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工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104&run=13

工作综述
主任 张玉昌

在地委和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省总工会十一大和全国总工会十三大精神,按照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取得较明显的成绩。调研工作被省总工运年会评为全省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建国后工运史征编工作被省总评为先进单位, 工会统计工作被省总评为先进单位,有3人被省总评为单项工作先进个人, 有一个单位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称号,有5人被授予“山东省劳动竞赛标兵”、“山东省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称号;有一个班组被授予山东省“安康杯”竞赛先进班组。在开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学习与竞赛活动中,全区有8个单位、48人受到省总表彰。
一、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三技”活动
一是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效果明显。发动职工针对生产、经营、技术上的难点和关键,提建议、搞革新,推进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如菏泽二毛厂在开展品种月活动中,职工围绕增加产品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每名职工至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电业局工会组织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同志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效地调动职工群众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区职工提合理化建议85600条,采纳28740条,创经济效益2760万元;完成技术革新758项,创经济效益2150万元。二是劳动竞赛领域不断拓宽。不但国有企业开展适合自己特点的劳动竞赛,大部分“窗口”服务行业也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如地区邮电局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优质服务杯”和“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他们抓热点、攻难点,针对城市装电话难的问题,开展“三比一满意”(即比质量、比速度、比功单回收及时、提高用户满意率)劳动竞赛活动,10天装电话1100多部,满意率达到100%。在开展“三技”活动中,地区工会联合有关部门起草《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区职工技术(业务)选拔赛的报告》,地委、行署以菏办发(1998)34号文批转此报告。并建立菏泽地区职工技术(业务)选拔赛领导小组。各参赛系统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召开党政工专门会议,成立相应的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比赛方案、评比办法,做到工作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在地区级比赛中,邮电、一轻、金融、公安、建委等系统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到会动员和总结。地委副书记阎世海、李延良等领导带领地区工会、经贸委、劳动局的负责人多次到比赛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的参赛热情。全区参赛的系统13个,参赛的基层单位500多个,参赛的职工近8万人,参赛的项目32个。工商、消防、交警等系统也组织职工干警参与比赛,使比赛由企业扩展到行政、政法部门。通过技术比武,使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业务)人员脱颖而出。共评出地区技术明星、技术能手102人,系统技术明星235人。为表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模范人物,地区工会根据行署菏行字(1998)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认真组织推荐评选102名地区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为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评出4名下岗再就业职工和个体私营户为地区劳动模范,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二、实施送温暖及再就业工程
一是搞好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为13000多名困难职工缓解了生活困难。建立互助互济组织37个,储金98万元,1998年春节一次性筹集送温暖资金101万元,各基层工会筹集18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212个,困难职工6655户,填补菏泽地区工会送温暖工程资金的空白。二是解决特困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地县市工会筹集解困资金13万元,为53名特困职工子女入学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加大维护力度。下发《关于搞好下岗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地、县市工会组织5个调查组对全区下岗职工思想、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先后走访11个系统168个企业,召开下岗职工座谈会2000多人次,写专题报告11篇。7月份,地区工会与劳动、财政、公安、审计、税务、工商等单位联合组成两个工作组,对柴油机厂、纱厂等单位调研,了解下岗职工的心态、要求,并写出专题报告。11月份,参加行署组织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情况》的调查,先后调查30多个企业,走访30多户下岗职工。在调查中,既注意监督和督促有关下岗职工政策的贯彻执行,又搞好各项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全区799个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全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61193名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86%)有序地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四是强化职业培训。全区下岗职工7万余人,地区工会要求各县市工会年内培训下岗职工不得少于500人。各县市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238期,培训人数达16878人次,有1300余人走上再就业岗位。
三、工会自身建设
一是抓班子建设。地区工会先后两次到各县市、就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和县市委分管领导、组织部长交换意见,取得他们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在充实调整县市工会领导班子时,无论从年龄、知识、文化结构上都得到优化,新调整的4名副主席年龄在36岁左右,菏泽市总工会主席40岁。地县市局级工会主席都享受同级副职待遇,是党员的90%进入同级党组、党委。曹县总工会抓住企业改制的机遇,积极推行由会员直接选举工会主席的试点。全县改制32个企业,已有18家进行直选工作,效果较好。二是抓组织建设。9月份,地区工会召开全区工会组织工作会议,各县市委组织部、地直各部门分管领导和县市总工会主席出席会议,地委分管书记李延良、省总副主席张召盈到会讲话。会议认真总结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经验,安排部署进一步搞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意见和措施,重点讨论研究在企业改制中如何加强工会组织建设问题,曹县、菏泽市总工会作经验性发言。会议期间,还代地委起草《中共菏泽地委关于依靠职工搞好企业改制的意见》,地委、行署以菏办发(1998)88号文件转发。通过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的发动,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有新的起色。全区253个乡镇已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兼职工会干部253人,专职156人,乡镇企业456家,已建工会的133家,私营企业478家,已建工会的28家,外商投资企业116家,已建工会的98家,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抓干部培训。年内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50余期,参加培训干部1500余人,有20余人参加省工会干部学院的培训学习,全区有2000余名干部获得上岗资格证书。四是认真抓调查研究和信息工作。地、县市工会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28篇,有3篇调查报告分别被《职工天地》、《山东工运》刊载。地区工会撰写的两篇调查报告,被省工运年会选用。同时,还认真抓信息工作,全年编发《菏泽工运通讯》22期,上报省总和地委信息57条,上报全总11条,被全总采用2条,被省总采用14条,被地委采用1条。全年接待来访24人次,接待全总、省总和地委批转的职工上访信件46件次,处结率达95%。

(组稿人 王明堂)

[地直工会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1998年,地直工会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第一,切实加强送温暖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各系统工会主任为成员的送温暖活动领导小组,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特困职工生活问题;第二,搞好调查摸底,建立特困职工档案。走访劳动模范、烈军属、残疾职工和离退职工850户,逐户建立档案,对家庭成员收入,因受灾、疾病等造成特困的原因登记入档,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提出建议;第三,加大筹资力度,拓宽送温暖资金来源渠道。成立地直职工互助互济储金会,入会职工1万多人,筹集储金近20万元。征得地委、行署领导同意,在地直党政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中积极募集资金近百万元,建立送温暖基金工程,并积极争取财政上拨一点,工会挤一点,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尽最大努力为特困职工提供物质帮助。第四,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把平时送温暖和春节期间送温暖结合起来,对因灾、病等原因造成的特困职工,特别是劳模、烈军属、伤病残的特困职工,定期或不定期送救济金和实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1998年,共发放送温暖资金20余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王善飞)

[菏泽市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组织]为加快新经济组织组建工会工作,菏泽市总工会根据省、地工会的要求,把私营企业建工会做为1998年工会工作的重点来抓。 (1)搞好调查, 制定计划。3月份,机关人员分三个组,由主席带队,对全市私营企业经营情况和职工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根据实际情况,先在市区内4家私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然后在乡镇推开。(2) 取得领导支持。将私营企业现状、私营企业建工会的必要性向市委领导做专题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并和市经委一起成立市工会主席任组长的联合协调小组,具体指导和实施私营企业的建会工作。(3) 搞好宣传发动。到私营企业积极宣传组建工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会在推动企业发展和稳定职工队伍中的重要作用,打消私营企业主对组建工会的偏见和顾虑。(4) 组织发展会员,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截止年底,4家私营企业已全部建立工会组织,配备工会主席。

(郭继升)

[巨野县健全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改制中,县总工会成立3人调研小组,由一名副主席任组长,对全县35家改制企业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既摸清企业工会工作情况,又为改制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职代会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为防止改制企业工会组织被撤并和企业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县工会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汇报,争取县委领导支持,并向县委提交《关于在改制企业中巩固健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工大会(职代会)作用的报告》,县委以巨办发(1998)76号文件批转执行。县工会还把《工会法》、《劳动法》、《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地委文件,中央、省级领导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分别摘录下来,汇编成册,印发有关党政领导、企业负责人、企业工会干部学习和参照执行,为巩固健全改制企业工会组织提供全面的法律政策依据。县工会还及时召开改制企业主管部门工会主任和改制企业工会主席会议,学习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听取企业工会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企业改制中如何加强工会工作提出要求。由于措施得力,至年底,全县35家改制企业的改制方案均由职工大会(职代会)审议通过,改制企业的工会组织健全,工会干部齐备,工会工作正常开展。

(魏群)

[定陶县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年初,全县国有企业119个,集体企业44个,这些企业大部分设备陈旧,技术项目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致使部分企业破产、停产或半停产,职工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全县下岗职工7049人,占职工总数的42%。县工会联合劳动部门积极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设立职业介绍所,所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单位全部建立再就业培训中心,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年内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3期,1639人次。同时,县工会积极建议,县政府制定下发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自谋职业需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的要简化各类手续,对新开辟的集市贸易市场留30%的摊位安排下岗职工。经劳动部门、工会组织批准的三年内免征各类管理税收。对从事农业开发的荒地、河滩、坑塘免交农业税及各种费用。新上马的企业要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圣龙集团一次就优先安排下岗职工2580人。年内全县分流人员1809人,自谋职业2969人,劳务输出199人,计4977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4%。

(田庆耕)

[单县乡镇建工会]根据省委(1996)24号、地委(1997)23号文件“凡25人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都要把工会建起来,配齐工会主席。基层工会组织所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没有终止时,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不得把工会机构撤销、合并或者归属其他工会部门。以资产为纽带进行重组的国有企业,其工会组织也要同步进行相应的重组”的要求,县工会进行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向县委分管领导汇报,取得县委支持,然后在本县所辖37个乡镇机关全部建立乡镇工会委员会和乡镇机关工会委员会,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主任和主席。工会组建后,为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县工会举办培训班,对新任的乡镇工会主席进行专业培训,为工会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乡镇机关建工会的同时,对19个县直机关该建而没建工会的单位组建工会,工会主席全部进党组。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根据“三同时”的原则,县工会积极主动靠上抓工作,使改制企业95%的工会组织得到保留或重组,工会工作开展正常。

(黄世翠)

[成武县稳定职工队伍]县总工会采取得力措施,把实施职工再就业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全年安置下岗职工2360人,安置率91%,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稳定了职工队伍,被评为全省促进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首先,建立健全县、局、基层三级组织和信息网络。各级工会摸清底子,建立档案,及时写出调查报告,为各级党、政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抓好典型,加大宣传,以点带面。针对下岗职工中存在的“怨天尤人”和无所适从的错误观念,组织开展“换脑筋工程”和“今天我下岗,明天怎么办”的大讨论,认真总结下农村、搞加工、办工厂、做买卖等各类自谋职业先进典型12个,在县电视台开辟再就业专栏,组织10人巡回报告团,到各困难企业及乡镇作报告,同时大力宣传《成武县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意见》中制定的有关政策,坚定职工自谋职业的信心。其三,拓宽再就业渠道。棉麻、物资、供销等系统,带领职工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养殖业,建恒温库,上马白酥鸡厂、煤炉厂、液化器供应站等,使部分职工得到安置。另一部分下岗职工更新就业观念,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转移。在县有关政策指导下,县胜康药厂、华威家俱厂、成龙食品厂等乡镇、私营企业接收下岗职工853人,其中县总工会和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的职业介绍所,全年为其输送下岗职工再就业382人。县委鼓励下岗职工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后,对特困职工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年内使153人走上自谋职业之路。县总工会职工学校举办服装剪裁加工、机械维修、电焊、装修等培训班8期,培训下岗职工208人,其中159人走上新工作岗位。各级工会鼓励职工到农村承包土地、废旧窑场、坑塘。有80余名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并已脱贫致富。下岗职工妥善安置后,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张道明 许建平)

[菏泽电业局工会]电业局工会围绕全年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参与、教育、维护、建设”职能,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一是认真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征集、登记、评审、实施程序化、制度化,全年征集合理化建议418条,160件建议被采纳,创经济效益30余万元。二是做好民主评议干部工作,为党委使用选拔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围绕创一流供电企业和安全生产,组织开展职工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6-9月份在全区电业职工中开展变电倒闸操作和微机操作比武活动。4-12月份在全区电业职工中开展省“安康杯”竞赛活动,菏泽电业局调度班荣获山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安康杯”先进班组称号,四是在送温暖活动中,发动职工为全区特困职工捐款8360元,衣物527件。局各级工会走访职工家庭100余户,看望生病职工及家属120余人次,与职工谈心200余人次,救济困难职工12人次;9月份发动全局职工向本局职工李朝明患病之女李科献爱心活动,捐款9450元。8月中旬,发动全局职工向灾区群众捐款29418元,捐衣物1467件。五是组织女职工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和“三星竞赛”活动,定期为女职工查体和发放卫生保健用品,女职工的“五期”保护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并为35周岁以上的女职工投“女性安康”保险;开展“星级文明职工家庭”创建活动,评出20户“星级文明职工家庭”。六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年内举办文艺演出和联欢10次,还参加全区春季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以及书法美术比赛,在山东电力第二届职工文化中,荣获组织奖和5个单项奖。

(邵君萍)

[菏泽地区邮电工会]该会紧紧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在加快邮电通信发展、促进邮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98年被省总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一是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推动通信生产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做为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短程赛、系统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推出名片服务、限时服务、礼仪服务和承诺服务等改善服务新举措。1998年被省总授予跨世纪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称号。二是坚持依靠方针,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注重把民主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企业重大决策、方案、措施出台和涉及职工利益的制度、办法的制定,都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同时注意发挥各工作委员会作用,定期检查职代会决议、职工代表提案落实情况。集中力量在全区统一建起规范“职工之家”,为班组职工小家配备活动园地,开展“农村支局生活后勤达标”竞赛,为支局小家配齐电视、文体活动用品等,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三是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1)开展经常性的主人翁与市场经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三爱六学”教育;(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几年来,有一人获“五一”劳动奖章,12人获“富民兴鲁”奖章,30人获省劳模称号。(3)注重发挥女职工作用,开展“闯新三关”、“巾帼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4)坚持每年一次业务技术比武,一大批业务技术能手获省地荣誉称号。(5)连续三年开展“爱邮电做主人,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500多条,实施150条,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程道菏)

[地区劳动模范]李振乾,男,57岁,汉族,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54年6月参加工作,菏泽地区粮油集团副总经理。多年来,李振乾一直分管计划生育工作。1993年以来,他分管的地直粮食系统的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连续5年实现100%。工作中,他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地区粮局有15个企事业单位,局机关组成计生领导小组,成立计生办,所属单位都建立相应组织,配备专职计生干部。他非常重视计生干部的业务培训,先后组织计生干部培训班5期,参训人员6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计生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他先后完善计划生育8项工作制度。他坚持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注重宣传教育,不断改进宣传形式,提高宣传质量。多次召开分管领导、计生干部会议,安排部署宣传工作。地区粮食局连续5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李振乾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杨遵修,男,50岁,汉族,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58年3月参加工作。郓城县第一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他工作认真负责,先后制定“高、严、实”的工作要求和争创全省一流业绩的奋斗目标,以及领导班子“五带头、三不准”的工作制度。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考核评估办法,使郓城一中在短期内形成了一支以青年为主的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方面,他筹资近2000万元,彻底改变学校的面貌。他强化学校科学管理,使学校各方面都出现井井有条的局面,成为菏泽地区第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升学率连续六年获全区第一,并跃进全省先进行列。个人治学经验丰富,多次在省、全国报刊上发表论文著作。1994年获郓城县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郓城县十佳校长;1996年被评为郓城县十大新闻人物;1997年被评为菏泽地区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陈新国,男,48岁,汉族,中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郓城县邮电局城内投递员。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他负责的投递段是郓城县邮电局业务量大、机关单位及学校集中的一个段,平均每天行程约百华里,投递函件500余份,报刊2000余份。他十几年如一日,累计投递邮件1500余份,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在投递中,严格执行“定班、定点、定时”等制度,从未因身体不适或天气不好请过一天假,脱过一次班。对一些行动不便的人,主动为他们代买邮票、代寄代取邮件。为进一步提高投递质量,他利用一切机会了解投递段内住户的情况,每年经手投递的疑难信件仅有据可查的就有上百封。他的辛勤劳动赢得广大用户的一致赞誉,被公认为革命的“老黄牛”、“活雷锋”。1969~1975年在部队获奖7次,1991~1997年连续七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争星争标竞赛明星个人”;1994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省竞赛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郓城县劳动模范、地区模范职工、山东省邮电系统“优质服务标兵”;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修建周,男,39岁,汉族,大专毕业,中共党员,山东水浒酒厂厂长兼书记。他自1992年任厂长以来,带领全厂职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使酒厂一年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1997年销售收入6350万元,实现利税1510万元,连续两年创利税过千万元,成为郓城县第一纳税大户,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几年的时间,使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得以起死回升。他重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基础管理,自学酿酒知识,并深入一线向工人虚心请教,组织技术人员向名酒厂家参观学习,并结合本厂实际,进行大胆改革,提高了效益。他大力进行机构改革,优化组合和班子建设,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该厂生产的水浒系列酒连续1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菏泽地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和“山东省免检产品”。该厂被评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他本人1993年被授予全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4年被评为省一轻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地区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优秀厂长;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亓巧玉,女,48岁,汉族,中师毕业,中共党员,1969年3月参加工作,郓城县大潭乡汤垓小学教师。自任教以来,她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大儿子患婴儿瘫、二儿子患脑瘤去世、丈夫又患重病的艰难处境下,她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挑起扫盲工作担子。她从自己仅有的四间瓦房中挤出中间两间做教室,又用自己的大榆树做成课桌,办起家庭扫盲班。几年来,在她的家庭扫盲班里有103人脱盲,有许多文盲变成种田能手、致富状元。她1994年被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1995年被评为地区优秀教师,同时获得巾帼扫盲奖,1996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二等奖、中华扫盲特等奖、县劳动模范、县十大教育明星、县十大新闻人物、地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评为双文明先进人个;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韩念勤,男,50岁,汉族,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8月参加工作,菏泽地区交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他主持客货运输工作,注重更新车辆,调整运力结构,先后筹资更新车辆800余辆。使客运辐射华中、华东、华北10省3市,货运通达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全面推行客货单车承包,促进了运输生产的发展。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后,主持公司全面工作,与总经理配合密切,果断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先后开发20多种经营项目。交通集团先后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工交财贸系统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山东省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企业”、菏泽地区明星企业。他本人于1991年被省公路运输工会评为关心职工生活的好经理,1978-1993年连续被本系统和本集团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省交通厅评为省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被中交企协评为优秀企业家;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王霞,女,33岁,汉族,高中毕业,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曹县棉纺织厂操作员。她在1992年全区棉纺技术比赛中,获地区标兵称号。1995年担任后纺车间总操作员的职务后,对新工人手把手传授技术,加班加点搞好技术培训,把自己的一套新方法传授给新学员,使新学员提前一个月达到三级以上水平,为厂培训一批技术骨干。1995年厂成立攻克难关小组,她任组长,多次主持召开质检会,凭借精湛的技术、独特的管理思路和善于集大众智慧于一体的风格,使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被客商誉为免检产品。她在车间开展一系列节约活动,杜绝“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1997年后纺车间比上年同期节约棉纱一吨多,价值2万余元。1988-1998年被厂和县工业系统连续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县级“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胡月臣,男,50岁,汉族,大专,中共党员,1967年5月参加工作,菏泽地区粮油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确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主业,搞好粮油工业生产和粮油流通;一手抓多种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连续三年利税突破500万元,综合效益超过2500万元。在1997年粮食系统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的情况下,总公司实现综合效益3100万元,利税55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同行业第2位。他以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抓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先后调整37名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有20多名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1994年以来,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流通系统、全省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1996年被地委、行署授予全区双文明单位;他也于1991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区优秀军转干部,1994年被地委、行署授予“城市经济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光,男,34岁,回族,中共党员,1983年3月参加工作,山东王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光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于1992年创建曹县清真可口食品厂;1994年建起菏泽地区涉外宾馆;1997年建起三星级宾馆王光大厦。拥有固定资产68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几年来,累计向社会各界捐助资金800多万元,其中为南关村铺柏油路面4000多米,并安装了路灯、铺设了下水道,还为城内中小学建设、公安110建设、曹县有线电视台建设、曹县残疾人事业、曹县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曹县及附近县市的清真寺修建等都提供援助。1995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第二名”、“山东省先进私营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130万元,被评为“曹县纳税大户”;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周建东,男,50岁,汉族,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3月参加工作,菏泽地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向祖国四化培养人才,完全靠以校养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发展,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被省职教办称为职工中专发展的奇迹。三年来校内招生1350人,分校和校外班招生1950人,为国家创收560多万元,投入建校资金385万元,使原有固定资产增值两倍。1995年他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奋斗,走出困境,还清外债,更新教学设备。注重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1997年进一步开放搞活,与沿海六省市五百多家企业加强联系,解决毕业生的安置问题,又投资200万元新建20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在没向财政要钱的情况下,使学校形成规模,被地委、行署评为双文明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校长;1997年被地委、行署授予全区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菏泽地区行署授予地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