汳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24&run=13

汳水,即汴水,故道位于今曹县南部偏北,是济水的一条重要支流。
汳水之名,起源很久。《春秋》“宣公十三年,吴楚之战,楚军于邲,既是
水也,邲音卞”,卞字是由邲演变而来。晋地理学家京相璠曰:此水在敖北。敖
山在荥阳北。《汉书·地理志》荥阳县下有卞水,即指此水。又因汳水有一支流,
源于荥阳西部山区,曰丹然水,故此水又有丹水之名。
汳水流经区域,文献多有记载。《水经》曰:“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又
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又东过肖
县南……” 。 《水经注》曰:“汳水又东经贯城南,俗谓之薄城,非也。阚骃
《十三州志》以为贯城也,在蒙县西北。……汳水又东经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
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园吏。
……汳水又东经大蒙城北……。《汉书·地理志》曰:“获水首受甾获渠,亦曾
兼丹水之称也。……盖汳水之变名也。……获水又东经长乐固北,己氏县南,东
南流迳蒙泽。……获水又东,经虞县故城北……获水又东南,迳空桐泽北,泽在
虞城东南,……获水又东,迳龙谯固,……获水又东南,迳下邑县故城北,……
又东迳碭山故城北,……”。
《水经注》比较清楚地介绍汳水流经地名。汳水的流经地名,在今天的地理
位置是:汳水应从民权县东北之褚庙乡葛店村附近,出大荠坡,东北流入曹县郑
庄乡西南镜,过张店村北,箕子墓北,即汳水又东经贯城南,又东流过潘白刘庄
南、(为龙山、商、周文化遗址),即汳水在蒙城北十五、六里。汳水缓缓东南
流,过闫店楼镇赵白堂村北、大义村南(村东善法寺为商遗址)、大寺村南(该
村黄堌寺为商遗址)、过安蔡楼镇楚天集村南十里,太行堤水库北15里(即汳水
过己氏县故城南、长乐固北);汳水继续东南流,于曹县东南境葛台村入蒙泽东
水域即葛台村黑固集(商周遗址)。汳水出蒙泽东南,流入河南虞城县西北境,
于孟诸泽南,经今虞城县贾寨村北,民便集北(村有临汴寺)、利民镇北(即获
水经虞城故城北,利民镇西南四里即故城),水绕城东南流入利民镇东南古空桐
泽(已堙),又东南流,过杨集北,入安徽省砀山县内。汳水过砀山城北(即东
南经下邑故城北,今砀山是北魏时下邑城),又东流过今萧县北,又东流入徐州
西境,于城北汇入泗水。
汳水一支流,自下邑(今砀山县)县北,折而北流,复入菏泽市单县蔡堂镇
东南境,积水为泽,北魏时称为葫芦沟;水又北流,曰泡水。泡水北流过今蔡堂
镇东,流至平乐县城南(既今终兴镇北平庵城),折而东流,过丰县北、沛县南、
东入泗水。
汳水是济水的支流,在未开鸿沟之前,约于荥阳东、郑州之北出济水,稍东
南与济水合流,其流域所经,仰韶、大汶口、龙山及商文化遗址不间断散落在汳
水两岸。诸如开封、陈留、雍丘、民权县境内的小黄、外黄、野岗、小山子、葵
丘,菏泽市曹县南部的贯丘、刘白庄朱茉墓、伊尹墓、唐(楚天集)、黑堌等;
河南虞城境内的綸、黄丘等。特别提出的是自雍丘之东,一直到泗水,曾被古人
称之为雍水、獲水,反映出它是东方鳥文化信奉之族的发祥之水。汳水自荥口至
开封,曾名鸿沟、蒗荡渠、通济渠、汴河,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交通作用。春秋
末年,吴王夫差,会诸侯于黄池。不少人认为就是走的汳水故道;战国时,宋君
子罕曾沿汳水打到开封,一度占领汳水流经,是宋国的东西交通线;楚汉相争曾
以此水叫鸿沟的一段为界;曹操,袁绍曾于此发生著名官渡之战;在开封之东,
汳水过粮库仓垣城而东,晋将苟希据仓垣,断陈留漕运;反映出东晋末年,汳水
至泗仍为通道。直到隋初开通济渠,汳水交通渐废。
汳水因通于黄河,其下游不断淤塞,因而后人也不断疏浚治理。
最早记载汳水淤塞的是《水经注》引《竹书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
水之上。即指曹县境内的一段,时称丹水。又载:宋大水,丹水壅下流。指汳水
不畅,淤塞严重。汉武帝元光河决23年,汳水受其淤塞;两汉之交60年河患,河
汳水交错乱流,不分主次,又使汳水淤塞十分严重。汉明帝时,王景治河,主要
就是疏通汳水、开浚济水,使汳、济、河各归其道。三国、两晋虽少河决记载,
但兖、豫、徐三州水患不绝于史。《水经注》就记载了今民权境内有东西80里的
水泊曰大荠坡,反映出汳水淤塞,泄洪迟缓的情况。东晋义熙中(公元412年),
刘裕派遣周朝伐燕,走汳水故道,自彭州、徐州沿汳水故沟,斩树穿道七百余里,
以开水路。再一次使汳水畅通。
金、元时期,黄河由菏泽北境,渐渐流入南境,汳水故道多次成为黄河主河
道,最终被淤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