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白云海——李小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4&rec=7&run=13

白云海(1917-1948) 定陶县冉镇后苗楼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岁随兄
到曹县吴桥口村给地主当长工,1945年参加农会,先后任农会长、区联合会主任、曹
县县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48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白云海自幼倔犟。苦难的磨炼和中共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使他很快成熟起来,在
斗争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鲁西南,白云
海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区队在曹县城和古营集一带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不断给敌人以沉
重打击。一次,一股反动武装到苗楼一带进行抢劫、骚扰,白云海带十几名区队队员
化装成老百姓,潜入苗楼,将这股顽匪一举歼灭。1947年组织上派他去古营集一带领
导土改,他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很快就把群众发动起来,使土改工作
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他还积极宣传、动员青年参军参战,为主力部队输送了一批新生
力量。
1948年夏,国民党新五军进犯鲁西南,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地主“还乡团”
也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形势极为严峻。时任曹县县大队副大队长的白云海奉命就地坚
持斗争。他率县大队把组织安排转移的人员护送到黄河北以后,毅然返回曹县,坚持
“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腹地斗争。他带领队员把公粮等物资安全转移隐藏好后,
跟随县长王雪静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断打击保安旅、还乡团。5月16日,白云海与
县长等到定陶潘刘庄一条秘密地道里参加定陶、曹县、成武三县领导紧急会议,因叛
徒告密,被新五军重兵包围。他机智、沉着地指挥有关人员迅速转移后,突围时遭大
股敌人截击,因寡不敌众,在激战中不幸落入魔掌。
在国民党曹县监狱,敌人对白云海用尽酷刑,白云海坚贞不屈,在法庭上与敌人
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于5月23日将白云海等十几名革命同志
杀害。赴刑场的路上,白云海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不断高呼:“共产党是杀不完的
,反动派、保安旅就要完蛋了,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就义时年仅31岁。

任涛(1918-1952) 原名任有刚,梁山县馆驿乡任庄村人。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7年9月参加人民军队。1938年1月参加了张北华、段君毅等在泰西一带领导
的山东泰西区抗日自卫团,于津浦铁路山东纵队司令部教导队受训后,随段君毅到鲁
西军区某部工作,曾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941年,八路军某部女兵连在范县黄河
金堤上与日军遭遇,伤亡很大,情况十分危急,任涛得知后,率领部队前去增援,经
激战,击退日军,使几十名女战士脱险。1942年任冀鲁豫八分区司令部机关政治处主
任。1945年4月,参加了东平战斗。是年7月,在攻打阳谷县城时,他冒着敌人的炮火
到前沿组织战斗鼓动。26日,紧随突击队冲进城内,不幸头部中弹,当即昏迷。战后
受到分区司令员曾思玉的表彰。伤好后,他随部队西进河南,参加了著名的平汉战役
。继而进军张家口,投入保卫张家口的战役。1946年秋,冀鲁豫军区主力编入第二野
战军,他任一纵某团政治委员。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渡黄河,进军大别山,途中参加
了七战七捷的鲁西南战役。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在围歼国民党黄维兵团的战斗中荣
立战功。1950年,他率领部队在贵州平坝一带执行剿匪任务,多次深入匪巢与敌周旋
。瓦解匪徒,屡立战功。
1951年,他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八
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基本建设处副处长。由于长期战争生
活和多次负伤,使他积劳成疾。是年12月,在赴沈阳参加全国工业基本建设经验推广
会议上,心脏病发作,经医治无效逝世,时年34岁。遗骨葬于沈阳市烈士陵园。

常俊婷(1918-1939) 女,安徽省宿县城关镇人,七岁入宿县第二女子小学,1930
年入育秀女子中学,十三岁考入省立凤阳师范。。1936年毕业后到江宁县八卦洲小学
教书。“七·七”事变后,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宿县成立“战时抗敌总动员委
员会”,她从江宁毅然返回宿县,参加了宿县组织的战时后方服务团。她以革命激情
积极投入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三江好》等抗日优秀剧目的演出,
动员组织群众抗日。
1938年7月,她女扮男装,赴宿东参加王烽领导的抗日自卫队。10月她随军到丰
县北部,经戴晓东推荐留在特委负责组建妇女委员会。1939年春,她在单县张寨附近
发动妇女,组织抗日工作。1939年7月,常俊婷任中共湖西地委妇女部长。她带领贫
苦妇女,为八路军做军鞋、缝棉衣,在鱼台、金乡的许多村庄开办妇女识字班,亲自
编教材、讲课,为区党委主办的《团结报》撰写稿件,社长朱华对她的稿件给予很高
的评价。
1939年7月,暗害分子王须仁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她为“托派”,逮捕后用
鞭子抽、火燎、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铁丝穿乳房等酷刑逼供。9月15日,王凤鸣亲
手将其砍杀。她临危不惧,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仅21岁。
牺牲不久,罗荣桓来湖西处理“肃托事件”,对死难烈士平反昭雪,她被追认为
革命烈士。

杨芳江(1918-1948) 东明县大屯乡杨庄村人。1934年考入开封二中,积极组织同
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担任中共地下交通站站长。1
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委派到聊城地区范筑先部队的第十支队教导队受训
。是年5月,回到家乡成立义合乡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参谋长。1939年7月,他奔走
于鲁西南,穿行于濮阳、范县、观城之间。为掩护中共干部,传送情报,解决生活困
难,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
1946年11月23日,杨芳江出任菏泽县县长。他带领菏泽县的武装力量和各区的民
兵组织,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作战方针,利用各种形式打击国民党反动武
装。他在一次和国民党反动武装遭遇战中腿部受伤,由于医疗条件差,伤口发炎恶化
,组织上送他到河北解放区治疗。伤口尚未愈合,就请求返回了菏泽县。
1948年4月,杨芳江在白楼村与国民党的大股部队相遇,不幸被捕,遭敌杀害。

周姜兰(1918-1969) 女,曹县古营集段庄人。她性格倔强,不循封建礼教。1938
年日军入侵鲁西南,为抗匪护村,她出钱买枪支,串联乡亲组成自卫武装。1939年八
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在曹县西北开展抗日活动,她毅然卖掉了土地,买了30多支
枪,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在她带领下投奔五大队,受到冀鲁豫支队杨得志司令员亲切
接见,并任命她为五大队第二团团长。自此,率部在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她常
以农家妇女身份从事地下工作,宣传共产党联合抗日政策,组织群众为五大队做军鞋
、送粮草。她的事迹在冀鲁豫边区广为传颂,被誉为鲁西南“妇女之光”。1947年,
在河南省鹿邑县任保安队长的女婿将她骗至县城,劝她离开共产党,说干保安才能升
官发财。她却规劝女儿、女婿:“只有跟共产党干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女儿见她没
有回心之意,就把她关了起来。她设法逃出,从此断绝了母女之情。建国后她历任曹
县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1969年病故。

许卓亭(1919-1982) 又名许中立。定陶县东王店乡许庄村人。1939年4月参加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石友三部开展工作。194
1年初,任中共冀鲁豫二地委(鲁西南地委)警卫连指导员,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七
军分区(鲁西南分区)政治部教育干事兼宣传队长。1945年6月任冀鲁豫军区十八团二
营副政委,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旅五十六团二营教导员。1947年后历
任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平原省军区军政干校政治部主任,
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政治系主任教员、副主任、主任。1959年,任北京军区政治
部《战友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1960年2月任中央军委调研委员会研究员,后任军
委副主席叶剑英办公室负责人。1971年5月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任军
委总参谋部二部副政委,曾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赴法国访问。1980年任中央军委
《叶帅传记》编写组组长。1982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

李冉(1919-1941) 女,又名冉秀如,河北省遵化县冉庄人。“七·七”事变后,
战乱中跟随丈夫(郓城人)一齐辗转流离到郓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教育下,于193
9年7月走上革命道路,曾任郓城县和郓南县妇女抗日救国会组织委员,郓南县五区妇
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等职。发动群众生产自求,传递党的情报,掩护抗日骨干,对抗战
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学习革命理论,完成工作任务,她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以惊人的毅力,挤
出时间学习文化,不久便能阅读通俗书刊。当她读了李大钊、瞿秋白烈士事迹后,对
敌斗争立场更加坚定,工作热情更加高涨。1940年12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说
:“我没有家,党就是我的家,同志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有的同志病了,她端汤
熬药,衣服破了,她拆洗缝补。1941年8月17日,由于叛徒告密,李冉、罗林等8名妇
女干部在大黄庄被国民党鲁西二区保安团包围。为掩护战友脱险,不幸被捕。国民党
专员孙秉贤对其软硬兼施,劝她自首,她义正词严地怒吼道:“收起你这一套,共产
党抗日,干革命,一不为官,二不为钱,更不会向你自首。”孙又问:“你真的不怕
死?”李冉断然回答:“为了抗日,为了救国,共产党人不怕死,怕死就不抗日!”
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打得她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始终没有从她嘴里得到任何
口供。最后被敌人活埋于刘楼村东北河沟里。刑场上,她昂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本功(1900-1946) 又名刘建勋,山东省济宁县刘庄村人,土匪,汉奸,外号“
活阎王”、“杀人魔王”、“刘半湖”。1939-1945年充任郓城县日伪傀儡县长。他
在郓城的7年中,死心塌地投靠、效忠日本侵略军,推行“三光政策”,横征暴敛,
敲诈勒索,残酷镇压郓城人民的抗日活动,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1939年,刘本功的汉奸队在日军武装配合下,突袭黄桥村,该村400户人家被焚
烧过半,村民死于烧、杀者29人。
1942年初,刘本功的反动武装扩充到两个团,200多人,成为一支推行“三光政
策”的汉奸武装骨干力量。是年,日本侵略军发动骇人听闻的“九·二七”大扫荡,
刘的汉奸队倾巢出动。匪兵所至,人财皆光,受害最重的是沿黄地区,几乎是无村不
戴孝,到处闻哭声。
在日本侵略军支持下,刘本功在郓城推行“强化治安”政策,实行保甲连坐法,
任意给老百姓加上“八路嫌疑”或“私通八路”的罪名,他把抓来的抗日干群,施行
种种酷刑,每隔10天半月,就有一批人被拉到西关砍头、活埋。
1943年秋,在全县抓去壮劳力437人,1944年11月又抓去1000余人。这些人被送
往日本北海道挖煤,大多被迫害致死。日军投降后,这些苦力生还的仅131人。
刘本功将掠夺的人民膏血,除孝敬其主子日本侵略军外,自己穷奢极欲。他娶了
五房老婆,在济宁买地数千亩,人称“刘半湖”。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刘本功又投告国民党反动派,被委任为山东先遣暂编保安师
师长,驻守济宁。济宁解放后,刘本功逃往济南,1946年4月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
席何思源下令处决。

段培元(1919-1948) 单县花园乡段庄人。8岁入学读书,15岁因生活所迫而辍学,
在家期间,曾拜师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38年参加革命。“七·七”事变后,段
培元参加了单南抗日自卫队。不久,党组织派他在家乡一带做地下工作,他走村串户
,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9月,段庄建立情报站,段培元为情报站长,负责侦察、传送徐州、砀山
、商丘、单县等方面的情报。他乔装打扮成乞丐聋哑人,神经失常者,富商巨贾,机
智地把情报、文件来往传送。一次他扮成乞丐,去送一份重要文件,途经黄岗时,突
然发现村头敌哨兵正在盘查过路行人,想躲已来不及,他立即将文件藏好,大摇大摆
地向敌哨走去。敌人将他全身搜遍,没有发现什么东西,仍有怀疑,就把他带到一间
房子里,留下一个敌军继续盘问。审讯中,他趁敌人转身的一刹那,猛然起手,一掌
将敌人打倒,顺手又拾起一个砖头,将敌人砸晕,迅速逃走,将文件送到目的地。
1944年3月1日,他得悉伪军一部来骚扰根据地,和中队长段景民率区中队准备前
往阻击。当时天还未亮,待队伍行到周庄时,隐约发现敌群中有匹洋马和穿呢子军装
的,他断定是日伪军联合扫荡。为了弄清敌情,命令中队暂时隐蔽,自己化装靠近敌
人,冒险侦察,很快摸清敌情,有日军200多人,伪军陈万福部四个中队,配有轻、
重机枪数挺,战马30余匹。情况万分紧急,他当即决定,由段景民带中队隐蔽监视敌
人,自己跑步给主力十团送信。10时许十团赶到,11时向敌人发起猛攻,经过6小时
的战斗,歼敌120余人(其中日军30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100余支。
1943年春节,敌人到根据地抢粮,段培元得知消息后和段景民一起带领区中队,
分别在张夏庄、汤楼、丁庄三处设下埋伏,约摸二更时分,鞭炮声齐鸣,接着枪声、
手榴弹声在敌群中响成一片,敌人死伤惨重,慌忙逃走。
1948年2月,培元被任命为中共单虞县县委委员、组织部长。5月,国民党进攻鲁
西南地区,他和其他委员分工到各区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开展对敌斗争。他负责辛
滩、沙滩和涞河三个区。一天他与沙滩区组织委员张广德来到辛滩集南,正碰上国民
党的侦察队,与10倍以上的敌人展开激烈的博斗,终因势单力薄,壮烈牺牲。

刘升(1920-1948) 巨野县田庄乡官厂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巨北青
年救国会,1939年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创办的鲁西南军政干校学习。结业后任
巨(野)、嘉(祥)、汶(上)、郓(城)四县边区抗日基干游击大队司务长。1940年2月任
巨野抗日县政府总务主任。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去成武县开辟抗日根据
地,建立抗日政权,刘升任县政府财粮科副科长。当时巨南地区驻有八路军一个团,
既要保证政府机关的物资供应,又要供给主力部队吃粮。为了筹措粮款,他常常工作
到深夜。1948年4月,刘升代理成武县县长,带领县区部分干部与敌周旋,开展机动
灵活的游击斗争。5月22日,被国民党新五军一个连和当地还乡团包围在苟村区的王
庙村。因寡不敌众,中弹负伤被俘。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屈。
敌人无计可施,将其秘密活埋在成武县城关外大台脚下,时年28岁。

王克勤(1920-1947) 安徽阜阳人,1939年被抓入国民党军队当兵,1945年邯郸战
役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冀鲁豫军区六纵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连当兵。经过
诉苦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决心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因他能蒙上眼睛拆装机枪,
射技又好,被选为机枪射手。1946年7月兰封(今兰考)之战,他抱起机枪向敌人冲去
,掩护部队迅速登上城墙,荣立三等功。是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机枪班长
,10月龙缝(龙、章缝)战役开始,他在徐庄打阻击。6日,敌人在6架飞机掩护下,
向解放军发起猛攻,王克勤组织全班以严密的火力掩护部队,激战数日,打退敌人四
、五十次进攻,坚守了阵地。由于出色完成任务全班荣立一等功,王克勤被提升一排
排长。
王克勤平日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而使全排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
在实践中,他又总结出“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战斗互助”的“三大互助”经验。这
一经验很快在全军推广,发展为“王克勤运动”。1946年12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
发表了题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号召全军学习。
1947年7月6日,部队奉命强攻定陶城,王克勤带病参战。10日晚,王克勤带领一
班冒着弹雨硝烟,跨过鹿寨,越过护城河,冲向突破口,第一个登上云梯。不料一颗
手榴弹在梯旁爆炸,弹片伤其右肋。他从云梯上摔下来,仍强忍着剧痛,继续指挥战
斗,组织火力扩大突破口,直到突破城防成功,他向空中发出两颗红色信号弹后,昏
倒在地。在送往医院途中,王克勤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事后,晋冀
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为英雄发出唁电,并勉励王克勤所在排,永
远保持“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后来为了纪念王克勤,中共定陶县委、定陶民主县
政府决定将定陶北门命名为“克勤门”。

朱启连(1923-1948) 又名朱启皋,特等功臣。山东省成武县孙庙乡朱集村人。19
47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在东平战斗中,
朱启连率领全班战士27分钟连续爆破敌人碉堡11座,被命名为“特等功臣”。淮海战
役中,在追歼宿县外围逃敌时,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牺牲,其英雄事迹曾在徐州淮
海战役纪念馆陈列。

展征(1923-1983) 菏泽市王浩屯镇孙化屯村人。1938年3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
学学习,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大队技术书记、中
央军委副官处队列科科员、总政治部锄奸部三科科员、延安联防军法处审判员。解放
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建国以后,历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沈阳
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陆军第六十四军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
主任,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83年7月25日
,展征因病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主持了追悼会,杨尚昆、余秋
里、杨得志、粟裕、张爱萍、洪学智、王平、陈锡联送了花圈。军委办公厅主任肖洪
达致悼词,对展征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鹿广生(1923-1977) 巨野县核桃园乡尹口村人,贫农出身。1954年,他响应中国
共产党的号召,率先组织7户贫困户成立了尹口村第一个互助组,任组长。是年10月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初级合作社社长、高级合作社社长、金乡县羊山公社党委
委员兼尹口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带领群众上山采石,组织
生产自救。自力更生搞农田基本建设,打机井5眼,钻真空井10眼,使本村500多亩旱
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1962年,当选为华东劳动模范,出席了华东劳模大会。
为了改变本村落后面貌,壮大集体经济,他带领群众采取运山土压碱的办法改造盐碱
地100多亩;栽种梨树、苹果树、核桃树和柿子树近200亩;开设了油坊、磨房和弹花
轧花坊,办起了砖瓦窑厂,成为当年嘉祥县出名的富裕村,连年被评为县、公社先进
单位。1976年冬,在修建本村扬水站时,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临终时仍念念不忘
扬水站和水渠的修建工作。1977年9月27日病逝。

黄云芝(1923-1966) 女,菏泽市佃户屯乡温塘村人,菏泽地区两夹弦剧团团长,
著名的旦角演员。
她父亲是著名的两夹弦琴师,母亲是两夹弦旦角演员。自幼受父母艺术的薰陶,
6岁学戏,8岁登台,13岁就以花旦、闺门旦著称。因其母艺名“大白鞋”,故她有“
小白鞋”之称。解放前,戏班到处流浪,演员受人欺侮。1948年菏泽解放后,在人民
政府的扶持下,她主演《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受到观众好评。1954年和195
6年,她先后参加省第一、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其主演的《站花墙》、《换亲》分
别获演员和剧目一等奖,并由上海唱片厂灌制了唱片,同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5
9年9月,毛泽东在济南观看了黄云芝主演的《三拉房》。是年又参加山东省赴京汇报
演出团,受到刘少奇、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0年,被选
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
她所演的人物形象鲜明、朴素大方,唱腔优美甜润,清丽舒畅,悦耳动听,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在鲁西南有“拆了屋子卖了梁,也要听小白鞋演的《站花墙》”的美
誉。
“文化大革命”中,黄云芝受迫害自缢而死。

张金生(1929-1975) 菏泽市辛集镇张庄村人,贫农出身。1951年8月参加铁路工作
,196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巡路工、养路工等职。在党的领导下,严格要求
自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创连续8300多公里安全生产的纪录,多次被评为“红旗手
”和先进工作者。他临危不惧,曾先后15次抢险护路,保证铁路畅通无阻。1975年4
月9日,在抢救72次客车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时年46岁。死后追记“特等功”
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守福(1939-1991)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大虞乡十里堡村人。1956年3月参加工作
。是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任山东省贫协副主任。1979年4月任共青团山东
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山东省第五届青年联合会主席。1982年7月任中共菏泽地
委副书记。1986年3月任书记。1988年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省农委主任。1991
年10月15日病逝于济南。

刘胜民(1955-1988) 一级英模。山东省郓城县双桥村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
放军,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军械员、技师、分队长、副指导员、
指导员等职。1987年1月转业,分配在郓城县公安局内保股任民警。
1988年10月27日,刘胜民骑车上街,恰遇一被追捕的外地流窜扒窃分子飞车闪过
,他见状机警地调头向罪犯追去,一把抓住罪犯的自行车后架,罪犯拔出匕首向他刺
去,他的左腮顿时皮肉开裂,血流满面。刘胜民顽强地与罪犯扭打在一起,罪犯又一
刀刺进他右颈皮下,颈外动脉和面部动脉血管断裂、鲜血如注,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将
罪犯拦腰死死地抱住,直到罪犯被战友和群众当场抓获。刘胜民身负重伤,连中八刀
,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是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2月,公安
部授予他“一级英模”称号。1989年1月,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他“青年护法勇士”
称号。

刘振喜(1962-1982) 梁山县银山镇北刘村人。1982年8月,黄河水猛涨,广大干部
群众正进行着一场紧张的抢险斗争。刘振喜也投入抢险行列,他与人驾驶船只多次从
水中抢救灾民和物资。一次,刘振喜载着两名公社干部去重灾区察看灾情,当船驶进
丁庄西石化干渠时,推进器被杂草缠住,船身失去控制,顺流向石坝撞去。一场恶性
事故就要发生,于是他挺身而出,跳进激流,潜进船底,清除杂草。故障排除了,船
上的人得救了,他却因过分劳累,精疲力尽,沉入水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2
0岁。
为了表彰他的模范事迹,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授予他“抗洪抢险民兵模
范”的荣誉称号,并批准为革命烈士。

赵奎仓(1964-1985) 曹县大寨乡赵沟村人。1983年1月入伍,1985年7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
赵奎仓入伍后刻苦学习,处处争先。第二年被选送教导队,不到半年成为全中队
唯一的优秀学员,荣立三等功。1984年初调入教导队,任教练班班长。1985年随所在
部队开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任某部二连炮班班长。在战前训练中,他带领
全班苦练,先后获营、团专业比赛第一名。进入阵地的当天晚上,在敌情、地形不熟
和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下,他沉着指挥,对偷袭的越军实施炮击,首发命中,毙敌4
人、伤敌4人,受到团党委通报表扬。为掌握敌情、熟悉地形,他先后6次到距敌最近
的阵地勘察,对目标做到了如指掌。每打一仗,他和战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仗越
打越精。上阵地不到一个月,他们班就成了闻名全团的“神炮班”。在防御作战中,
全班先后毙敌35人、伤敌25人,为巩固防御阵地做出了突出贡献,荣立集体二等功。
赵奎仓还先后9次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抢救受伤的战友。
1985年12月11日晚,越军突然对二连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同时以一个连的兵力向
二连“V”阵地扑来。这时“V”阵地的电台被炸坏,电话线也被炸断,与连指挥所失
去联系,情况十分危急。赵奎仓主动请求领导让他前去接线。途中,他被敌人的炮弹
弹片击中,背部、腿部多处负伤,昏倒在血泊中。醒来后,他挣扎着向前爬去,终于
摸到了断线处,接通了线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却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为了表
彰他的英雄事迹,成都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

田庆军(1964-1985) 一等功臣,革命烈士,定陶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初中毕
业,198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他工作学习处处争先,当兵第一年就
当了班长。连里派他带领八班去支援地方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
。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3月,田庆军随同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开始连里安排他们班在后勤指挥所
担任警戒和勤务。他找到连长,坚决要求上前线。在“五·三一”战斗中,连里调八
班担任军工突击队,田庆军任队长。干军工是一项十分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但田庆
军却以苦为乐,以险为荣。他带领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炮火,穿过随时都可能爆炸的
雷区,日夜不停地奔波在“生死线”上。在陡峭的山路上,他和战友们几乎都是爬着
前进,胳膊、腿上都磨破了皮,流出了血,可是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为了让
阵地上的战友多吃一口饭,他宁愿饿肚子也决不动用一点背上的食品。有几次,田庆
军把食品送上了阵地,自己却饿晕过去。他干军工短短一个月,往前沿运送了成吨的
弹药、食品等物资,为保证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20日晚,连里接到从“B”高地运回一名烈士遗体的任务。刚刚执行任务回来
的田庆军,这时已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几天来只吃了半碗饭、半根黄瓜。但他一听
说有任务,马上找连长把任务抢到手。他和一个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前沿阵地找到
了牺牲的战友。田庆军把烈士驮在背上,艰难地闯过了一道又一道封锁线。在通过第
三道封锁线时,不幸被敌炮弹击中,田庆军倒在了血泊中。他再也没有站起来。为了
表彰这位“生死线”上的“驼峰”,成都军区为田庆军烈士追记一等功。

李小峰(1966-1985) 一等功臣,革命烈士。巨野县双庙乡华营村人。生于农民家
庭。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85年初随部队参加
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英勇顽强,9月13日,在坚守阵地一天一夜、子弹打完的情况
下,拉响了腰间的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十九岁。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李小峰为中国共产党员,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