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牡丹文化特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9&rec=71&run=13

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如下特点 :
(1)浓重的生物学特点
牡丹在生物学中,属多年生木本植物, 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为落叶小灌木,分
枝粗短,叶通常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生枝端,有单瓣、重瓣之分,并有红、黄、
蓝、 紫、黑、白、绿、粉等各种不同颜色。从这一角度上来看,牡丹文化或牡丹文
化学含有生物学内容。
(2)浓重的药物学特点
牡丹最早的用途、最先的发现是药用。时至今日,牡丹根皮即“丹皮”,尤其是
曹州产的上品丹皮“曹丹”,还在中草药中居于重要地位。以药用植物记载牡丹最早
的当推《神农本草经》。《隋书?经籍志》中的《素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都是从药用植物角度记载牡丹的。由此可见,牡丹文化又含有药物学的内容。1972年
在甘肃武威柏树乡发现的东汉墓葬医简中,也有对牡丹的药用记载。
(3)浓重的园艺学特点
几千年来,牡丹生长的延续和美名的远扬, 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从野外迁入田园,
由野生变为家植。这是牡丹生长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生长地理位置、土质、气
候条件的改变和优化,给牡丹的生长、发育带来许多质的变化。改变了许多生长习性,
由耐高寒变为宜温和,自身形体也发生了变异,花由单瓣、平头、雌蕊居中,变为千
叶、起楼、雌蕊瓣化。经过园艺家和老花农千余年的摸索和实验,总结出一整套牡丹
栽培技术,丰富了园艺学内容。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和
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中,均介绍了许多宝贵的园艺学知识。《燕京岁时记》、明
人《帝京景物略》等书,都涉及到一些园艺学。
(4)浓重的美学特点
牡丹花的特点,花大、色艳、香浓、富丽堂皇,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文化
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的人,观赏牡丹都认为美。牡丹能给人以美的感知、美的
享受、美的满足,能拨动人们主观精神世界中属生理方面美的兴奋灶。牡丹的自然美,
是人类共通的,公认的,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画家、艺术家描摹、写生、创
作的重要题材。因而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天葩、花王、国花。
(5)浓重的文学特点
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文赋,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席位,构成了牡丹文学。肖鲁阳
等主编的《中国牡丹谱》 、杨茂兰主编的《中国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 ,以及散
见于各种文集、杂著、专著中的咏牡丹诗文,可窥一斑。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
许多著名诗人都写有咏牡丹的诗文。牡丹诗的内容广泛,有些牡丹诗是借物咏志,借
古喻今,思想深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它是汇成我国史诗海洋的
一支涓涓细流。
(6)浓重的乡土气息
牡丹原产我国边远地区高寒的山谷野坡,相传汉代就有人工栽培,河北省柏乡县
北郝村至今还有关于“汉牡丹”的传说。牡丹有野生变为园植以来,便深深地扎根于
农村田园。尽管隋炀帝修建洛阳西苑,诏进牡丹,唐代长安宫中崇尚木芍药,宋代洛
阳牡丹天下第一,但牡丹大面积的种植还在农村乡间。明、清以来,山东曹州牡丹最
盛。正因为牡丹散发着乡土气息,远离故乡的游子常因牡丹勾起怀乡的思绪。而怀乡
之情的抒发,往往以牡丹为描写对象。明工部尚书何应瑞在外地居官20余年,睡梦中
常想到家中的牡丹花,而写有《牡丹限韵》诗。现居台湾的郑文山、姜振铎先生,随
着年岁的增高,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分别写有《怀菏泽牡丹》、《菏泽风土文物谈》
等诗文,寄托思乡之情;台湾著名女画家徐令仪,酷爱祖国牡丹花,将自己爱花爱国
之情溶为一体,所画《国色天香》工笔牡丹,别有一番发自花魂的幽香和情趣。
(7)浓重的富贵之感
牡丹花姹紫嫣红,富丽堂皇,能给人以富贵之感,因此,牡丹又称“富贵花”。
清人赵世学有《牡丹富贵说》,毛同苌也作过《牡丹花富贵说》和《富贵花说》。宋
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承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为富贵,孔
雀为荣华,“孔雀牡丹”常常作为绘画、镂刻的内容。过去农家妇女喜欢在头枕上绣
花或图案,常绣石榴、牡丹之类,盖取石榴多籽(子)与牡丹富贵之兆。明代著名书画
家徐渭的题泼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
富贵花将墨写神。”也称牡丹为“富贵花”。
(8)浓重的人生回味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牡丹芳》)牡丹花好,使游人
若狂;花期的短暂,也使人若狂。莫失良机,争相观赏,甚至夜间掌灯观看。由花的
短暂,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引起对人生的回味。回味时有两个结果:一是花天酒地,
及时行乐;一是催人奋进,不负年华。后者当然是积极向上的,尤其今天应该如是。
这些情况在历代牡丹诗文中均有反映。谢肇《五杂俎》中写:“人生看花,情景和畅,
穷极耳目,百年之中,能有几时?”明代画家唐伯虎,性情豪宕不羁,家贫不问产业,
好古文辞, 以风流跌宕,擅名一时。他写的一首《花下酌酒歌》耐人寻味: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 去年人比今年老。
今年花开又一枝,明年来看知道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 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常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9)浓重的生活勇气
美好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提高人的生
活勇气和对事业必胜的信心。这就是美,来源于生活;美,又指导生活,开创未来。
“金钱买得牡丹栽, 何处辞丛别主来。 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
(白居易《移牡丹栽》)这首诗能给人以“百处移将百处开”的顽强战斗和不屈不挠的
力量。“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牡丹》)这首诗能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这就是“美”的
力量,“美”的作用。
(10) 浓重的旅游氛围
明、清以来,山东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濒临绝迹的洛阳牡丹,解放后在当地政府
重视和外地(主要是菏泽) 牡丹产区的支援下,逐渐恢复旧观。目前,洛阳、菏泽(古
称曹州) 均以牡丹为“市花”,名曰“牡丹城”,每年四月中下旬,举办国际牡丹花
会,吸引来大批国内外游人、商贾赏花旅游,洽谈生意。牡丹花会,是集名花、名胜、
名物、名玩、名吃、名俗于一处的风俗民情盛会。
菏泽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悠久的种植历史赋予了菏泽鲜明的牡丹文化特色,
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菏泽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菏泽牡丹已形成观
赏和产业化共同发展的格局。以牡丹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歌曲、雕塑、图案和文学
等艺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驰名国内外的牡丹画家和书法家。每届花会期间,
举办的牡丹精品展、牡丹插花艺术展、牡丹书画展和名优产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等
丰富多彩的经贸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旅客来菏泽观赏牡丹、交流文化、洽
谈贸易,提高了菏泽的国内外知名度。在国家举办的1—5届全国花会博览会上,菏泽
牡丹获奖60余顶。 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举夺得世界牡丹单项奖111项奖中的
81项, 占总奖项的73%,不仅宣传了菏泽牡丹,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牡丹区还在美
国、日本、加拿大建设了“中国牡丹园”,扩大了菏泽牡丹在国外的影响。“牡丹”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头戏,仅在中央电视台就播发有关牡丹的专题片近百部,总长度达
1000多分钟。随着菏泽牡丹在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牡丹由观赏植物已成为拉动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
牡丹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菏泽编纂出版了有关牡丹的理论书籍、志书和类书
达三十余部,涌现了以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先生为代表的牡丹文化研究专家和大批学
者,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菏泽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