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学校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2&rec=16&run=13

视力减退调查与防治1964年7-11月,卫生防疫部门在中小学校中先后进行3次视
力减退调查。1978年,对菏泽、曹县、成武、单县、定陶5个县23处学校15000名中小
学生进行视力减退调查,发现视力减退者954人,视减率平均为6.1%。1980年调查结
果表明:视减率继续上升。全区中小学生的视减率平均为12.6%。其中,城镇视减率
平均为12.46%,乡村为8.45%;女生视减率稍低于男生。针对这一状况,地区卫生
局、地区教育局于1980年底,对183处中小学校的教室915个点的桌面照度进行测评,
查找视力减退原因。测评发现,教室采光系数达到标准的仅占30%,室内照明达到标
准的占63.4%,人工照明齐全的占2.47%,城市有78%的教室有采光照明设备,农村
只有15%的教室有采光照明设备。
1981年,地区教育局、卫生局在全区中小学中推行利用眼保健操、近视眼镜、针
灸等方法,开展对近视眼的治疗观察,有效率在60%以上。1983年在全区普遍开展视
力保护,又对8229名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眼的治疗与观察,有效率达58.9%。
1985年综合调查发现中学生视减率平均在18.21%。1978-1985年中学生视减率逐
年升高,小学生视减率有所下降。
沙眼调查与防治1960年,许多学校开展沙眼防治。
1963年11月,巨野县卫生防疫站对巨野一中、巨野师范学校进行沙眼调查,共查
363人,沙眼患病率为58.7%。其中一中沙眼患病率为30%左右,重度沙眼患病率为
10%左右。
1984年菏泽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组,根据山东省体质调研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
,对沙眼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菏泽市20处小学校的7-8岁在校学生作为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254名男女学生中,诊断为沙Ⅰ、沙Ⅱ者4164名,患病率为6
6.58%,其中城市沙眼患病率为64.19%,乡村为69.31%,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沙
眼患病率升高。
生长发育调查最早的小学生生长发育调查是1962年5月。菏泽专区防疫站对菏泽
县7-10岁2618名学生进行了查体。
1981年地区防疫站对曹县、郓城、梁山、巨野4个县12处中学和16处小学共1718
2名中小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调查,共查四个形态机能指标和四个派生指标,结果是:
10岁前女高于男,10岁后男女生长发育曲线出现两次交叉,第一次10至12岁,女高于
男,第二次14至15岁,男高于女。
1981年,对菏泽市的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患率为2.3%。
1983年选择一年级286名7-10岁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其身高、体重、胸
围、坐高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9岁年龄组男高于女,尚未出现交叉现象,各年
龄组的脉搏女生稍高于男生,肺活量各年龄组女生低于男生。
1984年,调查巨野县中小学生3246人,脊柱侧弯患者146人,患病率4.5%。
1984年,选择8岁年龄组为调查对象,共查学生280名,平均身高、体重、胸围、
坐高男大于女,男生脉搏显慢于女性,握力男生大于女生,右手大于左手。
1985年,根据中央、省的要求,进行大规模生长发育调查,共查机能指标和派生
指标44个。
肠道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治建国后,经多次调查,全区曾流行过的肠道寄生虫病有
蛔虫病、钩虫病、肠道阿米巴病、肠滴虫病、蛲虫病、鞭虫病、绦虫病7种,以蛔虫
病、钩虫病、蛲虫病发病为高。
1956年,对253名小学生调查,发现蛔虫病16人,感染率为6.33%;阿米巴肠病
36人,感染率为14.23%;肠滴虫病1人,感染率为0.39%。
1957年对定陶、梁山2县学生调查5285人,寄生虫阳性者739人,总感染率为15%
,及时给予免费治疗。
1961年对曹县、巨野、郓城、单县4县5处公社7个队及菏泽师范附属小学做重点
调查,共查1958人,其中蛔虫感染1435人,感染率高达92.6%,低者为56.8%,平均
为73.3%。
1982年,对单县、定陶、东明、巨野、鄄城5县7处小学和3处幼儿园3-15岁4183
名儿童、少年进行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5种寄生虫感染情况检查,总感染
人数2096人,感染率为50.11%,以蛔虫感染率最高,达45.95%;鞭虫次之,感染率
为2.01%;钩虫感染率为1.48%;蛲虫感染率为0.5%;绦虫感染率最低,为0.17%

建国后,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重点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
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食不洁食物,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对患者服用各种驱虫药物,彻底治疗。经过积极防治,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已明显下
降。