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御史卜式的故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144&run=13

巨野县营里集北路东侧,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额刻着“御史卜公碑”六个
大字。这就是营里镇卜楼村的七世祖——放羊出身的西汉御史大夫卜式的庙碑。
卜式,原是西汉河南郡(今河南温县)人,是孔子的门生——战国时著名文学
家卜子夏的七世孙,自幼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与弟弟种田放牧为业。弟弟成家
后,他把所有的家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部分羊,进住深山,放牧为业。
十年后,卜式的羊,由原来的10余只,增加到1000多只,成了富有牧户。而其弟,
却家业衰败,一贫如洗。他多次救济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
当时,西汉王朝正在进行反击匈奴的战争,军费开支很大,财政困难。卜式
得知后,即上书朝廷,表示愿将家产的一半,献给国家,支援边疆。汉武帝感到
非常惊讶, 急派使者前去查访。 使者问卜式:“你是不是想做官?”卜式说:
“我是个庄稼人,从小放羊,从没想过当官。”使者又问道:“你是否有冤屈在
身,请皇上给你伸冤昭雪?”卜式说:“我是个守本分的人,平时与人和睦相处,
又无所争,哪来的冤屈?”使者感到十分不解,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上
书朝廷,无私献财呢?”卜式笑道:“天子号召讨伐匈奴,力强技精者,都去前
线杀敌立功,我一小小老百姓,捐点钱几,又算得什么呢?”使者听了,很受感
动,便把卜式的话,如实上奏。汉武帝就与丞相公孙弘商议是不是接受卜式的捐
款。公孙弘说:“此人一不贪财,二不爱官,太不近情了,还是看一看再说吧!”
汉武帝听信了公孙弘的话,把这事暂时放下了。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多次反击,匈奴终于被打败,匈奴的昆邪王投降了汉朝。
连年征战,在加上安置昆邪王和他的部属,汉王朝又耗费很大财力,搞得国库都
空了。汉武帝元狩三年,偏偏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水灾,朝廷无钱救济灾民,就把
七十二万五千口贫民,迁到西北和东南开荒自救。可是贫民远迁,路上的花费仍
需政府解决,地方上感到十分为难,表示无法满足灾民的需要。这时,卜式又捐
出二十万钱献给河南郡太守,让他资助迁移的灾民。河南郡太守便把捐献者的名
单,呈报给朝廷。汉武帝一看救灾捐款的头一名又是卜式,很受感动,便赏赐给
卜式四百个免除劳役的名额。卜式亲族自然就免除了劳役,当然他也可以用这些
名额卖了换钱。可是卜式是不爱财的人,把这些名额又如数退给了官府。当时的
富豪们,都忙着隐匿财产,唯恐征借。而卜式却偏偏捐献,毫不自私。卜式的爱
国行动,使汉武帝从心眼里感到高兴,称赞卜式是个忠顺朝廷的好人。于是就把
他召到京城,任命他为中郎左庶长,又赏给黄金四十斤、田十顷。然后向全国发
出告示,表彰卜式。不久,又拜卜式为齐王太傅、齐国相。元鼎年间,赐爵关内
侯、御史大夫。
卜式刚正直言,得罪了一部分权贵,便向朝廷提出申请,辞官不做,回家务
农。汉武帝看到卜式年纪大了,又确实不愿意做官,就批准了他的请求,给予优
厚待遇,命他回家,安度晚年。卜式回家后,想念在齐国的故友,便决定东游。
因年丧力衰、体弱多病,路过山阳郡昌邑县境(即今巨野营里)时,突然得病死去。
卜式的子孙闻讯后,立即赶来奔丧。因念先祖子夏墓地在句阳(今菏泽市境),此
地又是文明之邦的山阳郡地,便就地安葬了。为了看护好先人的坟墓,卜式的子
孙,从此也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唐宋时期,巨野尚有卜家庙地四百五十亩,柏树
林立,郁郁葱葱。金泰和五年,又在这里建立了卜式庙,正殿五楹,金碧辉煌,
十分壮观。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大决口,再加战争的破坏,整个庙院变成废墟。
今仅存御史卜公庙碑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