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167&run=13

清末明初,柳子戏宋家班衍生于中原地区的民间曲牌,所演曲牌体柳子戏属
西路柳子戏(因活动范围常在运河以西,故名)之正宗源头,是山东柳子戏最重
要的流派。主要活动于鲁、豫、苏、皖、晋、冀等省交汇地区。宋楼人会唱柳子
戏远近闻名,弟子众多出名角。当地百姓流传有:“宋楼的柳子戏好,出来个猫
狗都会咬(唱)个娃娃头(曲牌名)”,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宋家班在群众中的影
响和威望。
定陶县杜堂乡宋楼村柳子戏宋家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百年来,柳子
戏宋家班,仅几代艺人的口头传唱,至今未衰。保留的传统戏有一百多个,常上
演的有五六十个,保留得曲版有二三百个,常用的近百个,可谓是民间戏剧中的
佼佼者。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宋楼人亦叫“北调子”,因曲牌[柳子]好听上口,群
众变称其为柳子戏,实为约定俗成之名,后普遍称其为 柳子戏。
自古以来,宋楼村就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要道,商贸交易发达,四方
戏迷又多汇于此,不同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多,这时的宋家班常行地主之谊,
自然而然地成了民间戏曲和艺人汇集之处。班社声望逐渐提高,前来拜师的人日
益增多,最多时学员达83人,故民间流传:“宋家班的师傅干儿多”。
宋家班是西路柳子“春、夏、秋、冬”之“冬”字辈,后又续有“金”字辈,
“金”字辈以下又排了三辈,后三辈没有字。“冬”字辈的开山始祖是宋楼的宋
廷振,此人自幼酷爱戏曲、武术,善演武生,会吹奏笛、笙等多种乐器,于1933
年在宋楼村创建了第一个科班。因曹县曾家先于宋楼村有柳子戏科班,所办的两
个科班“大曾班创于1914年左右, “小曾班” 创于1930年左右,辈分为“春”
“秋”字辈,又巨野龙固集的孔家义的龙固班“夏”字辈,故宋楼村的柳子戏科
班按照“春、夏、秋、冬”的排列,将其子被定为“冬”字。至此,四个班并称
为“春、夏、秋、冬”辈,后因“夏”谐音为“下”,艺人们认为不祥,未避讳,
逐将“夏”改为“明”,“夏”字辈亦称“明”字辈。1946年,宋楼村的宋云阁
和刘师爷(外号“老一”)由创建了“金”字辈,也算是柳子戏的第五个科班的
辈字。
柳子戏最早是以小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由于后来增加了笛子、板鼓、笙等
乐器,才使柳子的伴奏乐器固定下来。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是柳子戏全盛
时期。
建国初期,其他各路的柳子戏相继消失,西路柳子也逐渐减少,主要代表就
剩宋家班了,也是常演常停。为了戏班的生存,,柳子戏宋家班就托人找到宋楼
村东四五里靳庄的靳老六,此人是陈毅元帅的部下,经靳老六找陈毅元帅为宋家
班开具了介绍信,拿着此信,宋家班在当时的鲁西南又开始了演出活动。
1953年,国家要求各地成立剧团。此时,宋家班一部分弟子和学员已在郓城
落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这部分落户郓城的弟子就成立了“工农剧团”,随后
参加了华东汇演,反响极大。1956年11月又参加曲阜孔庙汇演,荣获一等奖,奖
给镶银竹笙、山东柳子戏团。至此,柳子戏宋家班留在家乡的主要有“冬”字辈
的宋学清、刘进堂、刘进武、刘金凤(艺名)、刘金铭等人,他们在家乡演出授
徒,始终守候着宋家班的根基。
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子戏宋家班因“文革”而停止演出,八十年代中
期才逐渐恢复,部分老艺人又会同省柳子剧团的是弟子挖掘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
和曲牌,省柳子戏剧团还把整理出版的柳子戏曲谱赠予宋家班以作纪念。宋家班
忆记得这些曲谱, 有些剧目和曲牌被省柳子剧团多次采用。 如解放以后整理的
《孙安动本》一剧,原是宋家班的看家戏,后由省柳子剧团演出后,轰动一时,
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59年还与两夹弦、柳腔一起晋京演出,许多
原来宋家班的弟子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至今宋家班的
老艺人还能指认出当年的伙伴。
二十世纪末,柳子戏宋家班越办越小,柳子戏传承面临绝境。目前,柳子戏
宋家班是我省唯一有传人,并按字辈相传的柳子戏庄户戏班,面对风雨摇摆,它
深深扎根于农村,肩负着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
柳子戏是一个拥有几百支传统音乐曲牌的古老而著名的剧种。其演唱在民间
称为:“小旦唱的颤微微,小声唱的云上肥,青衣哎哎水中飘,花脸横磨声如雷”。
柳子戏音乐唱腔曲牌基本上分为越调(以D作宫)、平调(以G作宫)、下调
(以F作宫) 、二八调(以C作宫)四大调。另有反工四调(以A作宫)和起调,
起调是比原调高起一调。
柳子戏唱腔主要有主腔(弦索腔)和客腔两部分组成。
主腔包括: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上下句体。客腔有:[高腔]、[青阳]、
[昆调]、[乱弹]、[罗罗]的部分声腔。
乐曲曲牌主要有丝竹曲牌和唢呐曲牌组成。丝竹曲牌包括独奏曲牌、合奏曲
牌,唢呐曲牌包括伴奏曲牌、带词曲牌。
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山东省戏曲工作组在定陶宋楼村调查统计时,从整理出
版后赠送给宋家班的资料汇编中可以看出,老艺人忆及的传统剧目有二百一十六
出。这此剧目是多声腔汇集综合而成,按声腔分类:俗曲一百一十六出(包括柳
子戏七出,耍孩儿十五出),另有[高腔]及[高腔娃娃]十六出,[青阳腔]十一出,
[昆腔]三出,[乱弹]二十七出,[罗罗]十出,[皮簧腔]三十三出。
柳子戏剧目多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榜》、《岳飞传》、《杨家将》、
《水浒》、《聊斋志异》、《隋唐演义》以及民间俚曲和神话故事。经常演出的
有《虎牢关》、《杨家将》、《打登州》、《孙安动本》、《错断颜查散》等。
除此以外,还遗存了一部分明清时期即具有一定影响的早期戏曲剧目,如《白兔
记》、《红罗记》、《王簪记》等,保留一批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如《马古伦
换妻》、《王小赶脚》、《钜大缸》等,保留了一些神话戏和鬼怪戏,许多无大
都用真刀真枪,魔术化表演更是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