大野泽。公元1128年,北宋东京留守杜充于滑州李固
渡决黄河、阻金兵,洪水主流先入雷泽,后入大野泽。金朝廷只顾打仗,不修黄
河,其水在菏泽境内漫流,雷泽、大野泽成了黄河的主河道,一直到黄河泥沙把
雷泽、大野泽和菏泽淤为平地。黄河淤沙还把雷泽东南的雷泽城淤埋,金朝廷只
好于贞元二年(公元1154)降雷泽县为雷泽镇。由此可见,雷泽淤埋的时间应在
金朝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