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9&rec=69&run=13

俗语曰“芍药随牡丹”。“随”,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开花时间,芍药随牡丹之
后开;二是指花的外部体形,有较多随同之处;三是指发展历史,有大体相同的渊源。
崔豹《古今注》中说,芍药有草、木二种,木者花大而色深,俗称为牡丹。唐代长安
宫中,称牡丹为“木芍药”。《诗经?漆消》中的青年男女郊游,“伊其相谑,赠之以
芍药”的“芍药”很可能也包括木芍药—牡丹。《诗经》所反映的时代是公元前十世
纪的西周, 距今约3000年。若从《诗经》记载算起,牡丹已进入诗歌,即是牡丹文化
的起源。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
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
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
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可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
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
《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人姚遂有
《序牡丹》, 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
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年有《曹州牡丹谱》
等。散见于历代各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
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 屡
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